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0076]《心理测量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4 14:09:21浏览次数:53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课程名称【编号】:心理测量学 【0076】 A 卷 考试类别: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 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测量: 测量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心理测验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其中行为样本是直接的测量对象,必须具有代表性;标准化体现在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解释都必须遵循统一的规范,客观性表现在可以通过测量的信度、效度指标估计测量的误差大小,可以通过难度、区分度反映测验区分个体差异的能力大小等。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标准分数: 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地位量数重测信度: 用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区分度 : 区分度是指测试题目对受试者实际水平的鉴别程度。常模团体: 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二、 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 1.真分数的变异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与测量目的有关 ( ) 变异和 与测量目 的无关( ) 变异。 2.测验基于测量方式的分类可以分为 个别测验 和 团体测验 。 3.实证效度可以分为 成同时效度 , 预测效度 两种。 4.测量工具的尺度类型可以分为 类别量表 、 等级量表 、 等距量表 和 比率量表 。 5.可用于人格测量的主要技术有 自陈表法 、 投射测验 和 评定表法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 心理测量是一种直接测量。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根据广义测量的定义, 我们把心理测量定义为: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 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定量描述的活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定义 :首先,这个定义认为心理测量依据的法则是心理学理论。我们知道,相对于许多自然科学学科来说,心理学还很不成熟, 还有许多认识未能取得一致, 用这些理论作为测量的法则,虽然共性的东西很多,但也还会存在一定的分歧。 其次,定义认定“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测验实际上是由一个个被称为"题目或项目的行为刺激组成的,这些题目为了弓|起相应行为。心理测量使用的"测验”期容千万别,形式林林总总,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说明了实践需求的丰富性,也说明了测验编制的复杂性。第三, 定义规定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品质。我们知道,心理品质本身具有内隐性,心理品质的概念又具有抽象性,有时我们甚至认为心理测量所测的心理品质实际上是人们的某种理论"构念”,一种人为构想的概念。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还要在所测对象为何物的界定上下很大功夫。第四,定义还认为,心理- 1 - 测量的结果是对测量对象进行定量描述,不是定量描述的结果不是测量活动的结果。根据这一点,心理测量还需要数学和统计学的支持。事实上, 作为现代科学的心理测量学,涉及的学科除了前已提及的心理学、数学和统计学之外,还有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广义的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2. 心理测验是一种标准参照测验 答:错误,标准参照测验又称准则参照测验。一种精心编制的,在一定的行为领域上按照具体的行为标准水平对被试的测验结果作出直接解释的测验。它为人们提供了有关被试是否达到某种行为标准水平或要求的信息,是一种与以经典测验理论为基础的常模参照测验相对的测验类型。3. 表面效度即结构效度。答:错误。表面效度是外行人对某个测验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测某种心理特质的一种现象。当外行人认为某个测验能有效地测得某种心理特质时,该测验就被认为有较高的表面效度。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者说它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4. 重测信度的测量时间间隔并不是越久越好。 答:错误。重测信度的测量在做第一次测验时,被试可能会获得某种技巧,但只要间隔的时候适度,这种练习效果会基本上被遗忘掉的。至于两次测验的间隔时间,可以是几分钟,几小时,也可以是几个月甚至几年,这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测量目的而定。通常,智力测验的间隔时间一般在 6 个月左右即可。在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内,被试在所要测查的心理特质方面没有可获得更多的学习和训练。这实际上是要保证被试具有稳定的心理特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一个量表,随着第二次测量的时间不要,它可以有不同的重测信度。因此,在报告重测信度时,应说明两次施测的间隔,以及在此期间内被试的有关经历。四、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1. 请简述投射测验的基本假设? 答:任何刺激都会激起人的一定的反应,反应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中国古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对无结构、没有明确内容的刺激其本身可能并不含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之的反应则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其意义来自于对测验刺激的主观解释和想法,或折射出人的人格的深层层面,包括内在的需要、感情、冲突、动机、防卫等。2. 简述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答:简述研究工具的信度与效度的关系。答:只要研究工具存在,就势必有它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不是“有”或“无”的问题,而是程度上“高”或“低”的问题。一个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并不是截然孤立的,二者存在紧密的联系。信度低的工具效度肯定不高,但信度高的工具也仅能说明有效度高的可能性。- 2 - 3. 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有哪些?答:① 确定测验目的② 制定编题计划③ 编辑测验项目④ 预测与分析⑤ 合成测验⑥ 测验标准化⑦ 鉴定测验⑧ 编写测验说明书  4.解释测验分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1、对被试的反应给予及时而清楚、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口试和操作测验,此点尤其重要,必要时可录音和录象。对于测验的环境及测验时的一些突发事件,主试也应给予详细记录,以供解释时参考。2、主试应当熟练掌握记分键,特别是非客观题目的记分要求,不得随意记分。标准化测验在手册中都有关于记分原则和方法的说明。例如,在韦氏智力测验中,对于什么样的反应得 1 分、2 分、3 分都有详细解释,并举了一些例子。作为被试,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严格依据记分键或评分标准记分。3、在施测的过程中,对于被试的反应,主试不应做出点头、皱眉、摇头等暗示性的反应 ,这会影响对被试以后的施测,主试应时刻保持和蔼、微笑的态度。另外,在个别施测时主试不应让被试看见记分,可用纸板等物品挡着。这样做一是避免影响被试的测验情绪二是避免分散被试的注意力。五、论述题(14 分) 在实际当中如何控制好随机误差,提高测验的信度呢?答:随机误差是那种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其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只符合某种统计规律。如在进行手枪射击时,新手往往很难控制手臂的轻微摆动,结果多次射击的成绩很不一致,造成误差,这种误差就是随机误差。(一)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由于项目数量太少会降低测量的信度,所以,提高测量信度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增加一些与原测验中项目具有较好的同质性的项目,增大测验长度。但是应该注意:1、新增项目必须与试卷中原有项目同质。2、新增项目的数量必须适度。事实上,增加测验长度的效果遵循报酬递减规律。即:测验过长有可能引起被试的疲劳和反感,降低测量信度。若已知测验的现有信度而且知道所要求的信度标准,则可以代入公式 (4.17)中求出 K 值,得到一个恰当的增加数目。(二)使测验中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当测验中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时,被试团体的得分分布也会接近正态分布,且标准差会较大,以相关为基础的信度值必然也会增大。- 3 - (三)努力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区分度是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本书稍后将有专论。一份测验所有试题区分度高低直接影响测验的信度。努力提高测验中所有试题的区分度,可望获取较高的测验信度。(四)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提高测验在各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由于被试团体的平均水平和内部差异情况均会影响测量信度,所以在检验测量的信度时一定要根据测验的使用目的来选择被试。即:在编制就使用测验时,一定弄清楚常模团体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爱好等等因素。一个特别异质的团体上获得的信度值并不等于其中某些较同质的亚团体的信度值。只有各亚团体上信度值都符合要求的测验才具有广泛的应用。(五)主试者严格执行实测规程,评分者严格按标准给分,实测场地按测验手册的要求进行布置,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 4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