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29 10:04:10浏览次数:10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绘,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此后,十七大、十八大都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将社会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有利于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党的十八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建设的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十八届三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教育资源,破解择校难题,加快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和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 综合改革。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治理地位日益重要,解决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入认识新形势下社会治理规律,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习近平指出:治理和管理,一词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激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形成党领导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生动局面。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公共安全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5.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党和政府应加强和改善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1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