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感觉
发布时间:2023-05-06 15:05:24浏览次数:136其它感觉人的感觉除视觉外,另一种最重要的感觉就是听觉(hearing)。人们通过听觉可以和别人进行言语交际,可以欣赏音乐和钢琴协奏曲。此外,还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等。一、听觉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人的语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提琴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时对周围空气产生压力,使空气的分子作疏密相间的运动,这就是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人耳,并在人耳中产生听觉。 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频率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周/秒),单位是赫兹(Hz)。不同声音,其频率也不相同。成年男子语音的频率低,而女子和小孩语音的频率高。建筑工地上砸夯机的声音频率低,而工厂汽笛的声音频率则较高。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 16Hz~20 000Hz。低于 16Hz 的振动叫次声,高于 20 000Hz 的振动叫超声波,它们都是人耳所不能接受的。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听觉的基本特性:音调、音响和音色。 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图 3-4)。 图 3-4 人耳的构造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的作用主要是收集声音。动物的耳廓形似喇叭,由肌肉控制它的运动,可帮助对声音的定向。人的耳廓的运动能力退化了,但仍有收集声音的作用。中耳由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和正圆窗组成。三块听小骨指锤骨、砧骨和镫骨。锤骨一端固定在鼓膜上,镫骨一端固定在卵圆窗上。当声音从外耳道传至鼓膜时,引起鼓膜的机械振动,鼓膜的运动带动三块听小骨,把声音传至卵圆窗,引起内耳淋巴液的振动。由于鼓图 3-5 耳蜗
膜的面积与镫骨覆盖的卵圆窗面积的比为 20:1,因此,声音经过中耳的传音装置,其声压大约提高 20倍~30 倍。声音的这条传导途径称为生理性传导。声音的传导途径还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空气传导是指鼓膜振动引起中耳室内的空气振动,然后经由正圆窗将振动传人内耳。骨传导是指声波从颅骨传人内耳。骨传导效率差,但也排除了体内各种噪音的干扰。内耳由前庭器官和耳蜗组成。后者是人耳的听觉器官(图 3-5)。耳蜗分三部分;鼓阶、中阶和前庭阶。鼓阶与中阶以基底膜分开。基底膜在靠近卵圆窗的一端最狭窄,在蜗顶一端最宽,这一点对听觉有重要的意义。基底膜上的柯蒂氏器包含着大量支持细胞和毛细胞,后者是听觉的感受器。毛细胞的细毛突入由耳蜗液所充满的中间阶内。声音经过镫骨的运动产生压力波,引起耳蜗液的振动,由此带动基底膜的运动,并使毛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二、嗅觉 嗅觉(sense of smell)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这种物质作用于鼻腔上部粘膜中的嗅细胞,产生神经兴奋,经嗅束传至嗅觉的皮层部位海马回、沟内,因而产生嗅觉。图 3-36 说明了鼻腔的构造及嗅觉感受器的部位。 世界上的气味有多少种?怎样分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浓烈的粪便,固然使人觉得发臭,但稀薄的牛、马粪便,有时会使你获得一种清香的感觉。相反,有些质量很差的香水,有时会使你闻到一股恶臭。可见,要准确地说出某一种气味物质的气味是很难的。 嗅觉感受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对不同性质的刺激物有不同的感受性。例如,乙醚的嗅觉阈限为 5.833 毫克/升空气,而人造麝香的嗅觉阈限为 0.000 04 毫克/升空气。其次,它和环境因素、机体状态有关。例如,温度太高、太低,空气中的湿度太小,人患有鼻炎、感冒等疾病,都会影响嗅觉的感受性。最后,适应会使嗅觉感受性明显下降。“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嗅觉感受性的下降。 通过嗅觉传递信息是一种化学传递,它可以调节动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某些动物分泌的化学物质信息素(pheromone)对另一动物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如引诱异性,指明应走的道路,标致出所属的边界,证明是否同窝动物,在危机时发出警报,是群体即合伙解散等。一种化学信息也可以引起接受者的生理变化,比如在生殖行为中,是一个不接受的动物或没有发情的动物变成发情的动物。 研究不同气体对人体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实践部门中。例如,在工厂车间放一种芳香物质,可使人精神振奋,减轻疲劳,提高工作的效率;在病房中放天竺花香味,有镇静作用,能使病人安然入睡;在剧院吹送某种气味(如海滨气味),会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加剧情的感染力。公安人员利用气味,还能帮助侦缉破案工作等。三、味觉 味觉(sense of taste)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如果用吸水纸或布将舌面擦干,将糖或盐撒在舌面上,起初没有味觉,只有当唾液将糖或盐
人们日常吃到的东西,有时不是单一的味道,而是混合的味道。果酱有酸、有甜;巧克力糖有甜、有苦;糖醋鱼则有甜、酸、辣、麻等复杂味道。对许多复杂味道来说,人们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 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明显的影响。当温度从 17℃逐步上升时,对甜味的感觉阈限逐渐下降,温度超过 36℃~37℃,感受阈限又开始回升。因此,在 37℃时,对甜味容易觉察。 食盐在 37℃时比酸溶夜的阈限低,随着温度上升(可尝试的温度上限为 42℃),对咸味的感觉阐限直线上升。而在同一温度变化范围内,对盐酸溶液的感受性没有变化。奎宁在 17℃时感觉阐限最低,以后随温度上升而迅速提高,在 42℃左右时,它的阈限和对食盐的感觉阈限差不多。 味觉的适应和对比作用都很明显。厨师做菜越做越成,就是味觉适应的结果。人们吃过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发酸,是味觉的对比作用。研究味觉对比对改进烹调技术有重要意义。同一顿饭,应该将哪些食物搭配在一起,哪道菜在先,哪道菜在后,这些都影响到进餐时人们味口的好坏。 四、肤觉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肤觉(skin senses)。由于我们具有像视?觉、听觉这些接受远距离刺激的感官,肤觉的重要性常被人们所忽视。 肤觉的基本形态有四种: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身体的部位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 (一)触压觉 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压力梯度)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触压觉。触压觉分触觉和压觉两种。外界刺激接触皮肤表面,使皮肤轻微变形,这种感觉叫触觉。外界刺激使皮肤明显变形,叫压觉。另外,振动觉和痒觉也属于触压觉的范围。但引起痒觉的刺激不仅有机械刺激,而且有化学刺激,如蚊子、蚂蚁叮咬后,由于蚁酸的作用也引起痒觉。 触压觉的感受器是分布于真皮内的几种神经末梢,如迈斯纳触觉小体、毛囊神经末梢和环层小体等。触觉的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由触觉感受器发出的神经纤维到达脊髓后柱的薄束和楔状束;第二级由薄束、楔状束开始,经延脑、大脑脚到丘脑腹侧核;第三级从丘脑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 (二)温度觉 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是温度觉的适宜刺激。一种温度刺激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来决定的。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温觉;低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冷觉。刺激温度等于生理零度,不产生温度觉。皮肤对冷、热刺激的接受,分别由不同感受器来完成。一般图 3-7 不同温度感受器的相对敏感曲线
说,罗弗尼氏小体接受温的刺激,克劳斯氏球接受冷的刺激。更准确一点讲,两种感受器都能反应较大范围的温度变化,但前者对 40℃左右的温度更敏感,而后者对 15℃左右的温度更敏感(图 3-7)。 身体的不同部位,生理零度不同,因而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度也不同。身体裸露的部位生理零度为28℃,前额为 35℃,衣服内为 37℃。入浴时,用手试水温,觉得不凉,等到水淋在身上,就觉得太凉了。这是因为手部的生理零度较低,而躯体、背部的生理零度较高,因而对同一温度刺激会有不同的反应。温度觉还取决于受刺激的皮肤面积的大小。如果将左手的一个手指伸入 40℃的水中,而将整个右手放人 37℃的水内,那么你会觉得右手更热些。 (三)痛觉 引起痛觉的刺激物很多。任何一种刺激当它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这类刺激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温度的以及电刺激等等。痛觉具有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作用。 痛觉的感受器是皮肤下各层中的自由神经末梢。这些纤维穿过脊髓后根到达后角的灰质,在这里交换神经元,然后沿脊髓—丘脑侧束止于丘脑神经核,然后从丘脑发出纤维至大脑皮层。用猫进行的实验表明,切断脊髓—丘脑束,动物便对一般的疼痛刺激不起反应。人的痛觉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环境、经验的作用,人对伤害性刺激的认识,暗示的作用等。强烈而持久的注意有时也能减轻或消除疼痛。 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人们对事物的空间特性的认识和触觉分不开。人的触觉不仅能够认识物体的软、硬、粗、细、轻重等特性,而且它和视觉与其他感觉的联合,还能认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视觉、听觉损伤的情况下,肤觉起着重要的补偿作用。盲人用手指认字、聋人靠振动觉欣赏音乐,都利用了肤觉来补偿视觉和听觉的缺陷。肤觉对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温觉、冷觉,就不能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 五、内部感觉 内部感觉是指反应机体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静觉)和内脏感觉。 (一)动觉 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动觉感受器存在于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和关节中,分别命名为肌梭、腱梭和关节小体。 动觉是随意运动的重要基础。人们在行走、劳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时,由肌肉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紧张度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不断向皮层发出运动信号,皮层分析综合了这些信号以后,又通过传出神经对肌肉进行调节和控制。人们由于具有高度精确的动觉,才能实现动作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技能。
动觉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动觉是主动触摸的重要成分,当我们用手沿物体轮廓运动时,动觉和肤觉结合,给我们提供了物体形状、大小的信号。手在运动时肌肉紧张度的变化,还告诉我们物体的种种属性,如弹性、软硬、光滑度等等。用手提起物体时用力的大小,能告诉我们物体的重量等。实验证明,如果把各种形状的木块放在前臂的内侧面,或静止地放在掌心上,被试不能判断木块的形状和大小,如果用?手主动触摸它们,或者用木棍、铅笔碰碰它们,被试就能说出木块的形状和大小。这说明形状或大小判断和动觉的参与分不开。例如,韩凯(1983,1987)的研究表明,在物体长度辨别中,被动触觉不如主动触觉优越,前者的辨别阐限大于后者。又如,王甦(1979,1981,1983)的一系列研究也表明,不同的触摸方式(如用食指摸过物体,或用食指和拇指夹住物体并触摸物体)对触觉长度知觉有重要影响。 动觉还和人类的言语活动有密切关系。巴甫洛夫曾指出,言语器官的动觉刺激是第二信号的基本成分、抽象思维的感性基础。没有声带、舌头、嘴唇参与的精确分化的运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的言语活动。 (二)平衡觉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它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部分。半规管是反应身体旋转运动的器官。当身体作加速或减速的旋转运动时,半规管内的感觉纤维(毛细胞)发生反应。前庭是反应直线加速或减速的器官。在前庭内具有纤毛的感觉上皮细胞上,有一种极细小的晶体,叫耳石。当人体作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时,耳石便改变自己与感觉细胞纤毛的位置,因而引起兴奋。 平衡觉与视觉、内脏感觉都有联系。当前庭器官兴奋时,视野中的物体似乎出现移动,人的消化器系统也出现呕吐、恶心等现象。人们熟悉的晕船、晕车现象,就是由于前庭器官受刺激引起的。前庭器官活动的稳定性,可以经过训练得到改进。 (三)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也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这些感受器把内脏的活动及其变化的信息传入中枢,并产生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 内脏感觉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位,因此又叫“黑暗”感觉。当内部器官工作正常时,各种感觉便融合成人的一般自我感觉。在通常情况下,内部感觉的信号被外感受器的工作掩蔽着,它们不能在言语系统中反映出来,因而不能意识到。只有在内脏感觉十分强烈时,它才能成为鲜明的、占优势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