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1《运营管理》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7 13:11:15浏览次数:280191《运营管理》2018 年 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考试包括以下六种题型:1、单项选择题 (每题 1 分,共 10 分)2、多项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20 分)3、判断题 (每题 1.5 分,共 15 分)4、简答题 (任选 3 题,每题 6 分,共 18 分)5、计算分析题 (共 37 分)二、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服务业运作管理的特殊性制造业企业所提供产品是有型的、可触的、耐久的,而服务业所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不可接触的、寿命较短。如一个主意、方案或某种信息。服务业企业的顾客需要在运作过程接受服务,其本身往往就是投入的一部分。第二章 运营组织方式一、制造业生产类型按生产任务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生产稳定性)划分:可分为大量生产型、成批生产型、单件生产型。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形式及其特点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就是要正确地确定产品生产过程在空间上的运动形式。1.工艺专业化形式以工艺为中心组织设备、人员等生产运作资源,为每一个工序提供一个工作场地。其关键在于不同产品共同占用其所需要的资源。工艺专业化的优点:(1)较好的适应性。可以适应产品品种的变化。(2)有利于充分利用设备和工人的工作时间。(3)便于工艺管理和技术交流。缺点:(1)在某些工序上,不同产品有时会同时争夺有限的资源。(2)大批在制品转移生产单位时,连续性差,且运输路线长。(3)库存量大,停放时间长,产品生产周期长,流动资金占用大。(4)不同生产单位之间的生产联系较为复杂,管理复杂。2.对象专业化形式以产品(或顾客)对象为中心组织生产运作资源,按照不同的对象分别建立不同的工作场地。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同产品各自占用其所需的资源。3.混合方式混合方式介于两者之间。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形式及其特点(1)顺序移动方式。特点:可以集中加工、集中运输,设备调整次数少、运输次数少。1
但生产周期长,产品有等待运输的时间。(2)平行移动方式。特点:单件加工、单件运输。可以保证零件的连续加工,按件移动。生产周期短,但运输量大,当前后工序时间不等的时候,会出现零件等待加工及设备停歇现象。(3)平顺移动方式。是综合平行移动方式和顺序移动方式优点的一种结合方式。四、用图解法确定加工任务按平行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计算题重点,28~29 页)第三章 运营能力一、运营能力的类型1.设计能力。2.查定能力。3.现有能力(计划能力)。二、能力扩张决策的积极与消极策略积极策略中的能力扩大时间超前于需求,每次扩大的规模较大,但两次扩大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而在消极策略中,能力的扩大时间滞后于需求,每次扩大的规模较小,但扩大的次数较多,间隔较短。三、影响能力决策的因素1. 市场需求2. 资源条件3. 规模经济的界限四、运营能力决策的主要内容(计算题重点,“未来能力的估计”,46 页)第四章 设施选址一、常用的选址方法1、加权分析法2、负荷距离法(运矩法)负荷距离法是重点考察负荷与距离两个参数,来确定若干备选方案中的最优方案的方法。这里所用的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3、选址度量法选址度量法是一种既考虑定量因素,又考虑定性因素的选址方法。凡是与成本有关的,可以用货币表示的因素归为客观因素,其他归为主观因素。同时,要确定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比重。二、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1 产品销售条件;2 采购便利条件;3 交通运输条件;4 与外协的关系;5 劳动力;6基础设施;7 气候条件;8 法规政策条件;9 可扩展性;10 地质条件;11 社区条件。第五章 设施布局一、设施布置的分类1.工艺专业化布置:设备按其所具有的功能来布置。例如,机械制造厂将车床、铣床等设备分别放置。2.对象专业化布置:设备按某一种或某几种(其加工路线基本类似)产品的加工路线或加工顺序依次排列,所以常成为生产线。3.混合布置:上述两种布置类型的混合。二、判断两个相邻设施位置合理性的“四象限法”的原理(计算题重点,74~77 页)2
三、组织工序同期化的过程(1)计算流水线上需要的最少工作地数。(2)组织工作地。按同期化的要求,将各工序分配到工作地。(3)流水线的平衡法。四、设施混合布置中“一人多机”的原理一人多机的基本原理是:如果生产量不足以使 1 个人看管一台机器就满负荷的话,可以设置一人可看管的小生产线,既可使操作人员保持满工作量,又可在这种小生产线内使物流流向有一定秩序。这个所谓的小生产线,即指由 1 个人同时看管的几台机器。第六章 工作研究一、工作研究包括的主要方面 工作研究的内容包括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分析研究记录的事实,寻求新的方法。通常采用“5W1H 分析法”和“四种技巧”(也叫“ECRS 技术”),并把它们结合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二、“5W1H 分析法”“5W1H 分析法”也叫“六何分析法”,是一种思考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技法。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对象(何事)、地点(何地)、时间(何时)、人员(何人)、方法(何法)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三、 “四种技巧”“四种技巧”,也叫“ECRS 技术”。(1)取消。(2)合并。(3)重排。(4)简化。无论对何种工作或程序,都可以运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等四种技巧来进行分析。第七章 库存管理一、按库存的作用分类:周转库存、安全库存、调节库存、在途库存二、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独立需求库存:用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它种类的库存无关,表现为对这种库存需求的独立性。从库存管理的角度,是指随机的、企业自身不能控制而是由市场决定的需求,这种需求与企业对其他库存产品所作的生产决策没有关系。三、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及公式四、定量控制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定量订货模型以库存余量为基础。当库存余量降低到预先设定的重新订货点时,库存控制系统开始订货。每次订货量相同,订货点相同,订货提前期固定不变,对库存的需求率不变,瞬间补充库存。五、定期控制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按照预先规定的间隔 P 定期检查库存,并随即提出订货,将库存补充到目标库存量T。在这种系统中,库存水平被周期性的而不是连续性地观测,每两次观测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由于需求是一个随机变量,所以两次观测之间的需求量是变化的,从而每次的订货量也是变化的。六、ABC 管理法的步骤1 收集数据并列表;2 统计、整理、计算;3 建立 ABC 分类标准;4 编制 ABC 分类汇总表;3
5 绘制巴雷特曲线。第八章 设备管理一、设备的寿命设备寿命是指设备从投入生产开始,至需要进行更新所经历的时间。设备寿命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三种。(1)物质寿命。(2)技术寿命。(3)经济寿命。二、“点检制”的基本原理“点检制”是全员设备维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检查标准进行检查;所谓“点”指被测设备的关键部位。第九章 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一、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为了使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就要把初步提出的生产计划指标同各方面的条件进行平衡 ,以便使生产任务得到落实。综合平衡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生产任务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生产任务与资金占用的平衡。二、作业计划的常用方法在制品定额法、提前期法、生产周期法、MRP 法、两箱法、定期检查法。第十章 物料需求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一、MRP-Ⅱ 系统 在闭环 MRP 完成对生产的计划与控制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将经营、财务与生产管理子系统相结合,形成制造资源计划。第十一章 项目管理一、项目的特点(1)一次性。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可以辨认的整体性任务。(2)时限性。项目一般都有一个严格的时间期限,即对工程的完工期限有严格的要求。(3)程序性。项目往往是由多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子项目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4)新颖性。除上述特点外,项目还具有规模大、占用资金多、消耗资源多、牵涉面广和管理比较复杂等特点。二、常用的项目进度计划方法1.甘特图法(又称横道图法、条形图法)2..网络计划技术(网络图法)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那些一次性的、需要众多部门、各类人员通力合作,需要相当长时间但时限性很强,需要严密组织、协调的大型复杂项目尤为适用。三、根据紧前工序和工序时间条件,能正确绘制网络图、计算网络时间、找出关键路线(计算题重点,218~228 页)第十二章 质量管理一、质量管理方法的类型4
1.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2.组织性的质量管理方法组织性的质量管理方法是指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人员工作方式的角度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之上,主要内容有制定质量方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 QC 小组活动、各部门质量责任的分担、进行质量诊断等。二、PDCA 循环PDCA 循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戴明环”。第十三章 准时化生产方式一、JIT 的现场“拉动”方式生产作业管理系统的目的是要完成主生产计划规定的目标。它受主生产计划的驱动,根据主生产计划确定和管理制造作业,按照作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可分为“推”和“拉”两种不同的作业管理系统。三、重点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银行提供的柜台服务、票据结算等业务属于( )A.基本生产过程 B.技术准备过程 C.辅助生产过程 D.生产服务过程2.固定成批地轮番生产几种产品的流水线是( )A.不变流水线 B.可变流水线 C.混合流水线 D.单一对象流水线3.下列选择中哪一个不是持有库存的三个目的之一( )A.预防需求变动 B.保持生产连续稳定 C.实现准时生产 D.能以经济批量订货4.我国企业中生产计划或生产计划大纲通常是指( )A.战略计划 B.长期计划 C.中期计划 D.作业计划5.下列期量标准中不属于成批生产类型的是哪一个( )A.批量 B.生产间隔期 C.提前期 D.节拍6.能显示计划全貌,反映工序间的关系及重点所在,利于方案优化的计划图表是 ( ) A.甘特图 B.运输表 C.网络图 D.从至表7.戴明循环的四个阶段顺序是( ) 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 B.计划、行动、检查、执行C.计划、行动、执行、检查 D.前三者顺序都不对8.当实际订货量在经济订货批量的-20%到+30%区间变动时,库存总成本的变动幅度是( ) A.大于 15% B.大于 5% C.小于 15% D.小于 5%9.机械制造厂将车床、钻床等设备分别放置,这种设备布置类型是( ) A.工艺专业化布置 B.对象专业化布置 C.混合布置 D.三者都不是10.在定期控制系统中,每次订货量是 ( ) A.经济订货批量 B.订货点量 C.目标库存量与订货点量之差 D.目标库存量参考答案:1、A 2、B 3、C 4、C 5、D 6、C 7、A 8、D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1.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原则主要有( )A.连续原则 B.比例原则 C.平行原则 D.均衡原则 E. 适应原则5
2.动作分析的常用方法有( )A.目视分析 B.录象分析 C.既定时间分析 D.网络分析3.在库存管理运用 ABC 分析法,哪些情况符合 A 类物资的划分依据( )A.数量占 5%-10% 金额占 70-80% B.数量占 10%-20% 金额占 10-20%C.数量占 70%-80% 金额占 5-10% D.数量占 10%-20% 金额占 60-70%4.一般有形产品的质量特性主要有下列哪些方面( )A.性能 B.寿命 C.可靠性 D.安全性 E.经济性5.下列方法中哪些属于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方法( )A.高级实验计划法 B.相关图法 C.因果图法 D.QC 小组活动 E.抽样检验法6.常见的库存成本项目有 ( ) A.物料成本 B.订货成本 C.保管成本 D.缺货成本7.MRP-Ⅱ 是在 MRP 完成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结合了以下哪些系统() A.经营系统 B.财务系统 C.生产系统 D.供应链系统8.下列情况中哪些适合于使用网络计划技术 ( ) A.建筑工程 B.汽车生产 C.新产品研制 D.科研工作9.下列参数中哪些是产品质量特性中的经济性特征 ( ) A.用户购买成本 B.冰箱耗电量 C.电脑平均无故障时间 D.电视机清晰度10.选址度量法中将必要的因素分为两类,包括 ( ) A.宏观因素 B.主观因素 C.微观因素 D.客观因素参考答案:1、ABCDE 2、ABC 3、AD 4、ABCDE 5、ABCE 6、ABCD 7、ABC 8、ACD 9、AB 10、BD(三)判断题1.由于生产管理的研究范围从制造业扩大到非制造业,其名称也改为运营管理。( )2.在有价格折扣的条件下,订货决策考虑的库存总成本中不包括库存物资价值。( )3.流水线与普通生产线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按节拍来进行运转。( )4.所谓质量管理的“QC 七种工具”意味着质量统计方法只有七种。( )5.JIT 是 60 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生产控制方式。( )6.通常技术进步越快,技术寿命越长。( ) 7.两个节点之间如果有两条箭线,不仅违反网络规则,而且不符合生活常识。( ) 8.网络计划技术主要适用于简单的一次性生产项目。( ) 9.设备维护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设备的精度。( ) 10.标准品的位置越靠近生产过程的初始阶段,产品的生产周期越长。( )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四)简答题1.简述库存控制的 ABC 管理法的步骤。答题要点:1 收集数据并列表;2 统计、整理、计算;3 建立 ABC 分类标准;4 编制 ABC 分类汇总表;5 绘制巴雷特曲线。2.简述“一人多机”的基本原理。答题要点:当生产量不足以使一个操作者看管一台设备就可以满负荷时,可以设置一人可看管的6
小生产线,这种一人可同时看管几台设备的生产方式就是“一人多机”。3.简述“5W1H”分析法的内容。答题要点:“5W1H 分析法”也叫“六何分析法”,是一种思考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技法。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对象(何事)、地点(何地)、时间(何时)、人员(何人)、方法(何法)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五)计算分析题(计算题在考试中要求有计算过程和必要说明)1.某公司机械制造事业部承接一批加工任务,共 4 个相同零件,分三个工序进行加工,三个工序的作业时间分别为 10 分钟、5 分钟和 15 分钟。试用图解法确定这批加工任务按平行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参考答案: T = 75 分钟2.某企业扩建选址,有两个方案 A 和 B 可供选择, 因素 权重 A 方案 B 方案接近市场接近产地运输基础设施扩展性社区0.390.210.250.020.10.03535432344535试运用加权分析法确定优选方案。参考答案:A 方案加权得分是 4.27,B 方案得分是 3.56,故优选方案是 A。3.某公司内的复印中心,为两个部门(A 和 B)复制各种业务报告。每份报告的所需复印时间根据其页数、装订方式等而不同。下表是每个部门复制需求的有关信息。该中心每年的工作日为 250 天,每天工作 8 小时。而且复印中心应保持 15%的能力缓冲。部门项目部门 A 部门 B年需求(需复制的种类数)50 100每种报告复印份数40 60每份复制时间(小时)0.5 0.7作业准备时间(小时)5 8试求该中心至少需要几台复印机? 参考答案: 1)计算全年所需要的复印机小时数:6250 小时。 2)计算一台复印机的年工作小时数:1700 小时。 3)计算所需要的复印机数:3.68 ≈ 4 台7
2.某商业连锁集团要从甲、乙、丙、丁四个选址方案中选优设置新店,已知各方案的投资成本分别为甲:50 万;乙:80 万;丙:120 万;丁:200 万。主观因素相对评价结果是丙最好,丁最差,甲和乙不相上下,主观因素比重值为 0.4。试用选址度量法从上面四个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参考答案: 1)计算客观度量值:MO甲 = 0.436; MO乙=0.273; MO丙=0.182; MO丁=0.1092)计算主观度量值:Ms甲 =0.428; Ms乙= 0.286; Ms丙=0.286; Ms丁=03)确定各方案的位置度量值:ML甲= MO甲×(1-0.4)+ MS甲×0.4 = 0.433ML乙= MO乙×(1-0.4)+ MS乙×0.4 = 0.278ML丙= MO丙×(1-0.4)+ MS丙×0.4 = 0.224ML丁= MO丁×(1-0.4)+ MS丁×0.4 = 0.0654)最佳位置是甲。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