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大学物理基础》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01 18:09:12浏览次数:50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 工程造价 课程名称【编号】: 大学物理基础 【1030】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简答题:(共 8 个题,选择其中 4 个题目作答,每题 10 分,共 40 分)1、什么是平衡态?答:是指在没有外界影响条件下热力学系统 的各部分宏观性质在长时间里不发生变化的状态。2、温度的微观本质是什么?答:热现象是热运动的宏观表现,热运动是热现象的微观本质。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答:当热力学系统与外界既有功又有热传递的作用由初平衡态到达末平衡态时,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与系统对外界做功之和。即其中,Q 表示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A 表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表示系统内能的增量。根据所选参数的不同,热力学第一定律还可以表示为:前面两式的区别在于, 表示的是外界对系统做功,因此 。4、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其开尔文表述是什么?答: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其表述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又称“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①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② 开尔文表述:其唯一效果是热量全部转变为功的过程是不可能的。7、什么是光程?答:在前面的干涉分析中,我们发现相位差在分析光的干涉时十分重要,为便于计算光通过不同媒质时的相位差,引入“光程”的概念,即与之前的波程意义相同。引入光程可方便地计算相干光的相位差。二、计算题:(共 5 个题,选择其中 2 个题目作答,每题 30 分,共 60 分)2、64 克氧气从 00C 加热至 500C,(1)保持体积不变;(2)保持压强不变。在这两个过程中氧气各 吸收多少热量 ?各增加了多 少内能?各对 外做了多少功 ?()- 1 -
3、 波源的振动方程为y=6 . 0×10−2cosπ5t(m),它所激起的波以 2.0m/s 的速度在一直线上传播,求:(1)距波源 6.0m 处一点的振动方程;(2)该点与波源的相位差。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一块薄的玻璃片将上缝盖住,结果使中央明纹中心移到原来是第 5 明纹中心所占的位置上。设光线垂直射入薄片,薄片的折射率 n=1.60,波长 λ=660nm,求薄片的厚度。- 2 -
5、为了测量金属细丝的直径,把金属丝夹在两块平玻璃之间,使空气层形成劈尖(如图所示)。如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就得到等厚干涉条纹。测出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就可以算出金属丝的直径。某次的测量结果为:单色光的波长 λ=589.3nm,金属丝与劈尖顶点间的距离 L=28.880mm,30 条纹间的距离为 4.295mm,求金属丝的直径D。(题二、5 图)-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