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精神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3-06-02 09:06:30浏览次数:31
法治精神的内涵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我认为我们所主张的“依法治国”中蕴含的“法治精神”是一个民主法治社会中所普遍尊崇的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权力制约、社会和谐等价值追求,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一、法治精神的定义法治精神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林林总总的定义。法治精神与法治思想、法治理念、法治文化、法治思维等概念之间的区别显得非常模糊。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弘扬法治精神”,将之视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在十七大报告中,法治精神的内涵主要指向法制宣传教育和自觉学法用法守法的社会氛围,在法治精神之上,还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统辖”。在十八大报告中,法治精神不仅被明确赋予了社会主义的属性,并排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前,这个重要变化释放出大力推进全民法治文化建设的政策信号。因此,对法治精神定义的解读,不能绕开“法治是什么”这一核心。法治是什么?我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作为目的价值的法治;第二类是作为制度规范的法治;第三类是作为社会事实的法治 。我认为,理想的法治应是三者的有机结合。与法治精神相比,法治意识的内容只能限定于价值观念层面,主要是头脑中的,需要通过具体的1 法治思维和心理活动展现。与法的精神相比,法治精神更为复杂、动态、具体。法治精神是将法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均衡一体的实践过程。二、法治精神的内涵法治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法治精神的第一要义。法律包括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的,是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反映。法律至上,也就是全国人民意志至上,任何人或组织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这正是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区别。法律至上要求执政党要依法执政,国家立法机关要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法律规范,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正确适用法律,广大人民群众要自觉遵守法律,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 二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法治精神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理想和目标。通过法治实现的社会文明,实现公平正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日益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越来越高。公平正义不论是作为精神、价值、原则、规则,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只有真正做到坚持公平正义,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法律才是受到普遍尊重的良法,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三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精神的精髓所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 用法律语言表述,就是以人的权利为本,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享有的权利,是使每个人的生存、生活、人格、精神、道德和能力获得最充分自由的发展,是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并加以保障的。法律的制定实施,目的是通过对人的行为加以规范,从而保障每个人的自由、价值和权利实现,因此,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法治精神的精髓所在。四是权力制约。权力制约是法治精神的重要原则。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限制权力,这也是法治精神的重要原则。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了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就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注重发挥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等,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五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法治精神的最终归宿。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就是要创造公正、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反过来看,社会和谐首要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只有加强法治,才能保障社会有秩序的运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人民享有殷实安康的生活。所以,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都追求在规则和秩序范围内的社会和谐与进步。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弘扬法治精神,达致社会秩序井然、公平公正、人人安居乐业、各得其所、和睦相处的状态。三、贯彻法治精神内涵需要采取的措施3 法治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上五个方面,但贯彻落实法治精神内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种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法律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这样就把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了。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发展,也是党更加成熟的表现,更是法律至上的直接体现。其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法制将人民的民主权利以及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结构、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来,并确保其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破坏和损害,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实现,保证全国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事业的权利,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实现公平正义。再次,严格依法办事,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也是迫切需要,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维护法律权威,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维护法律权威,必须首先维护宪法权威;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尊严;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最后,继续培养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和营造良好的遵纪守法风气。我们必须建设一支数量足、素养高4 的执法队伍,包括公务员队伍、行政执法队伍、法官队伍、检察官队伍。同时,还要建立从事高质量法律服务的律师、公证员队伍。所谓素养高,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要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事实、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和具有以身殉法的精神;二是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避免一些庸才滥竽充数;三是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仅要廉政,而且要勤政。同时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我们要营造良好的依法治国氛围,树立良好的法治精神,让法治精神内涵深入人心。5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3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