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3-06-06 09:06:11浏览次数:38
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出现的大面积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大气环境的污染来源多样,而对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则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如果不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便无法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测预防手段。鉴于此,本文将在分析当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大气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同时提出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希望可以缓解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一、大气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引起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工业生产污染。在我国工业发展迅速的形势下导致大量大气污染物产生,这些污染物质在没有经过污染治理后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虽然我国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明确指出相关排放标准,但是执行起来却难度很大,尤其是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监测管理。而有的生产商为了能降低成本,没有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不愿意投入环境治理资金,本身环保意识也不够强,直接将工业废气废水排放到环境中。第二种是交通尾气排放。随着我国机动车经济的飞速发展,机动车的生产和使用量急剧增长,机动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许多大城市的空气污染已由燃煤型污染转向燃煤和机动车混合型污染,机动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二氧化碳( C O2)和微粒物(PM)等,对大气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相当严重。此外,生活和工业燃烧也会引起大气污染。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煤气、天然气燃烧,工业生产中的石油资源燃烧等都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像石油会 增加二氧化碳含量,而煤炭燃烧则会增加硫化物的含量,排放到大气中还会形成温室效应。二、我国环境问题发展历程第一,理念构建阶段,时间范围为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在 20 世纪 70年代之前,我国的工厂污水和废气基本上都是直排,导致污染在局部地区以白热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当时,除了少数有识之士外,社会上对污染问题的关注很少。在周恩来总理的重视和倡导下,我国积极出台相关文件和政策应对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1973 年召开的首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通过了我国首个环保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该会议使我国环保事业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同时也为环保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央政府也积极倡导避免落入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困境。1983 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将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到了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高度。但是,这一时期环保产业的发展主要停留在理念构建阶段,环保产业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第二,初步发展阶段,时间范围为 20 世纪 90 年代。1990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发展环境保护产业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必须积极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并提出了具体意见,由此,我国环保产业迎来了实质性发展的新阶段。1992 年,全国首次环保产业工作会议召开,阐明了发展环保产业对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确定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向,这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96 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表示,可以通过鼓励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并促进了环境保护产业形成规模。 第三,快速发展阶段,时间范围为 21 世纪头 10 年。面临着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压力,我国更加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中央出台了很多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文件及具体举措,这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环保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3 年 1 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开始施行,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2007 年,国家开始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而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思路。同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发展环保事业,这是环保事业首次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公报》数据计算,我国环保工程实际投资额由 2000 年的 260亿元增长到 2009 年的 1570.7 亿元,约增长了 5 倍,为环保产业进入快速跑道提供了经济基础。第四,产业升级阶段,时间范围为 2010 年至今。2010 年以来,随着环境保护被推向历史新高度,环保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0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其中,节能环保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位居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为环保产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制度基础。 2011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对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出具体意见。在此背景下 ,我国环保产业也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最新的《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状况公报》数据计算2011 年环保相 关产业从业单位总数 、 从业人数、营业收 入 和 营业利润分别较 2000 年增长了31.3%、0.6%、17.2%和 15.7%。2012 年,《“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节 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随着党中央 2014 年提出“经济新常态”以来,环保产业也进入了新常态,国家提出通过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PPP 模式等创新管理模式推动环保发展,一系列举措让环保产业迎来政策的红利期。三、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一)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这些污染物包括颗粒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其中大气污染中的固体污染物是最多也是危害最大的,在监测时主要是对粉尘进行监测,而对二氧化硫的监测是直接利用二氧化硫性质和特点,采用甲醛缓冲剂或电解排除法监测,通过硫化物在大气中的比重和浓度判断污染程度。对于氮氧化物的监测是根据其产生路径开展的,主要采用化学法或仪器法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其中直接采样法是指当需要采样的地区污染物浓度较高时,采用直接采样可以快速计算出平均浓度和瞬时最高浓度,主要可以使用的工具有塑料袋、注射器、真空瓶等。该方式的缺点是精确度不够,适用范围较小。富集采样法能测定浓度较低的情况,获取采样时段的平均浓度,能很好地反应测试当地的空气质量。但是该方式的操作时间较长,耗时耗力耗资金,且操作难较大,对于专业性要求很高。(二)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现状传统大气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主要是由环境监测部门负责,一直以来都是以政府监测工作为主,在政府部门主导下的大气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政府的社会职能,为大众提供全面准确的大气环境报告,并为环境管理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数据,从而确定工作走向。近年来除了政府主导的大气环境监测外兴起了一种民间自发的监测工作,许多畜牧养殖农场、养生度假区等自发自觉地开始本地小范 围的大气环境监测。这种民间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养生地或食品产地对于环境评估的需要,现阶段不少饮品企业的水源地、奶源地也建立起在线监测实时数据公开系统,凸显了对食品来源的重视。此外,关于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市场,由于大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质是以气溶胶形式存在,所以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距离相近的两个观测点之间观测到的大气颗粒物质的污染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而社会公众对于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的结果还不十分信任,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市场还有待完善。(三)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存在的问题首先,监测网点的密度还不够。目前关于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设置气象站设置基本相同,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点的布局和气象站布局一样,也是按照每乡镇布局 1~2 个站点的方式开展,因为监测点布局密度不够因而很难保证高精确度的大气环境监测。民间监测时关于监测点的布局主要集中在生产园区,而部分企业并未采用基于质谱仪和色谱仪的物理监测系统,因为缺乏合理的监测布局,因而也难以实现科学有效的监测。其次,现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监测体系,即使是政府部门主导的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也没有建立起直接对政府部门负责的监测机构,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大气环境污染监控部门执行对大气污染监测工作的统一布局和数据整理。目前关于大气环境监测的数据全部上报到国家气象局数据中心实现和气象数据的同步汇总。但是因为大气环境污染数据和气象数据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如果没有一个独立的部门对大气环境污染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汇总的话,也便无法实现有效的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再次,在科研方面,虽然民间要求整合大气质量环境监测系统,也发表 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对于基于大数据的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系统的建立越来越关注。但是目前因为无法获取大数据整合资源和资金,项目都是公益项目无法实现较大的投资回报,因而能吸引的投资人很少。加上大气环境污染数据来自不同部门再由气象部门汇总和发布,这些数据对于大气环境治理科研工作的指导性不强,制约着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研究。此外,在民间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 ,企业开展大气环境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当地大气成分良好,使消费者放心。而当监测到当地大气环境恶化时有的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目的会故意篡改数据,甚至需要公开食材原产地大气环境状况的企业虚假部署监测系统,所获取的数据为假,根本没有开展数据采集和环境监测工作。在政府部门主导的监测工作中也存在不按照监测流程操作的情况,使获取的监测数据不准不全面,影响着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和治理工作的开展,而且还会降低公众对大气环境监测市场的信任感。(四)如何做好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工作第一,必须提高监测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监测人员除了要有专业的业务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企业监测人员还是政府部下监测网点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真正意识到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责任心和专业态度,努力提供准确全面的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数据。其次,为了能提高公众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信任感,使他们能及时获得准确客观的大气监测数据,必须实现在线实时监测。在实时监测中可通过远程读表技术实现数据自动读出,不仅降低了监测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再次,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独立的信息发布体系。目前大气污染数据的汇总对象和发布者都是气象部门,而关于大气环境监测和环境稽查却属于两个不同部门,两者业务在执行和传 递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考虑大气环境监测和环境稽查业务关联性的基础上,从技术职能部门划分出大气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和水环境监测部门,这些部门全都由环境稽查部门负责,从而使各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应该建立专业的监测体系和独立的监测部门 。首先大气环境监测等部门要由全国统一的部门进行调度和考察,然后根据政府和企业对于环境监测长期需求,将该部门进行企业改制,实现独立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这样还有利于增加投资,加大监测点设置密度,能为全国企业和民众提供专业的大气环境监测服务。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对于大气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已取得了不少成绩,治理水平也逐渐提高。但是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在新时期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统一的监测机构,加强对大气环境监督管理的力度,同时开发和利用新技术,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手段,从而实现对大气环境的保护,为其他环境预防和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案。参考文献:[ 1 ] 贾宁 , 丁 世 能 . 日 本 、 韩 国 环 保产 业 发 展 经 验 对 中 国 的 借 鉴 [ J]. 中 国 环 境 管 理 ,2019(6):49-52[2]周国梅.“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环保产业“走出去”的机遇与路径探讨[J].环境保护,2019(8):33-35[3]胥树凡.新常态下环保产业发展特点及思路[J].环境保护,2015(8):17-20[4]樊宇,吴舜泽,逯元堂,等.“微笑曲线”视角下的我国环保产业竞争力研究[J].生态经济,2018(11):47-50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