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学习困难与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3-08-31 20:08:35浏览次数:48
浅谈小学生的学习困难与教育对策【摘要】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落实“减负”工作的同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鉴于此,研究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就成为函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笔者所在工作单位安徽省宿州市雪枫小学为依托,对本校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学习困难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和教育对策,以期能为小学老师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和有益借鉴。【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对策学习困难是学龄儿童较多见的问题,近年来学者对此作出不少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在每所小学都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小学生,他们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标准。因此,探讨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可以为提高小学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成绩提供参考。一、小学生学习困难原因调查(一)研究对象安徽省宿州市雪枫小学四至六年级 19 个教学班中的学习优秀生 190 名,学习困难生190 名。(二)研究方法在大量参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对于小学生学习困难的相关文献,借鉴其研究成果为本次研究奠定理论框架。同时,搜集了相关课题的调查问卷,以为本次研究制定问卷提供参考,制定本次调研的问卷,主要从对主要从对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意志表现、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和学习成败的归因等七个方面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从 2012 年 12 月利用工作之余,在我校四至六年级学生中进行,然后进行整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步骤本研究程序步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搜集文献通过在中国知网以及维普等期刊网上搜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对于小学生学习困难的论文以及专著,并对其进行整理,以奠定本次研究的理论框架和为本次研究确定研究方向,同时收集相关课题的研究问卷,以为本次研究编制本次研究问卷以提供参考;2.制定策略通过和我校的资深教师沟通交流,以及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制定本次调研的研究策略、调查对象、调查步骤和方法;3.编制问卷通过参考搜集到相关课题研究的调查问卷,制定本次调研问卷,主要从对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意志表现、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和学习成败的归因等七个方面进行调查。4.访谈及访谈资料整理分析本次调查从 2012 年 12 月利用工作之余,在我校四至六年级学生中进行,然后进行整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二、调查结果(一)学习困难生对学业的想法调查结果第一,学校的学习生活对 90%的学习困难生仍存在吸引力,他们有兴趣在校学习,厌烦学习的只是个别的。第二,在学习困难生中有 66.9%对自己现在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和“很不满意”,他们不想满足现状混日子。第三,有 92.1%的学习困难生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能达到优良水平。这就是小学学习困难生的基本心理状态。他们不满意较差的学习成 绩,有改善现状、争取优良的愿望,对在校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这是学习困难生摆脱困境的内在学习动力。只要教育得法,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可以把学习搞好的。(二)学习困难的原因调查结果造成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从学生自身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学习目标短浅,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表现突出的有下面四种类型,同一学生存在不同动机类型。随波型“同学们都学习,我也要学习”占 71.05%。惩罚型“不学习要受到教师批评”占 55.26%。报偿型“学习好可以受到表扬和奖励”占有 52.63%。文凭型“不学习没有毕业证,找不到工作”占 75.78%。2. 被动的学习态度学习困难生中有 53.1%的学生自述学习“一般”和“不努力”,老师不留作业时“不一定看书学习”和“不看书学习”的有 51.6%,与学习优秀生“努力”者占 85.3%,“自觉看书”者占 86.3%)相比有显著差异。3.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差就作业而言,学习困难生中有 30.5%的学生遇到困难就想问别人,而不是独立思考或向书本学习;有 32.6%的学生只有在家长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作业。4.学习中消极的情绪体验学习困难生中有 51.1%的学生认为“学习中苦恼多于欢乐”;有 40%的学生对“学习是轻松愉快的”持否定态度。正是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了压力,又造成学习成绩不好,形成了恶性循环。5.不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困难生中“认真预习”新课的占 40%,上课“自始至终注意听”的占 36.3%,对学习过的功课“经常复习”的占 26.3%,“完全独立完成”作业的占 59.5%,这同学习优秀 生 “ 认 真 预 习 ” 的 占 70% , ’ “ 注 意 听 讲 ” 的 占 86.8% , “ 经 常 复 习 ” 的 占64.3%,“独立完成作业”的占 93.7%相比都有显著差异。(三)学习成败的归因的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你认为学习好的原因中,6.3%的学生认为学生聪明,31.1%的认为教师讲得好,58.9%的人认为学生努力,3.7%的认为家庭环境好;在你认为学习差的原因是,8.9%的认为学生不够聪明,3.7%认为教师讲的不够好,84.2%的认为学生不努力,3.2%的认为家庭环境不好,这说明,学习困难生对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于内因 ,认为同自己的努力程度有关系。三、小学生学习困难原因分析(一)主观原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水平偏低,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对学习放弃自我努力,加之个性与性格的排异性、情绪情感的不稳定性,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稳定性。首先,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不同。常言道:“态度可以决定结果。”有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很感兴趣,他们自觉快乐地读书;有的学生没什么想法,只是随大流做该做的事,他们被动地读书;有的学生的兴趣不在学习上,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他们只是应付着读书。这些学习困难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便属于后者,他们的学习愿望、学习主动性和坚持性与非学习困难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由于缺乏较高水平的学习动态,势必会影响其认知水平的提高。其次,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他们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有的学生则习惯于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开始学习,需要父 母为他们解难、纠错;有的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读课外书的习惯,而有的则养成了看电视、上网吧的习惯;有的学生做事井井有条,而另一些人的行为和思想总是一片混乱;有的学生诚实守信,而有的学生则习惯于找借口、撒谎……通过观察了解,这些学习困难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较差。由于他们对学习的被迫性,不能自主学习,需要在外因的督促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常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事拖拖拉拉,不能按时完成学科作业,作业书写不工整、应付了事、正确率很低。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其学业不良。第三,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信心。有的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学习快乐而自信;有的学生则对学习兴趣低,不自信,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总认为自己不行,遇到难题不愿动脑筋 ,也不主动问老师或同学。尤其是当其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更是表现出明显的学习退缩现象 ,致使这些学习困难生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学习成绩也就一滑再滑。(二)客观原因1.家庭因素影响学生心理最主要、最直接的外因是家庭的气氛和教育环境。家庭教育不当和不利的家庭环境是学习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发源地。(1)不当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学生的不良心理,致使学习困难。有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只要孩子吃好穿好就行,学习方面则没有要求,以不累着为原则。而有的父母苛刻的教育方式,则营造了孩子粗暴、霸道、冲动的不良心理特点,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各种障碍。(2)不良的家庭环境,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频繁严重。离异家庭、“隔代监护”家庭、矛盾家庭等,此类家庭的学生或因父母的离异、家庭的破裂,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造成了他们固执多疑、孤僻粗暴、情绪不稳等不良心理状态;而更多“隔代监护”的家庭,往往因父母工作繁忙,“隔代监护”人的溺爱、教育能力、方法、观念上的偏差,致使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班级授课体制的弊端,加之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教学任务的加剧,导致教师对学习困难生的课堂关注力度不够,学习困难生的课内知识内化不足,表现出教育的无奈和忽略。其次,教师的不负责任、训斥羞辱学生和补偿式惩罚,极易使这些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师等情绪。对于综合测评为“丙”等的学生,老师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认为他们是班级的累赘,拖了班级的“后腿”,对他们十分反感;有的则采用补课的方式进行“惩罚性学习”,但收效甚微这些学习困难生由于学习成绩差,经常拖班级的后腿,班级老师不怎么喜欢他,同学们也看不起他。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永远是学习中的失败者,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交往,没有老师愿意帮助他,自己是一个不受集体欢迎的人。种种错误歪曲的想法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大家面前抬不起头来,久而久之,对学习丧失了信心。由此看来,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3.社会因素社会在骤然变化的进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发展,但也带来了许多阴暗面,如:不良社会媒介的传播、网吧管理的混乱等,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种种负面效应。有些学习困难生常与班内、校内的一些不想读书的同学为伍,还经常上网吧玩电脑游戏。四、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教育策略要切实帮助学习困难生提高学习成绩,必须从非智力因素出发,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相关教育辅导策略,进行疏导,矫正其行为,才是教育转化的根本。(一)创设平等学习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视同仁、平等学习的教学情境,维护学习困难生的心理平衡,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几十名学生在同一教室里上课,学习的机会似乎是平等的,实际上学习困难生和学习优秀生相比,学习的机会是不平等的。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中上等学生身上,偏爱优秀性,而忽视学习困难生,有的甚至放弃困难生。有人观察统计了 5 名学习优 秀生和 5 名学习困难生在 10 节课内的学习情况:5 名优秀生举手 341 次,发言 67 次,5 名困难生举手 17 次,发言 6 次,从发言这个学习机会看,困难生是优秀生的 1/10。10 节课内老师提间题 82 个,其中能引起困难生思考的间题 16 个,约占 20%,而 80%的间题是为中上等学生设计的。长此以往就造成困难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之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二)帮助学习困难生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学习困难生由于多种原因学习成绩比较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家长的责骂和训斥。他们长期处在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对学习产生焦虑、紧张和担忧。教师的教育观应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要具体帮助学习困难生,使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有受到表扬的机会,变消极的情绪体验为积极的情绪体验,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三)全面评价学生,不以分数论成败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个学习应包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三个方面。但学校、家长、社会都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评价学生时不是从德、智、体、美、劳全面考虑,而只看分数。老师要求小学生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是无可非议的。但从个体来讲,学习成绩的优劣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学习成绩也会是不相同的。因此,学校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以分数的优劣论成败。因为分数不等于教学质量,分数不等于人才标准,而应以教育方针规定的培养目标全面评价学生,以调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他们的某些特长得到发挥。(四)强化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应遵循预习新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复习当天讲的内容认真完成作业这样一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学习困难生正是在学习中缺乏科学的学 习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严格要求,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五)组织专题教育辅导活动专题活动是针对研究对象的突出问题而设计的主题活动,一般以一个时间段为期限(如2 周、半个月),以团体(全班、小组)的形式进行,有目的地对学习困难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千预影响,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锻炼意志品质。教师通过日常观察、家访、个别谈话、学生周记等途径来了解、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精心策划团队活动。这些主题教育活动都是根据学习困难生身上主要的内因问题设计实施的。如:低年段的课题组老师,为了有意识地从学习困难生的学习习惯与态度角度实施干预教育影响,设计了“我是小小书法家”“我是时间的小主人”“我为小队争光彩”等活动,高年级的课题组老师组织的“诚信,人生路上的朋友”“我学习,我快乐”等活动,从情绪情感、个性品质方面实施干预影响,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自我教育,效果明显。(六)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激发内驱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心理辅导矫正的前提条件。只有让学生“信其人”,才能使学生“听其言,奉其道”。为了使辅导矫正活动取得预期效果,我们强调辅导教师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两点:其一、教师要有“六心”,即爱心、信心、耐心、细心、恒心、尽心。别林斯基说过:“情感是心理品德教育的有效催化剂,是启开师生心理共鸣的钥匙。”教师要多关心询问这些学生的身体、学习生活等情况,在细微处渗透丝丝爱心,感化他们的冷漠情怀,打开他们紧闭的心灵之门。其二、教师对事情的处理公正、合理。教师眼中的学习困难生是一个让老师、同学心存偏见、易获不平待遇的弱势群体。该类学生容易心虚和敏感,对教师和周围的同学常存戒心,甚至敌意,往往以沉默回避或是粗暴无理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教育,如果教师在事情的处理上不合理、不公平,那么势必会场造 成他们对教师更偏激、更敌意的看法,因而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事情,想他们之想 ,公正合理地解决问题、形成民主的师生关系。五、结束语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小学生的学习困难并不是可以转化的,通过学校、家庭和教师的努力,完全可以把学习困难的学生转化为优秀的学生。当然,转化困难生是一期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尽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已对转困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有不少的困惑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努力解决。参考文献[1] 龚宏伟.小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湖北教育,2008.[2] 刘克汉.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对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 杨朝霞.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分析与教育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4] 刘克汉.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对策.梧州师专学报,2007.[5] 杨心德.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育对策.宁波师院学报,2006.[6] 谢启金.学习困难学生教育对策研究.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7] 邵建利.天津市小学生学习倦怠与自尊关系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2012.[8] 李江涛.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陇南日报,2009.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20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