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和想象

发布时间:2023-05-06 15:05:33浏览次数:106
创造性和想象一、创造性 (一)什么是创造性 创造性(creavity)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例如,作家创作一部新的作品,工程师设计一台新机器,科学家发明一项新技术都属于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总是体现在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因此属于问题解决的一个研究领域。 (二)创造性的心理成分 1.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吉尔福特(Guilford,1967)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但是仅有发散思维,人们不可能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到最合理的方案。在解决问题时,人们必须把发散思维的结果与原有的思维任务相对照,并利用辐合思维从各种不同的方案中作出正确的选择。所以辐合思维也是创造性的构成成分。在一项创造活动中,人们需要从发散思维到辐合思维,又从辐合思维到发散思维,经过多次循环往复才能完成。 2.远距离联想能力 远距离联想(remote associaon)能力是在彼此相距很远的观念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它也是创造性的一种构成成分。远距离联想能力高的人能够根据某些标准把互不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联想。 二、想象 (一)什么是想像 想像(imaginaon)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例如,人们在听广播、看小说时,在头脑中产生的各种情景和人物形象;影视人员根据生活体验,创造出当代改革者的形象。这些根据别人的介绍,或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新形象,都是想像活动的结果。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基本特点。想像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者符号。想像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如三头六臂、牛头马面以及妖魔鬼怪等。尽管这一类形象离奇古怪,有时甚至荒诞无稽,但它们仍来自现实,来自对人脑中记忆表象的加工,如“西天古佛”像印度人;“玉皇大帝”像汉人……想像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它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都有其现实的依据。 想像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人们在面对问题情景、需要尚未得到满是时,常常在头脑中出现需要得到满足和问题得到解决的情景,这种情景是对现实的一种超前反映,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见。想像的预见是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出现的,而思维的超前反映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这就是说,当人们面对问题情景时,头脑中可能存在两种超前系统。一种是形象系统,一种是概念系统。这两种系统是密切配合、协同活动的。在人的活动中,由于问题情景具有不同程度的确定性,两种系统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一般认为,若问题的原始材料是已知的,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基本明确的,解决问题的进程将主要服从于思维规律。如果问题的情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情景提供的信息不充分,解决问题的进程将主要依赖于想像。想像可以“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构成事物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早在飞机发明之前,人们就想像能像鸟一样在天空自由地飞翔。 (二)想像的功能 想像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同时,想像的新颖性、形象性也是人们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科学家的发明、工程师的设计、作家的人物塑造、艺术家的艺术造型、工人的技术创新、学生的学习,所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人的想像。所以爱因斯坦曾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像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如宇宙间的星球,原始人类生活的情景,古典小说中人物的形象,这些空间遥远或时间久远的事物,人 们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但是通过想像可以补充这种知识经验的不足。例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但当人们读到“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微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人物描写时,人们通过已有的“丹凤”、“三角眼”、“柳叶”、“粉面”、“丹唇”等表象的作用,就能在头脑中想像出王熙凤的形象。 想像还有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像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例如,幼儿想当一名汽车可机,但由于他们的能力所限面不能实现,于是他们就在游戏中,把排列起来的小板凳想像成小汽车,手握方向盘开起了小汽车。人们在精神失常时,有时也从想像中得到寄托和满足。 想像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早在中世纪,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这样的事实:对某些患有歇斯底里症的病人,要求他们按《圣经》上的描写,想像耶稣基督钉在十字架上的痛苦。病人想像后,在手掌和脚掌上出现于血斑,甚至有溃疡的标记。当时人们把它称为圣斑。近年来,人们对生物反馈的研究,也证明想像对的机体有调节控制作用。例如,多年以前,有人对一位具有鲜明想像与表象的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只要这个人说他想像出什么事物,就可以观察到他的机体发生的奇异变化。例如,他说“看见右手放在炉边,左手在握冰”,这时就可以观察到他的右手温度升高 2 度,左手温度降低 1.5 度;当他说“看见自己跟在电车后奔跑”时,就可看到他的心跳加快,在“看见自己安静地趟在床上”时,心跳就减慢。 (三)想像的综合过程 想像是从旧的形象中分析出必要的原素,按照新的构思重新结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想像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它的综合有以下几种独特的形式: 1.黏合 黏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通过这种综合活动,人们创造了许多童话、神话中的形象,如美人鱼、猪八戒、飞马等。这种创造都是将客观事物的某些特征分析出来,然后按照人们的要求,将这些特点重新配置,综合起来, 构成了人们所渴求的形象,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粘合的形象在内容上,受到一定的社会文化、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中也有运用这种综合方式的,如水陆两用坦克,就是坦克与船的某些特征的结合。 2.夸张 夸张又称为强调。这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略去另一些特点进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例如,人们创造的千手佛、九头鸟、大人国、小人国等形象,都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的综合。 3.典型化 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例如,装饰图案画中的花瓣、树叶等形象,就是来自各种植物的共同特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创造,也是作家综合某些人物的特点之后创造出来的。例如,鲁迅在谈创作经验时曾指出:人物模特儿没有专门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4.联想 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也可以创造新的形象。想像联想不同于记忆联想,它的活动方向服从于创作时占优势的情绪、思想和意图。倒如,一位诗人在某种情绪状态下,看到“修理钟表”几个字,便会联想到“修理时间”,进而想出这样的字句“请替我修理一下年代吧,它已不能按时间度过”。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联想,它打破了日常联想的习惯,因而引发了新的形象。 (四)想像的种类 按照想像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 1.无意想像 无意想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像。它是当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她想像某种事物的过程。例如,人们看见天上的浮云,想像出各种动物的形象;人们在睡眠时做的梦;精神病患者在头脑中产生的幻觉;由药物,如吸服大麻、迷幻药 LSD导致的幻觉,都是无意想像。 2.有意想像 有意想像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像。例如,科学家提出的各种想像模型,文学艺术家在头脑中构思的人物形象,都是有意想像的结果。在有意想像中,根据想像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像、创造想像和幻想。 (1)再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像出建筑物的形象;没有领略过北方冬日的人们,通过诵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可在头脑中形成北国风光的情景:寒冰封山、大雪纷飞、登山望远,雪中群山好似一条银蛇在翩翩起舞,丘陵好似银白色的象在奔跑,使人们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依据别人的描述进行的再造想像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的水平较低。 再造想像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基础,表象越丰富,再造想像的内容也就越丰富。同时,再造想像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它实际上是在词语指导下进行的形象思维的过程。基于这些特点,为培养和发展再造想像的能力,首先要扩大人们头脑中记忆表象的数量,充分贮备有关的表象。同时,还要掌握好语言和各种标记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从语言描述和符号标记中激发想像。 (2)创造想像。创造想像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在新作品创作、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都属于创造想像。例如,鲁迅创作的“阿 Q”形象,毛泽东创作的诗词《沁园春·雪》,都是创造想像的产物。创造想像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它们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例如,工程师发明的新机器,虽然综合了许多机器的特点,但它又具有前所未有的新性能、新造型,因此,它比再造想像更复杂、更困难。它需要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深人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 (3)幻想。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像。它是创造想像的特殊形式,如各种神话、童话中的形象都属于幻想。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活动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幻想的形象是人们希望寄托的东西。 当人们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想像未来时,这种想像叫理想。理想指向于未来,与人的愿望相联系,这和幻想相同。但幻想不一定以客观规律作依据,因而不一定具有实现的可能。而理想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因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空想是一种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因而是没有实现可能的想像。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1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