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发布时间:2023-04-29 10:04:10浏览次数:115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唯物史观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马克思的最伟大理论贡献之一。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和一般规律,使人类对于社会历史的研究建立在真正科学的基础之上,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观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完善和发展都离不开唯物史观的指导,历史唯物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奠定了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都渗透着、体现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且在一系列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论。历史唯物论与历史唯心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历史观,他们对社会的本质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一、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1.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历史观是哲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世界观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世界观包括并决定历史观,历史观是最重要最具直接现实性的世界观。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的回答正好相反,它主张社会意识第一性 、社会存在第二性,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的自然基础。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人口因素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也不能成为引起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物质生产方式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发展。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成果总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包括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科学等。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任何一种社会意识的最后根源都有相应的社会存在。其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存在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也必然是具体的、变化的。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意识或迟或早地也要发生相应的发展变化。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社会意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产物。相反,它一旦形成,就相对于它所反映的社会存在而具有一定独立性。 首先,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一方面,社会意识的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并阻碍其发展。另一方面,某些先进的思想、理论能预见未来,指导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其次,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和不对应性。这主要是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高;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能在思想领域超过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再次,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即不同时代的社会意识之间有前后的历史继承关系。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集中表现,所谓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概括地说,就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主要可从两个方面把握。第一,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第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有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的区别。如有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影响可长达几千年,有的则短到几年;有的可以波及许多国家、甚至全世界,有的只限于一个地区。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0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