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考试[0297]教育案例研究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0 10:09:29浏览次数:48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学前教育 课程名称【编号】:教育案例研究【0297】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本次考试共有三种题型,其中“名词解释”是必做题型,“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是选做题型,可自由选择其中任意一种题型来完成。一、名词解释(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1.教育教学案例: 教育教学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就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2.行动研究:是建立在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之上,是为了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所进行的真实性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3.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个别教育是集体教育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班级教育形式,它是班主任针对学生个人特点、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个别接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期形成对学生的最大帮助,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4.案例的时间结构:是指案例在时空的呈现结构。具体地说,就是指案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组织方式。二、论述题(共 1 小题,每小题 60 分,共 60 分。回答问题时不仅需要答出要点,还需要围绕要点展开适当的阐述。)教育教学案例的内容结构有哪些?答:1、标题 案例总是有标题的,总是要借助标题反映事件的主题或形貌的。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它通常应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一般地说,案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事件定标题;二是用主题定标题。 2、引言 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有一两段话就可以了。主要描述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的主题。之所以有的案例中有“引言”,一来是有些案例篇幅较长,事件以及主题都需要详尽阅读和分析后才能把握,引言可以使读者对案例的事件和主题大致有些了解;二来是案例的叙述都相对较为详细,引言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读者有一种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3、背景 背景是需要向读者交代的有关情况。教育案例应该把背景交代清楚,即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背景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描写你的难题,进行自我介绍;其次,提供一些基本情况,如学校类型、学生情况等;第三,生动地叙述,具体、明确地表达对你的教学或学生学习产生重要作用的学生的文化、种族背景等。 4、情境描述 - 1 -
情境描述是对事件进行简单的叙述,主要对案例故事所涉及到的问题作详细的描述,着重需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假如又发生相似的情况,你采取什么不同处理方式?为什么采取这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等?为了使案例易于激发教师间的讨论,在案例中还包括一些经常会出现的典型的、犹豫不决或是导致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中的典型事件。 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体是多么深刻,故事多么复杂,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 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 案例的情境描述部分是案例的主体。通常我们说的"案例"指的就是这一部分。 5、分析与讨论: 分析与讨论就是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应该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等中的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6、附录 “附录”中的内容是对正文中的主题有补充说明作用的材料,若放在正文中,可能会因篇幅过长等问题影响正文的叙述。但并不是每个案例都有“附录”部分,是否安排“附录”,要视案例的具体情形而定。 上面是案例的一般结构,但不见得每篇案例各组成部分的题目都按上述几部分来确定(当然,也并不排除这种形式的排列方式),只要在案例相关内容的叙述上,考虑到以上几方面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加以组合就可以了。三、案例分析题(共 1 小题,每小题 60 分,共 60 分)请根据所学的教育理论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针对案例中的现象和问题,能用所学的有关教育的一些理论进行简单分析,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发表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即可,但是分析时必须分析到点子上。)破案下午第三节刚上课,生活委员匆匆地跑进办公室,一副着急的样子:“鲍老师,出黑板报的长尺子不知被谁给折断了,还有教室南窗的一块玻璃也被打碎了,怎么办?”“可能会是谁干的呢?”我问道。“不知道。刚才宣传委员想出黑板报,才发现尺子已经断了,还有那玻璃窗,问谁都说不知道。”生活委员显然有些气愤。我表扬了他工作负责,便让他先走了。生活委员走后,我陷入了沉思:班上 45 位同学,只有 7 名女同学,女同学应该不会干这种事吧?肯定是男同学干的!可是男同学那么多,会是谁呢?我脑中浮现出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同学的脸庞,是他,是他,还是他?都像,又都不像!这可怎么是好?我起身看着窗外,窗外一片春意盎然。校园中百花盛开,小水池边的垂柳正舒展着腰肢,用她那勃勃生机迎接着春的到来。好一派充满活力的景象!是啊,花草树木如此,何况我的学生呢?他们也是充满活力的呀!我为刚才的猜测感到羞愧,禁不住笑了。于是我- 2 -
长长地呼了一口气,理了理思绪,向教室走去。同学们正在安静地自习,我绕了教室一周,顺便瞥了一眼那被打破的玻璃窗,那是在教室走廊的对面,按常理,其他班同学来打破的可能性很小。我站在讲台边,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打扰一下,有件事情要与大家商量。”同学们都抬起了头,我从讲台下拿出那把断尺,故意用低沉的语调说道:“再请同学们向左看,看见了吗?那扇玻璃窗不翼而飞了,是因为你们亏待它了吗?”我用拟人的话语尽量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不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是来兴师问罪的。紧接着,我又说道:“尺断了,黑板报没法出了;玻璃窗跑掉了,那可是我们家庭的一员啊!你们怎么舍得呢?”听了这话,有同学动了动身子,有同学把头低了下去。我又充满深情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班级就是一个家,东西坏了就像自己家里东西损坏了一样,大家都会很心疼的。课间你们在教室打打闹闹,可能不小心损坏了某一样东西,这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们绝不是故意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班同学到我班时不慎干的,不过,倘若是我们自己班里的同学,我相信他会主动来找我的。大家继续自习吧。”班里又恢复了宁静。我站在教室门口,看着这宁静的教室,但我知道此刻同学们的内心并不平静。快下班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小 B、小 C 和小 D 低着头走了进来,我一看心中就有数了。我笑着问:“找我有事?”“鲍老师,尺子是我敲断的,我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就断了。”小 B 说。“鲍老师,玻璃窗是我俩打闹时不小心打碎的。”小 C 接着说。看到他们的诚意,我笑着对他们说:“其实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关键是要改正,但往往就是缺乏这种改正的勇气,而你们三个都有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我话还没说完,小 B 就把一张五十元的钞票放在我桌上,我知道他们的意思,损坏公物要赔!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当他们与我告别,转身离开办公室时,已不再低着头,似乎步伐也变得轻松多了。此刻的我,也是一身轻松,难以抑制的喜悦涌上心头。答:第一,教师应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而非独裁者,第二,要认识到学生犯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学生犯错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第三,教师要正视学生犯错,切勿对学生的错误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学生犯错,而不给学生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