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3-09-10 22:09:59浏览次数:48《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1、当价格变化时,其对商品消费量的影响如何?答:当价格变化时,其对商品消费量的影响实际上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在效用或真实收入不变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下降意味着该商品相对便宜,消费者会用相对便宜的商品去替代相对昂贵的其他商品,从而产生了替代效应;二是在消费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收入上升,消费者在一般情况下会增加所有商品的消费,从而产生了收入效应。2、劳动市场的需求弹性取决于哪些因素?答:劳动市场的需求弹性取决于以下因素(1)、劳动使用的密集程度,(2)、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的速度,(3)、劳动产品的需求弹性,(4)、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性。3、影响厂商资本需求曲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1)其他要素的供给。其他要素供给如自然资源、劳动的增加会导致厂商对资本需求的增加。(2)货币资本。货币资本的增加会使利率水平下降,利率水平下降意味着投资的机会成本下降,因此投资需求会增加。(3)技术进步。这是影响资本需求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和新的生产方法的运用。(4)预期。由于投资的收益是未来收益,预期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就十分重要,它影响着厂商对未来收益的估计从而影响着厂商的投资规模。4、什么是稀缺性成本?答:不可再生资源是一种可耗竭的资源,它会随着人们的开发利用而不断减少,这会对资源的市场均衡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可再生资源的当前市场价格与实际开采成本的差额为当前开采资源的机会成本(相对于将资源留在地下),这一部分也可看作尚埋在地下资源的市场价值,因此稀缺性成本也可以看作是资源的未来价格和实际开采成本的差额,也就是资源的未来预期收入。5、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 (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3)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 1
S=Y −C=20−18=2(万元)9、某新型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ed=1 .2为,需求收入弹性eM= 3 . 0为,试计算:(1)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 %对需求量的影响;(2)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 %对需求量的影响;(3)如果今年的汽车销售量为 800 万辆,现假设明年价格提高8 %,收入增加10 %,请估价明年的汽车销售量。 解:(1)、由题意 :ed=1 .2,ΔPP=3 % Ed=−ΔQQΔPP ∴ΔQQ=−ed×ΔPP=−1 . 2×3 %=−3 . 6 %所以:当商品价格提高3 %,需求数量下降3 .6 %(2)、有题意 :eM= 3 . 0,ΔMM=2 % eM=ΔQQΔMM ∴ΔQQ=eM×ΔMM=3 . 0×2 %=6 %所以:消费者收入增加2 %时,需求数量增加6 %(3)、 ΔQQ=−1 .2×8 %+3×10 %=20 . 4 % Q2=Q1(1+20 . 4 % )=800×(1+20. 4 % )=963 . 2估价明年的汽车销售量为 963.2(万辆)10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6、倾销概念及其特征。答: 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夺取市场,并因此给进口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商及产业带来损害。倾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倾销是一种低价销售产品的措施。(2)、倾销是指国际贸易中的低价销售。 (3)、倾销的目的和动机具有多样性。 (4)、倾销是一种不公平贸易行为。7、说明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的差别是什么?答;(1)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2)自然失业是长期现象,周期性失业是短期现象。(3)原因不同。引起自然失业的原因主要包括正常的劳动力流动(摩擦性失业)和一些制度因素(结构性失业)。引起周期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总需求不足。8、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U”型曲线?答: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成U形的原因是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的原因。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是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原因。9、试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简述其含义。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定义含有如下几方面意思:(1)、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2)、GDP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人 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3)、GDP 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4)、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6)、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记入 GDP 中。10、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答:同自动稳定器自动发挥作用不同,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分析,而主动采用的增减政府收支的决策。如当经济衰退时,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2
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刺激总需求;反之,则增加税收、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前这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后者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1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答:一般地,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些,因为摩擦性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增强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可是结构性失业是由劳动力供求失衡造成的。一些劳动部门需要劳动力,即有空缺职位,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因而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难对付一些。12、导致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是什么?答: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1)消费需求尤其是对于耐用品的购买变化;(2)投资需求的变化;(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4)净出口的变化。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1)自然灾害和战争等;(2)技术变化;(3)风险承担偏好,如果市场风险增加,而厂商恰恰是风险回避者,则可能会减少供给;(4)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5)劳动意愿的变化,即人们在闲暇和工作之间进行选择的偏好。13、什么是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有什么性质?答: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在技术上有效的方法生产一定产量的所有劳动和资本可能组合点所形成的一条曲线。其性质是:(1)、处在较高位置上即离原点较远的等产量线总是代表较大的产出。 (2)、同一等产量线曲图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3)、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14、凯恩斯提出的构成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答(1)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指的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可分为所得动机和业务动机。(2)预防动机:也称谨慎动机,是为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3)投机动机: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15、为什么说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厂商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设?答:这是因为这一假设和别的假设相比,还是具有更多的合理性和解释性。 首先,企业的利润最后总是归属于企业的所有者,而企业所有者在现代企业中仍拥有最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其次,利润是企业实现其他一系列目标的根本保证。不可否认,尽管现实中企业存在各种不同的目标,但绝大多数目标仍与利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再次更为重要的是,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出于生存考虑,利润极大化目标是一个现实而合理的假设。16、为什么说在证券市场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答:一方面,虽然购买债券和股票对购买者而言可以称为一种“投资”,但经济学上规3
定的投资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投资不一样。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具体而言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和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指存货价值的增加(也存在减少的可能性)。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GDP 计算时,采用的是总投资而不是净投资。 另一方面,国民收入核算中核算的是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购买股票和债券的资金,在购买时还没有用于生产,不能产生最终产品,更谈不上价值。但是如果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了一定的佣金和未来可能产生的股息和利息,则应该归入国民收入的核算。因为前者为经纪人的劳务,而后者则是资金利用后的增值。 17、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答:钻石对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即由MUP决定。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付非常低的价格。相反,钻石的用途虽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高,价格非常高昂。18、需求的交叉弹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替代品之间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正值,举例说明。答:需求的交叉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它是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如果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这两种物品就是替代品。在这种情况下,两种物品的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是同方向的,从而它们之间需求的交叉弹性也就是正值。19、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需求定理。答:(1)消费者购买各种物品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或者说是为了消费者剩余最大。当某种物品价格既定时,消费者从这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越大,即消费者对这种物品评价越高,消费者剩余越大。当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评价即定时,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剩余越大。因此,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大小。(2)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4
20、什么是边际技术替代率?答:就是在产出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投入替代另一种投入的比率。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并且呈递减趋势。21、什么是自然垄断?答:是指整个市场需求只要有一个企业就能得到满足,而不需要两个或更多的企业参与生产的垄断。是一种合理垄断。22、什么是均衡价格?答:就是当市场供需双方力量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交点对应的价格。它必须同时满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这两个条件。23、什么是消费者剩余?答: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部分。24、什么是收入弹性?答: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的敏感程度。即收人每增加百分之一,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百分之几。25、什么是股份有限公司?答:是指由一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26、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答: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27、什么是成本不变行业?答:就是行业的产量变化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价格发生影响。28、什么是供给?答: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29、什么是效用?答: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计算题:1、某经济社会在某时期发生了以下活动:(1)、一银矿公司支付 7.5 万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 50 万镑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目 10 万美元;(2)、银器制造商支付 5 万元工资给工人造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为 40 万美元;请分别用:(1)最终产品生产法;(2)增值法;(3)收入法计算 GDP。解:(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 40 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 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 30 万美元,即 40-10=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 40 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5
所获利润共计(10-7.5)+(40-1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 GDP 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 GDP 是相同的。2、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F ( L , K )=LK−0. 5 L2−0. 32 K2,Q表示产量,L表示劳动,K表示资本,令K=10,(1)、试求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L)和边际产量函数(MPL);(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企业使用的劳动量;(3)、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各是多少?解:(1)、TPL=10 L− 0 . 5 L2−32 APL=TPLL=−0 .5 L+ 10−32L MPL=d (TPL)dL=−L+10 (2)、当总产量最大时:MPL=0,即 −L+10=0 ∴ L=10时总产量最大当平均产量最大时: APL=MPL即 −0 .5 L+10−32L=−L+10 ∴ L=8时平均产量最大 ∵ L≥0,所以只有当L=0时边际产量为最大∴ MPL最大为 10(3)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APL=MPL,得L=8此时APL=MPL=−L+10=−8+10=23 、 某 消 费 者的效 用 函 数 为U ( x , y )=xy, 他 所 要 购 买 的 商 品 x 的 价 格 为 每 单 位Px=1元,商品 y 为每单位Py=2元,准备花 32 元用于购买两种商品。6
(1)、试求效用最大时对两种商品的购买量。(2)、该消费者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解:(1)MUx=∂ U∂ x= y ;MUy=∂U∂ y=x由均衡条件:{MUxPx=MUyPyPxx +Pyy =I 得:{y1=x2x +2 y=32 可解得 {x =16y=8所以当效用最大时,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分别为 16 个单位和 8 个单位。(2)、总效用为:U=xy =16×8=1284 、 假 定 一 个 只 有 家 庭 和 企 业 的 两 部 门 经 济 中 , 消 费c=100+0. 6 y, 投 资i=150−6 r,实际的货币供给m=50,货币需求L=0 . 2 y−5 r。求:(1)IS和 LM 曲线 ;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和收入。 解:(1)IS 曲线为: 150−6 r =−100+0 . 4 y 可得 IS 曲线为:y=625−15 rLM 曲线为: 0 .2 y−5 r=50 可得 LM 曲线为:y=250+25 r (2)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 和 LM 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 可通过求解 IS 和 LM 方程而得即: {y=625−15ry=250+25 r 得均衡利率r=9. 375 %,均衡收入y=484 .375 7
5、假定法定准备率是 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 1000 亿美元。(1)假定总准备金是 400 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 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储备金仍是 400 亿美元)(3)中央银行买进 10 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是 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解:(1)货币供给M=1000+4000 .12=4333亿美元 (2)当准备金率提高到 0.2,则存款变为4000 . 2=2000亿美元,现金仍是 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M=1000+2000=3000亿美元,即货币供给减少了 1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 10 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 10 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M=10×10 . 12=83 .3亿美元。6、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30− 2 P,供给函数为Qs=−20+3 P。(1) 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2) 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为Qd=80−2 P,求相应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解:(1)因为市场均衡,所以 Qd=Qs30−2 P=−20+3 PP=10Qd=30−2×10=10所以,均衡价格PE=10,均衡数量QE=10(2)当需求函数为 Qd=80−2 P 时 80−2 P=−20+3 P8
P =20Qd=80 −2×20=40所以,均衡价格PE=40,均衡数量QE=407、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 1.9 亿成年人,其中 1.2 亿人有工作,0.1 亿人在寻找工作,0.45 亿人没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3)失业率。 解:(1)劳动力人数 = 1.9 亿(2)劳动力参与率=1. 2+0 . 11. 9×100 %=68. 4 % (3)失业率 =0 .11. 2+0 . 1×100 %=7 . 7 % 8、下图是一个居民户的消费函数。 当该居民户可支配收入为 20 万元时:(1)计算APC和APS。(2)计算MPC和MPS。(3)计算储蓄水平。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可支配收入为 20 万元时,消费支出为 18 万元。APC 是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所以, APC =CY=1820=0 . 9APS=1−0 . 9=0 .1(2)MPC=ΔCΔY=18−1220−12=68=0 .75 MPS=1−0 . 75=0 . 25(3)储蓄等于可支配收入减消费支出,所以,C = f( Y )22101218200 10122045°线CY图(单位:万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