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0 09:05:52浏览次数:35
中国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途径研究摘要: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过程缓慢使各国贸易政策自顾性增强,新贸易保护主义和保护手段不断出现,全球贸易摩擦进入新的高发期,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外贸发展将会面临长期的外需收缩。同时,从国内形势看,"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将发生明显改变。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正面临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压力。扩大出口的低成本优势将显著弱化。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要求我国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方式;途径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演变(一)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1980),在这一阶段,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较小但逐渐缓慢上升,而初级产品所占出口比重较大但逐渐缓慢下降,并且总体上初级产品占出口比重高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第二阶段(1981-1985),这一阶段虽然大部分年份工业制成品所占出口比重超过了农产品的出口比重,但是变化幅度不大,而且有反弹的趋势。第三阶段(1986 至今),在这一阶段,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快速提高,而初级产品所占出口比重则迅速下降。自此,工业制成品占据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绝对主导地位。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呈现^个显著特征:一是工业制成品战局出口主导地位。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出口主导产品。(二)对外贸易方式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构成,其他贸易所占比重较小。1978 年开始,国家为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鼓励发展加工贸易,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体系。从改革开放初到 1996 年,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工贸易增长迅速,有力支撑了我国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在七五时期 ,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是以一般贸易为主,在进出口贸易方式构成中,一般贸易所占比重均远超加工贸易。在八五时期,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加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在进出口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与一|5 贸易基本持平。九五时期,加工贸易继续快速发展,所占比重达到55.8%,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最主要贸易方式。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仍然是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并重。在十五、十一五时期的十年间,出口贸易方式构成中,加工贸易的历年比重都保持在 50%左右,高于一般贸易所占比重较多;进口贸易方式构成中,一般贸易的历年比 重都维持在 40%以上,略高于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二、转变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分析(一)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要求经济发展方式决定外贸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外贸发展方式也要发生相应地转变。同时,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二五"时期,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但是当前,我国的外贸发展方式还有诸多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的地方,主要表现有:一是外贸发展对东中西部地区发- 展的贡献程度不均衡。二是外贸发展对三次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不均衡。历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我国总出口比重超过 80%说明二次产业发展从外贸发展中受益很多。(二)现有的外贸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采取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除了技术壁皇、环境壁垒、安全壁垒、公平贸易措施等传统贸易保护措施以外,还出现了很多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不.断增强,外贸发展压力剧增,这对"十二五"时期在现有外贸发展。方式下我国的外贸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现有外贸发展方式下,我国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且处于国际贸易分工的价值链低端,获得的贸易利益较少。以及长期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带来的贸易摩擦问题,也制约了我国外贸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为推动我国和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外贸发展方式需要做出相应转变。三、转变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路径探讨(一)推动外贸商品结构转变1.增加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等传统出口产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仍会在出口商品中占据较大比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类商品的出口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因此,我们需要以高新技术向传统行业渗透,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使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产品向技术含量高 、附加值高的新型产品转变。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出口结构的转变与优化必须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基础上实现。目前,我国产业发展层次相对较低,三次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为推动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二)推动外贸竞争方式转变的路径 1.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关键。一是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落实与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相关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政策,使企业能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优惠,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和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三者的紧密结合。建设一批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企业研发人才队伍建设。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基地,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各类研究开发机构,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各类人才的培训,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鼓励企业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和措施。2. 提升企业的品牌国际竞争力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标志,同时也是一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集中反映。我国要从战略高度,引导和强化企业对自主品牌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支持。为提升企业的品牌国际竞争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相关政策和服务。一是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努力引导和激发企业开发自主品牌的积极性。要立足于企业综合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战略意识,充分认识开发自主品牌的意义,把品牌战略纳入企业经营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运用品牌延伸、核心技术、商标、资本运营等方式,进一步创新品牌,提高质量,增创优势,以实施名牌战略加快企业发展。二是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供支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正确决策;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切实的方便;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提高知名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提供人才支持,为提高品牌竞争力提供组织保证;提供金融支持,为欺压发展自主品牌提供资金保障。(三)推动外贸体制转变的对策1.加快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加入 WTO 以来,我国在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一整套基本符合 WTO 法律框架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例如促进外贸发展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外贸发展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在"十二五"时期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贸发展,必须加快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为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供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借鉴国外外贸发展经验的同时,根据我国自身外贸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加快制定与《对外贸易法》相配套的对外贸易促进法;抓紧修订我国现有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制定相应的新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尽快研究和制定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与气候法律法规。 2.完善与外贸发展相关的市场、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完善、规范的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信息市场、证券市场、技术市场、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等市场体系。构造以提供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服务为主的社会保障机构和从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完善法律规定,扶持建立由企业组成的地方外贸企业行会组织,开展贸易促进与行业自律。四、参考文献〔1〕季开胜.当前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及促进对策.当代经济 2011.〔2〕魏磊.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方向与路径.国际经贸 2011.〔3〕杨洁.加快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思考及对策分析.经济研究 2010.
文档格式: doc,价格: 3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