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究式学习
发布时间:2023-05-08 15:05:39浏览次数:91地理探究式学习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地理教育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地理科学素养兼有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全面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地理知识传播只是地理教学的一个方面,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探究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个过程。《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强调“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应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教学和所有活动之中。因此,不失时机地将探究式教学引入日常的中学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地理学习能力,从而给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活力。探究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探究不是唯一的地理学习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不要把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和策略完全对立起来,而应相互配合、灵活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 1.1 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阅读卡片】 一堂来自美国的地理探究课 【活动】阅读上述情景素材,总结地理探究式学习有哪些特点,分析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帮助。 上述例子体现了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过程中进行学习”的基本思想,从上述例子可以发现地理探究性学习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① 参与和过程:探究学习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具体表现为:学习内容具有明显问题的性质,教师通过课前精心准备的材料和设计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地理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注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② 平等与合作:探究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学习的成果是学生合作的结果。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因此,探究学习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而不是竞争和对立的过程。 ③ 鼓励创新:在探究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为提供问题的背景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逐步把讨论引向深入。 探究式学习所具有的这些特点,正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2 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目标 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取地理信息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群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地理学科知识;第五,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 【阅读卡片】 地理探究式学习在人文精神养成方面的意义 1.3 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类型 从探究的特点来看中学地理探究课可以分为三类: ① 考察探索类: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被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探究和实践才能被体验和内化。如“月相变化的规律”,“陆地环境的组成地貌”等知识是内隐的、个人化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获得亲身体验才能为学生掌握。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应用到实践中去。 ② 理论探究类:应紧密结合现代地理理论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分析一些地理现象,
辅以查阅资料等进行探究性学习,总结其中的地理规律,然后写出探究报告或探究论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③ 科技创新类:鼓励学生从观察到的地理现象中发现问题,运用学到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从事创造性的地理实践活动。2.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步骤(参见:视频--引导探究法【宽带】【窄带】) 地理探究式学习可以提出地理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得出结论(解释)、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 2.1 提出地理问题 探究式学习也被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方向。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与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地理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提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能否发现、提出对学生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探究价值高的问题对探究学习至关重要。要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必须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硬件基础、师生水平等,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事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教师引导下发现、提出问题。 (1)问题起于有疑之处。学生有疑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期望教学的重要结果是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出地理问题,并对地理问题进行评价,看它是否适合探究。 (2)问题难易适度。学生对探究性提问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孤立进行,而要符合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特点,提问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必须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从可靠途径获取的地理知识来解答。 (3)问题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地理能力。 (4)充分利用与开发教学资源。按新课程计划、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其本身已提供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在灵活运用现成教学材料的基础上,更需要挖掘有关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内容加工转化为探究性提问。例如:澳大利亚大陆四周环海,为什么气候却炎热干燥?南极大陆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两个提问符合探究性提问的设计要求,采用这样提问
的探究活动将既有趣又有益。 【阅读卡片】 问题的解答距 【阅读卡片】 最近发展区理论 案例 4-7 地理探究式学习的问题设计之一一—生活情境问题 案例 4-8 地理探究式学习的问题设计之二一—实践探究问题 2.2 提出假设或猜想 假说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在全部学生或大部分学生形成共识即认可预期的问题后,就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与问题联系起来,提出假说。 案例 4-9 关于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的假设 2.3 收集地理信息 收集有关信息是证明假设或猜想是否正确的基础。首先要提出论证设想,制定相应的计划,明确收集信息的范围和要求,以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多样性、全面性、可靠性等,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如图书馆、因特网、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多种方式(如查阅、实验、实地考察、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收集信息。为了让学生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网站、书籍等。 案例 4-10 关于天气对人类影响的探究 2.4 整理分析地理信息 对收集到的或已知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综合等,不仅对地理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相应的能力、思维,这些能力和思维对科学探究,对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学生整理分析地理信息之前,教师应教给学生绘制各种图表的方法、适当的统计分析知识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文献综述、地图、各种图表、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整理和分析,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各种地理信息间的联系、差异,力图发现新的、更有价值的地理信息。 【阅读卡片】《地理课程标准》对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案例 4-11 收集、整理、分析气候数据
【活动】读图 4.2,并说明你从该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2.5 解释(得出结论) 解释是对假设或猜想的说明,把经过整理分析的地理信息与假说联系起来。说明时要求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特别是要求学生必须忠于事实,摈弃自己的主观倾向,客观地进行说明,不能只选择有利于假说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不利于假说的信息,对与假说矛盾、相反的信息也应进行解释,有利于学生“初步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一般情况下,学生探究的是人类早已发现的、成熟的知识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更多的体现为“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运用 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等 。 2.6 表达与交流 在科学发展中,科学的假说应能够重复验证,应予以传播推广,表达与交流显得日益重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也是意义重大,因而成为地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人交流。”学生通过表达与交流,对结论的认识将更加深入、全面,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提出的见解。教师一是要创造一个融洽、开放、民主、轻松的氛围,让学生乐于、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解释发表不同的看法,促进交流沟通;二是要注意把握好交流沟通的广度、深度、学生参与度;三是要参与表达与交流,对结论做出适当的评价,表达自己的看法。3.地理探究式学习的适用范围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有些知识内容,用探究的方式效率太低,效果不一定很好。那么,哪些类型的地理知识内容适合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来学习呢? 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来考察,可以把地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这类地理知识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和记忆,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如“我国的疆域和面积、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等等内容。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如有关操作、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
略的形成等。策略性知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它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不过,一般程序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而策略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主要涉及对地理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后两类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习者亲身的参与、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或内化。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这类地理知识更适合通过探究式学习这种方式来学习。通常在地理教学的如下领域运用地理探究式学习。4.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对学生掌握知识内容有明确目标要求的学科教学中, 要组织起在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五个方面都具有高度探究性的活动是不容易的,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这样的境界。 【阅读卡片】 探究的不同程度 其次,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和谐气氛,使学生敢于自主探究,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而教学过程则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已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第三,探究式学习具有探究活动的计划性差,探究过程较长,耗用的时间较多,对教学设施和教师的要求高等缺限,所以,在设计探究式教学时,应该先作一个框架式的课前计划,即在计划里给课堂意外预留较多的空间,就更能够体现探究式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体验性,更有利于促使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出现,也能使课堂探究活动的气氛更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涨。 当然探究式学习只是人类经验建构的一种途径,我们强调它对地理教学的意义,但并不是以此来反对或摈弃其他学习活动,并不意味着否定记忆、理解等层面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不否定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探究性课程”的设置并不掩护其他类型课程的设置,相反,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就要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学习,并注重以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基础,进而提供并扩展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和体验,激活学生在其他学习中的“知识储存。” 【活动】试结合本节内容的学习,讨论探究式学习的实效性问题,并尽可能多地提出增进探究式学习实效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