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1112]《农业气象学答案》机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6 10:07:30浏览次数:481、结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的相关内容,请解释以下现象: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浑浊的天空呈乳白色。答:散射质点直径比波长小的散射称为分子散射;散射质点直径比波长大或相等的散射叫漫射。当晴朗天空无云、大气干洁时,在高空没有多少飘尘粒子,太阳光射入地球大气层时,散射作用以分子散射为主,由蕾莱定律知,散射光的光强与入射光的波长四次方成反比。阳光中的七色光中,紫、蓝、青光的波长短,所以被散射的光线以波长较短的蓝光为主,故天空呈现蔚蓝色。分子散射的特点:只改变辐射的方向,使原来传播方向上的太阳辐射减弱;解释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旭日和落日呈橘红色,阴天天空呈灰色的原因:当晴朗无云大气干洁时,被散射的光线以波长较短的蓝光为主,故天空呈现蔚蓝色;而阴天,质点半径>10000nm 时,入射光的各种波长具有同等散射能力,散射系数不再随波长改变,称之为漫射,故呈灰白色;而清晨和傍晚时,波长较长的红光则被散射减弱得较少而蓝紫光散射损失较多,加之大气对红橙光透明度大,大气对红橙光透过得较多而对蓝紫光则透过得较少,这就是旭日及落日时因为通过的大气量大,蓝紫光被散射殆尽,遂呈现红色的原因。2、为什么湿绝热直减率比干绝热直减率小?答:(1)湿绝热直减率 ,当饱和湿空气上升时,dz >0,dqs<0,则dqsdz< 0;下降时,dz <0,dqs>0,则dqsdz< 0,所以γs总小于γd的。(2)γs是随气压和温度变化的量,气压一定时,温度升高,γs减小;温度一定时,气压升高,γs增大。在干绝热过程中,外界对气块所做的功只能用于增加气块的内能,因而气块温度升高;在湿绝热过程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由气压变化和水汽凝结释放潜热两种作用影响的,当空气上升时,气压使温度降低,水汽凝结造成温度升高;当空气下降时,气压使温度升高,蒸发使温度降低,这两种过程相互作用,使得有水汽凝结时,空气的升降所引起的温度升降将比没有水汽凝结时要缓慢。3、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答: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E)的比值,用百分数来表示,称为相对湿度。当温度升高时,e 和 E 都增大,但 e 的增值小于 E 的增值,故相对湿度变小,反之,气温降低,相对湿度增大,所
以相对湿度和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4、农业生产中防御霜冻的措施有哪些?答:(1)选择适宜种植地、播种期和移栽期 喜温作物只能栽植在全年无霜期较长的地区,根据某一栽培植物的霜冻指标,分析多年的气候资料,找出适宜作物生长的气候带,是防御霜冻最经济的办法。确定春播作物适合播种期的主要原则之一是要避开霜冻,即“霜前播种,霜后出苗”。育苗移栽的作物,移栽的适宜时间以能避开终霜冻为准。根据具体作物的霜冻指标及播种到出苗需要的积温,分析历史气象资料,结合当年的天气预报,可以确定既能避开霜冻又能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适播期、移栽期。(2)营造防护林、设立防风障 建立防护林带是防御霜冻的有效措施,尤其是一些经济作物带,在夜间强烈辐射降温的天气条件下,在坡上一侧建立防护林,可以阻挡冷径流,将其引到别的地方,在坡下一侧不宜栽植防护林,或仅载植稀疏林,使冷径流能顺利流出。(3)培育抗寒品种,实行科学栽培管理,提高作物的抗霜能力(4)物理化学防霜冻措施A.覆盖法:可用于大面积推广防霜,适用于园艺及大田经济作物。B.烟熏法:利用燃烧发烟物,使其形成烟幕,达到防霜的目的。C.灌溉法:灌水能增大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5、试解释①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何草木稀疏多沙漠草原?②为何我国秦岭南坡林茂粮丰,而北坡则草木稀少,冬季荒凉?答:①我国西北内陆各省份身居欧亚大陆腹地,难以得到海洋水气的调剂,气候干旱少雨,所以草木稀疏,多为沙漠草原。②山脉对气团的运行有阻碍作用,秦岭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和冬季风的背风坡,受此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多雨;而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和冬季风的迎风坡,受此影响气候是冬季干冷,夏季雨水稀少,气候干燥。故秦岭南坡林茂粮丰,而北坡则草木稀少,冬季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