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4-16 08:04:49浏览次数:4
五、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一、A11、慢性放射病最常见的改变是A、神经系统B、造血系统C、内分泌系统D、心血管系统E、生殖系统2、急性放射病严重程度可从哪一期判断A、初期B、极度期C、假愈期D、恢复期E、以上都不对3、电离辐射中穿透能力最弱而电离能力最强的是A、α 射线B、β 射线C、γ 射线D、中子E、X 射线4、急性放射病是指A、短期内一次受到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改变B、短期内多次受到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改变C、短期内一次或多次受到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改变D、一周内多次受到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改变E、一月内多次受到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改变5、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物理和化学变化的时间过程B、可造成生物大分子的直接损伤C、可引起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D、引起的损伤可有远期遗传效应E、生物学效应不受射线剂量影响6、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A、骨髓型、胃肠型和脑型B、骨髓型、皮肤型和脑型C、肿瘤型、胃肠型和脑型D、骨髓型、胃肠型和肺型E、淋巴细胞型、胃肠型和脑型7、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有A、高温、强辐射作业B、高温、高湿作业C、夏季露天作业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8、下列哪种情况称为负辐射A、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物体对人体发射热辐射B、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C、当周围空气温度高于人体表面温度,人体散热困难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在散热量大,热源分散的高温车间,一小时内需换气 30~50 次以上,才能使余热及时排出,因此必须把进风口和排风口安排得十分合理,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所以应该采用有组织的全面自然通风。【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74,点击提问】13、【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热源集中,具有强辐射热源的高温作业,此时室内温度高、热量大,应用喷雾风扇,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液体吸收热量,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降低温度。【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75,点击提问】1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氯丙嗪,这种药品能够调节人体体温中枢,还能够扩张血管,并且能够使得痉挛的肌肉得到松弛,能够使得身体的耗氧量下降,进而降低体温。【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76,点击提问】15、【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细胞耗氧量增加,不仅不助于散热,还会使体内温度升高。【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77,点击提问】16、【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热射病是由于散热途径受阻,引起热蓄积,体温调节障碍所致。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下突然发病,表现为高热,开始大量出汗,以后无汗,皮肤干热,伴有意识障碍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78,点击提问】17、【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防暑降温最常采用的降温措施是自然通风,一般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降温的需要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时,才采用机械通风。【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79,点击提问】18、【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主要指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80,点击提问】19、【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全面自然通风可以依靠外界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的温差及进、排气口高度差造成的热压使空气流动,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能够经济、有效地达到所要求的通风效果。所以防暑降温常采用全面自然通风。【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81,点击提问】 20、【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相对湿度大于 80%为高气湿,小于 30%为低气湿。【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82,点击提问】2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水田作业时,作业场所中有大量的水,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适当的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与其它作业相比发生中暑的可能较小。【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83,点击提问】2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热痉挛是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和水过量丧失导致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和疼痛,以四肢肌肉和腹肌多见。患者神志清楚,体温多正常。【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84,点击提问】23、【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中暑时,首先采取的措施应该是使患者脱离高温作业环境,然后再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85,点击提问】2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中暑时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和水过量丧失导致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发生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和疼痛,以四肢肌肉和腹肌多见,尤以腓肠肌痉挛疼痛最为常见。【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86,点击提问】2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热衰竭是由于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机体不能有效代偿,致颅内供血不足而晕厥。【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87,点击提问】26、【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根据频率特性,稳态噪声可分为低频噪声(主频率在 300Hz 以下)、中频噪声(主频率在 300~800Hz)和高频噪声(主频率在 800Hz 以上)。【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88,点击提问】27、【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刚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声压称为听阈声压,也称听阈,为 20μPa。【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89,点击提问】28、【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声压级指就是声音的强度,声压级越高,噪声的强度就越大,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90,点击提问】29、【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噪声按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可分为:(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冲压、打磨等发出的声音。(2)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或释放(汽笛)发出的声音。(3)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91,点击提问】30、【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 20~20000Hz 之间,这一频率范围的振动波称为声波。小于 20Hz 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大于 20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92,点击提问】3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噪声引起的听觉器官损害早期常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听力曲线在 3000~6000Hz 出现“V”形下陷,此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93,点击提问】3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永久性听阈位移: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髙。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失或听力损伤以及噪声性耳聋。【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94,点击提问】33、【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査听阈可提高 10~15dB,离开噪声环境 1 分钟之内可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95,点击提问】34、【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噪声性耳聋的诊断需要有明确的接触噪声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的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动态观察资料和现场卫生学调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力损失,即可做出诊断。【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96,点击提问】3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噪声对神经系统影响: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在 中等强度噪声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大强度噪声作用下,功能减弱。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可以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胃液分泌减少。噪声对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触噪声的女工有月经不调现象,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延长、血量增多及痛经等。【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97,点击提问】36、【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根据滤波器的特点分别称为 A 声级、B 声级、C 声级或 D 声级,在表示的时候分别用dB(A)、dB(B)等表示。A 声级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用作噪声卫生评价的指标。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也采用 A 声级。【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98,点击提问】37、【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设备,如用无声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锻压,以焊接代替铆接等。设法提高机器制造的精度,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和摩擦,减少机器的振动,也可以降低生产噪声。【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99,点击提问】38、【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对于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规定,每周工作 5 天,每天工作 8 小时,稳态噪声限值为 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限值为 85dB(A);每周工作 5 天,每天工作不等于 8 小时,需计算等效声级,噪声限值为 85dB(A);每周工作不是 5 天,需计算 490 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 85dB(A)。【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00,点击提问】39、【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査听阈可提高 10~15dB,离开噪声环境 1 分钟之内可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该题针对“噪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01,点击提问】40、【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X 射线为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在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较小(12eV 以下),不足以引起组织电离的辐射线称为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辐射、可见光、红外辐射与射频辐射(高频电磁场与微波)。【该题针对“非电离辐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02,点击提问】4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波长 297nm 的紫外线对皮肤作用最强,可引起皮肤红斑并残留色素沉着。由于结缔组织损害和弹性丧失而致皮肤皱缩、老化,严重者诱发皮肤癌。【该题针对“非电离辐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03,点击提问】42、 【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红外线对眼睛的损伤有:①慢性充血性睑缘炎②短波红外线能被角膜吸收,并能透过角膜伤及虹膜,造成角膜损伤。③红外线白内障。晶状体开始表现为后皮质外层出现边界清晰的浑浊区,出现小泡状、点状及线状混浊,逐渐发展为边界清晰而不规则的盘状混浊,然后循晶状体轴线方向伸入皮质,或发展为板状混浊,最终导致晶状体全部混浊。④波长<1μm 红外线和可见光可到达视网膜,主要损伤黄斑区。【该题针对“非电离辐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04,点击提问】43、【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大部分被吸收,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发红,出现红斑反应。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红斑并残留色素沉着,严重者诱发皮肤癌。激光:能量或功率足够大时可引起皮肤灼伤。功率小时,可使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发红、发热。X 射线:可致放射性皮肤损伤。【该题针对“非电离辐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05,点击提问】44、【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射频辐射指频率在 100kHz~300GHz 的电磁辐射,也称无线电波,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该题针对“非电离辐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06,点击提问】45、【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高频电磁场主要防护措施有:(1)场源屏蔽,采用金属薄板或金属网、罩将高频电磁波的场源包围,以反射或吸收高频电磁波的场能,减低作业场所电磁场的强度。(2)采用距离防护,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尽量远离辐射源。(3)高频机尽可能远离非专业工人的作业点和休息场所。【该题针对“非电离辐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07,点击提问】46、【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大强度微波辐照可致微波白内障,其特点是晶状体后极部混浊。【该题针对“非电离辐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08,点击提问】47、【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高频辐射和微波作用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引起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该题针对“非电离辐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09,点击提问】48、【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手臂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19,点击提问】49、【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可将生产性振动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20,点击提问】50、【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影响振动对机体最主要的因素是振动的频率和强度(振幅和加速度)。此外还有接振时间、个体因素和操作方式 、环境温度和噪声。【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21,点击提问】5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是振动性白指,其发作具有一过性和时相性特点,一般是在受冷后,患指出现麻、胀、痛,并由灰白变苍白,由远端向近端发展,变白部位界限十分明显。【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22,点击提问】5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环境温度是影响振动危害的重要因素,手臂振动病的发病和流行多在寒冷地区及寒冷季节。全身和局部手冷是振动性白指发作的重要条件。【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23,点击提问】5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局部振动病多从手指远端向近端发展。【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24,点击提问】5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局部振动病的诊断标准,具有长期从事局部振动作业的职业史和有关主要临床表现,结合末梢循环功能及神经功能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局部振动病。【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25,点击提问】55、【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振动的强度一般通过振幅和加速度来评价,振动的加速度越大,振动性白指的发病率越高,出现白指的时间越短。【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26,点击提问】56、【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拖拉机驾驶属于全身振动操作,全身振动指工作地点或坐椅的振动,由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或躯干传导至全身。【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27,点击提问】57、【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是振动性白指,这是目前诊断本病的主要临床依据之一。严重者可累及近端指节,以至全手指变白。 【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28,点击提问】58、【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局部末梢循环为主的疾病。【该题针对“振动★”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429,点击提问】 D、当周围空气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人体容易散热E、以上都不是9、中暑按发病机制分为A、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B、轻症中暑,重症中暑C、热适应,热射病和热衰竭D、热适应,热痉挛和热衰竭E、热辐射,热痉挛和热衰竭10、属于湿热型作业的是A、炼钢B、地质勘探C、印染D、铸造E、以上都不是11、可能存在的高温、强热辐射的作业环境是A、缫丝车间B、炼钢车间C、印染车间D、造纸车间E、深井煤矿工作场所12、散热量大,热源分散的高温车间的通风降温措施应首选A、全面自然通风B、有组织的全面自然通风C、全面机械通风D、局部机械通风E、喷雾风扇13、热源集中,具有强辐射热源的高温作业。应采取的通风降温措施为A、全面自然通风B、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C、喷雾风扇D、有组织的自然通风E、全面的机械通风14、治疗中暑,化学降温方法应用的药物是A、非那根B、地西泮C、洛贝林D、克拉明E、氯丙嗪15、在高温环境中,哪一种方式并非人体的散热表现A、血液重新分配B、大量出汗,汗液蒸发散热C、细胞耗氧量增加D、产热中枢抑制,自身产热下降E、血管放射性扩张16、热射病的发病机制为A、水、电解质代谢紊乱B、大量失水引起循环血量减少,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C、太阳照射头部过度受热,脑组织受热充血 D、机体产热与获热>散热,引起体内蓄热,使体内温度不断升高所致E、以上均不是17、恒温恒湿作业的通风措施主要应采用A、全面自然通风B、局部自然通风C、天窗D、送入式机械通风E、排气罩18、对生产环境气象条件的正确描述是A、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包括气温、气压、气湿、热辐射B、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包括气温、气流、气湿、热辐射C、热辐射主要来源于可见光D、相对湿度大于 90%为高气湿,小于 30%为低气湿E、相对湿度大于 80%为高气湿,小于 20%为低气湿19、防暑降温常采用A、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B、有组织全面自然通风C、局部通风D、送入式机械通风E、旁侧抽风20、湿度多大时称为高气湿环境A、大于 80%B、大于 75%C、70%D、60%E、小于 80%21、夏季下列哪项农业劳动引起中暑的可能性相对较小A、旱地作业B、水田作业C、密植高杆作物的大田劳动D、农业机械驾驶室内E、以上均可22、热痉挛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是A、过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B、大汗、肌肉痉挛C、晕厥但体温不高D、体温升高伴有高血压E、剧烈头痛和意识丧失23、高温车间中暑抢救的首选措施是A、物理降温B、药物降温C、给氧D、纠正水电解质紊乱E、移出现场24、中暑时,腓肠肌的痉挛是因为其A、失水过多B、过度紧张C、失盐过多 D、体温过高E、热量丢失25、热衰竭的发病机制可能是A、体温调节障碍B、脑部受热引起充血水肿C、神经系统功能紊乱D、水、电解质平衡紊乱E、外周血管扩张和失水造成血循环量不足,引起脑缺血26、噪声频率大于 800Hz 者称为A、连续性噪声B、脉冲性噪声C、稳态噪声D、非稳态噪声E、高频噪声27、1000Hz 纯音听阈声压为A、5μPaB、10μPaC、20μPaD、40μPaE、50μPa28、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声压级大小B、频谱特征C、接触时间D、接触方式E、个体敏感性29、生产性噪声按其产生的来源划分,可分为A、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B、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脉冲噪声C、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工业噪声D、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E、持续性噪声、脉冲噪声、电磁性噪声30、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频范围是A、<20HzB、20~20000HzC、>20000HzD、200~2000HzE、>2000Hz31、噪声引起的听觉器官损害特点是早期表现为A、耳蜗底部受损B、高频听力下降C、低频听力下降D、语频听力下降E、以上都不是32、永久性听阈位移包括A、听觉适应、听觉疲劳B、听觉疲劳、听觉损伤C、听觉适应、噪声性耳聋 D、听力损伤、噪声性耳聋E、听觉疲劳、噪声性耳聋33、听觉适应是指A、强噪声下暴露时间短,听阈提高 10dB 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B、一种器质性听觉器官损伤C、是一种永久性的听阈位移D、强噪声下暴露时间较长,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 15dB,离开噪声环境后较长时间内听力才能恢复E、强噪声下暴露时间较长,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 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较长时问内听力才能恢复3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原则A、有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B、排除其他致聋原因C、纯音测定为感音性耳聋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35、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还包括A、神经系统B、消化系统C、生殖系统D、心血管系统E、以上都是36、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采用A、总声级B、A 声级C、B 声级D、C 声级E、D 声级37、防止噪声危害最根本的措施是A、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B、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C、控制和消除噪声源D、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E、厂区厂房的合理规划38、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新建企业的噪声容许标准为A、85dB(A)B、75dB(A)C、65dB(A)D、55dB(A)E、90dB(A)39、听觉适应是指短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检查时听阈提高A、10dBB、>30dBC、10~15dBD、15~20dBE、20~30dB40、以下哪种不属于非电离辐射A、激光 B、X 射线C、紫外线D、红外线E、可见光41、紫外线对皮肤作用最强的波长是A、180nmB、275nmC、297nmD、320nmE、400nm42、红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不包括A、角膜的热损伤B、热性白内障C、急性角膜结膜炎D、慢性充血性睑缘炎E、视网膜灼伤43、下列哪种电磁辐射对皮肤无明显改变A、微波B、紫外线C、红外线D、激光E、X 射线44、射频辐射是指A、高频电磁场和微波B、高频电磁场和紫外线C、高频电磁场和激光D、微波和激光E、激光和 X 射线45、防止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作用的正确措施是A、场源屏蔽,远距离操作,合理布局B、场源屏蔽,远距离操作,合理通风C、场源屏蔽,湿式作业,合理布局D、个人防护,远距离操作,合理通风E、场源屏蔽,合理布局,合理通风46、微波对眼的主要危害是A、结膜炎B、晶体混浊C、角膜炎D、视网膜灼伤E、视网膜剥离47、有关高频电磁场与微波作用的一般规律,以下哪个是错误的A、波长愈短,生物作用愈大B、穿透能力取决于频率C、只有被组织吸收的电磁波才能发生生物效应D、对机体的作用主要为器质性改变E、是电磁辐射的一部分48、手臂振动病是A、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 B、末梢神经退行性变为主的疾病C、手指骨骼变性为主的疾病D、手部皮肤缺血为主的疾病E、手部肌肉和血管损伤为主的疾病49、生产性振动按作用人体的部位分为A、垂直搌动、水平搌动B、全部振动、部分振动C、机械振动、电动振动D、全身振动、局部振动E、以上全不是50、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主要因素是A、加速度、频率、位移B、位移、振幅、加速度C、接触方式、加速度、位移D、频率、振幅、加速度E、振幅、频率、速度51、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为A、发作性手指变白B、感觉迟钝C、血管痉挛和变形D、肌无力、肌萎缩E、听力下降52、影响振动不良作用的重要外界条件是A、潮湿B、高温C、寒冷D、热辐射E、以上都不是53、下列有关局部振动病论述错误的是A、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B、还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C、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D、多从手指近端开始E、冷水复温实验阳性54、局部振动病的诊断原则A、有长期从事局部振动作业的职业史B、有有关的主要临床表现C、要结合末梢循环功能及神经功能检查D、排除其他疾病E、以上都是55、目前评价振动强度大小的最常用的物理量是A、时间B、位移C、速度D、加速度E、频率56、不属于局部振动的操作是A、拖拉机驾驶 B、电锯伐木C、建筑灌浆捣固D、风钻凿岩E、风铲清砂57、局部振动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发作性白指或白手B、肢端感觉障碍C、类神经征D、多汗、血压改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E、以上都不是58、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A、前庭器官障碍B、视觉紊乱C、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D、骨骼肌肉损伤E、免疫功能低下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按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当量剂量限值 0.05Sv 的外照射,而发生生的全身性疾病。在累积量达到 1.5Sv 以上时,出现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症状。【该题针对“电离辐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63,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可通过假愈期的长短判断病情轻重,轻度 20~35 天,中度 20 天,重度 10 天。【该题针对“电离辐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64,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α 粒子的体积比较大,又带两个正电荷,很容易就可以电离其他物质,因此,电离能力是最强的,同时它的能量亦散失得较快,穿透能力在众多电离辐射中是最弱的。【该题针对“电离辐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65,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根据定义,急性放射病是短期内一次或多次受到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改变。【该题针对“电离辐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66,点击提问】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生物学效应受射线剂量的影响,电离辐射按剂量-效应关系分类,分为随机效应和确定性效应。随机效应指辐射损伤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剂量大小有关,但损伤的程度与剂量无关,且不存在损伤效应的阈值水平,如致癌效应、遗传效应等。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受 剂量的大小,且有个明确的剂量阈值,在阈值以下不会见到有害效应,如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生育障碍等。【该题针对“电离辐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67,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放射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① 骨髓型:最为常见,主要引起骨髓等造血系统损伤。临床表现为白细胞数减少和感染性出血。以口咽部感染最为明显。② 胃肠型:表现为频繁呕吐、腹泻,水样便或血水便,可导致失水,常伴有肠麻痹、肠套叠、肠梗阻等。③ 脑型:受照射后病人短时间即出现精神萎靡,很快转为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抽搐、躁动和休克等。【该题针对“电离辐射★”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68,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高温作业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类:(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如冶炼钢铁、锻造、热处理、熔玻璃等。(2)高温、高湿作业:特点是高气温、高气湿,热辐射强度不大,低气流,形成湿热环境,如印染、造纸、煤矿井下作业等。(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从事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受太阳辐射和被加热后的地面及物体热辐射作用。【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69,点击提问】8、【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负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人体表面则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称负辐射。负辐射有利于机体散热,在防暑降温上有一定意义。【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70,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中暑按发病机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热射病(包括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按临床症状轻重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71,点击提问】10、【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高温、高湿作业:特点是高气温、高气湿,热辐射强度不大,低气流,形成湿热环境,如印染、造纸、煤矿井下作业等。【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72,点击提问】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如冶炼钢铁、锻造、热处理、熔玻璃等。【该题针对“高温及低温★”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6373,点击提问】12、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