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1《心理学史》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9 12:11:04浏览次数:580271 《心理学史》2018 年 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心理学史》是心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入门课,主要研究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本课程为闭卷考试,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考试包括以下四种题型:1、单项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根据题干,选择合适的选项,每一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可以采用直接选法、排除法等方法进行选择。2、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根据题干,选择合适的选项,每一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可以采用直接选法、排除法等方法进行选择。3、划线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用线将左侧内容与其所对应的右侧内容连起来。4、论述题(第一题 20 分,第二题 30 分,共 50 分)根据题干要求,回答要点,并展开论述,最好能结合实际,再整合进行说明。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 导论1、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性质 ◆西方心理学属于心理科学,探讨西方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西方心理学属于历史科学,对西方心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历史性描述。 2、西方心理学史的概念 ◆西方心理学史的西方是文化上的概念,而非政治经济概念或地理概念。 ◆西方心理学史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3、西方心理学史的时限 ◆原始心理观(二十万年前至公元前六世纪) ◆哲学心理观(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十九世纪中叶) ◆科学心理观(公元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今) 4、西方心理学史的地域 ◆古希腊心理学思想的起源地 ◆德国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地 ◆美国当代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中心 5、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一、方法论1、历史发展观:西方心理学史发展的动力性源泉2、评价视角:研究历史的不同视角 二、具体方法 (1)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 (2)把历史、理论和应用结合起来 (3)坚持实证史学
现代认知心理学首创将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除用实验、观察等方法外,主要用电脑进行模拟、类比和验证,使对各种心理过程的研究得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心理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趋向、途径和方法。具体有:(1) 实验法,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手段;(2) 口述报告法,可以视为对传统的内省法的批判和继承;(3) 计算机模拟方法,是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领域,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最具代表性的独特研究方法;3、促进相关科学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是认知科学(研究活体和人工的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的支柱。 人工智能的产生以电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前提和基础。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已被逐步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医疗、生产、管理等各个实践领域之中。 二、主要局限 1、有陷入还原论的危险 把人完全视为电脑式的信息加工器的问题在于: 1)忽视了人的本质,抹煞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社会制约性及其主观能动作用。 2)忽视了人脑质的特殊性和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联系,放弃了对心理生理机制的研究。 2、易陷于理性主义框架 第十三章 西方心理学概观 一、心理观的起源 1、心理观起源的条件 2、心理观起源的时间 3、心理观起源的途径二、哲学心理观 1、古代理念论心理观 1)理念论心理学思想的来源 2)理念论心理学思想 2、近代认识论心理观 1)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2)康德的哲学心理学思想(具体内容见前面章节知识点)三、科学心理观 1)科学心理学的开端 前提:文艺复兴以来的政治、宗教、科学、经济革命;十九世纪初的心理生理学;十九世纪中的心理物理学。 标志: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的第一个正式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主义: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 3)意动主义:研究有一定目标指向性的意识活动; 4)机能主义:研究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机能; 5)行为主义:研究行为,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6)完形主义:研究意识和行为的整体; 7)精神分析:研究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社会潜意识;
8)人本主义:研究潜能及其自我实现的过程; 9)认知心理学:把认知活动表征为信息加工系统; 10)超个体:提出包括灵性的人性新概念。 三、重点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冯特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从( )中独立出来。A、哲学 B、神学C、物理学 D、医学2、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 )A、遗传 B、营养C、适应 D、本能3、1877 年,( )发表了《一个婴孩的生活概述》一文,这是最早的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报告之一。A、高尔顿 B、华生C、桑代克 D、达尔文4、认为精神病患者的基本冲突是由于儿童期不适当的家庭环境所引起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 B、荣格C、霍妮 D、弗洛姆5、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共同特点是重视( )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A、精神病因 B、向上意志C、文化因素 D、里比多6、荣格根据里比多的趋向将人格分为( )A、内倾型和外倾型 B、积极型和消极型C、经济型和艺术型 D、向上型和向下型7、新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试图从( )的发展的观点来考察人性。A、科学和技术 B、文化和社会C、生理和心理 D、需要和动机8、阿德勒认为( )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A、荣誉感 B、自卑感 C、自豪感 D、幸福感9、埃里克森根据他自己的临床心理的跨文化观察,将人的发展分为( )个阶段。A、五 B、六C、七 D、八10、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 )A、刺激和反应 B、生理和心理C、感觉和记忆 D、遗传和本能二、多项选择题1、铁钦纳认为心理过程可以通过内省分析为三种基本元素:( )A、感情 B、知觉C、意象 D、感觉
2、康德是提顿斯的三分法的继承者,认为三种基本的心理官能有:( ) A、认识 B、欲望C、感情 D、知识3、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方法有:( )A、均差法 B、平均法C、最小可觉差法 D、正误法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由下列哪些部分组成?( )A、本我 B、自我C、变我 D、超我5、下列心理学家与他们作为实验材料的动物对应正确的有:( )A、巴普洛夫的狗 B、斯金纳的鸽子C、托尔曼的白鼠 D、桑代克的猫6、桑代克根据动物的实验提出三条学习律有:( )A、准备率 B、练习律C、成功率 D、效果律三、连线题1.布伦塔诺 A.拓扑心理学2.勒温 B.意动心理学3.罗洛·梅 C. 霍尼4. 《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 D. 桑代克 5.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E. 冯特 6. 《教育心理学》 F.人本主义心理学四、论述题1、试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试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你生活有哪些影响。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A,5C 6A,7B,8B,9D,10A二、多项选择题1ACD,2ABC,3ACD,4ABD,5ABCD,6ABD三、连线题1B 2A 3F 4E 5C 6D四、论述题1、答案要点:1、马斯洛从总体上把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1)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2)成长性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其顺序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一般而言要满足下一层的需要后才能追求上一层的需要,但也有个别例外请结合实例进行扩充阐述2、答案要点:(1)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人的尊严的价值,主张人的本性的价值
(2)人性是天生善的(3)人性是“持续不断地成长的”(4)人性是自主的,是能进行自我选择的(5)马斯洛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理论、高峰体验理论(6)罗杰斯的“积极关注的咨询”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理解进行扩充阐述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课程 ppt。在复习中有任何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咨询。祝大家考试顺利!
(4)采取辨证态度 (5)注重归纳整理和比较分析6、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意义 (1)拓宽理论视野,增长理论见识。 (2)鉴古知今,继往开来 (3)提高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思维水平 第二章 心理观念的起源 心理观起源的途径 一、睡眠 原始人关于灵魂起源的第一种推断可能起源于对睡眠现象的思考,认为睡眠是灵魂暂时离开了肉体。 二、死亡 原始人关于灵魂起源的第二种推断可能起源于对死亡现象的思考,认为死亡不同于睡眠之处是,灵魂永远离开了肉体。 三、梦境 原始人关于灵魂起源的第三种推断可能起源于对梦境的反思,认为自己的灵魂暂时离开肉体,到了另一个世界。 四、宗教神话 宗教神话是从人类精状态本身出发,对灵魂进行的推断。 第三章 理念论心理学思想 理念论心理学思想 1、理念论心理学思想的来源 理念论思想的五种来源与理念论的关系 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数”,为理念论的产生提供了初步的思维抽象; 挨利亚派:提出“不动不变”观点,说明理念论里的理念是不动不变的; 赫拉克利特:提出“万物流变说”,发展出理念论对现象世界的解释 最早把心理过程区分为感知活动和思维活动; 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论”用于解释理念的无限多样性; 苏格拉底:提供了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解释。 (一)柏拉图理念论心理学思想 1、理念论心理学思想 (1)灵魂结构理论: 理性、感觉、情感 (2)理想国(3)回忆说 第四章 康德的心理学思想 康德心理学的思想前提 (一)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经验论和唯理论之争 经验论与唯理论对立的实质1、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 、清除认识障碍-四假相 、知识的源泉 2、笛卡儿 :天赋观念论 、我思故我在 、二元论 认为身心相互作用的部位在松果体。
3、霍布斯 :宇宙是物体的总和 、思想是物质的属性 、机械运动观 、机械决定论 4、斯宾诺莎 :真观念推理知识; 、直观知识 、几何学方法 、实体观 5、洛克 :白板说 、观念的来源、一切观念来源于经验:6、莱布尼茨 :有纹路的大理石 、身心关系(单子论) 7、贝克莱 :存在就是被感知 、宇宙之心 空间知觉学说8、休谟 :知识的来源 经验论(二)康德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 认识论的新问题 1) 先天综合命题如何可能先验统觉即指先于经验的统摄感性经验的能力,亦称为原始不变的自我意识。先验统觉使人的认识具有普遍必然的有效性,是一切认识活动的主观基础。2) 如何解决二律背反问题2、解决问题的途径: 1)自然科学的方法 2)哥白尼式革命 3)现象和物自体康德哲学的三个重要概念感性 通过我们被对象刺激的方式来接受观念的能力。感性=感觉素材+直观形式也即时空知性 知性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认知能力。知性是依据概念进行理解的能力,即 concept ofthe understandings。 理性 建立在先验认知能力之上的认识能力。第五章 科学心理学的开端 第一节 科学心理学产生的前提 一、文艺复兴以来的政治、宗教、科学、经济革命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是中世纪末期新兴的资产阶级人性论,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对宗教神学的主要社会思潮,是文艺复兴时期心理学思想的核心和基本精神。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征有: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道反对神道。二、十九世纪初的心理生理学1、缪勒 :生理心理学创始人、实验心理学之父 在题为《视感觉的比较生理》的论文中提出神经特殊能量学说,认为感觉的性质并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是决定于神经能的性质。2、赫尔姆霍茨 :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被后人誉为达尔文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3、布洛卡 :19 世纪法国外科医生、神经病理学家、人类学家、通过大脑解剖发现了言语运动中枢,是最早发现大脑左半球语言中枢的生理学家。4、海林 :德国生理学家和生理心理学家,是在视觉理论方面具有最大贡献的科学家之一三、十九世纪中的心理物理学 1、韦伯 19 世纪德国生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先驱、用量化试验研究心理现象的第一人
2、费希纳 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创始者 《心理物理学纲要》标志着心理物理学的诞生,被誉为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科学的里程碑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生理心理学家拉什利通过动物脑切除实验,提出了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的整体活动原则以及均势原则。第 二 节 科学心理学的奠基 一、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1、历史背景 2、生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生理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之父、结构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最大功臣。 3、体系 1)个体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内容心理学、新心理学、构造心理学、元素心理学) 以个人意识过程为对象 2)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以人类共同生活为基础的高级精神过程为对象 4、内容 1)心理学对象问题 、直接经验之学 2)身心关系理论 、心身平行论 3)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 4)心理学研究任务 研究心理复合体的元素和结构及其形成规律二、铁钦纳 1、 20 世纪英籍美国心理学家、建构主义心理学派的实际建立者。 2、构造主义 继承了冯特以研究直接经验为心理研究之目的的理念。 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依赖于主体的经验。 三、布伦塔诺 1、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 、最早掀起欧洲反构造主义运动的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的先驱 2、意动心理学 经验(意识经验的普遍性)科学 1)心理学对象是心理活动、心理机能和心理过程,不是心理内容。2)把心理活动分为观念、判断和爱情等三种活动。3)心理学方法上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反省或内部知觉,即现象学方法。3、评价 强调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对现象学、精神分析、完形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都有先导性的影响。 第六章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19 世纪 80 年代以前,心理学属于思辨哲学和宗教神学的一部分二、哲学基础 实用主义内涵
1)以现实为基点,强调行动; 2)以目的为坐标,注重实效; 3)以发展为动力,讲究进取。 4、实用主义产生于美国的时代背景 政治上,不受传统封建特权的压制; 思想上,没有传统的包袱,移民带来多元文化;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传统哲学提出了挑战; 由于百废待兴,因而张扬创新和注重实效的精神。 工业化、城市化、托拉斯等膨胀带来的问题。 第二节 代表人物 一、美国机能主义的先驱—詹姆斯 美国第一位本土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和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先驱 建立了以实用主义为基础、以机能主义为特色的心理学体系。二、杜威 约翰•杜威(1859-1952) 身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三大领域的学者、20 世纪影响东西方文化的最大人物 哲学:实用主义 心理学:美国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 贡献: 反对元素主义和心物平行论,重视心理的整体观、效用观和动力观。为芝加哥机能主义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三、安吉尔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20 世纪初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言人 贡献: 真正建立了机能主义心理学、实际上形成了芝加哥学派。 局限: 更加明显地暴露了美国机能心理学的生物化倾向。 四、霍尔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哲学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将精神分析引入到新大陆的第一人,也是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弟子。 第三节 美国心理学特点总评 一、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点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感觉、感情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2、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机能。 3、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是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4、反对把心理学局限于研究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动物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变态心理和差异心理等领域。 二、对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1、贡献 1)提出了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新心理观; 2)开拓了一些新的心理学分支; 3)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2、局限 1)具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2)具有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倾向; 3)具有生物主义倾向。 第七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一、桑代克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建构者、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巴甫洛夫 :条件反射 三 创始人华生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论文的发表标志诞生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一、贡献 1、坚持客观研究法,彻底摒弃内省心理学,使心理学从主观唯心主义科学向客观唯物主义科学的发展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2、加深了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研究,使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特别是试验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3、行为主义注重吸收自然科学的成果,面向实际生活,强调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 二、局限 1、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别,把人归结为动物而陷入生物主义。 2、抹杀心理、意识与行为的差别,把心理、意识归结为行为,陷入了客观主义。 3、抹杀行为不同层次的差别,把行为归结为 S-R 的简单模式,陷入了机械主义。 4、抹杀社会与自然的本质差别,把心理现象归结为纯自然现象,陷入了还原主义。新行为主义的发展特点:(1)不排除意识经验,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注意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2)改变华生对分子行为的研究,主张心理学必须研究整体行为(3)修整华生较简单的 S-R 公式,以较复杂的 S-O-R 行为公式所取代(4)强调较复杂分析的客观方法,主张用科学操作是心理学术语客观化,摆脱那些不能进行客观观察或科学论证的问题第八章 完形心理学 第一节 完形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前提 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 一、康德的理性主义哲学 康德的理性主义哲学 统摄了唯理论和经验论两派思想的精华。借助经验论的感性材料,和理性主义的内在认识能力,在经验范围内为认识活动找到了普遍、必然、有效的特性。 二、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强调意识活动的历程,以及活动的整体性和活动性。 三、马赫的知觉心理学 1、实证主义 2、知觉心理学研究
在《感觉的分析》一书中,宣称感觉是一切存在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第 二 节 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一、韦特海默 1、似动现象 运动知觉的刺激和运动知觉的心理现象。2、知觉组织完形法则 3、创造性思维 二、考夫卡 完形心理学思想的代言人和推广者 第九章 精神分析心理学一、社会背景 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病态现象所需要的产物。 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式性道德压抑而造成的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需要的产物。 二 代表人物 一、弗洛伊德 1、本能决定论 人的行为决定于个体不自觉知的潜意识,以及积淀于潜意识之中的童年经验。 潜意识的两种来源 欲力:本能性冲动(生、死); 压抑:意识中不能由行为表现于外的东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境界中。 2、人格结构 本我:人格结构的底层,由潜意识支配的部分。由本我所支配的行为多表现在性的满足或攻击破坏。遵从享乐原则。 自我:人格结构的中层,以现实环境为取向的较为理性的部分。遵从现实原则。 超我:人格结构的上层,对本我的冲动具有约束作用。遵从道德规范。 三者互动良好则人格正常。反之,人格异常。 3、人格发展 4、心理治疗 二、阿德勒 1、自由意志 反对弗洛伊德所持的潜意识支配人性的精神决定论。 2、自卑与超越3、生活格调4、创造性自我三、荣格 1、自我功能 自我具有独立性、连续性、统合性三种特性。 自我是个体自幼在生活经验中逐渐发展形成的。自我之内虽也有意识和潜意识之分,但两者并非彼此冲突,而是互相调和。 2、两种潜意识 1)个体潜意识 2)集体潜意识
是指人类心理结构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是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沉积物,是人类的祖先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四、埃里克森艾里克森对自我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进一步发展了哈特曼所重视的社会环境对自我适应作用的思想,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考察自我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渐成说,是自我心理学的理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主要体现在:(1) 把自我放在心理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2) 把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到整个生命周期;(3) 提出了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危机等概念,对现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简要评价 一、贡献 1、开辟潜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新纪元 传统心理学除行为主义外,均是意识心理学,属于理性主义心理学的范畴。 弗洛伊德打破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为潜意识心理学体系的建立开创了新纪元。 二、局限 1、具有非理性主义的倾向 1)极端漠视和贬低显意识的地位和作用,极力夸大潜意识的意义; 2)贬低人的理智的价值,极力鼓吹泛性论。 2、具有心理主义的倾向 弗洛伊德漠视心理活动的客观内容和社会根源,因而从机械主义、生物主义、心理主义而陷入唯心主义。 3、具有神秘主义的倾向 弗洛伊德对许多现象做了主观片面的分析,给他的学说蒙上一层神秘荒诞的面纱。 荣格以神秘的语言描述并肯定原型的神秘性。 第十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背 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二、西方传统的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影响 三、存在主义思潮的渗透 四、第三势力的出现二、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一、主要贡献 1、第一次把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的首位。 2、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 3、提出客观实验范式与主观经验范式的统合构想。 4、促进组织管理与教育改革以及心理治疗的发展。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 当事人中心治疗法二、根本缺陷 1、具有自然主义人性观的烙印。 2、忽略社会发展对自我实现的决定性意义。 3、缺乏实证性的检验和支持。
第十一章 认知心理学 一 认知心理学的背景 理性主义的复兴 ◆完形心理学的知觉整体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托尔曼的认知图理论 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通过老鼠走迷宫实验提出认知地图是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系统科学理论 ◆计算机科学 ◆语言心理学 二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一、皮亚杰 1、发生认识论 探讨知识的起源问题。 力图超越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立。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观点,提出个体发展中经由其自身需要与环境特征交互作用历程,不断地进行平衡和再平衡的过程,逐渐得到知识的发展。2、认知发展阶段论感觉运动(0~2):靠感觉与动作获得认知; 前运算阶段(2~7):开始运用语言从事思维,但仍然缺乏逻辑推理能力; 具体思维阶段(7~11):初具逻辑推理形式,但只限于具体事物; 形式思维阶段(11~成年):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二、维果茨基 1、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观 2、语言的认知发展功能3、从实际发展区到最近发展区 第 四 节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特征 一、强调知识对认知和行为的决定作用 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部环境而排除内部因素的立场相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强调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 二、强调认知结构和历程的整体性 三、强调产生式系统四、强调表征的标志性五、强调揭示认知历程的内部心理机制第 五 节 对认知心理学的评价 一、重要贡献 1、开创新的研究范式 1)扭转了行为主义的外周论,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为当代心理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内部心理机制的理论范式。 2)扭转了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和精神分析非理性主义的范式,突出了人的心理的主体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为当代心理学提出了一个主动实现信息加工的理论范式。 2、开拓新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