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 北京城市的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05 08:07:16浏览次数:26
北京城市的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作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平台,是城市运行管理政策落地的前沿阵地。在中国当前社会大变革时期,社区作为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各种城市问题的交汇之所,社区建设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及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一方面对传统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新兴的社区管理体制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在城市转型的大背景下,城市基层管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制度创新路径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目前,北京市在调动社区参与城市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根据笔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和海淀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的调研,以及对相关社区居民和组织的实地访谈,各类参与主体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居民自主参与率低(1)参与率不高。从社区参与主体范围上说,居民总体参与率不高,参与者的年龄分布很不均衡。参与社区活动的大多数是社区常住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在职的中青年人很少参与。(2)参与方式多为被动参与。研究发现,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薄弱,需要一定的组织和动员,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得到证实。社区居委会承担着居民参与的发动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然而,目前居委会所开展的活动常常是为了迎接上级政府的检查评比、或是某个节日庆典,难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12l 所以居民多为被动参与,缺乏兴趣和主动性。此外’由于社区居委会本身事务的繁忙也导致其对居民社区参与的关注减少。(3)参与内容比较单一。在街道办、社区居委会主导社区的背景下,社区的政治参与和文化参与在居民参与中占有绝对优势。很多社区内部的文化生活非常丰富,如集体舞蹈、锻炼、演唱等等,但是通过我们对北京许多社区的调杏发现,社区公共卫生、公共设施保护等的活动还是比较单一,缺乏长期性和多样性。(二)非营利组织功能发挥有限由非营利组织具体操办社区工作可以促进政社分离、政事分离,促进“小政府,大社会”的实现。但是目前改革的误区却是,街道办事处既成了社区参与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又是社区参与城市管理资金和服务的提供者,成了无往不胜的“万能机构”。非营利组织职能被排挤在狭小的空间内,当“万能机构”需要时,出来发挥一下作用,不需要时就被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四、社区参与城市管理的路径探索(一)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寻找居民与社区的利益结合点,让其感觉到自己是社区一员,激发参与热情,扩大参与主体的范围;丰富参与形式,创新参与途径,除了人大会外,听证会要广泛推广,同时开展各种公众评议会议,为居民参与提供更多的平台;拓展参与手段,利用传媒、网络、手机等收集居民意见,同时及时给以回馈。 (二)推进体制创新,努力构建基层自治推进基层体制改革,弱化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色彩,努力建设基层自治组织,号召广大居民做自己的主人,为社区参与城市管理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强化自建、自管、自治概念;加强基层立法,使得社区各项事业都有法可依,逐步褪去“人治”外衣。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