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练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2023-11-26 00:11:09浏览次数:49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一、单项选择1、劳动合同法第 23 条第 2 款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如果劳动者违反( )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A.竞业限制B.商业秘密C.保密事项D.劳动合同答案:A2、劳动合同已经被确认为无效合同的,对于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 )。A.发放工资B.支付劳动报酬C.发放奖金D.支付加班费答案:B3、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 )的,其他部分依然有效。A.全部效力B.其他部分效力C.整个劳动合同效力
D.劳动合同效力答案:B4、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 )支付劳动报酬。A.3 个月之内B.及时足额C.1 月月之内D.分批次及时答案:B5、我国( )规定公民享有劳动权、休息权、退休生活保障权、得到物质帮助权等项与劳动有关的权利。A.民法B.劳动法C.宪法D.行政法答案:C二、多项选择1、依据劳动合同,劳动者应( )。A.按所定工种、岗位或职务完成劳动任务B.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守则和规章制度C.按时上下班D.诚实勤勉
答案:AB2、按照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从事(的农民工,实行定期轮换,其劳动合同期限不得超过 8 年。A.矿工(矿山井下)B.有害身体健康的工种、岗位C.采煤工D.爆破工答案:AB3、定期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明确约定合同有效的( )的劳动合同。A.起始时间B.终止时间C.始期D.终期答案:AB4、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包括( ),也受劳动法调整。A.承揽契约关系B.劳动争议处理而生的关系C.社会保险关系D.监督劳动法执行而生的关系答案:BCD5、依据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 )。
A.依法提供劳动条件B.支付劳动报酬C.保障劳动者福利待遇D.发放住房补贴答案:ABC三、填空题1、当事人的劳动争议,任何一方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____提起诉讼。答案: 人民法院2、社会保障法属于社会法范畴,具有____。即国家通过强行规定的一系列准则,从社保项目、基金筹措,保险费的缴纳,保险金的发放等都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答案:国家干预的性质3、1952 年国际劳工组织制订了____。该公约对退休待遇、疾病津贴、医疗护理、失业救济、工伤补助、残障补助、子女补助、死亡补助等做了基本规范。答案: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4、社会保障的价值在于实现____。答案: 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5、动争议的协商途径,是争议双方当事人之间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自行解决纠纷。其和解协议的履行靠____,无法律强制力。
答案: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6、劳动合同法第 47 条第 2 款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3 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____.答案: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得超过 12 年。四、简答题1、简述我国工伤保险的责任原则。答案:工伤保险的责任原则,是指发生工伤事故后,确定职工工伤保险的责任由谁来承担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在生产过程中或法定特殊情况下,发生意外事故使职工负伤、残废或死亡,无论责任归于何方,用人单位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职工均应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 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全额交纳,职工个人不需交纳。② 对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伤亡,即使本人有一定的责任,都应认定为工伤,给予工伤保险待遇。③ 在法定特殊情况下发生意外事故,应认定为工伤。2、简述加班加点工资的标准。答案:加班加点工资的标准是:①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 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②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 200%支付劳动者工资。③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 300%支付劳动者工资。④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按上述原则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3、简述延长工作时间的法定条件。答案:延长工作时间的法定条件包括:① 必须是因生产经营需要;② 必须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 1 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 3 小时,且每月不得超过 36 小时。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这些特殊情形是:①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须紧急处理的;②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③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情形。4、简述女职工“四期”保护的内容。答案:女职工“四期”保护的内容:“四期”是指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对女职工的四期保护是针对女职工的生理机能的变化,而给予的特殊保护。具体包括:① 经期保护,即对女职工月经期间的保护,规定了女职工在月经期间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② 孕期保护,是指对女职工怀孕期间的特殊保护。③ 产期保护。是指对女职工生育期间的特殊保护。④ 哺乳期保护。是指对女职工哺乳未满 1 周岁婴儿期间的保护。5、我国失业保险的对象和享受失业保险的条件有哪些?答案:我国失业保险的对象是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人员,但农民合同制工人、国家公务员、乡镇企业职工仍被排除在国家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之外。享受失业保险的条件有:①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的。②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③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五、名词解释1、养老保险答案:养老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对因年老而退出劳动领域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2、社会优抚答案:社会优抚,是随着军队的产生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优待、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难度:3、标准工作日答案:标准工作日,又称标准工时,是指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从事工作的时间。我国的标准工作日为每日 8 小时,每周工作 40 小
时。六、论述题1、试述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与诉讼之间的关系。答案:⒈ 发生劳动争议,作为当事人的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可以在调解和仲裁方式中任意选择一种方式,解决劳动争议。如果经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当事人之间达不成协议,那么,作为当事人一方的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⒉ 对于当事人申请仲裁的案件,无论是否经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都应当依法予以仲裁。我国劳动争议的仲裁采取的是强制性的、多轨制的一裁终局体制。⒊ 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作为当事人和用人单位不服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作出裁判,解决劳动争议,但当事人不得因不服仲裁裁决而再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⒋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并非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劳动争议的仲裁是必经程序。五、案例分析1、某日,被告乙雇佣两名外地人为自己家收割稻子。当天下午 3 时许,被告乙与两名雇工一起拉一辆装有稻谷和打稻机的板车回家,下坡时,因在前面的雇工没有控制好车头,被告和另一名雇工在后面也没能拖住车尾,致使板车失控,快速撞向坡下摆摊的原告甲腹部,致原告当即休克,被送往医院抢救。事
故发生后,两名雇工即逃离,且身份和下落均不明。原告住院治疗共花医疗费五千元。为此,原告甲提起诉讼,要求被告乙赔偿医疗费。问:1、 被告乙与其雇工之间的关系是劳动合同关系还是雇佣关系?2、 被告乙的雇工致人损害赔偿责任是由其雇工承担还是由被告乙承担?答案:1、告乙与其雇工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理由是: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雇佣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未他方提供劳务,他方给付报酬的合同。两者的区别表现在:两者的性质不同、合同的主体不同、法律救济的手段方式不同、责任后果不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同等。本案中,被告乙雇佣两名外地人为其收割稻子,被告不是劳动法上所称的用人单位,两名雇工也非劳动法上的劳动者,两者之间形成的是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他方给付报酬的雇佣合同关系。2、应由被告乙承担。雇主对雇工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致人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是:① 须第三人受到损害;② 须因雇工的行为造成损害;③ 须雇工致人损害的行为是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④ 须雇工的致害行为构成侵权行为。本案中被告所雇佣的两名雇工,在其提供劳务的过程中致原告损伤,符合以上前提,故被告应对雇工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