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观与教学观

发布时间:2023-05-03 15:05:47浏览次数:96
学习观与教学观学什么决定于教什么,怎么学决定于怎么教,学习观与教学观相辅相成。在新课程改革中,实践层面人们更关心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语文教育要保持长久的活力和生机,就要保持学习观和教学观的与时俱进。这方面的改进,决定着语文教育的产出质量。一、改善学习方式,树立正确学习观(一)语文教学需要强化几种基本能力 1.识记扎实,准确2.书写规范,美观3.阅读细致,融通4.表达真实,顺畅(二)激发学生成长的渴望 1.路是自己学会走的:客体性→主体性2.“偷艺”的启示:受动性→能动性 3.“一饥”与“百饱”:依赖性→独立性(三)以教的转变促学的转变 1.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1)激励学生自主学习(2)鼓励学生探究学习(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2.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1)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 (2)在过程中认识规律,寻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3.教师要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1)课程是个变量(2)教育在于适应(3)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是职业(乃至事业)具有生命力的表现 (三)以积极评价促学生发展 (1)尊重认知。 (2)客观公正。 (3)多元多视角。 (4)导向积极。 (5)富有建设性。 布卢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即评价更重要的功能是为了促进教学的发展与提高,是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教学方式,树立正确教学观(一)为教师角色准确定位 ——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二)让教学方式改变落到实处 1.切忌理念标签化“自主”、“合作”、“探究”等词语常常成了贴在教学设计中的标签。许多更像是设计者的一种“表态”,而不是学习方式的忠诚体现。 2.克服教学目标繁琐化倾向众多教学目标,必见“三维”,三维之下,又一二三。六个以上教学目标,如何于一节课实现? 3.莫要小视学生许多老师将基础薄弱、素质低等评价挂在口头,做无奈状。如果我们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合适的学与教的起点,何必责备于学生呢!4.多媒体等手段要适切某些课件,它的作用之一就是将学生带出课文,这是堪忧的。一段电视剧片段或一系列的图片对于理解几行诗文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面对文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象,而固定的影像和图片只能提供一种浅表的印象。这方面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三)课堂教学目标的要素 1.一节课的意义育人总目标↑↓学科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一节课的具体目标2.课堂教学目标的要素(1)对学习者给予充分关注。 根据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无论是一般的行为目标还是具体的行为目标,在描写时都应指向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授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当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例如: 学生通过……能认读……,能背诵……,能解释……,能写出……; 仿照……对……写一段话;对……作出评价;根据……对……进行分析等。  (2)明确行为指向。 即表明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够达到什么,这是目标表述句中最基本的成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以增强所设计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测性。 传统中使用的“了解”“掌握”“知道”“熟悉”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难以检验。而采用“认读”“背诵”“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评价”“模仿”“参与”“讨论”“交流”“认同”“拒绝”等能直接反映学生活动的行为动词,则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3)注意条件限定它要表明学生的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所谓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例如:“借助工具书,……”“仔细阅读……,归纳……”“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制定……”“在网上搜集资料,体验……”等。(4)明确程度和标准。它是指教学目标设计中学生应当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来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结果的达成度。例如,“写一段不少于 200 字的感悟” “分析归纳出 5 个要点”“能准确地说出……”“会具体地说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和补语部分。这样就限定了教学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学生学习结果所要达到的程度。 三、做研究型、反思型教师(一)做研究型教师1 何谓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就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研究型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单是进行学科的学习指导,而是能随时关注和发现教学与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和研究,从而找出切实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教师。 2.做研究型教师的意义 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是做好工作的需要,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是保持工作的激情和动力的需要。只有不断研究,才会发现新风景,使自己的教学之路走得更高更远。 3.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 (1)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乐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具有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以人为本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观; (3)对现代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和手段等有明确的认识; (4)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并作出行动上的回应。 4.研究问题的来源 一线教师,面对着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随时能触及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学生的接受心理、教师的教学策略、课程标准及教材、教学评价机制、学习环境等等,在形式上也丰富多样,有个性的呈现,也有普遍的问题。 5.适合一线教师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一)做反思型教师 1.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我和整个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边教边学,不断改进教学。 2.教师反思的意义与价值 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在学习和工作期间必须充分发展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能否迅速提高,这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时间,而且还取决于教师成长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后者更为关键。 3.教学反思什么:“反思点”的选择 (1)课前的“反思点” ① 教学设计是否具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② 教学内容分析是否透彻? ③ 学情分析是否合理? ④ 教学环境选择是否适合? ⑤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是否准确? ⑥ 教学重难点的判断是否有充分依据? ⑦ 信息技术运用是否符合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 ⑧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的指标与方式是否科学? (2)课中的“反思点” ① 教师因素:学习环境创设、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指导、教 师个人素养等。 ② 学生因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等。 (3)课后的“反思点” (1)什么才是一节好课?这堂课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 (2)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正确、先进? (3)这堂课的教学中哪些方面做的比较成功?为什么? (4)这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 (5)下一步如何改进教学?具体方案是什么?如何实施? (6)教师的教学风格如何?教学风格与本班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否达到了最佳匹配状态? (7)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下一步应该如何再提高? 4.教学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记法 (2)个案研究法 (3)微格教学法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0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