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发布时间:2023-04-28 14:04:22浏览次数:102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教育理论中的地位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人的全面思想在我国的教育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新中国有关教育目的的最重要的理论来源。从我国教育目的发展与演变的历史上来看,各个时期的教育家或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教育目的。因为教育目的实际上是人们对于教育的期望,对于教育应当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理解。教育目的蕴含着一定社会对于人的要求,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了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了办教育是为了什么,培养的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教育不仅坚持对学生进行应用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面向全体学生,是真正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强调德育、智育、美育 、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这正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所提出的。二、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进入新世纪以后,党和国家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对“人的全面发展”原理中国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辩证地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统一于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不仅从理论上复归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本来面貌,而且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正确把握和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推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属的条件是相联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人的发展的问题,指出:“这不决定于意识,而决定于存在 ;不决定于思维,而决定于生活,这决定与个人生活的经验发展和表现,这两者又决定于社会关系”。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后指出,出现在第一次社会分工后,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的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人的身心发展更加片面化、畸形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达到了顶点。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了社会的客观需要。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劳动时间,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 ,使劳动者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学技术、学文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而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决定了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而生产劳动又为每个人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为全体劳动者提供了物质的精神条件,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被视为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率的一种方法,而且是早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0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