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1137]《中药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16 10:10:28浏览次数:71、答: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七情是单位要的应用同药物之间的六种配伍关系的总称。单行与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以及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等。 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 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 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作用。 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由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 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相恶:即两药合用, 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2、答:定义: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功效特征: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炮制和配伍。例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制约。3、答:生地黄与熟地黄皆能养阴。但生地黄甘寒养阴又能生津,善能清热凉血。熟地黄甘温养血,又能填精益髓。二药同源,均具甘味,均能滋补肝肾:用于肝肾阴虚之骨蒸潮热,遗精盗汗、眩晕耳鸣、须发早白、消渴等。熟地黄是生地黄加黄酒久蒸而成,性偏微温,纯甘不苦,功专补血滋阴,是治血虚、阴虚证之主药其益精填髓之功远超于生地黄。生地黄味兼苦,性寒凉,能滋阴泄热: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用之功胜熟地黄;善清热凉血:常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证及血热出血证。4、答:陈皮与青皮均理中焦之气而健胃,适宜于脾胃气滞、食积不化等。然陈皮性温不峻而力缓,偏入脾肺而主理脾肺气滞,长于理气健脾,兼以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及痰湿壅滞证;青皮性较峻烈而力猛,偏入肝胆而主疏肝胆气滞,长于破气疏肝,兼以消积化滞,主治肝郁气滞及食积不化证。6、答: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部分药物尚能消肿、止痛,还可用治跌打损伤、经
闭、瘀滞心腹疼痛等病证。三七功效为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性能特点为:味甘微苦,温通入血,功善止血,又能散瘀,止痛效佳,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凡体内外诸出血,各种瘀血痛证,用之皆有卓效。其中,对出血兼有瘀滞者尤为擅长,对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者最为多用,亦为外伤科要药。此外,本品能“医劳弱诸虚百损之病”(《本草纲目拾遗》),其补益之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