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际分析法

发布时间:2023-05-13 15:05:26浏览次数:72
论边际分析法摘要:企业怎样确定产量水平,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是企业家经常考虑的问题。人们常利用盈亏分析法确定企业的目标,但该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要求产品销售价格一定,产品的总成本呈线性分布等,但产品的销售价格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销售市场的影响而发生波动,产品的总成本也非成比例增加。边际分析法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就是针对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进行研究,希望能边际分析法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使用提供参考。关键词: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原则 利润最大化一、边际分析理论概述(一)基本概念边际分析是指在一组经济变量集合中,通过对诸变量的增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而进行决策研究的方法。这里主要是研究“增量”,因此也称之为增量分析法。企业经营决策的优化,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是使其经济效益达到最大(或亏损最小)。这将涉及到两组基本经济变量的分析比较:一组是收入变量,另一组是支出变量。在边际分析中,收入变量与支出变量通常分别用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两个指标来表示。边际分析就是研究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二)利润最大化推导要理解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利润最大化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总收益 (TR)、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总收益(TR):指厂商生产并销售一定数量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额,也即全部的销售收入。平 均 收 益 (AR) : 是 指 厂 商 平 均 出 售 每 一 单 位 的 商 品 和 劳 务 所 能 得 到 的 货 币 收 入 。边际收益 (MR):是指厂 商增加销 售 每 一单位的 商品和劳 务 所 引起的总 收益的变 动 量 。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MR) =边际成本(MC) 即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二、对利润最大化中利润的理解(一)厂商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企业可以有业主独资企业、合伙经营企业和股份公司三种形式组织。业主独资企业为某一个人所有。合伙经营企业为两个或更多的人所有。股份公司通常也为许多人所有,但又遵循着和所有者法则相分离的法则行事。因此合伙经营企业的持续存在取决于所有合伙者活着并且同意维持该企业。而股份公司可以比任何一个所有者存在的更久。因此大多数企业都以股份公司形式组织起来。(二)经济学中利润的涵义利润是收益减去成本的差额。在经济学上,利润市场上决定进退的指标,只要有利可图,厂商就会继续经营,没有愿做赔本生意的。但是,利润在会计学和经济学中的意义是有差别的。经济学中的收益与成本和会计的收益与成本是不同的,因此使得利润有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之分。具体表现在:1、收益经济学中的收益来源有四种:一是内在收益,即由于供给要素带来的收益;二是风险收益,“一旦内在受益对资本的纯利息、管理、劳动的内在工资以及其他被扣除以后,剩余的部分是承担不肯定性的报酬。风险收益具体包括不能履约的风险收益、纯粹的风险收益或统计风险收益以及对创新和事业心的风险收益;三是垄断收益,即市场收益或垄断权力的现实基础,只包括已实现受益,将未实现收益排除在外。四是与会计有着本质区别的收益持有损益。经济学收益将企业经济业务收益和企业因持有资产而获得的收益同等对待,而不考虑是否实现。而会计收益不包括未实现收益。2.成本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方案的成本与收益。当经济学家将企业生产成本的时候,他们指的是生产物品与劳务量的所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除包括会计成本之外还包括会计未计算在内的隐含成本。在经济学家看来,尽管厂商无需对自有生产要素的耗费进行现实的货币支付,即无需对隐含成本进行货币补偿,但隐含成本却反映了生产要素的真实耗费。赚取相当于隐含成本的那部分会计利润,是厂商从事经营活动要求获得的最低报酬,是它正常经营的基本条件。机会成本的概念出自这样的思想:如果你把自己的生产要素例如劳动用于某一用途,你就失去了把它应用于别处的机会。因此,这种放弃的收益如工资就是生产的一部分成本。可以说,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利润的经济定义需要我们估价所有投入物和产出物的机会成本。经济学中假定厂商的经营目 标只有一个: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特指经济利润最大化。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约束下,厂商实现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三、对利润最大化原则的思考在微观经济学中,利润最大化通常被列作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强调了资本的有效利用,但是它没有指明利润产生的阶段,利润是在当年最大化还是更长的时间最大化呢?财务经理可以通过减掉研发费用以及削减例行保管支出来提高当年的利润,但很明显这对公司的长期利益不利 。因此如果我们要根据目标来制定经营决策,那么这个目标必须是精确的、不易导致误解的,并能适用于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在微观经济学中,利润最大化一般是作为一个理论上的目标 ,(有些企业例如业主独资企业,他们的企业目标也许并不是利润最大化,这涉及业主偏好)经济学家们用它来证实公司是如何理性的使利润增长的,为了简化理论,但它却又几点不足之处。(一)利润最大化忽略了不确定性因素微观经济学中项目的投资和选择依据的是对其预期收益或加权平均收益的比较,而不考虑某一个项目是否比其他的项目风险更大;经济学家也论及风险,但未把风险运用到利润最大化中。而在现实中就风险的特性而言,不同的项目区别很大,如果忽略这些差别就将会导致错误决策。(二)利润最大化忽略了项目收益的时间价值如果目标只涉及本年的利润而忽略了其后年度的利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我们使用未来利润的平均值最大化作为标准,这也是不正确的。投资决策不能忽略时间价值。对于相同的现金流入来说,时间越早价值越大。因此,由于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厂商目标是值得商榷的。(三)企业在进行决策时,现金流比利润更有价值利润只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一个数据。现金流反映了收支的真实发生时间,比会计利润更能衡量公司价值。(四)股东对经营者的授权越来越大和股权的日益分散使得现代企业有为经营者所控制的趋势,经济学中假定人是理性的,因此经营者追求的应该是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而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这导致企业利润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代理人的能力和行为价值导向。另外,经营者受到外界和自身的约束,也缺乏利润最大化激励。一些学者从另外一个角度研究委托代理关系,最终得出经营者并无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激励。当经营者拥有企业 100%的所有权时,经营者的 1 元额外支出所产生的边际效用为 1 元;当经营者拥有 80%的所有权时,经营者 1 元的额外支出只能产生 0.8 元的边际效用。因为,经营者在企业所有权中的份额下降,他对经营成果的索取份额也等比例下降。这将激励他以额外津贴的方式挪用大量企业资源,使得企业财富成本上升。另一个方面,当经营者在企业中对所有权的要求权下降时,那么 , 他寻找和从事复杂的、高风险的、具有创造性的盈利活动的激情也随之下降。因为,这些活动成功之后所产生的额外报酬由企业利益相关者共享,一旦失败,一些特定风险将完全由经营者承担。如果不从事这样的项目,经营者可能少得到一些报酬,但是与从事这些项目失败带来的损失相比 ,在经营者来看是最大化的效用。同时,经营者报酬的高低及其获得报酬的稳定性取决于企业规模的大小、经营风险的高低等,因此,企业经营者常常为了寻求进行扩大规模、分散风险的投资甚至接受资本预期回报率很低的项目,这些最终导致企业利润比它应有的小得多。参考文献〔1〕谢爱萍,万义平.财务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2〕李传东,王新,王吉文.企业财务管理[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3〕程晓瑜.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J].财会经济,2007.
文档格式: doc,价格: 3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