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药

发布时间:2025-04-11 08:04:33浏览次数:10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药一、A11、米帕明(丙米嗪)抗抑郁症的机制是:A、促进脑内 NA 和 5-HT 释放,B、抑制脑内 NA 和 5-HT 释放,C、促进脑内 NA 和 5-HT 再摄取,D、抑制脑内 NA 和 5-HT 再摄取,E、激活脑内 D2受体,2、米帕明不具有哪种作用A、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B、有阻断 M 胆碱受体作用,C、对心肌有奎尼丁样作用,D、促进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及 5-HT 的再摄取,E、降低血压,3、米帕明(丙米嗪)抗抑郁症的机制是A、促进脑内 NA 和 5-HT 释放,B、抑制脑内 NA 和 5-HT 释放,C、促进脑内 NA 和 5-HT 再摄取,D、抑制脑内 NA 和 5-HT 再摄取,E、激活脑内 D2受体,4、米帕明不具有哪种作用A、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B、有阻断 M 胆碱受体作用,C、对心肌有奎尼丁样作用,D、促进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及 5-HT 的再摄取,E、降低血压,5、对癫痫大发作或部分性发作疗效好的药物是A、苯妥英钠,B、乙琥胺,C、苯巴比妥钠,D、卡马西平,E、丙戊酸钠,6、对各型癫痫都有一定疗效的药物是A、乙琥胺,B、苯妥英钠,C、卡马西平,D、丙戊酸钠,E、苯巴比妥,7、下述关于苯妥英钠哪一项是错误的A、口服吸收不规则,B、用于癫痫大发作,C、用于抗心律失常,D、用于癫痫小发作,E、用于坐骨神经痛,8、关于苯妥英钠,哪项是错误的A、不宜肌内注射,B、无镇静催眠作用,C、抗癫痫作用与开放 Na+通道有关, 【答疑编号 102143858,点击提问】23、【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血栓烷 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 可促使血小板聚集)。此作用为不可逆性。【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59,点击提问】2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NSAIDs 主要的共同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环氧化酶(COX)活性而减少局部组织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60,点击提问】25、【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不具有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① 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② 消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也可能与其有关;③ 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④ 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消炎作用;⑤ 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血栓烷 A2(TXA2 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 可促使血小板聚集)。此作用为不可逆性。【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61,点击提问】26、【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APC:又称复方阿司匹林片,为解热镇痛药。内含三种成分:阿司匹林(具有镇痛、消炎、解热等作用)。非那西丁(口服后分解出对乙酰、氨基酚而发挥解热、镇痛作用)及咖啡因。由于阿司匹林容易诱发哮喘及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故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慎用,对该药有过敏史者和妊娠妇女则禁用。年老体弱者,体温超过 40℃者使用时,应防止出汗过多,以免引起虚脱。【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62,点击提问】27、【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① 胃肠道反应:口服可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为药物直接刺激胃粘膜所致,大剂量时可刺激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也可致恶心及呕吐。大剂量、长时间用药时可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②凝血障碍:一般治疗量即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大剂量(5g/d 以上)或长期服用,还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维生素 K 可以预防之;③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过敏性休克。某些哮喘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后可诱发哮喘,即为阿司匹林哮喘,并非由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而与药物抑制 PG 合成进而引起白三烯及其他脂氧酶代谢产物等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水平升高有关。这种哮喘用肾上腺素治疗无效;④水杨酸反应:大剂量(5g/d)用药时,可见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和视、听力减退,上述反应称为水杨酸反应。 【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63,点击提问】28、【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对乙酰氨基酚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 PGE1 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 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64,点击提问】29、【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此题考察的是布洛芬与阿司匹林相比较,所具有的特点。由于布洛芬抗炎、抗风湿及解热镇痛的效力与阿司匹林相当,因此选项 ABC 错误。布洛芬的主要特点是胃肠道反应很少,病人较易耐受。故此题答案应选 D。【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65,点击提问】30、【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布洛芬为非选择性 COX 抑制剂,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急性肌腱炎、滑液囊炎等,也可用于痛经的治疗。【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66,点击提问】3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① 胃肠道反应: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② 加重出血倾向;③ 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④ 瑞夷综合征:在儿童感染病毒性疾病使用阿司匹林退热时,偶可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一脑。⑤ 病综合征(瑞夷综合征),以肝衰竭合并脑病为突出表现,预后恶劣。对肾脏的影响:可引起水肿、多尿等肾小管功能受损的症状。⑥ 水杨酸反应: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总称为水杨酸反应。【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67,点击提问】3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引起急性肝损害,偶伴有肾小管坏死,伴胰腺炎更罕见。有报道 3 例每天服 5~8g 共数周,血清肝细胞酶短暂性升高,组织学证明为中毒性肝炎,长期饮酒者对此药有异乎寻常的敏感性。【该题针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68,点击提问】33、【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锥体外系反应:①帕金森综合征肌张力增高,面部表情呆板,动作迟缓,肌震颤,流涎等。②急性肌张力障碍多在用药后 1~5 天出现,可见舌、面、颈背部肌肉痉挛,患者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③静坐不能患者出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④迟发性运动障碍表现为不自主、有节律的刻板运动,如吸吮、舐舌、咀嚼等。一般认为,上述前三种症状可 用中枢抗胆碱药治疗。而迟发性运动障碍可能与氯丙嗪长期阻断突触后 DA 受体,使 DA 受体数目增加有关,用抗胆碱药治疗反可使之加重。【该题针对“氯丙嗪★”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69,点击提问】3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氯丙嗪有较强的镇吐作用。小剂量时即可对抗 DA 受体激动药去水吗啡引起的呕吐反应,这是其阻断了延髓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 D2 受体的结果。大剂量的氯丙嗪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但是,氯丙嗪不能对抗前庭刺激引起的晕动病呕吐。【该题针对“氯丙嗪★”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70,点击提问】35、【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服用氯丙嗪后引起的不良反应中锥体外系反应较为常见。包括帕金森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和静坐不能。这三种症状可用中枢抗胆碱药治疗。而迟发性运动障碍可能与氯丙嗪长期阻断突触后 DA 受体。使 DA 受体数目增加有关。因而用抗胆碱药治疗反可使之加重。【该题针对“氯丙嗪★”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71,点击提问】36、【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氯丙嗪的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包括帕金森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表现为患者坐立不安等),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包括增加催乳素的分泌,可致乳房增大和泌乳等。【该题针对“氯丙嗪★”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72,点击提问】37、【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本题选 B。长期以来考虑氯丙嗪对肝脏有毒性作用,有许多报告初始为胆汁郁积性黄疸(肝细胞内微胆管阻塞),以且有报告由于脂肪族的吩噻嗪及噻吨致有肝细胞损害。有认与氯丙嗪制剂不纯有关。【该题针对“氯丙嗪★”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73,点击提问】38、【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氯丙嗪用药说明(1)用量须从小剂量开始,按照个体给药的原则调整增加用量。经数日或数周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后,须巩固治疗至少两周,然后逐渐减至最小有效维持量。维持量使用的期限须根据临床治疗需要而定。(2)经长期治疗需停药时,应在几周之内逐渐减少用量。骤停用药时,可促发迟发性运动障碍,后者在老年病人中发生最多,而且不容易消退,主要表现为舌在口中摆动,下颌不自主地呈咀嚼运动。骤停用药有时也可产生一时性的头昏、胃部不适或恶心、呕吐等反应。(3)吩噻嗪类药的溶液与皮肤接触,可产生接触性皮炎,应注意防止。(4)少数病人口服药物时可产生胃部刺激症状,可与食物共服,亦可多饮水或牛奶。(5)注射给药只限于急性兴奋躁动病人,需密切观察与监视,防止发生低血压。(6)肌注时应缓慢深部注射,注射后至少应卧床半小时。长效注射剂药效可延续 6 周。(7)老年人或小儿注射给药时,更应密切观察注意可能发生的血压降低与锥体外系症状。【该题针对“氯丙嗪★”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74,点击提问】39、【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冬眠合剂:氯丙嗪(冬眠灵)50mg,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加入 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高热、烦躁的病人,呼吸衰竭者慎用。【该题针对“哌替啶和纳洛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75,点击提问】40、【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纳洛酮对各型阿片受体均有竞争性拮抗作用,作用强度依次为:μ>κ>δ 受体。可用于阿片类药物急性中毒。【该题针对“哌替啶和纳洛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76,点击提问】4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哌替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但成瘾性较吗啡轻,产生也较慢,现已取代吗啡用于创伤、手术后及晚期癌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痛。鉴于新生儿对哌替啶的呼吸抑制作用极为敏感,因此产妇临产前 2~4 小时内不宜使用。【该题针对“哌替啶和纳洛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77,点击提问】4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哌替啶具有镇痛作用,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痛,用于内脏绞痛时须加用阿托品。【该题针对“哌替啶和纳洛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78,点击提问】二、A2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题目中已明确诊断患者为急性左心衰竭。静脉注射吗啡对于左心衰竭突发急性肺水肿而引起的呼吸困难有良好的效果。吗啡用于急性肺水肿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吗啡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同时,吗啡的中枢镇静作用减轻了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使心脏的负担减轻从而使症状缓解。【该题针对“吗啡★”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50,点击提问】 D、血药浓度过高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E、有诱导肝药酶的作用,9、对癫痫小发作疗效最好的药物是A、乙琥胺,B、卡马西平,C、丙戊酸钠,D、地西泮,E、扑米酮,10、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A、苯妥英钠,B、扑米酮,C、哌替啶,D、卡马西平,E、阿司匹林,11、控制癫痫复杂部分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是A、苯巴比妥,B、卡马西平,C、丙戊酸钠,D、硝西泮,E、苯妥英钠,12、吗啡的适应证是A、感染性腹泻,B、分娩止癌,C、心源性哮喘,D、颅脑外伤止癌,E、支气管哮喘,13、吗啡的镇痛作用主要用于A、胃肠痉挛,B、慢性钝痛,C、分娩阵痛,D、肾绞痛,E、急性锐痛,14、下列哪一作用与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机制无关A、有强大的镇痛作用,B、有明显的镇静作用,C、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情绪,D、血管扩张、心脏负荷减轻,E、降低呼吸中枢对 CO2的敏感性,15、吗啡不会产生下述的A、呼吸抑制,B、止咳作用,C、体位性低血压,D、腹泻稀便症状,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16、吗啡不用于慢性钝痛是因为A、治疗量就能抑制呼吸,B、对钝痛的效果欠佳,C、连续多次应用易成瘾, D、引起体位性低血压,E、引起便秘和尿潴留,17、苯二氮类与巴比妥类共同的特点不包括A、都具有抗惊厥、抗癫痫作用,B、都具有镇静催眠作用,C、都具有抗焦虑作用,D、剂量加大都有麻醉作用,E、可致乏力、困倦、嗜睡,18、不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特点的是A、具有抗焦虑作用,B、具有外周性肌松作用,C、具有镇静作用,D、具有催眠作用,E、用于癫痫持续状态,19、苯二氮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为A、对快动眼睡眠时相影响大,B、没有抗惊厥作用,C、没有抗焦虑作用,D、停药后代偿性反跳较重,E、可缩短睡眠诱导时间,20、治疗焦虑症首选的药物是A、苯巴比妥,B、异戊巴比妥,C、酚妥拉明,D、地西泮(安定),E、哌替啶,21、长期用药可发生耐受性和依赖性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苯妥英钠,C、地西泮,D、氯丙嗪,E、卡马西平,22、关于地西泮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肌内注射吸收慢而不规则,B、口服治疗量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C、较大剂量易引起全身麻醉,D、可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E、其代谢产物也有生物活性,23、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因为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A、磷脂酶 A2,B、过氧化酶,C、环氧化酶,D、血栓素合成酶,E、前列腺素合成酶,24、阿司匹林哪组作用与相应机制不符A、解热作用是抑制中枢 PG 合成,B、抗炎作用是抑制炎症部位 PG 合成,C、镇痛作用主要是抑制中枢 PG 合成, D、水杨酸反应是过量中毒表现,E、预防血栓形成是抑制 TXA2>PG12,25、阿司匹林不具有下列哪项作用A、解热镇痛,B、抗炎,C、抗风湿,D、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E、小剂量抑制环加氧酶,防止血栓形成,26、APC 的组成是A、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B、阿司匹林+苯巴比妥+咖啡因,C、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咖啡因,D、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可待因,E、阿托品+非那西丁+可待因,27、关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错误的叙述是A、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B、凝血障碍,术前 1 周应停用,C、过敏反应,哮喘、慢性荨麻疹患者不宜用,D、水钠潴留,引起局部水肿,E、水杨酸反应是中毒表现,28、下列药物无抗炎抗风湿作用的是A、阿司匹林,B、布洛芬(异丁苯丙酸),C、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D、保泰松,E、吲哚美辛,29、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比较其主要特点是A、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B、解热作用较强,C、镇痛作用较强,D、胃肠道反应较轻,E、长期服用诱发胃肠溃疡和出血较少,30、布洛芬主要用于治疗A、头痛、牙痛,B、肌肉痛、神经痛,C、痛经,D、感冒发烧,E、风湿、类风湿关节炎,31、下列哪一作用与阿司匹林引起的反应无关A、上腹不适、恶心、呕吐,B、出血时间延长,C、荨麻疹,D、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E、口干、出汗、心悸,32、过量服用可引起肝坏死的药物是A、布洛芬,B、阿司匹林,C、对乙酰氨基酚, D、哌替啶,E、吗啡,33、长期应用氯丙嗪,最常见的副作用是A、体位性低血压,B、过敏反应,C、锥体外系反应,D、内分泌障碍,E、消化系症状,34、氯丙嗪不宜用于A、精神分裂症,B、顽固性呃逆,C、晕动症时的呕吐,D、人工冬眠疗法,E、躁狂症及其他精神病伴有妄想症者,35、长期服用氯丙嗪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中,哪一反应用抗胆碱药治疗反可使之加重A、体位性低血压,B、静坐不能,C、帕金森综合征,D、迟发性运动障碍,E、急性肌张力障碍,36、下列不属于氯丙嗪不良反应的是A、帕金森综合征,B、抑制体内催乳素分泌,C、急性肌张力障碍,D、患者出现坐立不安,E、迟发性运动障碍,37、吩噻嗪类引起黄疸的常见原因是A、红细胞破坏,B、肝细胞内微胆管阻塞,C、肝细胞坏死,D、胆红素结合障碍,E、抑制肝药酶,38、长期应用氯丙嗪的病人停药后可出现A、帕金森综合征,B、静坐不能,C、迟发性运动障碍,D、急性肌张力障碍,E、体位性低血压,39、“冬眠合剂”通常指A、苯巴比妥+异丙嗪+吗啡,B、苯巴比妥+氯丙嗪+吗啡,C、氯丙嗪+异丙嗪+吗啡,D、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E、氯丙嗪+阿托品+哌替啶,40、阿片受体拮抗剂是A、美沙酮,B、安定,C、可乐定, D、洛非西啶,E、纳洛酮,41、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吗啡的镇咳作用较哌替啶强,B、等效量时,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与哌替啶相似,C、两药对平滑肌张力的影响基本相似,D、分娩止痛可用哌替啶,而不能用吗啡,E、吗啡的成瘾性比哌替啶强,42、治疗胆绞痛宜选用下列哪种搭配A、哌替啶+阿托品,B、氯丙嗪+阿托品,C、哌替啶+氯丙嗪,D、去痛片+阿托品,E、哌替啶+喷他佐辛,二、A21、女 50 岁,患风湿性心脏病 6 年,用洋地黄毒苷和利尿药维持治疗。晨起突感呼吸困难、心悸。查体:端坐呼吸,呼吸浅快,咳大量泡沫样痰。心率 125 次/分,双肺满布湿啰音,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应给予何种药物治疗A、阿托品,B、安定,C、肾上腺素,D、吗啡,E、东莨菪碱,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米帕明(丙米嗪)为三环类抗抑郁药所以能改善或消除抑郁状态,系通过阻断脑内神经原突触前膜,干扰或阻止某些胺或多肽的再摄取,增加了突触间去甲肾上腺素或(和)5-羟色胺的含量所致。故答案选择 D。【该题针对“丙米嗪★”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36,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丙米嗪又称米帕明,药理作用: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正常人服用后出现安静、思睡、血压稍降等以及抗胆碱反应。但抑郁症患者连续服药后,出现精神振奋现象,症状减轻。②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治疗量丙米嗪有显著阻断 M 胆碱受体的作用,表现为视物模糊、口干、便秘和尿潴留等。③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治疗量丙米嗪可降低血压,致心律失常。心电图可出现 T 波倒置或低平。可能与该药阻断单胺类再摄取从而引起心肌中 NA 浓度增高有关。另外,丙米嗪对心肌有奎尼丁样直接抑制效应。【该题针对“丙米嗪★”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37,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米帕明(丙米嗪)为三环类抗抑郁药所以能改善或消除抑郁状态,系通过阻断脑内神经原突触前膜,干扰或阻止某些胺或多肽的再摄取,增加了突触间去甲肾上腺素或(和)5-羟色胺的含量所致。故答案选择 D。 【该题针对“丙米嗪★”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38,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丙米嗪又称米帕明,药理作用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正常人服用后出现安静、思睡、血压稍降等以及抗胆碱反应。但抑郁症患者连续服药后,出现精神振奋现象,症状减轻。②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治疗量丙米嗪有显著阻断 M 胆碱受体的作用,表现为视物模糊、口干、便秘和尿潴留等。③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治疗量丙米嗪可降低血压,致心律失常。心电图可出现 T 波倒置或低平。可能与该药阻断单胺类再摄取从而引起心肌中 NA 浓度增高有关。另外,丙米嗪对心肌有奎尼丁样直接抑制效应。【该题针对“丙米嗪★”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39,点击提问】5、【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本品是治疗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但对小发作(失神发作)无效,有时甚至使病情恶化。【该题针对“抗癫痫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40,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本品为广谱抗癫痫药,临床上对各类型癫痫都有一定疗效,对大发作疗效不及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对小发作优于乙琥胺,但因其肝脏毒性不作首选药物。对复杂部分性发作疗效近似卡马西平,对非典型的小发作疗效不及氯硝西泮。它是大发作合并小发作时的首选药物,对其他药物未能控制的顽固性癫痫可能奏效。【该题针对“抗癫痫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41,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苯妥英钠临床应用:本品是治疗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但对小发作(失神发作)无效,有时甚至使病情恶化。【该题针对“抗癫痫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42,点击提问】8、【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苯妥英钠的抗癫痫作用机理,一般认为系通过组织癫痫病灶的异常放电向周围正常脑组织扩散而产生的,但对异常放电本身无抑制作用。苯妥英钠对所有神经细胞都有膜稳定作用。这是由于它能降低细胞膜对 Na+和 Ca2+的通透性,抑制 Na+和 Ca2+内流,延缓 K+外流,从而延长不应期,稳定细胞膜,降低兴奋性。故答案 C 不正确。【该题针对“抗癫痫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43,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乙琥胺临床主要用于小发作(失神性发作),为防治小发作的首选药。对其他惊癫无效。【该题针对“抗癫痫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44,点击提问】10、【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选 D。三叉神经痛是骤然发生的剧烈疼痛,但严格的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内。治疗首选卡马西平。【该题针对“抗癫痫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45,点击提问】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卡马西平的作用机制类似苯妥英钠,治疗浓度时能阻滞 Na+通道,抑制癫痫灶及其周围神经元放电。是治疗单纯性局限性发作和大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同时还有抗复合性局限性发作和小发作作用。【该题针对“抗癫痫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46,点击提问】1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吗啡的适应证是心源性哮喘。A.感染性腹泻:吗啡可用于急、慢性消耗性腹泻以减轻症状,但如为感染性腹泻,应同时服用抗菌药。B.分娩止癌:吗啡能通过胎盘抑制胎儿或新生儿呼吸,同时能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而延长产程,故禁用于分娩止癌。C.心源性哮喘:吗啡能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镇静作用,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D.颅脑外伤止癌,E.支气管哮喘:由于抑制呼吸及抑制咳嗽反射以及释放组胺而致支气管收缩。故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及颅脑损伤所致颅压增高患者。所以选 C.心源性哮喘。【该题针对“吗啡★”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47,点击提问】13、【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吗啡适应症:急性锐痛,如严重创伤、战伤、烧伤等疼痛可得到缓解,心肌梗塞和左心室衰竭病员出现心源性肺水肿,用吗啡后情况可暂时有所缓解,用于麻醉和手术前可保持病人宁静进入嗜睡。【该题针对“吗啡★”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48,点击提问】14、【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对于心源性哮喘,静脉注射吗啡可迅速缓解患者气促和窒息感,促进肺水肿液的吸收。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吗啡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有利于肺水肿的消除;其镇静作用又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此外,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可使急促浅表的呼吸得以缓解,也有利于心源性哮喘的治疗。吗啡对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均有效,可缓解或消除严重创伤、烧伤、手术等引起的剧痛和晚期癌症疼痛,与治疗心源性哮喘无关。【该题针对“吗啡★”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49,点击提问】15、【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吗啡的药理作用:① 镇痛: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对一切疼痛均有效,对持续性钝痛比间断性锐痛及内脏绞痛效果强。1次给药,镇痛作用持续 4~8 小时,故仅用于创伤、手术、烧伤、心肌梗塞等引起的剧痛;②镇静:在镇痛的同时有明显镇静作用,有时产生欣快感,可改善疼痛病人的紧张情绪;③抑制呼吸:可抑制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④镇咳:可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因有成瘾性,并不适用于临床;⑤对平滑肌的作用:可使消化道平滑肌兴奋,致使便秘;并使胆道、输尿管、支气 管平滑肌张力增加;⑥心血管系统:可促进内源性组胺的释放而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使脑血管扩张,颅压增高;⑦镇吐:亦因有成瘾性而不适用于临床。【该题针对“吗啡★”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51,点击提问】16、【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吗啡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均有效,治疗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如严重烧伤、创伤等,不用于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等是由于吗啡连续应用易产生耐受性及成瘾,而且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该题针对“吗啡★”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52,点击提问】17、【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苯二氮卓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①抗焦虑作用。②静催眠作用。③抗惊厥、抗癫痫作用。④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⑤较大剂量可致暂时性记忆缺失。【该题针对“镇静催眠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53,点击提问】18、【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和抗焦虑作用,并具有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其抗惊厥、抗癫痫作用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癫痫,静脉注射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该题针对“镇静催眠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54,点击提问】19、【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苯二氮卓类的药理作用:中枢性肌肉松弛对大脑损伤所致肌肉僵直有一定缓解作用。【该题针对“镇静催眠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55,点击提问】20、【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地西泮(安定):本品为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其抗焦虑作用选择性很强,是氯氮卓的 5 倍,这可能与其选择性地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与中枢苯二氯卓受体结合而促进 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或突触传递功能有关。为治疗焦虑症首选的药物。【该题针对“镇静催眠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56,点击提问】2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地西泮及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指数大,毒性低。常见的副作用:头晕、乏力和嗜睡。大剂量可引起共济失调、言语不清,重者昏迷和呼吸抑制。长期大量服用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久用突然停药可引起戒断现象,包括焦虑、失眠、震颤甚至惊厥等精神症状。【该题针对“镇静催眠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3857,点击提问】2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地西泮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随着用量的加大,临床表现可自轻度的镇静到催眠甚至昏迷。(注:并不引起全身麻醉状态)【该题针对“镇静催眠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