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作业题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3-11-04 10:11:42浏览次数:31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植物病理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2、病状 :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二、填空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a 2、d 3、a b d 4、b c d 5、a b d 6、b d 7、a b c 8、a c四、判断对错1、√2、×3、√4、×5、√6、×7、×8、√五、简答题1、 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为病害的三要素。植物病害发生需要有三者互相配合。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引起非传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非传染性病害降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促进传染性病害的发生 。二者相互促进,往往导致病害加重。2、什么是病症和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1 1、a b c d 2、a c d 3、a b c d 4、a b c d 5、a b c d四、判断1、×2、√3、√4、×5、√6、√五、简答1、病原物通过寄生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1)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非专性寄生物: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体上获得营养六、论述1、论述病原物致病作用的机制。答:(1)攫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各种病原物都具有寄生性,能够从寄主上获得必要的生活物质。寄主体内或体表的寄生物越多,消耗的养分也越多,从而造成寄主植物的营养不良、黄化、矮化,甚至枯死等症状。 (2)酶的作用。病原物产生的与致病性有关的酶很多,主要有角质酶、细胞壁降解酶、蛋白酶、淀粉酶等。许多病原真菌可以直接穿透植物表皮而侵入。真菌能产生一系列降解表皮角质层和细胞壁的酶,直接侵入过程就是部分地或全部地通过这种化学穿透方式而实现的。 (3)毒素的作用。毒素是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在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的非酶类化合物。毒素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致病物质,它能在很低浓度下诱发植物产生病状。有些化学物质,当浓度高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或毒害作用,这些物质就不能称为毒素。 (4)生长调节物质。植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能产生微量的生长调节物质,包括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它们对于植物体的细胞分裂、生长、分化、休眠和衰老是必需的。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长调节物质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使植株能够协调而健康地生长发育。第十章 植物的抗病性一、名词解释1、水平抗性 :水平抗性是指植物品种对病原物一系列生理小种的抵抗能力大体居于同一水平上,即品种的抗病力与小种的致病力之间无特异的相互作用,是数量形状,他决定着种种强弱程度的抗病能力,但不因小种和菌系而异。2、垂直抗性:垂直抗性是指植物品种能抵抗病原物的某个或某些生理小种,但不能抵抗另一个或另一些生理小种 ,即品种的抗病力与小种的致病力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是质量性状,或抗或感,因所遇小种而异。3、植物抗病性:是指植物避免、终止或阻止病原物侵入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4、植物保卫素:是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或受到多种生理的、物理的刺激后所产生或积累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次生代谢产物。二、填空1、免疫、抗病 、感病 、耐病、避病 2、单、质量遗传 3、多、数量遗传4、高度抗病、中等抗病 5、被动抗病性因素、主动抗病性因素三、选择10 1、a c2、b d3、a b c四、判断1、√2、× 3、√4、×5、√五、简答题1、植物抗病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持品种抗病性的稳定和持久?抗病性发生变异的原因:(1)寄主植物本身发生变异引起抗病性的变化:种子的机械混杂、突变、遗传异质性、天然异交 (2)病原物的变异引起植物抗病性的变化(3)环境条件对抗病性表现的影响为了克服或延缓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延长品种使用年限,(1)品种的合理布局(2)品种的轮换(3)应用聚合品种或多系品种(4)利用水平抗性(5)利用耐病品种。六、论述题1、举例说明植物的抗病机理。1)抗接触(避病)一种感病的植物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避开与病原物相接触,或是植物的感病阶段与病原物大量传播和侵染的时期错开,从而减少了病害发生的数量和程度,这种现象成为抗接触。这是寄主 的感病部位由于形态、机能或物候等原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避开或错开与病原物接触,从而避免发病或避免病害盛发,故通常把抗接触称为避病。2)抗侵入:病原物接触植物的感病部位后,在具备适宜的侵入条件下,植物阻止病原物侵入的特性称为抗侵入。植物表皮的结构,自然孔口的多少和大小,以及植物外渗物质的抑菌作用,都可能成为抗侵入的因素。3)抗扩展:病原物侵入植物后,植物抵抗病原物在体内扩展蔓延的特性。抗病机制复杂多样,有的体现为组织结构方面的抗扩展,有的 表现为生理生化方面的抗扩展。组织结构方面的抗扩展:植物的厚避细胞组织4)抗损害:是植物抵抗病原物对其产量或品质造成损害的特性。具有耐病性的植物品种一般是不抗病的,它既不能抵抗病原物的亲如,也阻止不了病原物在体内的扩展。所以发病程度与感病品种没有区别,但能通过种种胜利调节和补偿作用,而抵抗病原物对其产量或品质形成的损害。5)抗再侵染:植物受病原物的初次侵然后,体内获得了对同一种或另一种病原物再侵染的抵抗能力,这种特性称为抗再侵染。又教后天获得的抗病性。如番茄接种 TMV 的温和株系后,只表现轻微症状,但却获得了对 TMV 强毒株系的免疫力,因而花叶病发生较轻,这种现象又叫交互保护现象。也可以从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以及物理抗病性与化学抗病性回答。第十一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一、名词解释1、单循环病害:单循环病害是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 2、多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是指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11 3、单年流行病:一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称为“积年流行病害”。4、积年流行病: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称为“单年流行病害”。5、发病率:是发病植株或植物器官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6、病情指数:是全面考察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二、填空1、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 2、寄主、病原、环境条件 3、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4、流行程度预测、发生期预测、损失预测 5、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三、选择1、a b2、c d3、a b4、 c d四、判断1、√2、√五、计算题1、在白菜软腐病的田间病害调查时,数据如下表,试计算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发病级别 发病程度 株数0全不发病251开始发病,尚不显著302受害达全株 1/3153受害达全株 1/2204受害达全株 2/355全株腐烂5发病率=(20+15+15+20+5)/(25+20+15+15+20+5)×100%=75%病情指数=(0×25+1×20+2×15+3×15+4×20+5×5)×100/100×5=402、调查黄瓜霜霉病田间发病情况数据如下,请计算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发病级别 严重度 株数0 级 无病斑 25 1 级 接种点有轻微小斑点,直径小于 0.5cm 20 2 级 病斑明显,直径为 0.5-1.0cm 15 3 级 病斑直径 1 cm –叶面积的 1/3 15 4 级 病斑面积占子叶面积 1/3-2/3 20 5 级 病斑面积占子叶面积 2/3 以上 5发病率=(20+15+15+20+5)/(25+20+15+15+20+5)×100%=75%病情指数=(0×25+1×20+2×15+3×15+4×20+5×5)×100/100×5=40六、论述题1、比较单年流行病与积年流行病比较项目 单年流行病 积年流行病生活史 多循环 单循环病原物繁殖率 高 低12 发病部位 局部叶斑病 系统病害传播方式 气传、雨传、远 种传、土传、近环境敏感性 强 弱传播体寿命 短 长病原物越冬率 低 高典型病害 黄瓜霜霉病 玉米黑穗病防治对策 降低流行速度 消灭初始菌源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一、名词解释1、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采用多种战术协调进行,以便把有害生物的群体控制在造成经济损失润许水平之下,同时不给人类健康、作物、家畜、野生生物资源和环境造成危害。2、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二、填空1、植物检疫、采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2、植物检疫、采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3、局部地区发生、能够随植物及其产品人为传播、传入后危险性大的有害生物4、对内检疫、对外检疫5、可湿性粉剂、水剂、乳油、烟雾剂、胶悬剂6、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三、选择1、a b c d 2、a 3、a c 4、d 5、c 6、a 7、a四、判断1、√2、√3、×4、√5、×五、简答题1、植物病害防治有哪些方法?(1)植物检疫 (2)利用抗病品种 (3)农业防治 (4)生物防治 (5)物理防治 (6)化学防治2、植物检疫对象的确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国内尚未发生或仅局部地区发生(2)传入机率较高,适生性较强,(3)一旦传入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有害生物。3、栽培防治都有哪些措施?(1)使用无病繁殖材料 (2)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3)保持田园卫生 (4)加强栽培管理4、什么是生物防治?简述生物防治的原理。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各种措施。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不利作用主要有抗菌作用、溶菌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和交互保护作用等。六、论述题13 1、如何利用柯赫氏法则对病害进行诊断与鉴定?答:(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相同。第十三章 水稻病害一、填空题1.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白点型 2.分生孢子、菌丝、病稻草、病种 3.温湿度、光照与风4.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 5.机动细胞、伤口、气孔 6.灌溉水、雨水7.四叶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 8.种子、病稻草、杂草 9.菌核、其他寄主杂草、稻草二、选择题1.B 2.D 3.A 4.C 5.C 6.B 7.A 8.B 9.A C D 10.A B C D 11.C 12.B D三、判断对错1.× 2.×3.√4.×5.×6.√7.× 四、简答题1.影响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因素有哪些?(1)品种抗病性:水稻品种间对稻瘟病的抗性差异很大。一般株型紧凑,叶片水滴易滚落,可相对降低病菌的附着量,减少侵染机会。(2)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降雨、雾露、光照等对稻瘟菌的繁殖和稻株的抗病性都有很大影响。当气温在 20-30ºC,相对湿度达 90%以上时,有利于稻瘟病发生。在 24-28ºC 范围内,湿度越高发病越重。(3)栽培管理措施:栽培管理措施直接影响水稻的抗病性和通过影响田间小气候而影响病菌的生长发育。① 施肥。偏施氮肥会造成稻株体内碳氮比降低,硅化程度减弱,引起植株徒长,组织柔软,叶披垂,含水量增加,色浓绿,无效分蘖增加,使株间郁闭,湿度增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侵入。② 灌溉:长期深灌的稻田、冷侵田以及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的土壤,使根系不能良好生长,影响稻株的碳氮代谢,降低蒸腾作用和稻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使可溶性氮素增加,硅酸的吸收与运输减少,减弱叶片表皮细胞的硅质化,致使水稻的抗病力降低。但田间的水分不足,也影响稻株的正常生长发育,蒸腾作用减弱,减少对硅酸盐的吸收和运转,降低稻株组织的机械抗病能力,也易诱发稻瘟病的发生。③ 布局:感病品种连片种植易导致病害大流行。2.绘水稻稻瘟病的病害循环图。14 3. 简述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答:防治策略是种植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减少菌源为前提,加强保健栽培为关键,药剂防治为辅助。具体方法有:(1)种植抗病品种:各地应根据当地小种的组成选用抗病品种。(2)减少菌源:一是不用带病种子。二是处理病稻草。三是带菌种子消毒。(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施肥,不偏施和过多施用氮肥,注意氮磷钾配合,一般比例以 1:0.3:0.5 为宜。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作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康,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酌情施肥。科学排灌,分蘖期浅灌,分蘖末期排水晒田,减少无效分蘖。  (4)药物防治:三环唑、稻瘟灵(富士一号)、使百克、春雷霉素等药剂可用于稻瘟病的防治。4.稻瘟病的症状。答: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有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苗瘟:发生在 3 叶期以前。初期在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有灰黑色霉层。叶瘟:发生在 3 叶期以后。随水稻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条件的不同,在叶片上产生不同的病班,可分四种类型:(1)白点型:为初期病斑,白色,多为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在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上发生时,遇适宜温湿度能迅速转变为急性型病斑。(2)急性型:病斑暗绿色,多数尽圆形,针头至绿豆大小,后逐渐发展为纺锤形。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在温湿度适宜及感病品种的条件下,很易引起病害的流行。   (3) 慢性型:典型的慢性型病斑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病斑自内向外可分为崩溃部、坏死部和中毒部。(4)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多局限于叶脉间,中央为褐色坏死部,外围为黄色中毒部,无分生孢子,常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节瘟:稻节上有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造成茎秆弯曲。 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15 谷粒瘟:有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稻瘟病其诊断要点是病斑具明显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病部生灰绿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5.制定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措施。防治策略是在控制菌源的前提下,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秧苗防治为关键,狠抓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1)杜绝种子传病:无病区要防止带菌种子传入,保证不从病区引种,确需从病区引种时,要严格作好种子消毒工作。种子消毒方法有:1)10%抗菌剂 401 1000 倍液侵种 48-72 小时。 2)20%叶青双 500-600 倍液,50%代森铵 500 倍液,侵种 24-48 小时。(2)种植抗病品种:因地制宜种植抗病、丰产良种。(3)选育无病壮秧和控制压低菌源:选用无病种子,选择地势较高且远离村庄、草堆、场地的上一年未发病的田块做秧田,整平秧田,湿润育秧,严防深水淹苗,秧苗 3 叶期和移栽前 3-5 天各喷药一次。肥、水管理应作到排灌分开、浅水勤灌,适时烤田,严防深灌、串灌、漫灌,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4)药剂防治:目前常用的杀菌剂有叶青双、叶枯灵、叶枯净、叶枯青等。6.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有哪些?答:由于品种、环境和病菌侵染方式的不同,病害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1)普通型:即典型的叶枯型症状。此病的诊断要点是病斑延叶缘坏死,呈倒 V 字形斑,病部有黄色菌脓溢出不,干燥时形成菌胶。(2)急性型:发生在环境条件适宜或感病品种上。病叶暗绿色,迅速扩展,几天内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随即迅速失水纵卷青枯,病部也有蜜黄色珠状菌脓,此种症状的出现标志着病害正在急剧发展。(3)凋萎型:一般不常见,多在秧田后期到拔节期发生。7.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答:此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气候因素、栽培条件与耕作措施。(1)品种的抗病性:一般糯稻抗病性最强,粳稻次之,籼稻最弱。苗越小越抗病,分蘖前抗病。(2)气候条件:此病的发生一般在气温 25-30ºC 最盛,适温、多雨和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特别是暴雨或洪涝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入,更易引起病害的爆发流行。(3)耕作与栽培措施:栽培管理方面,以肥、水管理对白叶枯病影响最大。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均可导致抗病力减弱。同时造成郁闭高湿适合于发病的小气候,加重发病。深水灌溉或稻株受淹,加重发病。大水漫灌、串灌可促使病害扩展与蔓延。五、论述题制定水稻病害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经济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对一些由气流传播,容易大面积流行的病害以及发病时期正值雨季,喷药困难的病害,更显出了它的突出优点。防治稻瘟病应选用空育 131、牡交 17 号、合江 19、合江 21 号、东农112 等品种,防治细菌性褐斑病可选发病轻的品种。2.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凡尚未发现有稻白叶枯病、稻细菌条斑病、稻干尖线虫病和稻曲病发生的地区要严格控制病害传入 ,引种时,必16 须经过植物检疫;在试种期间应经常进行田间检查,如发现病株,应立即进行封锁销毁。无论疫区和非疫区都应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有关种子和产品处理的规定。3.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栽培管理是防治水稻各种病害的重要措施,病害发生轻重及产量高低与栽培管理水平关系密切。水稻立枯病主要发生于水稻育苗期间,采用薄膜育苗,如遇持续低温,出苗晚,生长慢,昼夜温差大,病害加重;土壤偏碱、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有助于此病的发生。因此在防治上,应选择土壤偏酸,土质疏松、保水、肥性强的土壤作床土。稻瘟病和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轻重与施肥措施关系密切,特别是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注意水份管理,实行合理浅灌,防止深水淹灌与串灌,清理进水渠道,提高水温。清除田间病残体,消灭越冬菌源。4.精选种子及种子处理许多水稻病害是种子传播病原物或病原物侵染种子使病害加重的,因此,精选种子及种子处理便成为减轻发病的重要措施。水稻恶苗病属种子传播为主的病害,防治上要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应远离一般稻田,种子要用药剂浸种。种子要精选,剔除秕谷和病粒。5.药剂防治化学防治水稻病害是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有效措施,具有方法简便、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等优点。(1)防治水稻恶苗病①35%恶苗灵胶悬剂匀。倍液(即 200 毫升药加水 40 升)浸种。水温 10℃~15℃浸种 5~7 天;水温 16℃以上浸种 3~4 天;水温 20℃以上浸种 2-3 天,每天搅拌 2-3 次。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千克加 45%代森锌水剂 1.6 升,加水 800 升,水温在 15℃以上,浸种 4~5 天,每天搅拌 2-3 次。③25%施保克乳油,公顷用种子量用药 30 毫升,对水 3000~4000 倍液,浸种 48 小时。一般浸种水位应超出种子 10 厘米(种子量与药液比为 1:1.5~1:2.0 倍为宜),早晚各搅拌一次,浸种至少 3 天以上,一般根据水温而定,水温低,浸种时间长,水温高,浸种时间短。浸后带药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均可。(2)防治水稻立枯病:播前土壤处理,可在做好床,浇足水的基础上,用 30%恶霉灵(立枯灵或土菌消)水剂 1000倍液,每平方米苗床用药液 2~3 升,用喷壶均匀浇洒床土,浇后即可播种。或于秧田发病前或秧苗一叶一心期至三叶期、发病始期,用上述药液浇洒,每平方米苗床用药液 2~3 升,不仅防病效果好,且有促进稻苗生育的作用。(3)防治稻瘟病:在水稻易感病期及发病前喷药,防治用的药剂有:①20%三环唑(比艳)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药 1.125-1.5 千克。②40%稻瘟灵(富士 1 号)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药 1.125~1.5 千克。③21.2%加收必热(春日霉素+稻瘟肽)水剂,每公顷用药 1.125-1.5 升。喷洒上述药剂时,不论用飞机、机械、人工喷雾,均以喷洒均匀、周到为标准,据此确定对水用量。喷液量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每公顷 300 升、飞机 20~50升。如水稻叶瘟已发生,每公顷用 20%比艳可湿性粉剂 1.5 千克或 75%比艳可湿性粉剂 300~400 克或 40%富士一号乳油 1.0-l.5 升对水喷雾。防穗颈瘟需在始穗期再喷一次。第十四章 麦类作物病害一、 填空题1.子囊壳、菌丝体、分生孢子、病残体、土壤、种子2.温湿度、雨量3.叶锈、秆锈、条锈17 4.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措施,药剂防治5.子囊孢子、气流、风雨6. 叶片,叶鞘,茎7.茎秆、叶鞘、叶片、穗部8.品种抗病性、气候条件、栽培条件、菌源数量、寄主抗病性9.长椭圆形,叶脉,虚线状,不排列成行10.加强检疫,种子处理,农业防治,抗病品种11.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秆黑穗病12.苗期,成株期13.黄色小点,白粉状霉层14.幼苗侵入系统,地温,墒情15.单循环系统,种子,粪肥,土壤二、选择题1.a 2.D 3.A 4.D 5.A 6.A 7.D 8.B 9. d10.a 11.c 12.b 13.b 14.a 15.d三、判断题1. × 2.×3.√4.×5.√6. √7. ×8. √9. √四、简答题1.比较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秆黑穗病的症状特点。病害名称 散黑穗病 腥黑穗病 秆黑穗病危害部位 整穗 籽粒 茎秆、叶片、穗株 型 正常或稍矮 正常或稍高,但矮腥黑 穗 病 植 株 明 显 矮化,分蘖增多植株矮化,常扭曲,枯死茎 秆 正 常 正 常 产生条纹状黑褐色冬孢子堆叶 片 正 常正 常 产生条纹状黑褐色冬孢子堆,易扭曲、干枯穗 部 整穗或多数小穗变为黑粉 穗 形 正 常 , 颖 壳 外张,多不抽穗,或穗小畸形籽 粒 无籽粒 籽粒变为菌瘿 粒少粒秕2.比较小麦上 3 种锈病的症状和病原。小麦条锈病的症状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小麦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以后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后期产生黑色的疱状冬孢子堆。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在成株上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幼苗期则不排列成行。18 小麦叶锈病的症状主要危害小麦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和茎。叶片受害,产生许多散乱的、不规则排列的圆形至长椭圆形的橘红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夏孢子堆较秆锈病小而比条锈病菌大,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小麦秆锈病的病症 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 3 种锈病中最大,隆起高,褐黄色,不规则散生。秆锈菌孢子堆穿透叶片能力较强,导致同一侵染点叶正反面均出现孢子堆,且背面孢子堆比正面大。成熟后表皮大叶开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散出绣褐色夏孢子粉。后期产生黑色冬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冬孢子粉。3.绘制小麦锈病的病害循环图。小麦条锈病小麦叶锈病19 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五种类型。六、论述题1、什么是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各由哪些因素引起?答:侵染性病害由生物侵染引起,其特点是植物个体间可以互相传染。按病原生物种类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1)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如稻瘟病;(2)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3)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4)由寄生植物侵染引起的寄生植物病害,如苑丝子;(5)由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的致病因素能使植物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表现出有一定特性的症状,这些病害不能传染,没有侵染过程。 按病因不同,还可分为:(1)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2)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1)大气温度的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灼伤与冻害;(2)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风、雨、雷电、雹害等;(3)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温度过多与过少,如旱、涝、渍害等。(3)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1)肥料元素供应的过多或不足,如缺素症;(2)大气与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3)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4)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病害,如密度过大、播种过早或过迟、杂草过多等造成苗瘦发黄和矮化以及不实等各种病态。 2、植物病害可以出现哪些症状?病状与病症有什么区别?答: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病症: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五种类型。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3、如何诊断非侵染性病害?病害不能传染。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等。4、如何诊断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其特点是植物个体间可以互相传染。从病植物上通常可以看到病征。病害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等。5、什么是植物病害?你知道哪些植物病害?它们是怎么发生的?植物病害 :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1)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如稻瘟病;(2)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3)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2 小麦秆锈病五、论述题1、论述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答:(1)选用抗病品种。在黑龙江省虽然抗杆锈的品种较多,但因杆锈病菌的生理小种也较多,且常发生变化,因此,在推广抗病品种时必须加以注意。在注意品种抗锈性变化的同时,要通过引种和杂交育种等途径及时选育新的抗锈丰产的良种。(2)药剂防治。依据锈病的预测预报结果,在预测锈病有可能流行时,应于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喷药时要求早喷,及时喷,喷时要均匀细致周到以提高防治效果。目前常用粉锈宁。(3)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如适时早播,合理施肥,合理密植以及建立种子田等,以减轻其发病。尤其适时灌、排水更具有重要作用,如低洼易涝地,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发病。第十五章 杂粮病害一、 填空题1. 叶片 叶鞘、苞叶、果穗、籽粒 2. 分生孢子 气流 3. 雌、雄穗 黑穗型、变态畸形穗4. 品种抗性、气候条件、耕种条件、栽培制度 5. 卵孢子6. 叶片、叶鞘、穗 茎部、茎基部 叶片 叶枯 7. 菌丝体、分生孢子 风雨,气流8.温度,雨水 20—25℃ 90% 9.高粱丝黑穗、高粱散黑穗、高粱坚黑穗10.腐霉菌,镰刀菌二、选择题1.b 2.d 3.d 4.d 5.c 6.a 7. C 8.a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四、简答题1、简述玉米小斑病的病害症状。答: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但苗期发病较轻。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 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1)病斑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黄褐色,边缘颜色较深,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感病型20 (2)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灰色或黄色,无明显边缘,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感病型(3)病斑为坏死小斑点,黄褐色,周围具黄褐色晕圈,病斑一般不扩展。抗病性2、简述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害症状。答:主要危害雌、雄穗,有两种表现性黑穗型: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包,外面包被白膜,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变态畸形穗:雄穗花器变形,颖片呈多叶行,雄穗呈刺猬头状,没有明显黑粉和丝状物。五、论述题1、对玉米大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答:防治策略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1) 种植抗病品种(2)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菌源玉米大斑病菌属于弱寄生菌,当植株从营养生长过度到生殖生长时最易受到病菌的侵染,因此增施粪肥可以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如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在病残体越冬的病菌是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因此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叶效果较好,如深埋病残体,及时打除底叶等。应注意合理密植,以降低田间湿度。(3) 药剂防治尽管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玉米大斑病在生产上较难推广,但在极端情况下及发病初期仍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第十六章 油料作物病害一、填空题1. 土壤条件、耕作制度、气候条件、作物种类2. 叶片、叶柄、茎、花、花盘、果实3. 土传病害 卵孢子4. 黄萎病 火龙秧子5. 根茎部,花盘 根腐型,盘腐型6. 矮化 褪绿变黄7. 利用抗病,耐病品种,加强耕作栽培措施8. 哇眼病 褪绿圆斑 边缘褐色 蛙眼状病斑9. 菌核 土壤、种子、堆肥、病残体 土壤、病残体10. 风雨、气流 伤口二、选择题1. a 2. C 3. D 4. A 5. B 6. A 7. d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四、简答题1、简述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病害症状。答:出苗前引起种子腐烂。幼苗发病,茎基部腐烂,根变褐。真叶期发病,茎上出现水渍状病斑,叶黄化萎蔫,21 主根变为深褐色侧根腐烂。2、简述大豆菌核病的病害症状。答:主要危害植株的地上部分,以花期危害最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状,最后导致全株腐烂枯死 。在植株上产生颗粒状的菌核。五、论述题1、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答:防治策略是首先注意防止把虫源传到无病区。在病区应采取以合理轮作和加强栽培管理,种植抗、耐病品种 ,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1) 种植抗、耐病品种:目前我国栽培品种尚无经济性状好的高抗品种,但品种间对胞囊线虫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2)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消灭虫源:轮作是防治胞囊线虫病最重要的措施。轮作年限一般不能低于 3 年。(3) 药剂防治:目前可用于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杀线虫剂有 3 类,种衣剂、熏蒸剂、非熏蒸剂。大面积应用种衣剂省时省事,防效明显。第十七章 薯类病害一、填空题1. 花叶型、坏死型、卷叶型 2. 菌丝体 , 卵孢子 3. 无毒种薯 ,抗病品种,治虫防病4. 叶片、叶柄、茎、块茎 5. 带菌的种薯,病残体,土壤,伤口,自然裂缝6. 细菌性维管束病害,枯斑型,萎蔫型 7. 预防为主,大田、入库、贮藏8. 黑脚病,茎基部变黑 9. 疫病、马铃薯瘟,茎片死亡,块茎腐烂二、选择题1. B 2. A 3. C 4. B 5. A 6. C 7. b三、判断题1. √ 2. × 3. √4. ×5. ×6. √7. ×四、简答题1、简述马铃薯病毒病症状。答:(1)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 (2)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 (3)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2、简述马铃薯软腐病症状。答:本病主要在块茎上,其次在叶及茎上发生。病菌主要从皮孔和伤口侵入块茎组织。皮孔受害出现轻微凹陷,棕褐色至褐色,周围水渍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表皮下组织软腐,以后扩展成大病斑直至整个薯块腐烂。五、论述题1、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答:(1)选用抗病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不同抗病品种。(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害,冬藏查害、出害、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22 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田块,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甲霜灵等药剂,隔 7-10 天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病后 10-14 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第十八章蔬菜病害一、填空题1.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2.孤丁病,抽风病 3.窖内贮藏 4.蚜虫,汁液接触5.水渍状,白色霉层 6.汁液传染 7.感病的十字花科蔬菜、野油菜 8. 土传真菌9. 跑马干 10. 叶片,苗期、成株期 11.孢子囊,气流、雨水12.闭囊壳,病残体,气流,雨水13.蔓割病,萎蔫病,土传病害14.弯曲变形,圆形,黄褐色,稍凹陷15.白色近椭圆形的小斑点,白粉斑,白粉状物16.中后期,叶片、茎蔓、瓜果17.红褐色,黄色晕圈,粉红色粘稠物、黑色小点18. 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沤根19.鞭毛菌,腐霉属20.幼苗,大苗,育苗的中后期21.卵孢子,菌丝体,病残体22.雨水,灌溉水,带菌的肥料,农具携带23.菌核,分生孢子24.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25.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灰霉病、斑枯病26.叶片,花,茎杆,果实27.病残体,种子28.菌核,菌丝块,分生孢子29.轮纹病,叶片、茎、果实二、判断对错1.√2.√ 3.×4.×5.×6.√7.×8.×9.× 10.√11.×12.√13.√14.× 15.√16.√17.×18.√19.×三、选择题1.b 2.B 3.A 4.b 5.c 6.a d 7. c 8.d 9.D 10.ad11.d 12.A 13. A 14. B 15.B 16.b 17. c 18.a 19.ab四、简答题1.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与黑腐病症状与病原的异同。病状 病症 病原软腐病 组织腐烂,有臭味 黄褐色菌脓 薄壁菌门欧文氏菌属胡萝卜欧文氏杆菌23 黑腐病 V 字型病斑,无臭味 污白色菌脓 薄壁菌门野油菜黄单胞杆菌2.影响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发病因素有哪些?(1)气候条件:雨水 (2)虫害:昆虫 (3)栽培管理(4)白菜伤口种类 (5)白菜不同时期的愈伤能力 (6)品种抗病性3.影响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发病因素有哪些?(1)气候条件:T 与潜伏期有关,RH 与孢子囊萌发有关. (2)栽培条件:连作发病重,秋白菜播种过早,利于发病。种植密度过大、追肥不及时、偏施氮肥发病重。 (3)品种抗病性:疏心直筒品种抗病。圆球形、中心型品种发病重。(4)病毒病影响:感染病毒病植株抵抗霜霉病能力降低,病毒病越重的地块霜霉病也越重。4.从症状来比较黄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异同。黄瓜霜霉病 细菌性角斑病病状病症受叶脉限制多角形病斑不穿孔瓜条不受害灰黑色霉层受叶脉限制多角形病斑易穿孔瓜条受害乳白色菌脓5.从症状,病原两方面比较立枯病与猝倒病。发生时期病状 病症 病原猝 倒病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上。猝倒:秧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遭病菌侵染,茎基部出现水渍暗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秧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白色 绵絮 状 菌丝鞭毛菌亚门真菌 腐霉菌疫霉立 枯病育苗中后期。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焉,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淡 褐 色蛛 丝 状霉半知菌亚门立枯丝核菌6.蔬菜苗期病害都有哪些?如何防治蔬菜苗期病害?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沤根等。(1)加强苗床管理:①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向阳的地块作苗床② 床土选用无病新土,肥料要腐熟。若用旧床,应进行消毒。③ 播种不易过密,盖土不要过厚,以利于出苗。④ 做好苗床保温工作,适当通风换气,不要在阴雨天浇水,保持苗床不干不湿。(2)床土消毒:24 ① 福尔马林:播种前 2-3 周。床土耙松,1.5 毫升/平方米,加适量水浇于床面,用塑料薄膜覆盖 4-5 天,然后揭开薄膜,并将床土耙松,让药液充分挥发,两星期后才可播种.② 五氯硝基苯:用 70%五氯硝基苯与 50%甲基托布津、福美双、代森铵等量混合,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9 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 克,32%苗菌敌可湿性粉剂 10 克,每平方米用混合药粉 8~10 克,拌干细土 10~15 千克,将苗床淋透水,在苗床上撒一层拌好的药土约三分之一,余下三分之二待种子播下后覆盖在上面。(3)药剂防治: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或 12%绿乳铜乳油、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2.2%普力克水剂、5 8%瑞毒霉锰锌 隔 7~10 天喷洒 1 次,防治 1~2 次。若苗床湿度较大,可撒施少量草木灰或干细火土加以调节。 (4)种子处理: 40%拌种双、80%敌菌丹、 50%苯来特,用种子重量的 0.2%进行拌种。7.简述蔬菜苗期病害立枯病,猝倒病发生特点。猝倒病: 越冬: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及病残体越冬 传播:雨水、风和灌溉水、带菌肥料、农具携带传病。 发病条件:苗床低温高湿,日照不足,幼苗生长缓慢,不利于秧苗生长,这时,秧苗最易发病。 病菌在土温 15-20℃时繁殖最快,超过 30 以上即受抑制。育苗期遇阴雨或下雪后天气转晴,秧苗常发病。苗床管理不善,灌水过多,保温不良,也均易发病。立枯病:越冬:病菌以菌丝体在土中或病残体中越冬,腐生性强,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 2-3 年。传播:病菌随雨水 和灌溉水传播,也可由农具和粪肥等携带传播。发病条件:高温高湿、幼苗徒长时危害严重。病菌生长适温 17-28℃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造成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8.影响病毒病发生的因素有哪些?(1)品种抗病性:有抗 TMV 品种,无抗 CMV 品种 (2)气候条件:高温低湿 ① 影响番茄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其抗病性 ② 影响蚜虫的发生与传毒→与病害发生的迟早和轻重有关 (3)栽培管理:与茄科蔬菜连作,尤其与番茄连作的田块发病严重,管理不当,肥水不足,植株长势差,发病重。 9.简述病毒病的防治方法。(1)选育抗病品种:(2)种子处理:10%NA3PO4 浸种 20-30 分钟→清水冲洗干净,或用 0.1%高锰酸钾浸种 30 分钟可基本清除种表所沾有的 TMV。 *(3)加强栽培管理:① 适合播种,培育壮苗,苗龄适当。②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性。发病初期用 1%过磷酸钙或硝酸钾根外追肥,可减轻发病。25 ③ 避免人为传播。④ 秋季深翻,避免与茄科蔬菜尤其是番茄连作。 (4)避蚜治蚜防病(5)生物防治:弱毒株系 N14,CMV 卫星 RNA S51、S52、S5141 等。(6)喷药防治:20%病毒灵、1.5%植病灵、20%病毒 A、抗毒剂 1 号等。 10.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温室消毒:定植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 2g 加锯末 4-5g,密闭棚室后点燃,熏烟 24 小时(3)药剂防治45%百菌清烟剂(安全型)每亩次 250g 熏一夜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700 倍液时间:发病初期。用法:喷洒,隔 7-10 天防治 1 次,共 2-3 次 五、论述题1.十字花科蔬菜病害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栽培管理,消灭初侵染源,防治害虫为主,合理利用抗病品种,结合药剂进行综合防治。(1)加强栽培管理:① 选地(实行轮作和合理安排茬):前茬选择麦类和豆类等大田作物。② 深翻起垄,促进病残体腐烂,使土壤不易积水,促进植物生殖健壮。③ 适当播种。④ 秋后清除病残体,深翻,压埋病菌,发现病株及时拔出。 ⑤ 合理施肥灌水。(2)消灭初侵染源:种子消毒:50℃温水浸 20-25 分钟,摊开冷却,再催芽播种。(3)消灭害虫(4)合理使用抗病品种(5)药剂防治:霜霉病:40%克霉灵,75%百菌清,65%代森锌,或 25%瑞毒霉。黑斑病: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在黑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 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或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白斑病: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40%多·硫悬浮剂、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2.葫芦科蔬菜病害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较抗病的黄瓜品种有:津研 2 号、4 号、5 号、6 号、7 号等。(2)加强栽培管理 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大棚黄瓜灌水要在晴天早晨进行,避免阴天或雨天灌水。要及时通风。昼夜温差不易过大。 喷施 1%蔗糖溶液也可减轻病害发生。 (3)生态防治:26 上午日出后使棚温升至 25-30C,湿度降到 75%左右,实现温湿度双控制。下午温度上升时即防风,使温度下降到 20-25 ºC,湿度降到 70%左右,实现湿度单控制。傍晚,放风 2—3 小时,,使上半夜温度降到 15-20ºC,湿度保持在 70%左右。下半夜由于不通风,湿度上升至 85%以上,但温度降至 12-13 ºC,当夜间温度高于 12ºC时,即可整夜通风,实现温湿度双控制。高温闷棚:晴天中午密闭温室或大棚,棚温上升至 45ºC,维持两个小时,可以控制病情 7-10 天,低于 42ºC 效果差,高于 48ºC 黄瓜受害。(4)嫁接防病:以黑籽南瓜为砧木,黄瓜为接穗进行嫁接,从而起到防病作用。(5)种子处理:温汤浸种。50℃温水浸 20 分钟,摊开冷却,再催芽播种。(6)化学防治霜霉病、疫病:72%普力克水剂 800 倍、72%克露 WP 600 倍、90%疫霜灵 WP 400-500 倍、25%甲霜灵 800-1000 倍、75%百菌清 WP 600 倍、69%安克锰锌 WP600 倍。枯萎病:种子消毒:有效成分 0.1%的 60%防霉宝加平平加浸种 60 分钟,捞出后冲净催芽。苗床消毒:50%多菌灵 8 克/平方米土壤消毒: 50%多菌灵 4 千克/亩混入细干土施于定植穴内。灌根:多菌灵 500 倍、30%土菌消(恶霉灵)水剂 1000 倍、60%百菌通(琥铜.乙铝.锌)500 倍、20%甲基立枯磷乳油 1000 倍等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 0.3-0.5L。白粉病:高脂膜 30~50 倍液;25%锈粉宁 2000 倍液;12.5%速保利 2500 倍液;47%加瑞农 600~800 倍液,40%达科宁悬浮剂 600 倍,8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 600 倍,80%大生 M—45 可湿性粉剂 600 倍, 40%福星乳油 6000~8000倍。细菌性角斑病:2%加收米、47%加瑞农 WP600 倍 ,60%百菌通(琥铜.乙铝.锌)500 倍,78%波.锰锌(科博)WP500 倍,40%细菌快克 600 倍,53.8% 可杀得干悬浮剂 1000 倍 。72%农用链霉素 4000 倍、30%或50%DT。3.蔬菜苗期病害有哪几种?引起苗期病害发生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治?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沤根等。猝倒病:鞭毛菌亚门腐霉菌引起。苗床低温高湿,日照不足,幼苗生长缓慢,不利于秧苗生长,这时,秧苗最易发病。病菌在土温 15-20℃时繁殖最快,超过 30 以上即受抑制。育苗期遇阴雨或下雪后天气转晴,秧苗常发病。苗床管理不善,灌水过多,保温不良,也均易发病。立枯病:半知菌亚门立枯丝核菌。高温高湿、幼苗徒长时危害严重。病菌生长适温 17-28℃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造成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沤根:苗床土温过低、高湿和光照不足所致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灰霉病: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真菌。防治:(1)加强苗床管理:①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向阳的地块作苗床② 床土选用无病新土,肥料要腐熟。若用旧床,应进行消毒。③ 播种不易过密,盖土不要过厚,以利于出苗。④ 做好苗床保温工作,适当通风换气,不要在阴雨天浇水,保持苗床不干不湿。27 (2)床土消毒:① 福尔马林:播种前 2-3 周。床土耙松,1.5 毫升/平方米,加适量水浇于床面,用塑料薄膜覆盖 4-5 天,然后揭开薄膜,并将床土耙松,让药液充分挥发,两星期后才可播种.② 五氯硝基苯:用 70%五氯硝基苯与 50%甲基托布津、福美双、代森铵等量混合,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9 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 克,32%苗菌敌可湿性粉剂 10 克,每平方米用混合药粉 8~10 克,拌干细土 10~15 千克,将苗床淋透水,在苗床上撒一层拌好的药土约三分之一,余下三分之二待种子播下后覆盖在上面。(3)药剂防治: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或 12%绿乳铜乳油、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2.2%普力克水剂、5 8%瑞毒霉锰锌 隔 7~10 天喷洒 1 次,防治 1~2 次。若苗床湿度较大,可撒施少量草木灰或干细火土加以调节。 (4)种子处理:40%拌种双、80%敌菌丹、 50%苯来特,用种子重量的 0.2%进行拌种。4.论述番茄病害综合防治方案。(1)选用抗病品种可以选用各种抗病的品种:茄抗 5 号,佳粉 5 号,中蔬 4 号,荷兰 5 号,渝红 2 号等抗病品种。(2)清洁田园和实行轮作。实行与非茄科作物 3 年以上轮作。栽培过番茄的地方隔 3—4 年后再种番茄,并不宜马铃薯、茄子连作和邻作。拉秧后应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和落根,结合整地搞好田间卫生。(3)减少侵染来源,对种子消毒和培育无病壮苗。从无病植株上采收种子,种子带菌,可用 52℃温水浸 30 分钟,取出摊开冷却,在催芽播种;也可用10%Na3PO4浸种 20—30 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可基本清除种表所沾有的 TMV。减少来自土地残体的侵染是在秋季深翻,避免 与茄科蔬菜尤其是番茄连作。选择连续 2 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土地做苗床,否则床土要换用无病新土。定植时剔出病苗。还要避蚜治蚜防病。(4)加强栽培管理。严格防止栽培番茄的温室中育苗。定植不要过密,早插架,及时整枝,清除植株下部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早培土,注意派出低洼地积水。保护地番茄从苗期开始即应注意防风排湿,避免造成利于发病的条件。早春晚秋注意防寒,适当提高棚室内的温度。发病初及时摘掉病叶、病果,彻底清除病残株深埋或销毁。采用高畦、地膜栽培,做好田间排水、降低温度。栽培时不宜过密,打去脚叶,适当整枝与疏叶,以利于通风透光。还要注意田间卫生。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保护地番茄要调整好温度,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选择晴天上午浇水,及时通风,防止棚内高温、高湿,减缓病害的发生。(5)药剂防治。熏蒸:45%百菌清烟剂,10%速克灵烟剂。叶霉:50%扑海因 ,75%百菌清,47%加瑞农,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保)灰霉: 50%扑海因 ,40%施佳乐,30%绿亨五号, 40%菌核净,50%农利灵 晚疫:72%普力克,25%甲霜灵,4%疫霉灵,72%克露,69%安克锰锌 WP 喷雾。或 78%科博 600 倍,50%多28 菌灵磺酸盐(溶菌灵)800 倍灌根。早疫:50%扑海因,75%百菌清,64%杀毒矾,80%代森锰锌斑枯病:64%杀毒矾,58%甲霜灵锰锌,75%百菌清,80%代森锰锌 病毒病:病毒 A,植病灵,宁南霉素等 5、番茄上常发生的真菌性病害有哪些?这些病害发生有哪些共同特点?制定这些病害综合防治措施。1)病害名称1、叶霉病 2、灰霉病 3、晚疫病 4、早疫病 5、斑枯病 2)共同特点 1、多次再侵染 2、病残体上越冬 3、气流雨水传播 4、地势低洼、栽培管理不良时发病重。3)防治措施a、采用抗病品种b、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处理。52℃温水浸 30 分钟,摊开冷却,再催芽播种C、加强栽培管理:轮作。合理密植,增强通风。及时摘除病组织,清洁田园。合理施肥灌水。D、生态防治:控制棚内温湿度,适当通风,适当控制浇水,及时排湿,降低温湿度。e、药剂防治:叶霉:50%扑海因 ,75%百菌清,47%加瑞农,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保)灰霉: 50%扑海因 ,40%施佳乐,30%绿亨五号, 40%菌核净,50%农利灵 晚疫:72%普力克,25%甲霜灵,4%疫霉灵,72%克露,69%安克锰锌 WP 喷雾。或 78%科博 600 倍,50%多菌灵磺酸盐(溶菌灵)800 倍灌根。早疫:50%扑海因,75%百菌清,64%杀毒矾,80%代森锰锌斑枯病:64%杀毒矾,58%甲霜灵锰锌,75%百菌清,80%代森锰锌 农业昆虫学作业题参考答案绪 论一. 名词解释1.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技术,保护农作物不受虫害,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二、填空题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三、简答题29 (4)由寄生植物侵染引起的寄生植物病害,如苑丝子;(5)由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一、名词解释1、菌核 :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形状,大小,颜色不一,有的似绿豆形,有的似鼠粪或不规则形,颜色较深,往往是褐色或黑色。菌核组织坚硬,其中储藏较多的养分,对高温,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强,是某些真菌用以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器官。2、真菌: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通过产孢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3、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为营养体。4、厚垣孢子:是由断裂方式产生的一种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孢子。5、有性繁殖:通过两个性细胞或者两个性器官结合而进行的一种生殖方式。6、无性繁殖:是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便能产生新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二、填空1、80%2、菌丝 、孢子3、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4、卵孢子、接合孢子、担孢子、 子囊孢子5、子囊孢子、孢囊孢子6、无性、有性7、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8、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9、属名、种名10、吸器三、选择1、a 2、b 3、d 4、c 5、c 6、d 7、a 8、c 9、b 10、e 11、b c d 12、b c d四、判断对错1、×2、×3、×4、×5、×6、×7、√8、×9、√ 10、×11、√12、×13、×14、×五、简答题1、真菌的主要特征。营养体简单,常常是分枝繁茂的丝状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维管束组织,但细胞内已有固定的细胞核,具有细胞壁,属真核生物。没有叶绿素或其他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属异氧生物,主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2、简述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例如,真菌的无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通常在营养生长后期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有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经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进行无3 1.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研究害虫本身的形态特征,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等。(2)研究外界环境条件与害虫发生和种群数量消长的关系,掌握其发生规律及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和发生规律,找出其薄弱环节,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预防害虫的发生,或对已发生的害虫,抓住关键时期进行有效防治。2.如何理解我国植物保护方针?答: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是贯彻植保工作方针的基础,“综合防治”不仅是防治手段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协调应用各种必要的手段,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而不是消灭害虫。第一章 农业害虫防治的理论基础一. 名词解释1.密度制约因素:是指作用强度的变化与昆虫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2.农业害虫:是指危害农作物,且对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类害虫。3.害虫的种群密度:是指在作物上(或土壤中,或某一区域)单位样方的害虫发生数量。4.经济损害水平:指将引起作物经济损害的最低害虫种群密度。5.害虫的生态对策:是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6.虫害:是指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7.关键性害虫:是指在不防治情况下,每年的种群数量经常达到经济为害水平,对资源的产量造成相当损失的害虫。8.偶发性害虫:是指在一般年份不会造成不可忍受的经济损失,而在个别年份常因自然控制力量受破坏,或气候不正常,或人们的治理措施不当,致使种群数量暴发,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9.经济阈值:又称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达此密度时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生产实际中一般指通过害虫为害引起的损失相当于实际防治费用时的害虫种群密度。二、填空题1. 扰乱过程 条件过程 2. 化学防治(或药剂防治) 生物防治 3. r-选择类害虫 K-选择类害虫4. 关键性害虫 偶发性害虫 5. 取食为害 非取食为害 6. 暴食虫龄前 侵入茎、果之前三、单项选择题1. B 2.A 3.B 4.B 5. D四、多项选择题30 1. ABCE 2. ACDE 3. ABCDE 4. ABCD 5. ABCDE 6. ABCDE 7. ABCDE五、问答题1.田间试验测定害虫为害造成产量损失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1)田间实际调查法① 在田间普遍发生虫害的条件下,用防治的办法使一个小区的虫情得到控制,然后比较防治区和未防治区的产量。② 在田间虫害发生不普遍的情况下,利用害虫自然种群的侵害,分别寻找不同虫害地段或植株,分别测产进行比较。(2)人为接虫控制为害的试验在田间不发生害虫的条件下,用接虫的办法,使一个小区植株遭受虫害,然后比较两个小区的产量。(3)模拟害虫为害试验人为模仿害虫为害,造成不同级别的作物受害程度,再间接推算出作物的受害损失。2.防治农业害虫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答:(1)防止危险性害虫的传播和蔓延。实施植物检疫可有效地限制一些危险性害虫在国内地区间的传播扩散和蔓延。(2)控制田间的生物群落,将害虫种群抑制在低密度范围内。可通过保护、引入驯化害虫的天敌,使用感染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增加田间有益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加强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3)恶化害虫发生危害的环境条件。如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栽培坑虫品种,恶化害虫在田间发生的环境条件。(4)暂时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对田间主要害虫,当其发生数量超过作物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的虫口密度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其种群密度。如使用化学杀虫剂,微生物农药,大量释放害虫天敌,或采取有效的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等。(5)控制农作物易受虫害的危险生育期与害虫盛发期的配合关系,使作物避免或减轻受害。如调整播期等。(6)消灭虫源。如采用绝育法消灭新传入的危险性害虫。第二章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一. 名词解释1.化学防治法:是利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方法。2.物理机械防治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热、电、声、温湿度)、人工或器械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3.害虫生物防治法: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及天然产物防治害虫的方法。4.植物检疫:是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对调运的植物及植物产品进行检验和监督处理,限制和制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人为的传播和蔓延的一整套措施。5.农业防治法:是利用一系列农业栽培耕作管理技术和措施防治害虫的方法。6. 植物抗虫性:是植物对某些昆虫种群所产生的损害具有避免或恢复的能力。7.害虫的不育性防治:是利用多种的特异方法破坏害虫的生殖腺的生理功能,或是利用昆虫遗传成分的改变,使雄31 性不产生精子,雌性不排卵,或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将这些大量的不育个体释放到自然种群中去交配造成后代不育。8.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对害虫科学管理的系统,按照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和与之相关的环境条件,尽可能以协调的方式利用所有的适当技术和方法,把害虫种群数量经常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二、填空题1. 捕食性天敌昆虫 寄生性天敌昆虫 2. 寄生蜂 寄生蝇 3. 物候期的不一致性(生态回避) 诱导抗虫性4. 不选择性 抗生性 5. 苏云金杆菌 白僵菌 6. 灯光诱杀 食饵诱杀7. 辐射不育 化学不育 8. 诱捕法 迷向法 9. 生态学观点 经济学观点三、单项选择题1. D 2. B 3. B 4. C 5. C 6. B 7. A 8. B 9. C 10. A 11. D 12.D四、多项选择题1.ABCDE 2. AB 3.ABE 4.ACE 5. BE 6.ABCE 7.BCDE 8. ABE 9.ABD 10.ABDE11.ABDE 12.CDE 13.ABCE五、问答题1.简答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的原则。答:(1)合理选择农药。(2)适时施药。(3)精确掌握用药浓度和用量。(4)采用恰当的施药方法。(5)科学合理地混用农药。(6)交替使用农药。2.化学防治法防治害虫有何优缺点?答:化学防治的优点:①高效;②杀虫速度快;③使用方便,防治成本低;④杀虫范围广。化学防治的缺点:①污染环境,易造成人、畜中毒事故;②杀伤天敌,易出现一些主要害虫的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③害虫易产生抗药性。3.简答害虫生物防治法主要包括哪些防治措施?答:害虫生物防治法主要包括以下防治措施:(1)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2)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3)利用其他有益动物防治害虫。(4)利用不育性防治害虫。(5)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4.简答物理机械防治法包括那些内容?答:物理机械防治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机械捕杀。32 (2) 诱集或诱杀,如灯光诱杀、食饵诱杀、潜所诱杀、作物诱集、颜色诱杀等。(3) 阻隔分离法,如果实套袋、树干涂胶或刷白、粮面压盖等。(4) 温湿度的利用,如日光曝晒、低温杀虫、烘干杀虫、蒸汽杀虫、沸水杀虫等。(5) 其它新技术的应用,如放射能的利用、红外线杀虫等。六、论述题1.试述害虫生物防治法的特点。答:生物防治法有以下优点:①不污染环境;②对人畜及农作物安全,不易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③可避免或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④对害虫种群具有经常性、持久性地控制作用。生物防治在应用上也有局限性:①防治害虫没有化学农药见效迅速;②杀虫范围较窄;③生物制剂较化学农药难于成批生产,产品质量也较难控制,使用不如化学农药简便;④生物防治对害虫的控制效果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防治害虫的效果有时不很稳定。2.试述农业防治法防治害虫的优点和局限性。答:农业防治有如下优点:(1)农业防治的大部分措施可结合耕作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不需增加额外的费用和劳力。(2)农业防治法不易污染环境和杀伤有益天敌,对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且能和其它防治措施协调应用。(3)农业防治措施多样,能从多方面抑制害虫,且效果随措施的连年实施而积累,具有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特点。(4)防治规模大,安全有效,结合增产措施进行,增产效益大。农业防治法的局限性表现在:(1)农业防治措施有时与丰产栽培技术有矛盾。(2)农业防治见效缓慢,当害虫大量发生严重为害时,不能及时解决问题。(3)农业防治措施往往受地域性、季节性限制较强。3.试述害虫综合治理有哪些特点。答:①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下继续存在。② 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相互配合。尽量采用农业的、生物的等防治措施,而非单独依靠化学农药防治。③ 强调分析害虫为害的经济水平与防治费用的关系。不达到经济阈值一般不进行防治。④ 高度重视自然因素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综合治理就是要控制环境,增强自然因素对害虫的控制作用。⑤ 害虫综合治理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考虑害虫与作物、天敌、环境间的关系,努力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小。⑥ 强调害虫综合防治体系的动态性。综合治理计划应随害虫变化而改变,需要加强害虫种群数量变动监测体系。第三章 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一. 名词解释33 1.发生期预测:是预测某种害虫的某一虫态的出现期或为害期。2.发生量预测:是预测害虫的发生数量或田间虫口密度,以及田间发生面积,估计害虫未来的虫口数量是否有大发生的趋势和是否达到防治指标。3.害虫预测预报:是以已掌握的害虫发生规律为基础,通过实地系统调查和资料整理,根据当前害虫发生数量和发育状态,结合气候条件和作物发育等情况及当地历年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害虫种群未来在时间和空间的数量动态与作物受害程度趋势,提供虫情信息和咨询服务的一种应用技术。二、填空题1. 短期预测 中期预测 2. 发生期预测 发生量预测 3. 历期法 期距法三、单项选择题1. D 2. A 3. B四、多项选择题1. ABCDE 2. ABCDE 3. CDE 4 ABD 5. ACE五、问答题1.简答进行农业昆虫田间取样调查的取样方法有哪些?各适合哪些昆虫田间分布型的调查?答:农业害虫的田间调查取样方法有:(1)五点式取样法,适于随机分布型的昆虫调查;(2)对角线取样法,适于随机分布型的昆虫调查;(3)棋盘式取样法,适于随机分布型或聚集分布型昆虫调查;(4)Z 字形取样法,适于嵌纹分布型昆虫的调查;(5)分行取样法,适于聚集分布型昆虫的调查。2.简答昆虫田间各分布型的主要特点。答:(1)随机分布。昆虫在田间呈稀疏而个体间距不相等的较均匀分布。调查取样的每个个体出现的机率相等。取样时样点数可适当少些,样点相应大些。(2)核心分布。昆虫在田间分布呈不均匀的状态,个体形成很多相同或大小不同的集团或核心,并自核心向四周作放射状蔓延。核心之间是随机的,核心内通常是较密集的分布。取样时样点数可多些,样点相应小些。(3)嵌纹分布。昆虫在田间呈不规则的疏密相间、密集程度极不均匀的嵌纹状分布。调查取样时各个体在样点内出现的机率不相同。取样时样点数适当多些,而样点则小些。六、论述题1.简述农业昆虫的调查内容有哪些。答:农业昆虫的调查内容有:(1)昆虫种类调查。调查一定地区范围内某种作物发生的昆虫种类,各种群数量比例,发生时间及其寄主受害状况等。确定防治对象和优势天敌种群的利用价值。34 (2)种群分布调查。一方面查明某种昆虫的地理分布及其在各分布区的虫口密度,确定害虫防治或益虫保护利用、移植或引进、释放的区域及地块,并将植物检疫对象的分布情况作为划定疫区和保护区的依据;另一方面查明其空间格局,确定正确的取样方法。(3)种群动态调查。查明某昆虫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数量动态,确定害虫的防治时期、防治对策和方法,或确定害虫天敌的保护利用措施。(4)防治效果调查。查明防治前后的虫口变化,残留情况,及其对作物、人、畜和天敌等的影响程度。评价该防治方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受害程度调查。查明害虫种群数量与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损失关系,确定害虫的防治适期、防治指标,并分析受害原因和估计经济损失。第四章 地下害虫一. 名词解释1 金针虫是鞘翅目、叩头甲科幼虫的统称,是我国的重要的一类地下害虫。2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是我国地下害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为害最重要的一个类群。3. 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二、填空题1. 鞘翅 金龟甲总 2. 鞘翅 叩甲(叩头虫) 3. 鳞翅 夜蛾 4. 沟金针虫 细胸金针虫5. 东方蝼蛄 华北蝼蛄 6. 小地老虎 黄地老虎 7. 2 土壤8.成虫和幼虫 土壤 9.成虫和若虫 土壤 10. 2 老熟幼虫三、单项选择题1 A 2. B 3. C 4. D 5. C 6. C 7. D 8. C 9. B 10. A 11. D 12. A 13 A四、多项选择题1. ABCDE 2. ABCD 3. ABCDE 4. ABCDE 5. ABCD6. ABC 7. ABCDE 8. ABDE 9. ABCD 10. ACE 11. ABCDE五、问答题1.什么叫地下害虫?我国发生的地下害虫种类有哪些?答: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 (如种子、根、茎等)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亦称土壤害虫。我国发生的地下害虫种类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拟地甲、根蚜、根蝽、根象甲、根叶甲、根天牛、根蚧、白蚁、蟋蟀、弹尾虫、根螨等近 20 类,其中尤以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等的为害最为重要。35 2.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为害幼苗的主要为害状是什么?答:蛴螬在地下咬断幼苗的主根,断口整齐平截。金针虫在地下咬食幼苗的根茎,一般主根很少被咬断,断口不整齐,呈乱麻状或丝状。蝼蛄在地下或地上咬食幼苗的幼根和嫩茎,扒成乱麻状或丝状。地老虎靠近地表咬断近地面的幼苗茎部,断口整齐平滑。3.简答蝼蛄有哪些主要习性及其如何利用蝼蛄的某些重要习性进行防治。答:蝼蛄主要习性有:① 群集性。初孵若虫有群集性。② 趋光性。蝼蛄昼伏夜出,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利用黑光灯,特别是在无月光的夜晚,可诱集大量东方蝼蛄,且雌性多于雄性。故可用灯光诱杀之。③ 趋化性。蝼蛄对香、甜物质气味有趋性,特别嗜食煮至半熟的谷子、棉籽及炒香的豆饼,麦麸等。因此可制毒饵来诱杀之。此外,蝼蛄对马粪、有机肥等未腐烂有机物有趋性,可用毒粪进行诱杀之,或对牲畜粪等农家肥腐熟后深施到土壤中。④ 趋湿性。蝼蛄喜欢栖息在河岸渠旁、菜园地及轻度盐碱潮湿地,有“蝼蛄跑湿不跑干”之说。六、论述题1.试述地下害虫发生为害的特点。答:地下害虫发生为害的特点有: ① 寄主范围广。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林木、牧草等的幼苗和播下的种子都可受害。 ② 生活周期长。主要地下害虫一般少则 1 年 l 代,多数种类 2~3 年发生 1 代。 ③ 与土壤关系密切。土壤为地下害虫提供了栖居、保护、食物、温度、空气、通路等必不可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土壤的理化性状对地下害虫的分布和生命活动有直接的影响,是地下害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④ 为害时间长,防治比较困难。地下害虫从春季到秋季,从播种到收获,为害期贯穿整个作物生长季节,加之其在土壤中潜伏为害,不易及时发现,土壤成为地下害虫的保护性屏障,因而增加了防治上的困难。2.试述玉米田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答:(1)农业防治 ① 春、秋耕翻土壤,实行精耕细作。 ② 合理轮作倒茬。有条件时实行旱水轮作。 ③ 合理施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必须腐熟深施。 ④ 铲除杂草。(2) 化学防治 ① 种子处理。如用 50%辛硫磷乳油:水:种子=1:60~100:600~1000 处理玉米种子,闷种 12~24 小时。 ② 土壤处理。如用 50%辛硫磷乳油 3750~4500ml/hm2 加水 10 倍,喷在 375~450kg 细土上拌成毒土,条施在播种沟中,然后播种、覆土,或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浅耕。 ③ 毒饵诱杀。如用 5kg 炒香的麦麸、米糠、豆饼等,加 40%甲基异柳磷、或 40%乐果乳油 50~100g,加适量水拌成毒饵,傍晚穴施田间防治蝼蛄等。 ④ 药液灌根。出苗或定苗后幼虫发生量大的地块或苗床,可采用 50%辛硫磷乳油 1000~1500 倍液灌根。36 ⑤ 喷雾法。在金龟甲成虫发生季节,喷洒 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 800 倍液于寄主植物上。对 3 龄前地老虎幼虫可喷施 2.5%敌杀死乳油 2000 倍液或 48%乐斯本乳油 800 倍液。(3) 生物防治可用乳状菌和卵孢白僵菌进行土壤处理防治蛴螬。(4) 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蝼蛄、金龟甲、地老虎成虫。结合犁地,随犁拾虫;结合夏锄,夏季挖窝毁卵防治蝼蛄。在地老虎高龄幼虫为害期清晨人工捕杀地老虎等。3.田间发现玉米幼苗主根被害虫咬断,断口整齐平滑。仔细检查被害株根部土壤,发现此害虫身体污白色,肥胖多皱纹并弯曲成“C”字形,具 3 对较发达的胸足,无腹足。则此害虫属于哪类害虫?如何对该类害虫进行防治?答:此害虫属于蛴螬类害虫。防治该类害虫的方法有:① 药剂拌种,用 50%辛硫磷乳油按药:水:种子 = 1:60~100:600~1000 比例拌种,堆闷 12~24 小时后播种;② 土壤处理,每亩用 50%辛硫磷乳油 300mL 加细土 25~30Kg 拌成毒土,顺垄条施,或施用 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 2~2.5Kg,施后浅锄或浅耕;③ 灌根法防治幼虫,用 50%辛硫磷乳油 1000~1500 倍稀释液,每亩灌药液 500Kg;④ 喷雾法防治成虫,40%乐果乳油 800 倍液喷雾;⑤ 在成虫发生盛期药枝诱杀成虫,用 20~30 厘米长带叶的榆树枝浸于 40%氧化乐果乳油 30 倍液中浸泡 10~15 小时,于傍晚插入田间,每亩 10~15 把;⑥ 生物防治,用乳状菌 Doom 防治幼虫,每亩施菌粉 1.5Kg。⑦ 灯光诱杀或人工捕杀成虫。⑧ 合理施肥,农家肥等有机肥必须腐熟深施。⑨ 早春或深秋耕翻虫源田,并用圆盘耙耙一遍。4.田间发现玉米幼苗靠近地表的茎部被害虫咬断,断口整齐平滑。仔细检查被害株根部土壤,发现此害虫体表暗褐色,粗糙并密布大小颗粒,臀板黄褐色中央有对称的两条深褐色纵带,则此害虫属于何类害虫?如何对该害虫进行防治?答:此虫为地老虎。防治该虫的方法有:① 撒施毒土或毒沙。50%甲胺磷乳油以 1:1000 的比例制成毒土或毒沙,每 667m2 撒施 20~25Kg。② 毒饵诱杀。将 50%辛硫磷乳油 500ml 加水 2.5~5.0kg,拌碎鲜草或菜叶(如灰菜、刺儿菜、苦荬菜、苜蓿等)30~50kg,用量 15kg/667m2,将毒草于傍晚撒到作物幼苗根际。③ 药液灌根。50%辛硫磷乳油每公顷 3.75~5Kg,兑水 6000~7500Kg 灌根。④ 药剂拌种,用 50%甲胺磷乳油按药:水:种子 = 1.4:5~7:100的比例于玉米种子混拌均匀。⑤ 喷雾防治 3 龄前幼虫。2.5%溴氰菊酯乳油 3000 倍液喷雾。⑥农业防治:早春铲除地头﹑地边杂草,春耕多耙。第五章 水稻害虫一. 填空题37 1 双翅 水蝇 2. 鞘翅 叶甲 3. 同翅 飞虱 4. 1 老熟幼虫 5. 2 蛹 6.枯心 白穗7.成虫 沟渠边杂草 8. 1 成虫 9.茎杆 根茬 10. 4~5 成虫11. 成虫 稻田附近的山坡、田埂、沟渠边的石块下和禾本科杂草间12. 水稻 普通野生稻 13.褐飞虱 白背飞虱 14. 褐飞虱 白背飞虱 15. 长翅型 短翅型16. 分孽期 孕穗期 17.处理稻草 处理虫源田 18. 丘陵山区 平原区二、单项选择题1. B 2. B 3. C 4. C 5. A 6. A 7. A 8. C 9. A三、多项选择题1. ACD 2. ABC 3. BD 4. BD 5. ACDE 6. ABDE 7. ABCDE 8. BCE 9. AB四、问答题1.二化螟为害水稻的为害状有哪些?答:水稻不同生育期受二化螟为害形成不同的被害状:叶鞘被害形成“枯鞘”,秧苗期和分蘖期受害,造成“枯心”,孕穗期受害造成“枯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白穗”,黄熟期受害造成“虫伤株”等。其中最主要的被害状是“枯心”和“白穗”。2.我国北方稻区发生的水稻害虫种类主要有哪些?答:为害种子幼芽和稻根的害虫有:稻根叶甲、稻象甲、稻摇蚊、稻水蝇及石蚕类;刺吸稻株汁液为害的害虫有:稻飞虱、稻叶蝉、稻蓟马和稻蝽类;取食稻叶为害的害虫有:稻苞虫类、稻眼蝶、稻螟蛉、稻蝗、稻纵卷叶螟、稻负泥虫、粘虫等;潜叶为害的害虫有:水稻潜叶蝇;蛀茎为害的害虫有水稻螟虫类,如二化螟、大螟等。3.稻小潜叶蝇的为害特点是什么?其为害与田间灌水和整地质量有何关系?答:稻小潜叶蝇以幼虫为害稻叶,潜食叶肉,造成叶片呈现不规则白色条斑,严重时整叶发白和腐烂,并引起全株枯死。稻小潜叶蝇成虫喜产卵在倒伏于水面的稻叶上,凡稻苗生长纤弱,整田不平,灌水又深的稻田,叶片多倒伏于水面,其着卵量就多,且深水有利于幼虫潜叶活动和转株为害,使幼虫在转株为害时水面浮叶多,幼虫不致落入水中而死亡。幼虫如在直立的叶片上潜食,常因干枯缺水而死亡。因此深灌水和整地不平的地块受害重。五、论述题1.防治二化螟的非药剂防治措施有哪些?答:(1) 压低越冬螟虫基数 ① 处理稻草。二化螟发生严重地区需在螟蛾羽化前处理稻草,可在螟蛾羽化时,草堆旁点灯诱蛾。 ② 处理虫源田。在越冬幼虫化蛹前,对虫源田及时春耕灌水,水量以淹没稻桩为宜,保持 10 天。铲除田边和38 田梗上的杂草焚毁。(2)栽培技术治螟 ① 合理布局。种植水稻品种不要太复杂,减少早、中、晚熟品种混栽程度。避免水稻与玉米、小麦的轮作或邻作。 ② 灌深水灭蛹。在 1 代二化螟幼虫即将化蛹前,排水露土或保持薄层水,降低化蛹部位,当化蛹达到高峰期时,及时灌深水 12~15cm,保持 3~5 天。 ③ 选用抗虫、耐害品种。如选用株型紧凑、绒毛较多、叶鞘紧包,对肥料反应不敏感的品种;选用茎杆坚硬含硅较多的品种。④ 合理施肥。注意 N、P、K 的配合,避免偏施 N 肥。⑤ 种植诱集田。(3)物理防治 ① 及时拔除枯心苗,枯孕穗和白穗。 ② 灯光诱蛾。 ③ 性诱剂诱杀成虫。2.试述稻小潜叶蝇的防治措施。答:稻小潜叶蝇的防治措施有:(1) 清除田边杂草,减少虫源。(2) 旱育稀植,培育壮秧。(3) 浅水勤灌。特别是该虫产卵盛期(田间)7~10 天内,浅水勤灌尤为重要。当田间发生严重时,采取排水露田,可控制该虫为害的发展。(4)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的重点是早插、生长嫩绿的小苗稻田。如秧田发生较重,可进行秧田喷药后移栽。药剂防治适期为成虫盛发期和卵孵化盛期。可用 10%大功臣或一遍净可湿性粉剂 20~30 克/667m2,5 月中下旬插秧田可在插秧后 1~2 周内,6 月插秧可在插秧后 3~5 天内,田间喷雾或撒施。施药后堵水口 7 天。3.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农业防治措施有哪些?其依据是什么?答:防治二化螟的农业防治方法有:① 处理稻草。其依据是二化螟以幼虫在稻草中越冬。②处理虫源田。其依据是二化螟以幼虫在水稻根茬中越冬。③灌深水灭蛹。其依据是二化螟老熟幼虫在离水面 2~3 寸处的稻秆中或茎秆与叶鞘之间化蛹,化蛹部位高低与田间水位有关。④选用抗虫、耐害品种。其依据是不同水稻品种对二化螟的抗虫性不同,如茎秆坚硬含硅较多的品种、株型紧凑、绒毛较多、叶鞘紧包、对肥料反应不敏感的品种较抗虫耐害。⑤合理施肥,旱育稀植,调整插秧期。其依据是偏施 N 肥,水稻生长浓绿茂盛,而二化螟喜选择叶色浓绿、植株高大粗壮茂盛的稻株产卵,故二化螟为害重;而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是水稻螟虫幼虫最易侵入稻株的危险生育期。4.在水稻田发现某害虫为害水稻叶鞘成“枯鞘”,并能蛀入稻秆形成“枯心”和“白穗”,该幼虫头部淡红褐色或淡褐色,胴部淡褐色,体背有 5 条黑褐色纵线,则此虫为何害虫?写出防治该虫的主要防治方法。答:此害虫为二化螟。防治该类害虫的方法有:(1)压低越冬螟虫基数① 处理稻草 二化螟发生严重地区需在螟蛾羽化前处理稻草,可在羽化初期喷 1000 倍敌百虫液于稻堆上,每4~5 天喷 1 次,至羽化结束止。或在螟蛾羽化时,草堆旁点灯诱蛾。② 处理虫源田 在越冬幼虫化蛹前,对虫源田及时春耕灌水,水量以淹没稻桩为宜,保持 10 天。铲除田边和39 性繁殖,又产生了无性孢子,这就是真菌的一个完整生活史过程。因此,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3、简述真菌繁殖产生孢子的类型。鞭毛菌亚门: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接合菌亚门: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子囊菌亚门: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担子菌亚门: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半知菌亚门: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没有有性阶段。六、论述题1、论述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答:(1)有益方面:1、可供食用。蘑菇、木耳、银耳等。 2、医药。灵芝、冬虫夏草;抗菌素等。 3、工业发酵。制酒业、食品业、工业酸。 4、农用真菌。生物农药(无毛炭疽菌)防治菟丝子;白僵菌-防治昆虫 5、真菌可以促进物质的转化。动植物体腐烂分解—全球性的物质大循环。 (2)有害方面:1、侵染植物引致病害 2、引起人、畜病害—皮肤病 3、食物中毒:甘薯黑斑病菌、麦角菌 4、使食物、贮藏物质受损:木材、皮毛发霉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一、名词解释1、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一类微生物,一般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所组成的单细胞生物。2、鞭毛:鞭毛是着生在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从细胞质膜下伸出细胞壁的细长且呈波形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3、荚膜:细胞壁外有厚薄不等的以多糖为主的粘质层,比较厚而固定的粘质层称为荚膜。4、极鞭: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称作极鞭。5、周鞭:着生在菌体侧面或四周的鞭毛称作周鞭。6、喷菌现象:除了菌原体引起的病害以外,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的病部,无论是维管束系统受害的,还是薄壁组织受害的,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称为喷菌现象。二、填空1、喷菌现象2、革兰氏染色3、阴性、阳性4、原核生物界5、肽聚糖、拟脂类、蛋白质、荚膜6、螺原体、植原体4 池埂上杂草焚毁。(2)栽培技术治螟① 合理布局 水稻种植品种不要太复杂,减少早、中、晚熟品种混栽程度。避免水稻与玉米、小麦的轮作或邻作。② 灌深水灭蛹 在 1 代二化螟幼虫即将化蛹前,排水露土或保持薄层水,降低化蛹部位,当化蛹达到高峰期时,及时灌深水 12~15cm,保持 3~5 天,可消灭大量蛹。③ 选用抗虫、耐害品种 如选用株型紧凑、绒毛较多、叶鞘紧包,对肥料反应不敏感的品种;选用茎杆坚硬含硅较多的品种。④ 合理施肥 注意 N、P、K 的配合,避免偏施 N 肥,促使水稻生长健壮,严防“贪青”,减轻螟害。⑤ 旱育稀植,调整插秧期。⑥ 种植诱集田 利用稻螟成虫产卵的选择性在田间设置诱集田,多施 N 肥,促使植株浓绿粗大吸引螟蛾集中产卵,然后对诱集田进行灭虫处理。(3)物理防治① 拔除枯心苗,枯孕穗和白穗,防止螟虫转株为害。② 灯光诱蛾。③ 性诱剂诱杀。(4)化学药剂防治防治螟虫应在蚁螟盛孵高峰后,田间初见枯鞘时防治。常用药剂和用量为:48%乐斯本乳油 30~40ml/667m2,5%锐劲特悬浮剂 30~40ml/667m2,18%杀虫双水剂或撒滴剂 200 ml/667m2。第六章 禾谷类旱作害虫一、填空题1. 鳞翅 夜蛾 2. 多食性 禾本科 鳞翅 螟蛾 3. 高粱 甘蔗 4.1-2 老熟幼虫5.荻草 高粱 6. 老熟幼虫 寄主秸杆、穗轴、根茬 7. 卵 杂草 8. 120 1 9. 糖醋酒液 枯草把二、单项选择题1. D 2. D 3. B 4. C 5. C 6. B 7. C 8. C 9. D 10 D 11. D12. D 13. B 14. B 15. C 16. A 17. A 18. B三、多项选择题1. BCD 2. BCDE 3. ADE 4. ABCDE 5. ABCDE 6. BDE 7. ABCDE8. BCE 9. AD 10. ABDE 11. ABDE 12. BDE 13. AD 14. ADE 15. ACD四、简答题40 1.在我国北方春麦区常发生的小麦害虫种类有哪些?答:在东北春麦区,小麦害虫主要有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细胸金针虫、宽背金针虫、东方蝼蛄等地下害虫及粘虫、麦秆蝇、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大青叶蝉、条斑叶蝉、斑须蝽、麦尖头蝽、土蝗等害虫。2.在东北地区为害禾谷类旱粮作物的蚜虫种类主要有哪些?它们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各是什么?答:在东北为害禾谷类旱粮作物的蚜虫主要有: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高粱蚜。麦长管蚜在我国北部春麦区以卵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禾谷缢管蚜在我国北方以卵在蔷薇科木本植物上越冬。高粱蚜在东北以卵在冬寄主荻草的叶鞘和叶背越冬。3.亚洲玉米螟为害玉米的为害状有哪些?答:以幼虫蛀茎为害。2 龄幼虫集中在心叶内为害,钻穿叶卷,当心叶展开时,呈现整齐横列排孔。在孕穗时为害幼嫩穗苞内未抽出的玉米雄穗,当玉米雄穗抽出后,幼虫蛀入穗柄为害,造成雄穗柄折断。当玉米雌穗抽丝时,幼虫喜集中在丝内为害,部分幼虫转移蛀入雌穗着生节及其附近茎节,或钻蛀雌穗柄,造成雌穗下垂,并易遭风折。幼虫还可蛀食籽粒,并引起子粒腐烂变黑。在东北地区为害禾谷类旱粮作物的蚜虫种类主要有哪些?它们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各是什么?答:在东北为害禾谷类旱粮作物的蚜虫主要有: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高粱蚜。麦长管蚜在我国北部春麦区以卵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禾谷缢管蚜在我国北方以卵在蔷薇科木本植物上越冬。高粱蚜在东北以卵在冬寄主荻草的叶鞘和叶背越冬。4.防治亚洲玉米螟的农业防治措施有哪些?其依据是什么?答:(1)处理越冬寄主。其依据是亚洲玉米螟在寄主的秸秆中越冬。(2) 选育和使用抗螟高产品种。其依据是不同玉米品种对亚洲玉米螟抗虫性不同,抗虫品种中含有抗螟素,并可遗传。(3) 秋收时齐地面收割,低留根茬。其依据是亚洲玉米螟在寄主的根茬中越冬。(4) 种植诱集田。其依据是亚洲玉米螟喜选择生长高大茂密嫩绿的植株产卵。五、论述题1.试述我国田间发生的禾谷类杂粮害虫种类主要有哪些?答:苗期害虫主要有地老虎类、蛴螬类、蝼蛄类、金针虫类、蟋蟀类和根蛆类等地下害虫及高粱芒角蝇、高粱长蝽等。生长期害虫,钻蛀茎秆及雌穗为害的有亚洲玉米螟、欧洲玉米螟、高粱条螟、桃蛀螟、大螟、玉米蛀茎夜蛾 、棉铃虫、高粱芒角蝇、高粱穗隐斑螟、粟灰螟、粟穗螟、粟秆蝇、粟茎跳甲等。其中,以玉米螟分布最广,为害最重。食叶害虫主要有粘虫、蝗虫、玉米铁甲、甜菜夜蛾、高梁舟蛾、谷子负泥虫等。其中分布广、为害严重的是粘虫和蝗虫。刺吸为害的害虫有玉米蚜、禾谷缢管蚜、高梁蚜、麦长管蚜、截形叶螨,朱砂叶螨、大青叶蝉、玉米黄蓟马、禾蓟马等,以玉米蚜和截形叶螨分布较广,为害较重。2.试述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措施。答:(1)农业防治① 处理越冬寄主。秋收后至翌年春季化蛹前,对寄主的秸杆、根茬、穗轴、苞叶采取烧、铡、沤、封等方法,41 压低虫源基数。② 积极选育和引进种植抗螟高产品种。③ 齐泥收割。④ 种植诱集田。(2)生物防治① 赤眼蜂灭卵。在玉米螟产卵始、初盛和盛期放玉米螟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每次每公顷放蜂 15~30 万头。② 利用白僵菌治螟。在玉米心叶期,撒施白僵菌拌颗粒于心叶丛中,每株 1~2 克。③ 利用苏云金杆菌治螟。在玉米心叶末期,撒施苏云金杆菌颗粒剂于心叶丛中,每株 1~2 克。(3)化学药剂防治① 玉米心叶期防治 在心叶末期往喇叭口内投施 1%辛硫磷颗粒剂,用量 1~2kg/667m2。② 玉米穗期防治 在玉米花丝盛期后 6~8 天,用注射瓶等将 50%敌敌畏乳油 600~800 倍液数滴注于雌穗顶部花丝基部。3.粘虫有哪些重要习性?如何利用粘虫的习性进行防治和测报?答:①粘虫迁飞能力强,可伴随高空气流的被动传送而进行远距离传播,在测报时应注意对越冬代虫源的监测;②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可利用黑光灯进行测报和防治;③成虫趋化性强,可利用糖醋诱蛾器进行测报和防治;④成虫产卵具有趋枯黄习性,可利用谷草把诱卵进行测报和防治;⑤低龄幼虫具有隐蔽性,常躲藏在心叶 、叶丛、叶鞘等隐蔽场所,所以,在田间调查幼虫时应注意这些隐蔽场所的观察;⑥高龄幼虫具有暴食性和群集迁移习性,所以,在防治粘虫时应在低龄期防治。第七章 贮粮害虫一、填空题1. 甲虫类 蛾类 2. 蛀食 剥食 3. 初期性贮粮害虫 后期性贮粮害虫二、单项选择题1. 2. C 3. D 4. A℃三、多项选择题1.BCE 2. ACD 3. AE 4.BCE 5. ABDE 6. BCD四、简答题1.贮粮害虫如何进行传播和扩散?答:贮粮害虫可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进行扩散。自然传播即贮粮害虫依其生物学的本能传播为害,又可分为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前者如麦蛾等可借助其迁飞活动进行传播,后者如螨类可沾附在鸟类、鼠类、昆虫等身上传播蔓延。42 人为传播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 仓库或加工厂本来潜藏仓虫,未注意除治而繁殖传播。② 含有害虫的粮食筛下物,粮脚或尘芥物等,未及时清除而造成繁殖传播。③ 感染仓虫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调运时造成传播蔓延。④ 感染仓虫的贮运用具,在往来运输及使用时造成传播蔓延。2.试回答温度和湿度对贮粮害虫发生的影响。答:温度对贮粮害虫的发生与为害影响极大。贮粮害虫繁殖的有效温度范围一般为 15~35℃,一般最适温度范围为 25~30℃,最高发育温度为 40~45℃,一般不活动温度范围为 0~15℃或 35~40℃。贮粮害虫在 62.8℃5 分钟或 49~52℃下 10~12 小时,各虫期都要死亡。大多数贮粮害虫一般不具有滞育习性,对低温缺乏抵抗能力,在北方的冬季,仓虫的死亡率很高。贮粮害虫一般均喜潮湿,其直接与空气湿度和贮粮含水量有关。一般仓虫适宜在粮食含水量 13%以上及空气湿度 70%以上的条件下生活,在谷物含水量 8%以上,才不易发生虫害。3.试回答防治贮粮害虫的物理机械防治方法有哪些。答:(1)机械防治。①风车除虫;②筛子除虫;③使用抗虫粮袋;④离心撞击除虫。(2)高温杀虫。①日光曝晒;②烘干杀虫;③蒸汽杀虫;④沸水杀虫;⑤套囤防治豆象。(3)低温杀虫。①仓外薄摊冷冻;②仓内冷冻;③机械通风致冷;④机械制冷;⑤地下仓。(4)缺氧贮粮。包括真空充氮、充二氧化碳、密封自行缺氧、微生物辅助缺氧、树叶辅助缺氧及使用中性大气发生器缺氧等。(5)仓内黑光灯诱蛾。(6)辐射杀虫。如电离辐射(γ 射线、X 射线等)。(7)其它物理方法,如红外线照射、高频加热、微波加热、超声波杀虫等。五、论述题1.试述贮粮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答:(1)加强植物检疫。(2)加强对仓库、加工厂、器材库及粮食临时存放场所的清洁、消毒和改造工作。(3)物理机械防治① 机械防治。①风车除虫;②筛子除虫;③使用抗虫粮袋;④离心撞击除虫。② 高温杀虫。①日光曝晒;②烘干杀虫;③蒸汽杀虫;④沸水杀虫;⑤套囤防治豆象。③ 低温杀虫。①仓外薄摊冷冻;②仓内冷冻;③机械通风致冷;④机械制冷;⑤地下仓。④ 缺氧贮粮。包括真空充氮、充二氧化碳、密封自行缺氧、微生物辅助缺氧、树叶辅助缺氧及使用中性大气发生器缺氧等。⑤ 仓内黑光灯诱蛾。⑥ 辐射杀虫。如电离辐射(γ 射线、X 射线等)。⑦ 其它物理方法,如红外线照射、高频加热、微波加热、超声波杀虫等。(4)化学防治。43 ① 实仓消毒。可用敌敌畏等药剂 50 倍液喷雾于仓内空间及粮堆表面的麻袋上,密闭 72 h.。② 使用谷物保护剂。可使用防虫磷、除虫菊粉、复配谷物保护剂等按一定比例与粮食混拌。③ 利用熏蒸剂防治仓虫。可使用溴甲烷、磷化铝等熏蒸剂密闭熏蒸虫粮。(5)生物防治。① 使用昆虫性外激素进行迷向法、诱捕器捕杀法防治贮粮害虫。② 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生长抑制剂和病原微生物处理虫粮。第八章 大豆害虫一、填空题1.1 老熟幼虫 2.鼠李 大豆 3.老熟幼虫 土壤 4.同翅 蚜 5.卵 鼠李的枝条芽腋或缝隙6. 单食性 豆荚 7. 幼虫 豆粒 8. 白僵菌防治脱荚幼虫 赤眼蜂灭卵 9. 蛹 土壤10.土壤 土壤 11. 非选择性 抗生性 12. 1 蛹二、单项选择题1. A 2. B 3. C 4. C 5. D 6. D 7. C 8. B 9. D三、多项选择题1. ACDE 2. AE 3. ACE 4. BCDE 5. AC 6. ABCDE 7. AD 8. ABCDE9. ABCDE 10. ABD 11. BCDE 12. AD 13. ABCE 14. ACD 15. ABCDE四、问答题1.我国北方春播大豆产区大豆害虫的主要种类有哪些?答:①苗期害虫有:为害根部的豆根蛇潜蝇﹑东北大黑鳃金龟﹑白边地老虎等害虫。咬食苗期子叶和生长点的黑绒金龟子﹑蒙古灰象甲﹑大灰象甲﹑二条叶甲﹑网目沙潜等害虫。② 生长期害虫:刺吸为害的有大豆蚜﹑红蜘蛛﹑烟蓟马等。食叶类害虫有草地螟﹑大豆造桥虫类、大豆夜蛾类(如苜蓿夜蛾、红棕灰夜蛾、银纹夜蛾等)、豆芫菁、豆天蛾﹑豆卷叶螟﹑灯蛾﹑毒蛾等。③ 结荚期害虫有为害荚粒的大豆食心虫。2.大豆蚜为害大豆的主要为害状是什么?答:大豆蚜以成、若蚜群集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刺吸为害,严重时布满茎叶,幼荚也可受害。被害豆叶形成鲜黄色不规则的黄斑,继后黄斑逐渐扩大,变为褐色。受害严重的植株、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发黄、植株矮小,分枝及结荚减少,豆粒千粒重降低,苗期发生严重时可使整株死亡。3.大豆蚜在我国东北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是什么?大豆蚜的寄主有哪些?答:大豆蚜在东北以卵在鼠李的枝条芽腋或缝隙间越冬,其越冬虫态是卵,越冬场所是鼠李的枝条芽腋或缝隙。大豆蚜有冬寄主和夏寄主之分,其冬寄主有鼠李、牛滕等,夏寄主有大豆、黑豆和野生大豆。44 五、论述题1.试述大豆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答:采用农业防治措施进行防治。(1)选用抗虫品种。(2)实施远距离大面积轮作,距大豆茬 1000~1500 米以上,大豆受害显著减轻。(3)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4)在大豆食心虫化蛹和羽化期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5)耕翻豆茬地。(6)大豆收割后要随割随拉。化学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盛期及幼虫孵化盛期前用药防治,主要防治方法有(1)敌敌畏熏蒸防治成虫。用 80%敌敌畏乳油蘸一节去皮的玉米或高粱秸秆,另一节留皮不蘸药,每 667m2插 30 根,均匀插于笼台上。(2)喷雾防治。用 2.5%溴氰菊酯等农药进行常规喷雾或超低容喷雾,每 667m2用药 30ml。生物防治措施有:(1)利用白僵菌防治脱荚幼虫。秋季在幼虫临近脱荚之前,每 667m2用 1.5kg 白僵菌粉拌草木灰或细土13.5kg 均匀撒在垄台上。(2)释放赤眼蜂灭卵。在成虫产卵盛期,每 667m2释放拟澳洲赤眼蜂 2~3 万头。2.豆根蛇潜蝇为害大豆的主要为害状是什么?如何防治该害虫?答:以幼虫在幼苗根部皮层钻蛀为害,被害根变粗、变褐或纵裂,或畸形增生或生肿瘤。受害后的大豆幼苗长势弱、矮小,叶色黄,受害严重者逐渐枯死。受害轻者,在幼虫化蛹后,根部伤口愈合,植株恢复生长,但根瘤小而少,顶叶发黄、荚少。防治方法有:(1)农业防治① 轮作换茬。② 豆田秋季深翻或耙茬。③ 适时早播、施足基肥,适当增施 P、K 肥,培育壮苗,增加豆株的抗虫能力。(2) 化学防治① 播前防治。可用 3%呋喃丹颗粒剂 2.5kg/667m2沟施或用 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 0.2%拌种。② 田间(生长期)喷药防治成虫。当田间虫量达到 0.5~1 头/ m2,应喷药防治,通常在大豆幼苗抽出第 1 个三出复叶而叶片未展开时进行第 1 次喷药,7~10 天后再喷第 2 次。可用 2.5%溴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40%乐斯本乳油 1000 倍液等药剂喷雾。③ 药剂熏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用 80%敌敌畏乳油 125g/667m2混拌细砂 20kg 或浸玉米穗轴 15kg,均匀撒在地内。3.大豆食心虫的农业防治措施有哪些?其提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1)选用抗虫品种。依据是大豆不同品种对大豆食心虫的抗虫性不同,如荚皮无毛或毛少、毛弯的品种产卵少,多毛、毛直的品种着卵多;荚皮隔离层细胞紧密且横向排列的品种,幼虫入荚死亡率高,抗虫,而荚皮隔45 离层细胞稀疏且纵向排列的品种,幼虫入荚死亡率低,大豆食心虫危害重。荚皮黑色素也与抗虫性有关,黑色的品种虫食率低于褐色的虫食率。(2)实施远距离大面积轮作,距大豆茬 1000—1500 米以上,大豆受害显著减轻。依据是大豆食心虫是单食性害虫,只取食大豆,且成虫飞翔能力弱。(3)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依据是在黑龙江省小麦收获时间一般在 7 月中、下旬至 8 月初,而此时正是大豆食心虫越冬幼虫转移至表土层化蛹时期,及时耕翻土壤可将表土层的蛹翻入土壤深处,使羽化的成虫不能出土而死亡。(4)在大豆食心虫化蛹和羽化期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一般在 7 月底 8 月初的化蛹盛期至 8 月中旬的羽化盛期间进行)。依据是通过中耕,破坏成虫的羽化场所,可将蛹翻入土壤深处,使羽化的成虫不能出土而死亡。(5)耕翻豆茬地。依据是大豆食心虫在豆茬地的土壤中越冬,通过早春或深秋耕翻,可恶化其越冬栖境,将其翻至土壤表面,经严寒冻死,另外,通过翻耕造成机械损伤也可杀死一部分越冬幼虫。(6)大豆收割后要随割随拉。依据是大豆收割后仍有少量幼虫留在豆荚内,若收割后田间放置仍可继续脱荚,故随割随拉可减少田间越冬虫量。第九章 甜菜和向日葵害虫一、填空题1.甜菜象甲 蒙古土象 2. 2 2 3.蛹 土壤4. 1~2 老熟幼虫 5 十字花 甜菜 6 草地螟 Mamestra brassicae二、单项选择题1. A 2. C 3. B 4. D三、多项选择题1. BD 2. ABCDE 3. ACD 4. ACE 5. AD 6. ABE四、问答题1.甜菜上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有哪些?答:苗期害虫有金龟子类、象甲类、地老虎类、拟地甲类、甜菜跳甲、藜夜蛾等;生长期害虫有蛴螬类、甜菜象甲、甜菜夜蛾、甘蓝夜蛾、藜夜蛾、草地螟、甜菜螟、甜菜根蛆、甜菜潜叶蝇、甜菜大龟甲及蚜虫、叶蝉等 ;花种期有藜花瓢虫等。2.向日葵螟如何为害向日葵?怎样防治向日葵螟?答:以幼虫为害,主要蛀食向日葵籽。l~2 龄幼虫啃食筒状花,3 龄后沿葵花子实排列缝隙蛀食种子,把种仁部分或全部吃掉,形成空壳。或蛀花盘成很多隧道,并在花盘子实上吐丝结网粘连虫粪及碎屑。防治向日葵螟的方法有:46 (1)农业防治。向日葵收获后,及时耕翻冬灌;春季铲除田边、地头菊科野生植物;选用耐害的硬壳品种;适当提早播种。(2)药剂防治。①药剂防治成虫。在成虫盛发期用喷烟机喷射 80%敌敌畏乳油 100ml/667m2或 2.5%溴氰菊酯乳油 20ml/667m2。也可用 80%敌敌畏乳油沾高粱秆熏杀成虫。②根施 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幼虫。在向日葵花期进行,每株用药 1g,施后覆土。③喷雾防治幼虫。在 8 月上旬向日葵花期,用 80%敌敌畏乳油 1000 倍液或 25%爱卡士乳油 1500 倍液喷雾于花盘内。3.如何防治甘蓝夜蛾?答:(1)农业防治。①秋末耕翻当年受害重田块。②清除田间地头杂草。③人工摘除甘蓝夜蛾卵块和初孵幼虫。(2)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可田间设置黑光灯和糖醋盆诱杀成虫。(3)生物防治。①赤眼蜂灭卵。在甘蓝夜蛾卵期人工释放赤眼蜂,每 667m2设 6~8 个放蜂点,每次释放 2000~3000 头,隔 5 天 1 次,连续放蜂 2~3 次。②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灭虫。在甘蓝夜蛾 1~2 龄幼虫期,田间喷洒4×107PIB/ml 的病毒悬液,50~60kg/667m2。(4)化学防治。用药适期在 2、3 龄幼虫盛发期。可用 21%增效氰·马乳油 3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功夫乳油 2000 倍液喷雾。五、论述题1.如何对草地螟进行发生程度和发生期预测?答:(1)发生程度预测从 5 月中旬开始,安装 20W 黑光灯逐日观测灯下蛾量。当日诱蛾量达 100 头以上时,逐日解剖 20 头雌蛾,确定卵巢发育级别。当成虫发生高峰期日蛾量达 1000 头以上,卵巢发育 2~3 级占 50%以上,即可根据最高日蛾量的多少、当时的气象条件、植被、蜜源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第 1 代幼虫的发生程度做出预测。一般诱蛾高峰日蛾量在 10000 头以上,峰后 10 天的日平均气温在 20~26℃,相对湿度 60%~80%,又有大量蜜源植物,第 1 代幼虫有大发生的趋势;诱蛾高峰日蛾量 5000~10000 头,峰后 10 天内平均气温 18~28℃,相对湿度 50%~60%,为中等发生年;诱蛾高峰日蛾量 1000 头以上,峰后 10 天内的平均气温在 17℃以上,相对湿度为40%左右,为轻度发生。(2)防治适期预测根据诱蛾高峰出现的日期,用历期推算法预测防治适期。通常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成虫产卵前期为 4~6 天,卵期 3~4 天,1 龄幼虫期 3~4 天;蛾高峰后 10~12 天为第 1 代 2 龄幼虫发生盛期,即防治适期。第十章 蔬菜害虫一、填空题1.蛹 蔬菜田的残株落叶或杂草间 2. 卵 十字花科蔬菜留种株 3.萝卜蚜 甘蓝蚜4. 蛹 土壤 5.十字花科 蛹 6. Pieris rapae 温室白粉虱 7. Plutella xylostella 萝卜蚜47 二、单项选择题1.D 2. A 3.B 4.A 5. B 6. C三、多项选择题1. CDE 2. ABCD 3. ABD 4. ACE 5. ADE 6.ABDE 7.ABCDE 8. ABCD9. BE 10. AD 11.AD 12.BCD四、问答题1.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害虫种类主要有哪些?答:主要害虫有菜粉蝶、菜螟、菜蛾、菜蚜、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黄条跳甲、菜叶蜂、菜蝽、猿叶虫、萝卜蝇、小萝卜蝇等。2.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种类主要有哪些?它们的生活史类型各是什么?答: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甘蓝蚜和桃蚜。萝卜蚜生活周期为留守式,甘蓝蚜生活周期亦是留守式,桃蚜在东北地区的生活周期为乔迁式。3.蔬菜害虫的防治特点是什么?答:防治蔬菜害虫必须考虑安全,进行“蔬菜害虫的无公害防治”。防治蔬菜害虫必须加强蔬菜害虫的可持续治理,应重视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应用,充分发挥和强化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坚持植物检疫,实行作物健身栽培,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亦必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并严格控制使用浓度、用量和采收前的停用限期,采用较安全的施药方法,以达到不产生公害,确保蔬菜食用的安全。五、论述题1.为害蔬菜的花蝇科地蛆种类主要有哪些?不同地蛆种类在防治的策略原则上有何不同?写出防治地蛆的主要方法。答:为害蔬菜的主要地蛆种类有:灰地种蝇、葱地种蝇、萝卜地种蝇、毛尾地种蝇。防治灰地种蝇和葱地种蝇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防治萝卜地种蝇和毛尾地种蝇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地蛆的方法有:(1) 农业防治 ① 提早翻耕土地;② 精选蒜种,并剥皮栽植;③ 合理施肥 施用腐熟的粪肥和饼肥,且施肥后要立即覆土。④ 科学灌水在葱、蒜烂母子时应大水勤浇,缩短烂母子时间。发现幼虫为害时,及时进行大水漫灌数次,可有效控制蛆害。⑤ 清洁田园。(2) 化学防治 ① 毒土盖种 防治瓜类种蝇,用 40%甲基异柳磷按 1:1000 比例拌成毒土,种子深 3~5cm,先盖少许细土,再于其上施毒土,每穴 100 克。 ② 喷雾 在成虫发生期和产卵期,喷洒 21%增效氰·马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 3000 倍液 1000 倍液,着重喷48 洒植株根部附近。隔 7 天喷 1 次,连喷 2 次。 ③ 浇灌或灌根 当发现幼虫为害时,用 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等药剂 1500 倍液浇灌。瓜类和豆类营养钵定植时,用 50%马拉硫磷乳油 2000 倍液作“定根”水。2.在白菜地发现某幼虫, 体长约 10 毫米左右, 纺锤形, 淡绿色, 头部黄褐色, 有 5 对腹足, 臀足后伸超过腹端。该幼虫受惊动后可做剧烈扭动倒退。为害叶片成孔洞或缺刻, 则该幼虫是何害虫? 如何防治该害虫? 答:此害虫为菜蛾。防治该虫的方法有:(1) 农业防治① 清洁田园 在秋冬季及生长季节,蔬菜采收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败叶,带出田间加以处理,并立即翻耕,可消灭大量虫源,对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② 合理布局,将十字花科蔬菜的早、中、晚熟品种和生长期长、短品种与其它蔬菜或作物合理安排和倒茬,避免小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或邻作。(2)生物防治① 保护利用害虫天敌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避免对天敌造成大的伤害,尽量选择对天敌安全的化学农药,以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人工饲养、繁殖赤眼蜂、茧蜂等天敌,田间释放防治菜蛾。② 施用微生物农药 杀螟杆菌、青虫菌、Bt 乳剂等细菌农药,100 亿活孢子/克用水稀释 500—1000 倍液,加0.1%洗衣粉在 20℃以上喷用,对防治菜蛾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菜蛾颗粒体病毒防治菜蛾效果也良好。(3)化学药剂防治在田间幼虫发生期,用化学药剂喷雾防治,如用 80%敌敌畏乳油 1000 倍液、5%抑太保乳油 2000 倍液等喷雾。(4)诱杀 如根据菜蛾的趋光性和性诱现象强烈的习性用黑光灯或性诱剂诱杀。第十一章 果树害虫一、填空题1. 2~3 龄幼虫 树冠上用丝缀连叶片形成的虫巢 2. 初孵幼虫 枝条上的卵鞘 3. “黑膏药” 枯稍4. “干疤” “黑膏药” 5. 山楂叶螨 苹果全爪螨6. Aporia crataegi 苹果巢蛾 7. Carposina sasakii 梨小食心虫二、单项选择题1.A 2.A 3. C 4. D 5.B 6.C 7. A 8. B 9. A三、多项选择题1. BCE 2. ABDE 3. ABE 4. ABCE 5. CDE 6. ABCDE 7. BC 8. AC 9. BE 10. BD 11. AC四、问答题49 7、原核生物8、裂殖9、甾醇三、选择1、a 2、a、b、c、d 3、c 4、b 5、a、b、c、d 6、a 7、c 8、a、b、c四、判断1、×2、√3、√4、×5、×6、×7、√8、×9、×五、简答题1、简述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答:病植物表现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等,褪色或变色的较少;有时还有菌脓溢出。在田间 ,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往往有如下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色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六、论述题1、原核生物的子细胞如何保持原有的性状?答:原核生物都是以裂殖的方式繁殖,杆状细菌分裂时菌体先稍微伸长,细胞质膜自菌体中部向内延伸,同时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母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细胞质和遗传物质 DNA 在细胞分裂时,先复制后平均地分配在子细胞中,此时,分裂繁殖后的子细胞仍能保持原有的性状。第四章 植物病毒病害一、名词解释1、病毒 :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2、钝化温度 :病株汁液加温处理十分钟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用摄氏温度表示。3、稀释终点:病毒汁液经稀释后保持侵染力的最高稀释度4、分子寄生物:病毒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5、体外存活期:在室温(20-22℃)下,病毒抽提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二、填空1、球状、杆状、线状 2、核酸、蛋白质 3、汁液、蚜虫和汁液 4、增殖能力、传染性5、核酸、蛋白质 6、虫媒传播、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三、选择1、c 2、a 3、b 4、a b c d 5、a b c 四、判断1、√2、√3、×4、√5、√6、×五、简答题1、简述病毒的主要特点。(1)形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2)基因组只含一种核酸5 1.苹果巢蛾的为害特点是什么?其在我国 1 年发生几代?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各是什么?答:苹果巢蛾以幼虫食叶为害。幼虫吐丝结网巢,初龄幼虫潜入幼叶内取食叶肉致叶干枯死亡,稍长大于枝梢上吐丝结网巢,将叶、花器网在一起,1 网巢里常有数十至百余头幼虫群集为害叶和花器,严重时树冠仅残留枯黄碎叶挂在网巢中,枯焦状似火燎。全国各地均 1 年发生 1 代。以初孵幼虫在枝条上的卵鞘下越冬。2.在北方果树上为害果树叶片、果实和枝干的害虫种类主要有哪些?答:叶部害虫:刺吸为害的种类主要有叶螨类、蚜虫类、叶蝉类等。咬食叶片的主要种类有山楂粉蝶、苹果巢蛾、天幕毛虫、黄刺蛾、舟形毛虫、梨星毛虫、毒蛾及卷叶蛾类等。果实害虫:以食害果实为主,主要有苹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等。此外还有梨实蜂、金龟子和象甲等。枝干害虫:为害果树的主干或枝条,如苹果透羽蛾、苹果小吉丁虫、苹果绵蚜和大青叶蝉、天牛、某些蚧壳虫等。3.如何防治桃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答:(1)狠抓树下防治,消灭越冬出土幼虫。① 秋冬深翻埋茧。在越冬幼虫出土前夕或蛹期,在根际方圆 1 米地面培土约 20cm 厚。② 化学药剂土壤处理。用 25%辛硫磷微胶囊剂或 50%辛硫磷乳油等药剂,每 667m2 0.8~1kg 进行土壤处理。③ 用白僵菌或线虫处理土壤 在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和第一代幼虫脱果期,用白僵菌 2kg/667m2加 25%辛硫磷微胶囊剂 0.15kg/667m2,兑水 150kg,在树盘下喷洒,或每 667m2用含 1~2 亿条侵染期小卷蛾线虫或异小杆线虫的悬浮液喷洒树冠下地表,喷后覆草。(2)结合蔬果,摘除虫果集中处理,对落果及时拾尽并烧毁。(3)树上喷 药。在成虫羽化盛 期或产卵孵化盛期,用 2.5% 溴氰菊 酯乳油、 10%天 王星乳油等药剂2000~3000 倍液喷雾,连喷 2~3 次。(4)诱杀成虫。可利用糖醋液、黑光灯诱杀李小食心虫成虫,利用人工合成性诱剂诱杀桃小食心虫成虫。五、论述题1.目前严重为害果树的害螨种类主要有哪些?如何防治果树害螨?答:在我国北方为害果树的叶螨主要有 3 种:山楂叶螨、二斑叶螨、苹果全爪螨。(1)农业防治。① 束草或覆草越冬雌螨。② 刮除树干粗翘皮,刷除、擦除树上越冬成螨和冬卵,铲除树下杂草。③ 剪除萌蘖及树冠内膛徒长枝。④ 树干周围地面培土拍实,防止越冬雌螨出蛰上树。(2)生物防治① 引进和释放捕食螨。② 人工释放草蛉。③ 保护果园中的自然天敌。④ 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为天敌提供生活、栖息场所。50 (3)药剂防治① 果树休眠期防治。果树发芽前喷布 5%蒽油乳剂,波美 5º 石硫合剂,或 45%晶体石硫合剂 200 倍液防治越冬雌螨。② 花前、花后防治。可用 10%天王星乳油 3000~5000 倍液,73%克螨特乳油 3000~4000 倍液,15%扫螨净乳油3000 倍液等药液喷雾防治。③ 生长期防治。6 月下旬至 8 月可用 15%扫螨净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 3000 倍液,5%尼索朗乳油 2000 倍液等药液喷雾防治。2.某虫为害梨果实的典型症状是“黑膏药”,并能蛀食桃树嫩稍成“枯稍”,则该害虫为何虫?如何进行防治?答:该虫为梨小食心虫。(1)合理配置树种 在建立新果园时,避免桃、梨、苹果、杏、山楂混栽,或近距离栽植。(2)诱杀成虫 可利用糖醋液、黑光灯诱杀成虫,或利用人工合成性诱剂诱杀成虫。(3)刮刷老翘皮和束草诱杀 在幼虫越冬前,在树干上束草诱集越冬幼虫,或早春刮除老翘皮集中烧毁。(4)结合蔬果,摘除虫果集中处理,对落果及时拾尽并烧毁。(5)剪除虫芽或受害梢 4~6 月份,对被梨小为害的桃梢在刚萎蔫时及时经常剪除集中烧毁。(6)树上喷药 在成虫羽化盛期或产卵孵化盛期,卵果率达 1~2%时,及时喷药防治。2.5%溴氰菊酯乳油、2.5%功夫菊酯乳油、30%桃小灵乳油等农药对水喷雾防治,连喷 2~3 次。51 (3)依靠自身的核酸复制增殖(4)专性寄生2、病毒是如何传播的。答:病毒本身没有直接传播的能力,主要靠媒介进行传播。(1)虫媒传播:主要靠刺吸式口器昆虫的传播,如蚜虫传播黄瓜花叶病毒(2)汁液接触传播:可通过烟草田间管理中使用的农具和摘心、打杈时人的手进行传播(3)嫁接传播:如苹果锈病可通过接穗和砧木来传播六、论述题1、病毒区别于其它生物的主要特点是?答:(1)病毒是个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2)其结构简单,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成的分子寄生物。(3)病毒是严格寄生性的一种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材料和场所。 按它们寄主的不同,病毒分为寄主植物的植物病毒、寄生动物的动物病毒以及寄生细菌的噬菌体等。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一、名词解释1、植物线虫:线虫是一类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种类繁多,危害植物的线虫称为植物病原线虫,简称植物线虫。2、线虫病:植物受线虫危害后所表现的症状,与一般病害症状相似,因此常称线虫病。3、线虫的生活史:线虫由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发育为成虫,两性交配后产卵,完成一个发育循环,即线虫的生活史。二、填空1、卵、幼虫、成虫 2、1 龄、母体、2 3、专性寄生、活的植物 4、内寄生、外寄生5、雌雄的同型、雌雄异型 6、体壁、体腔 7、口针 8、产卵三、选择1、b 2、a b 3、a 4、a b c 5、a b c d四、判断1、√2、√3、×4、√5、√五、简答题1、简述植物病原线虫的致病机制。(1)机械损伤:由线虫穿刺植物进行取食造成的伤害(2)营养掠夺和营养缺乏:由于线虫取食夺取寄主的营养,或者由于线虫对根的破坏阻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3)化学致病:线虫的食道腺能分泌各种酶或其他生物化学物质,影响寄主植物和组织的生长代谢。(4)复合侵染:线虫侵染造成的伤口引起真菌、细菌等微生物 的次生侵染。六、论述题1、植物线虫如何传播?答:线虫的传播主要有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在作物生长季节里,线虫在有水或水膜的条件下,能从栖息地向寄生表面迁移,或从发病点向无病点扩散。这种主动传播距离有限,在土壤中每年迁移的距离不会超过一至二米,6 被动传播有自然力传播和人为传播。自然力传播中以水流传播,特别是灌溉水的传播最重要。线虫的人为传播以带病的、粘附病土的或机械混杂线虫虫瘿的种子、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的流通,以及污染线虫的农林产品和包装物的流通最重要。这种人为传播不受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限制,可造成远距离传播。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一、名词解释1、寄生性植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性植物。2、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3、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水寄生。4、根寄生:列当、独脚金等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生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二、填空1、根寄生、茎寄生 2、全寄生、半寄生 3、提早落叶 4、动力、传播方式5、病毒、植原体 6、初侵染源三、选择1、a c 2、a d 3、a b c d 4、a b c d四、判断1、√2、√3、×4、√5、√6、√五、简答题1、菟丝子的为害特点和防治要点。特点:全寄生、茎寄生(1)作物播种前汰除混在其中的菟丝子种子(2)避免连作,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进行深耕,将菟丝子的种子埋入深土中.结合整地,播种前在土壤中施拉索或五氯酚钠等药剂可杀灭菟丝子的种子.(4)田间发现菟丝子后立即彻底割除.六、论述题1、什么是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它们在繁殖方式上有何不同?真菌:是一类营养体为丝状体、具细胞壁、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原核生物 :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繁殖方式是裂殖。病毒 :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繁殖方式是増殖。线虫是一类低等动物。多数靠雌雄交配进行繁殖。寄生性种子植物:绝大多数种子植物都是自养的,但其中有少数由于由于缺乏叶绿素或因某些器官的退化失去自养能力而变为寄生的一类种子植物。靠种子繁殖。第七章 侵染过程一、名词解释7 1、潜育期 :指病原物与寄主建立了寄生关系到明显出现症状的一个阶段。2、侵染循环 :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全过理。3、初侵染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的新一代植株生长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称为初次侵染。4、再侵染 :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以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或其它繁殖体,传播后引起再次侵染。二、填空1、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2、病害性质、温度3、自然孔口、伤口、病毒、自然孔口、伤口 4、自然孔口、伤口、直接侵入5、湿度 6、侵染剂量 7、温度三、选择1、a 2、b 3、c 4、a 5、a b c 6、a b 7、a c 8、a c四、判断1、×2、√3、√4、×5、×6、√五、简答题1、病原物传播方式有哪些?了解它对防治病害有何意义?(1)气流传播 (2)雨水和灌溉水传播 (3)昆虫介体传播 (4)土壤和肥料传播 (5)人为主动传播2、真菌、细菌和病毒在侵入途径上有何异同?真菌: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伤口。细菌:自然孔口,伤口。病毒:轻微伤口六、论述题1、简述病原物侵入途径及传播方式。真菌: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伤口。气流、雨水。细菌:自然孔口,伤口。雨水、昆虫、灌溉水、。病毒:轻微伤口。汁液接触、昆虫、嫁接传播。线虫:直接侵入,伤口。雨水。寄生性种子植物:直接侵入,伤口。种子。第八章 病害循环一、名词解释1、初侵染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的新一代植株生长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称为初次侵染。2、再侵染 :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以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或其它繁殖体,传播后引起再次侵染。3、病害循环: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有人称作侵染循环。二、填空1、初侵染和再侵染、越冬和越夏、传播2、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病残体、田间病株、土壤和粪肥、昆虫3、初侵染4、气流、雨水、昆虫介体、土壤和肥料、人为因素5、寄生、腐生、休眠8 三、选择1、a 2、b 3、a b c 4、a b 四、判断1、√2、×3、√五、简答题1、病原物越冬场所有哪些?了解它对防治病害有何意义?田间病株:清除杂草,消灭田间寄主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检疫、种子处理等土壤:土壤处理,轮作,深翻病株残体: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肥料:施用腐熟有机肥昆虫:杀虫剂六、论述题1、病害侵染循环包括哪些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有何意义?(1)初侵染与再侵染(2)越冬与越夏场所:田间病株:清除杂草,消灭田间寄主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检疫、种子处理等土壤:土壤处理,轮作,深翻病株残体: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肥料:施用腐熟有机肥昆虫:杀虫剂(3)传播:气流传播、雨水和灌溉水传播、昆虫介体传播、土壤和肥料传播、人为主动传播 第九章 植物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一、名词解释1、寄生性: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2、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称专性寄生物。3、非专性寄生物: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称非专性寄生物。4、生理小种:生理小种病原物的种、变种或专化型内,形态相似但生理小种特性不同的类型称为生理小种。5、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6、专化型 :变种和专化型都是同一种寄生物的种内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属和种致病力不同的类型。专化型只是致病力不同,在形态上没有差别。二、填空1、活、 培养基、 病毒、 霜霉菌、白粉菌 2、分泌酶、生长调节物质、毒素3、生活方式 4、致病性 5、专性寄生物三、选择9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