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0499]家庭教育答案

发布时间:2023-06-30 10:06:16浏览次数:52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学前教育 课程名称【编号】:家庭教育【0499】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一、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1.简述家长应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家长需更新教育观念。 (2)家长要尊重孩子。 (3)家长要学会倾听。 (4)家长应学习亲自沟通技巧。 (5)家长需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2.简述妊娠期保健应注意的问题。(1)远离烟酒。 (2)慎用药物。 (3)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4)保持愉悦的情绪。 (5)定期参加产前检查3.结合实际,分析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分工及教育责任。事实上,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亲的作用都很重要,只有父亲承担家庭教育或只有母亲来承担家庭教育责任都会有一定的缺陷。 (1)父亲的教养作用。现代的观念认为父亲应更加重视子女的自主行为;提高子女成熟的行为;了解子女、能理智地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用相应的教育方式促使孩子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不断引导孩子走向成功。总之,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母亲的教养作用。现代的观念认为母亲的作用更体现在,训练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智力发展、以了解孩子为基础管教好孩子。二、案例分析题(第 1 题 25 分;第 2 题 30 分;共 55 分)1. 冬冬今年大年一过就快四岁了,是家里的独苗苗,和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冬冬生性聪明、活泼好动,特别喜欢变形金刚玩具。虽然家里经济状况不大好,但冬冬的爷爷、奶奶、姥姥 、姥爷、爸爸、妈妈仍然尽力满足冬冬的要求,给冬冬买了各种各样的变形金刚玩具。一天,妈妈带冬冬上街买鞋,冬冬在玩具柜又看上了一个上百元的变形金刚,妈妈考虑到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且价格不菲,决定不买。但无论妈妈好说歹说,冬冬哭闹着非要不可。冬冬妈妈边叹气边说:“这孩子太任性了,被姥姥、姥爷宠坏了,以后怎么办呐!”请结合案例分析导致冬冬“任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家长该如何应对?(1)原因分析首先,孩子的任性是儿童的心理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 2至 7 岁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所谓不可逆性就是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点,从另一面去思考问题。所谓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这样的特点,儿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难改变。 其次,孩子的任性还是父母长辈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如今的家庭中,除了孩子的父母亲,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孩子是他们手心里的宝,只许爱护,不许伤害。况且他们还认为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给孩子吃好点、穿好点、玩好点是应该的。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正因为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我们的独生子女们才更加会“撒娇”。 (2)要改善现代家庭独生子女“任性”这一普遍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a.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家长在孩子面前应保持一致,否则不仅要求无法实现,降低教育效果,而且会产生不良的作用,让孩子更任性。因为他有“靠山”。 b.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对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儿童发展水平和特点,尤其要从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别人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是为你好”等这样简单地说教。从而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将某种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 c.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家长和子女感情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子女的变化发展,对他们的合理要求表示理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切忌独断专行,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使说的不对,也要道理说服。 当然家长本身的为人处世和以身作则是最为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也行”等古训同样是不变的道理。2.晓燕是一个六岁男孩的妈妈,最近刚刚离了婚,感觉很难过。他们还没有把离婚的事告诉儿子,仍然假装像正常夫妻一样生活在一起,只是不在一个卧房。但她发现儿子最近变得非常敏感。幼儿园老师也告诉晓燕,她的儿子这段时间在幼儿园非常情绪化,经常为很小的一件事就哭得歇斯底里。在家里,儿子不想一个人睡,总要妈妈陪着睡,并且让妈妈用手臂搂着他的腰,好像抱着他一样。晓燕很担心自己的儿子,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十分苦恼。请结合案例分析如下问题:晓燕该如何告诉儿子离婚的事情?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该做些什么?父母离婚,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告诉孩子,并根据孩子的反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体而言: (1)把孩子放在首位,让孩子知道你们虽然离婚了,但都会永远爱他。 (2)确保孩子理解离婚不是他的原因。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离婚是因为性格等方面不合适,而不是因为他。避免孩子产生自卑感。 (3)保持孩子的常规生活。离婚后,应保障孩子的生活常规,特别是要保障亲子陪伴的时间。 (4)鼓励孩子表达他的感受。孩子对父母离婚的事情会有很多的疑问和困惑,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疑问和感受。父母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以他们能理解的方式给予相应的回应。 (5)不要让你的孩子加入斗争。在离婚的过程中或离婚后,绝对不能将孩子作为争执的筹码。让孩子加入夫妻之间的争斗。父母一方不可在孩子面前批评和职责另一方面,以免造成孩子的矛盾和困惑。 (6)把消息告诉身边的人。要和孩子学校的教师、主要的亲友保持沟通,告知离婚事实。以便于避免无意的伤害,也可通过身边成人帮助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 1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