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08 10:06:06浏览次数:71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迫切需要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思想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 、意蕴深刻,其内在逻辑十分严密,包括认知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这一思想的内在逻辑,不仅体现在其各部分之间逻辑联系的紧密上,而且体现在逻辑框架的严密上。一、马克思主义物质的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2、物质是世界唯 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对于物质世界的观点的根本特点。列宁对物质做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用被反应者相脱离的,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二)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 象。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有限,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事物未被人们所认知,但这不意味这他们不知道所要发生的一切,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识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观,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性质(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先在的特性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出现是对之前一切物质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区别与过去那种没有脱离物质的具体形态的物质观,不论是过去的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还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他们远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高度,更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物质物质观先在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物质先在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从人的视角来看,物质是先于人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马克思在《神圣家族》里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行。”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承认物质的先在性这一特质。2)从意识的视角看,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的延伸并且由物质 所决定的。恩格斯说:“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的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是纯粹的唯物主义。”列宁说:“感觉、思想、意识只是按照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这是一般的唯物主义观点,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这些都体现了物质先于思维意识的先在性特点。(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实践的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某种角度看就是实践哲学,可见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实践观紧密相连,马克主义物质观是在实践观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实践观支撑的物质观是空洞的物质观,要在实践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就物质与实践的关系来说,物质可分为三大种类:自然物质、人工物质和社会物质,自然物质是物质的初级形态,自身具有其运动形式和规律。人工物质是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这种物质依赖于人而存在。人类物质是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这种特殊的物质形态与自然物质和人工物质密不可分。他们有自己的运动体系,这种运动体系是人类社会出现质的改变。下面以此分析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这三种物质形态的辩证关系:1)自然物质早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使其社会化,使物质世界变的更加多元化。自然物质与人类实践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2)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加强,随之产生了大量的人工物质,而人工物质具有与自然物质相类似的客观性。人工物质的不断产生,目的是为人类自身服务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来看,是实践活动支撑着人类社会。通过实践,人类才能积极地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3)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特殊的存在,虽然人类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但是他的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性离不开人的劳动实践活动。同时,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都离不开人的劳动实践活动。因此,劳动“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就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正确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辨唯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指出特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是在物质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而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它指出特质是可以被认识的。这就是在物质观上坚持了“可知论”和“一元论”,而是和“不可知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个哲学范畴。这就在物质观上正确地处理了哲学的物质概念,同世界本身的物质现象以及具体科学物质结构和属性理论关系,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它的错误在于用个性来取代共性。(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三)马克思主义是消灭资产私有制的思想。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四)马克思的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马克思列宁主义,简称马列主义或马列,严格地说,是指由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五)马克思主义在 19 世纪 40 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英、法、德3 国是其发源地。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C]:人民出版社, 1972 年 5 月第 1 版。第 286 页。[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C]:人民出版社, 1972 年 5 月第 1 版。第 19 页。 [3]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C]: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10 月第 1 版。第 373 页。[4] [5] 张文化. 邓小平理论概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7 月第 1 版。第 4 页。[6] 江泽民.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经济日报, 1998 年 12 月19 日。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