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0]《西方文学与文化》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1 11:07:06浏览次数:46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课程名称【编号】:西方文学与文化【0780】 A 卷考试类别: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西方文化的内在理路是 神话性的宗教之路 。2、古希腊城邦实行 民主政治 。3、古希腊神话分为 神的故事 和 英雄传说 两大系统。4、 埃斯库罗斯 被誉为“悲剧之父”。5、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 、 奥赛罗 、李尔王 、 麦克白 等。6、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1798 年合作出版 抒情歌谣集 。7、法国文学中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是 勒内 。8、18 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被称为 哥特式小说 。9、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 自然 教育哲学思想。10、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流派是 耶拿派 。11、拜伦《东方叙事诗》中的人物都是侠骨柔情的硬汉,这些主人公在文学史上被称为 拜伦式英雄 。12、《高老头》中主要描写了 伏盖公寓 和鲍赛昂夫人家里两个典型的物态化环境。13、《安娜•卡列尼娜》其中一条线索是通过描写 康斯坦丁 · 列文与吉提 的恋爱,反映了农奴制度改革后俄国农村的动向。14、司汤达的《红与黑》主要描写了维立叶市、 贝尚松神学院 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三个典型环境。15、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石是《 叶甫盖尼 · 奥涅金 》。16、《日瓦戈医生》的作者是 鲍里斯 · 帕斯捷尔纳克 。二、名词解释(每题 8 分,共 24 分)1、希伯莱圣经又称《旧约全书》,被奉为“正典”,是犹太教先知在前 2C 时编订。另包括《次经》、《伪经》、《死海古卷》(1947 年发现)与“正典”统称希伯莱文学。自古罗马把基督教定为国教后,西方自此进入基督化时代。《新约》:耶稣及门徒传教文学。中世纪教会文学在旧约基础上诞生《圣经》(The Bible 或 The Holy Scriptures)由《旧约》(The Old Testament)和《新约》(The New Testament )两部分组成。《旧约》最早是用希伯莱语写成的,《新约》则是用希腊文,又称犹太希腊文写成。公- 1 -
元四世纪时,《圣经》以拉丁文的形式传播,叫做 The Vulgate ,意为通行体。中世纪时,只有寺院僧侣能读拉丁文。到 17 世纪初,英王詹姆斯一世指令 47 位高僧,在大主教斯洛特.安德鲁斯主持下,于 1611 年正式出版英文圣经。这就是后来世界通用的、最有权威的《钦定圣经》(The Authorized Version , 又称 The King James Version)。《钦定圣经》虽然有近千页之多,全书所有语汇却没有超过 6 千单词,这充分显示了它文笔的洗练、深入浅出、语言精湛的特点。《圣经》:一指犹太教的经典,一指基督教的经典,教材中的《圣经》是指基督教的经典。2、流浪汉小说出现于 16 世纪中期的西班牙,一般采用自传体形式。它的特点是:主人公多是失业者,流浪汉,以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并通过主人公对各阶层人物加以讽刺。艺术上,以主人公流浪汉生活为线索组织情节,人物性格单一。语言通俗流畅,笔调幽默而辛辣,富有民间文学色彩。《小癞子》是流浪汉小说的代表,对欧洲文学有源远的影响。流浪汉小说成为欧洲后来的小说模式,经常以主人公的流浪生活为线索串连了许多故事,每个故事既独立又保持了联系。3、狂飚突进运动狂飚突进运动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由剧作家克林格尔的作品《狂飚突进》而得名,运动中心在德国的边境城市:斯特拉斯堡,纲领制订者:赫尔德,代表作家:青年时代的歌德与席勒。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剧本《强盗》、《阴谋与爱情》。 其文艺思想几乎囊括了西方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所有文艺主张。如“文艺复兴”发展民族文化,创作自由“启蒙运动时期”,甚至包括了西方正在萌芽的新思想意识(浪漫主义思想):如回归自然,个性解放等。狂飚运动的文学主张极为庞杂,但注重文学的发展规律,保证了德国文化汲取一切有营养的成份。三、简答题(每题 12 分,共 36 分)1、浪漫主义文学特点是什么?答:1、以个性主义为出发点“个性”,在此之前任何一个时代没有这样重视它。浪漫主义作家把自我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分开,提出个性问题。从个性出发,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特征,主要表现作家的内心世界。2、浪漫主义以理想主义为归宿浪漫主义文学热衷于表现作家的理想境界,形成浪漫主义创作的显著特色。这里的理想与现实尖锐对比,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境界多为现实中没有的,不可能发- 2 -
生的。Romanticism 这个名词起源于中世纪一种叫传奇(Roman)的民间文学体裁,“浪漫”来自于中世纪,贬义:不可能发生,不真实至 18 世纪,“浪漫”由贬义转为中性再转为普遍使用的褒义,与“优美”联系在一起,不满意污浊的现实,与现世相对抗。浪漫主义文学理想主义大致有三类:① 以美化之后的大自然为理想主要体现于英国文学中,诗人作家在自然中找到和谐和美的极至。② 奇幻神秘的超现实境界,往往与人的宗教体验相联系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特点③ 情趣盎然的民间传奇19 世纪的浪漫主义作家都喜欢搜集整理改编民间传说。民间文学的活泼质朴清新超越文人文学。浪漫主义运动中有一个“回到中世纪”的口号。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新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束缚,其特点在想象的丰富、情感的深挚,表达方式的自由以及语言的通俗。3、艺术表现上追求“不寻常效果”出人意料,不寻常表现打破现实的理性秩序,往往以玄奇、变幻不定的形式给人以感官上的强烈冲击。表现如:1)叙事性作品:情节追求偶然性,奇特性。(大仲马《基督山伯爵》、雨果《悲惨世界》)2)夸张手法(雨果)后代文学很少有如此鲜明对照关系。3)辞藻华丽(古典主义典雅、朴素)4)诗歌成为最主要的文学体裁,并且以抒情诗最为流行。因为抒情诗是最具个性化色彩的文学样式。2、简论《人间喜剧》的思想价值。以金钱现象为中心展开对人类社会、人的命运以及人性自身的剖析与思考。《人间喜剧》的价值在于:当人性发展到马克思所指出的第二阶段“以对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阶段,巴尔扎克最先在广阔的领域里赤裸裸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及商品等价物金钱对于人的压迫,并由此造成的心灵畸变。他揭示了这一个时代的一个许多人不愿正视的真理:历史是靠卑劣的情欲来推动的。在他看来,人类社会不过是个- 3 -
人情欲的角斗场。所有理性、道德、法规都不过是角斗场上的角斗“法则”或遮羞布,而情欲是历史的大力神,它决然地不顾一切法则、甚至推倒角斗场的围墙而朝着自己意志的方向奔突。他对“各色各样的贪婪作了透彻的研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雨果的两句诗奉献在《人间喜剧》纪念碑前:他从根部描绘一棵树, /描绘草木互相残杀的生死斗争。(1)它让我们看到金钱的魔力决定着人的兴衰,存亡。(2)金钱不仅决定人的命运,也决定了社会的各个方方面面的状况,金钱与人类社会的堕落。在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看似庄严公正的法庭,在金钱这枚糖衣炮弹下也堕落了。在巴尔扎克的笔下,写了大量这样的情景。(3)金钱与人性的异化金钱能使人性扭曲,导致人的精神、性格等发生变化,走向人性反面,以致于人与自身产生了对抗。3、试论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二重性。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二重性,首先表现在他的性格上。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格在轮流起作用。正如他的好友拉祖米欣所说:“好象他身上有两个互相对立的人在交替出现。”一方面,他为人忠厚,心地善良,而且见义勇为,富有恻隐心。譬如,他在上大学的时候曾帮助过一个患病的穷同学,维特他的生活达半年之久,这同学病故后,他又替他赡养他那年老多病的父亲,直至下葬。此外,他还从一座失火的房子里奋不顾身地救出两个孩子。最后,他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又倾其所有,为惨死于马蹄下的马尔美拉陀夫办理丧事。然而与此同时,他又是杀人犯。他不但杀害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而且还殃及无辜,杀死了她的妹妹一个善良又备受欺凌的基督徒。其次,他的二重性还表现在他的犯罪动机上。一方面,他认为“这一切的原因是他的恶劣的境遇,他的贫穷和走投无路”。第三,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二重性还表现在他对自己罪行的认识上,良心和理智在他身上进行着激烈斗争。他在行凶前最后一刻还觉得杀人是一种十分丑恶,卑劣和荒唐的事;杀人后,他又自惭形秽,经受着良心的痛苦折磨,觉得自己与人类一下子隔绝了,感到可怕孤独。第四,拉斯柯尔尼科夫恨透了那个资产阶级市侩卢仁和人面兽心的色狼斯维德里盖洛夫。可是,正是在这两个人身上,他看到了自己。他们是他的“理论”的等而下之的体现者,是他的人格的市侩化和流氓化,卢仁拾人牙慧,伪装“进步”,宣传资产阶级极端利已主义的哲学。四、论述题(20 分)1、请你谈谈造成了苔丝悲剧的原因?苔丝悲剧是英国文明一手造成的:a.英国腐朽的门第家族的观念苔丝个人命运与家族联系在一起,在哈代笔下,苔丝悲剧的起点就是门第家族观念(腐朽业已过时),并把她推向了深渊,正是由于德伯这个家族才导致了苔丝的悲剧,克莱对这种悲剧的造成,根本不去追究亚雷的责任以及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因为他是传统道德的坚强维护者),而是把责任推到苔丝身上以及她所属的那个家族。b.文明绅士的虚伪性,是导致苔丝悲剧的第二个要素首先对苔丝构成伤害的是亚雷,在亚雷身上披着文明外衣,是有强烈利己主义与享乐主义的乡绅。他傲慢,对苔也有感情,但却不能以平等的目光来看待苔丝,始终对苔丝是征服、占有的欲望,也是苔- 4 -
丝对他深恶痛绝的原因。第二次苔丝碰见亚雷时,他变为了一个虔诚的牧师,但他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教徒,他成了一个宗教道德与客观上破坏欲的奇妙组合,本质上揭露了英国道德虚伪性。道德是与权势、地位联系在一起,成了权势、地位的点缀品,一个道德家(晚期亚雷)却确实伤害了普普通通的无辜者(苔丝)从亚雷这个卫道士的虚伪上,揭露了当时牧师的孱弱、道德的丑恶面纱。c.男性道德中心(道德的性别特征)是苔丝悲剧的另一重要原因克莱同样伤害了苔丝,他真诚而不虚伪,爱苔丝却有一种冷酷性,这来自于他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男性道德观念,这种观念的强大性,连他自己也未意识到,道德的坚守的维护走向另一个极端,便是残忍与淡漠,面对苔丝的苦难他变得毫无怜悯同情之心,反而成为一种怨恨。同样这种道德观念也把他自己带进苦难的深渊,婚姻的幸福失之交臂,最后是无尽痛苦。哈代对道德的控诉,在克莱身上达到了最高的深度与广度,这是作为意识形态人的生存困境,也是对文明的深刻思索:如果文明扼杀了人性中起码的悲悯,宽恕与温爱,那这种文明还有什么价值呢?自然克莱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在本能上,他会揭去道德这一层文明面纱,新婚之夜他的坦白,实是唤起苔丝对他的感情,然而当苔丝原谅宽恕他以后,他却无法容忍苔丝的过错,这显然是他头脑中男性道德观念作祟,贞操问题,在男权社会中只针对女性(苔丝),他不能容妨他的妻子与其他男性有染,从而玷污他的声誉,以及他的家族和以后的名声。而对自己所犯的罪却早已自己宽恕了,贞操观对于男性不起作用,最多也是显示一下自己的道德情操的高尚罢了,这是一种虚伪的姿态。以上三点,都是英国道德观念的表现,这种道德也成为人自我束缚的依据,使人丧失了追求幸福的勇气,而且变得冷漠与残忍。-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