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呼吸
发布时间:2025-04-13 10:04:13浏览次数:9第五节 呼吸一、A11、影响气道阻力最重要因素是A、气流形式B、气流速度C、呼吸道长度D、呼吸道口径E、呼吸时相2、肺泡回缩力主要来自A、肺泡的弹性纤维B、肺泡膜的液体分子层表面张力C、胸内负压D、胸廓弹性回缩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3、肺的静态顺应性越大,表示A、肺的弹性阻力大,肺扩张程度小B、肺的弹性阻力小,肺扩张程度小C、肺的非弹性阻力大,肺扩张程度大D、肺的弹性阻力小,肺扩张程度大E、肺的非弹性阻力与肺扩张程度无变化4、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A、潮气量B、功能余气量C、肺活量D、补吸气量E、时间肺活量5、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达到的通气量称为A、最大随意通气量B、肺泡通气量C、补呼气量D、肺活量E、深吸气量6、某人被诊断为肺水肿,其肺部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肺弹性阻力减小B、肺顺应性减小C、余气量减少D、功能残气量减少E、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7、吸入 CO2含量增加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的主要机制是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C、作用于呼吸肌D、通过肺牵张反射E、通过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8、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的刺激物是A、血液中的 CO2B、脑脊液中的 CO2
C、血液中的 H+D、脑脊液中的 H+E、动脉血 O2分压降低9、切断动物颈部迷走神经后动物的呼吸将变为A、变深变慢B、变浅变慢C、不变D、变浅变快E、变深变快10、呼吸中枢的正常兴奋依赖于血液中A、高浓度的 CO2B、正常浓度的 CO2C、高浓度的 O2D、正常浓度的 O2E、H+浓度11、血中 H+浓度升高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是因为A、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E、刺激心肺感受器12、缺 O2引起的呼吸加深加快主要是通过什么刺激器引起的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转而兴奋呼吸中枢C、刺激主动脉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D、刺激主动脉体、颈动脉体压力感受器E、刺激主动脉体、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13、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肺通气/血流比值A、0.084B、0.024C、0.48D、0.84E、0.2414、胸廓的弹性回缩力成为吸气的弹性阻力见于A、深吸气B、深呼气C、平静呼气末D、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E、发生气胸时15、肺通气/血流比值反映了肺部气体交换时的匹配情况。通气,血流比值增大表明A、肺内气体交换障碍B、解剖无效腔增大C、解剖性动-静脉短路D、功能性动-静脉短路E、肺泡无效腔增大16、肺内压在下列哪一时相中与大气压相等A、呼气初与呼气末B、吸气初与吸气末
C、吸气末与呼气末D、吸气初与呼气末E、吸气初与呼气初17、决定肺内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气体的分压差B、气体的溶解度C、气体的分子量D、气体的扩散系数E、呼吸膜的通透性18、CO2在血中运输的最主要方式是A、形成碳酸氢盐B、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形成去氧血红蛋白D、形成碳酸血红蛋白E、物理溶解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气道阻力是指单位时间内气流量所需的压力差。管径增大,阻力减小,管径减小,阻力增大。【该题针对“肺的通气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45,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肺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内侧的液体层同肺泡内气体之间的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回缩力,两者均使肺具有回缩倾向,故称为肺扩张的弹性阻力。肺组织的弹性阻力仅约占肺总弹性阻力的 1/3,而表面张力约占 2/3,因此,表面张力对肺的张缩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本题答案选择 B。【该题针对“肺的通气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46,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肺的静态顺应性和肺的非弹性阻力成反比关系,所以肺的静态顺应性越大,肺的弹性阻力小,肺扩张程度大。【该题针对“肺的通气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47,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时间肺活量为单位时间内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测定时,让受试者先作一次深吸气,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同时分别测量第 1、2、3s 末呼出的气量,计算其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称为第 1、2、3s 的时间肺活量,正常人各为 83%、96%和 99%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是一种动态指标,不仅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而且反映了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所以是评论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该题针对“肺的通气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48,点击提问】5、
【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在令被测者尽力作深、快呼吸时,被测者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最大随意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达到的通气量,是估计个体能进行最大运动量的生理指标之一。【该题针对“肺的通气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49,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肺顺应性是指单位压力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积的改变。肺顺应性降低见于:①限制性肺疾病,包括各种类型肺纤维化、胸膜纤维化等。②肺泡充填性疾病,如肺水肿、肺充血、肺泡出血、肺泡蛋白沉着症等。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该题针对“肺的通气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50,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CO2刺激呼吸运动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中枢化学感受器在 CO2引起的通气反应中起主要作用。【该题针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51,点击提问】8、【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中枢化学感受器对 H+的敏感性较外周化学感受器高,约为后者的 25 倍。但由于 H+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较慢,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因此,血液中的 H+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而起作用,而脑脊液中的 H+才是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有效的刺激物。【该题针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52,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迷走神经是肺牵张反射(黑-伯氏反射)的传入神经,该反射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配合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及时切断吸气,防止吸气过长过深,从而调整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当迷走神经被破坏时,该反射作用即消失,表现为呼吸加深变慢。【该题针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53,点击提问】10、【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很早就知道,在麻醉动物或人,动脉血液的 PCO2降到很低水平时可出现呼吸暂停。因此,一定水平的 P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基本活动是必要的。实际上,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最重要的生理化学因素。CO2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对呼吸运动的影响。血液中的 H+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刺激呼吸运动;脑脊液中的 H+才是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有效的刺激物。动脉血 PO2的改变对正常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不大,仅在特殊情况下低 O2刺激才有重要的意义,如严重的肺气肿等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低氧对外财中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成为驱动呼吸运动的主要刺激因素(因此临床氧疗多用低浓度、低流量吸氧,否则可能引起呼吸暂停)。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该题针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54,点击提问】
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外周化学感受器分布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在调节呼吸运动和心血管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感受的刺激是 PO2,PCO2,H+。当 H+升高时,外周化学感受器还可因 H+进入其细胞内而受到刺激,引起传入神经动作电位频率增高,进而兴奋呼吸运动,使呼吸加深加快。【该题针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55,点击提问】12、【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每分钟流经它们的血量约是各自重量的20 倍,即每 100 克组织的血流约为 2000ml/min(每 100 克脑的血流量约为 54ml/min),它们的动脉与静脉之间血液 PO2的差几乎为零。即在一般情况下,外周化学感受受器基本上始终处于动脉血液(而不是静脉血液)环境中。通过实验证明,经过颈动脉体的灌流液 PO2下降,传入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频率增加。如果保持灌流液PO2 在 100mmHg,仅减少对颈动脉体灌流量,其传入冲动也增加。因为当血流量减少时,颈动脉体从单位体积血液中报取 O2的量相对增加,所以细胞外液的 PO2因供 O2而下降。所以传入冲动依然增加。但当机体因某种原因(如贫血和 CO 中毒)缺氧时,血 O2含量虽然下降,但 PO2仍正常,只要血流量充分,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并不增加。所以,当机体缺氧时,化学感受器所感受的刺激是动脉血的 PO2下降,而不是动脉血 O2含量的降低。【该题针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56,点击提问】1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此题只是考察了 VA/Q 这个常数的数值,计算方法是单位时间内的肺通气量/血流量,平均值是 0.84。VA/Q 可作为衡量肺换气功能的一个指标。由于重力作用,肺内负压自上而下降低,通气亦自上而下降低;由于重力作用,肺毛细血管血流量自上而下升高。故肺尖部 VA/Q 比值右高达 3 以上,肺底部则可低至 0.6。运动时,由于肺血流量增大,尤其是肺上部的血流量增加,使全肺的 VA/Q 得以改善。VA/Q 的自身调节生理状态下,局部 PaO2 降低,引起局部肺血管收缩,减少通气不良区域的血流量,使通气增多区域可以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病理状态下,会引起广泛的肺血管收缩(注:其血管平滑肌含 KV 为主),还使心、脑血管扩张(注:其血管平滑肌含 KCa 和 KATP 为主)。生理状态下,局部 PCO2降低,引起局部支气管收缩,使吸入的气体更多的分布到血流较多的区域。以上 PaO2和 PCO2引起的自身调节有利于维持 VA/Q 比值。VA/Q 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VA/Q 比值减少,意味着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注:肺气肿、肺大疱、肺栓塞等疾病时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COPD 时,即有功能性又有病理性(类似解剖性)动-静脉短路。无论 VA/Q 增大或减少均可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该题针对“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57,点击提问】14、【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在平静吸气时及用力吸气时,胸廓在呼吸肌的收缩作用下容积增大,气体进入肺,此时肺的回缩力和胸廓的回缩力成为了吸气的阻力。在平静呼气时则成为动力。【该题针对“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58,点击提问】
1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如果比值增大,这就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不足,部分肺泡气未能与血液气充分交换,致肺泡无效腔增大。故答案选择 E。【该题针对“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59,点击提问】16、【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吸气末与呼气末时,肺内压和大气压相等。【该题针对“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60,点击提问】17、【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两个区域之间的分压差是气体扩散的动力,分压差大,扩散快。【该题针对“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61,点击提问】18、【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CO2在血中主要以化学结合方式运输。化学结合运输的 CO2分为两种形式:HCO3-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HHbNHCOOH)的方式。HCO3-的方式占 CO2运输总量的 88%。【该题针对“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2462,点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