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18秋《学前儿童心理学》离线作业答案
发布时间:2024-01-18 16:01:42浏览次数:74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业本课程作业由简答题和论述题两部分组成.一、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10 题)1.参考答案:某个刺激多次重复之后对其反应降低的现象。 2.参考答案:当物体不再眼前或通过其他感官不能觉察时,仍然知道物体时继续存在的。 3.参考答案:婴儿和养育者之间所建立的亲密的、长久的情感关系,通常表现为婴儿与养育者在日常交往中形成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间在感情上的满足与依托。 4.参考答案:儿童在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相似的情绪反应。 5.参考答案:儿童能够意识到即使物体的外观发生了变化,但它的某一属性,如数量、长度、重量、面积和容积等仍然保持不变。 6.参考答案:这种方式下的父母对于子女的回应性高,比较温暖,而且有适当的控制。虽然他们会给孩子制定清晰一致的规则,但也会尝试与孩子讲道理,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7.参考答案:同时对相隔一定年龄的多组儿童进行相对较短时间的追踪研究。 8.参考答案:儿童所经历的教养的性质--即老师是否能够做出温暖的、敏感的反应,儿童是否有可以参加的活动,活动的发展适宜性如何,儿童是否有1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学习的机会,等等。 9.参考答案:采用控制的技术,根据研究问题所提出的假设,系统化地、有条理地观察和收集数据,对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 10.参考答案:一个测验在多大的程度上测量了研究所想要测量的内容。 二、论述题1.(25 分)参考答案:访谈原始资料呈现结合资料描述和分析不同年龄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特点性别角色的发展包括三个相关关联的主题:一是性别概念的发展,即认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且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 二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发展,即具有男性和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念。三是性别特征行为模式的发展,即儿童逐渐出现对同性别群体成员所从事活动的认可和偏好。3—4 岁儿童能够区分出男性和女性。这种简单的性别区分表现在婴儿可以将男性和女性的声音与照片进行匹配,也可以区分男性与女性的照片。从儿童明白了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习得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了。4-5 岁幼儿能够理解人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在时间维度上一个人的性别是不会改变的。但还不能完全理解性别是不能改变事实,认为只要换了发型和衣服,一个人就可以变成另一个性别的人。随着幼儿对性别刻板印象知识的加深,知道哪些活动、玩具更适合男孩或女孩玩。5 岁以后直到 7 岁左右,儿童才能够真正理解性别是一种不可改变的特征。2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进入小学前,幼儿能够按照性别角色的要求来行事。此外这一年龄阶段幼儿明显表现出对同性同伴的偏好。 2.(15 分)参考答案:研究者提出用父母对儿童表现出的接纳和回应性以及父母对儿童的控制支配程度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四种: (1)专制型的教养方式。这种方式下的父母对子女是高控制的,对子女的回应性很低,表现出严格冷漠的特点。孩子要无条件服从父母制定的规则,父母很少考虑孩子的需要和愿望。这些父母也会惩罚孩子。(2)权威性的教养方式。这种方式下的父母对于子女的回应性高,比较温暖,而且有适当的控制。虽然他们会给孩子制定清晰一致的规则,但也会尝试与孩子讲道理,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3)放纵型的教养方式。这种方式下的父母对孩子会有充满温情的照顾,但很少对孩子进行控制。父母容忍孩子的行为,很少惩罚他们。(4)冷漠型的教养方式。冷漠型的父母有时也被称作忽视型的父母。他们对孩子不感兴趣,与孩子的感情疏远、在孩子基本的生理和情感需要外,很少有别的表示。他们也不愿意在和子女的沟通和交流上花费时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