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发布时间:2024-04-25 09:04:58浏览次数: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 题: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 2 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 3 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内 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四章,第 2-3 节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下面的内容能使同学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一、学习要求1.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掌握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二、主要内容(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 始积累第 1 页 共 9 页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的新阶段。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 ①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的特点。2.资本主义所有制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或超额利润)。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所有制与所有权二者既有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或者法的关系的性质第 2 页 共 9 页 在根本上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2)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在价值增值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直接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第 3 页 共 9 页 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用字母 c 表示。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用字母 v 表示。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因此,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应该拿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而不应该把它去同全部资本相比。用公式表示: m′= m/v 在该公式中,m′为剩余价值率,m 为剩余价值,v 为可变资本。由于工人的必要劳动是用来生产力由于工人的必要劳动是用来生产劳动力价值或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而剩余劳动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因此,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这两个公式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个关系。前一个公式是以物化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后一个公式则是以活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目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第 4 页 共 9 页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3)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资本家瓜分到剩余价值后,如果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这叫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但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则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这样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少部分。 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 c:v 来表示。 资本的技术构成就是指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这是一种自然形式的资本。资本的价值构成就是指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这是一种价值形式的资本。 在资本主义企业内部,资本家投入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资本,从自然形式上看,总是由一定数第 5 页 共 9 页 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着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取决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生产水平越高,每个劳动力所加工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就是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家投入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价值形式上看,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之间的比例就是资本的价值构成。 在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为此,资本家便尽可能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可变资本的比例越来越小,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少,其结果必然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相对过剩人口基本上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流动的过剩人口;第二种是潜伏的过剩人口;第三种是停滞的过剩人口。(4)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值,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在此阶段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第 6 页 共 9 页 并存,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 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做资本的周转。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则资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许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固定资本是指用来购买机器设备和建造厂房等的资本;流动资本指的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资本。资本周转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 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和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叫社会总价值,它划分为包括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 和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可以区分为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相应地,社会生产可以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I) 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Ⅱ)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5)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第 7 页 共 9 页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利润。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对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6)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第 8 页 共 9 页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同时,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保护其经济基础,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三、重要考点(一)选择题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原因有( )。A.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长短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答案:ABD第 9 页 共 9 页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