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2]学前教育史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1 11:07:21浏览次数:37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课程名称【编号】:学前教育史【0452】 A 卷考试类别: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判断正误(2 分×15)1、《大教学论》是卢梭的教育作品。( × )2、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生活教育理论。( × )3、《民主主义与教育》是蒙台梭利的教育著作。( × )4、康有为不重视胎教。( × )5、我国古代的儿童教育思想没有充分重视儿童的性情。( × )6、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教育家是福禄贝尔。( × )7、原始社会时期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生产技术教育。( √ )8、我国古代胎教在先秦便已经存在。(× )9、“六大解放”的思想体现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 √ )10、朱熹将教育划分为大学、小学两个阶段。( √ )11、《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系统探讨家庭教育的著作。( √ )12、“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 )13、在我国古代 ,幼儿教育主要由家庭来承担。(√ )14、提出 20 世纪是儿童的世纪的教育家是爱.伦凯。( √ )1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思想的共同特点是尊重人性、尊重儿童。( √ )二、简答题(10 分×3)1、简述蒙台梭利对幼儿教育原则的认识。玛利亚·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1、蒙台梭利早年主要强调遗传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晚年则倾向于强调环境的主导作用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蒙台梭利还认为儿童和生物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特殊环境的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期。3、蒙台梭利还提出了学前教育的两条基本原则:(1)自由的原则。儿童有自己的敏感期,具有吸收性心理,能根据自己心理需要和倾向自由的选择物体和活动。( 2)工作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使儿童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4、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即肌肉训练、实际生活练习、感官训练以及初步知识教育。蒙台梭利的初级教学法适用于 3~6 岁的儿童。2、简述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二)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1.学习的性质。 陈鹤琴认为儿童生来有 3 种基本能力,即感觉、联念和动作。2.学习的原则。 一是刺激的原则。二是联念的原则。三是动作的原则。(三)要把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1 - 1.卫生教育方面。2.情绪教育和群育方面。3.智育方面。此外,陈鹤琴认为全面提高父母的素质和教育能力,是保证家庭质量的前提条件。3、简述卢梭对教育年龄分期的认识。卢梭根据他对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 把教育年龄划分为四个阶段:(1)婴儿期(出生~ 2 岁)卢梭认为在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体育,让初生儿的身体得到养护和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壮,增强儿童的体质。(2)儿童期 12~ 12 岁)卢梭把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称为“理性睡眠时期”。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感觉教育,锻炼他们的各种感官,积累丰富的语言和感觉经验,为此后的智力教育奠定基础创造条件。(3)少年期(12~ 15 岁)卢梭把这一年龄阶段视为理智开发时期,是人一生学习能力最强和生命中最珍贵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4)青年期(15~ 20 岁)卢梭把这一时期视为人生的青春时期,主要是随着情感的发展必须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加强品行教育、宗教(自然神)教育和性教育。三、论述分析题(20 分×2)1、试析康有为的幼儿教育思想。  康有为的婴幼儿教育思想主要有:  1.环境的选择  康有为很重视育婴院环境的选择,他很看重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婴幼儿的影响。  2.教育宗旨  康有为认为婴幼儿教育宗旨应该是“务令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为主”体现了德、智、体全面教育的要求。  3.管理制度康有为主张育婴院、慈幼院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如为了儿童健康,院中要有大小医生,育婴院中还要有看护(女保),女保代替母亲为众母,抚育非亲生之子,劳苦功高,无私奉献。育婴院可设“管院事”者,也由医生充任,负责管理院中事务和教养工作,似今天的幼儿园长。2、试析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① 论儿童教育的意义 儿童应该早施教,即从孩子幼小时起,就要抓紧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孩子知识、- 2 - 性情未定,及早对他们进行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灌输,使儿童知其然并养成习惯,容易收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效果,令其接受正面的培养。强调儿童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将之比喻为打“坯模”。 ② 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 朱熹提出,15 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就儿童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眼前事”去教他们,他认为学必自近者易者始,并认为学问之道只就眼前日用的开始,初学应给以简单容易的内容。儿童主要是学习眼前日用之事,是“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他说:“教小儿只说个义理大概,只眼前事或洒扫、应对之类作段子亦可。”所教之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等,只教他依此规矩去做”。除进行道德规范训练以外,还要给以读书写字的基本训练,“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也应在所教内容之中。朱熹还认为,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注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力求形象生动以便于接受。他提倡学校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不讲明道理,只用惩治的方法是不能取得效果的。 ③ 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 朱熹编订的《童蒙须知》是他为儿童制定的习学“眼前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分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等方面,对儿童的生活起居、读书学习、道德行为礼节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3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