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考试([0271]《系统工程》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29 07:07:18浏览次数:40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课程名称【编号】: 系统工程 【0271】 B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论述题:(从以下三个题目中至少选一个题目进行论述。)(50 分)答题要求:①对涉及的核心概念要给出明确的定义;② 对举出的实例有明确的描述;③ 逻辑思路清晰,能结合实例来分析和说明所论述的问题。1.请结合实例说明,什么是系统的整体与部分?系统的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有哪几种方式?答:第一种是部分在整体中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第二种是部分在整体中,必须改变自己才能与其他部分结合,在整体中不能保持相对独立性,但存在改变形态后离开整体物的可能。第三种是部分在整体中存在,不可能转化为独立物。3.请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按照对自然状态的了解程度,人们将决策问题分成哪几种类型?答:所谓自然状态,是指那些对实施行动方案有影响、而决策者又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因素所处的状况。这些因素包括的范围很广泛,如气象、物价、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的行动、成本、原材料等。尽管影响决策问题的客观因素可能很多,但通常只选对行动结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以这个因素或这些因素的状况或组合状况作为该决策问题的自然状态。例如,某企业的决策者面临是“生产 A 产品”,还是“不生产 A 产品”的决策问题。若影响这两种行动方案的不可控因素为“市场需求量”,而它的可能出现的状况有“市场需求大”和“市场需求小”两种,则行动方案实施后将遇到的自然状态就是二者之一如果“竞争厂家是否生产类似产品”是本决策问题的另一个不容忽略的影响因素,它的可能状况有“有竞争”和“无竞争”两种。于是两种影响因素的可能组合状况有 4 种:“需求小,但无竞争”、“需求小,且有竞争”、“需求大,且无竞争”和“需求大,但有竞争”,这就是本决策问题的 4 种可能自然状态。要注意的是,影响因素的状态需要事前作出明确的定义。二、案例分析题:(从以下两个题目中至少选一个题目进行分析论述。)(50 分)答题要求:① 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案例;② 指出案例中描述的现象暴露出哪些社会或教育问题;③ 能利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各种图示、矩阵、模型、计算- 1 -
等)来分析问题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④ 针对产生的问题,请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1. 案例分析题一: 我们把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称为“学困生”。请在网络或其它媒体上找出一些与“学困生”相关的典型案例,并用系统的思想、方法和工具加以分析,找出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有效策略。答:1.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一是学习动力不足。高中阶段的唯一奋斗目标是考大学,而考上大学后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在一些学生心中没有答案。南航近两年针对本科新生开展的基本情况调研显示,每年都有 10%左右的新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目标和打算,走一步算一步”,有 4%左右的新生认为“大学是高中紧张学习后放松的地方”。这些学生如果在新生入学教育引导中没有做好自身的生涯规划,继续迷茫甚至错误认知大学,就会持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动机和动力。二是专业兴趣缺乏。由于在高考之前未深入了解专业与职业等情况,填报志愿时盲目跟风或是听从家长亲朋意见以及招生录取时的专业调剂等原因,一些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了解、不感兴趣,并一直纠结于当初“不明智”非自愿”的专业选择问题。南航近两年的新生调研报告显示,每年有超过 20%的新生表示“不了解”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这些学生如果在经历专业导学之后仍然不能有效调整心态、积极探索专业所学,一味地排斥现状、不愿学,必然会出现学习困境。2.学困生转化的对策一是要高度重视学困生问题,制定出台学校帮扶转化学困生工作专项制度。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虽然占总体学生的比例不大,但产生的负面影响却不小,直接关系到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学校的社会影响和安全稳定,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扶转化。学校应借鉴目前在鼓励优秀生、帮助贫困生和心困生等群体方面的工作机制、制度和做法,制定出台学校层面针对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的专项制度,指导二级学院以及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好学困生帮扶工作,从而促进形成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要找准症结、细化分类、激活需要,从主客观要素等方面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后进生分为“思维尚未觉醒”“隐性天赋面纱尚未揭开”和“智力障碍”三类。学困生主要的问题在于“思维尚未觉醒”和“隐性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结合前文的学困生成因分析,“思维尚未觉醒”和“隐性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主要症结大致可归结为个人的需求层次较低、成长发展目标不明、专业兴趣缺乏等。据此,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去了解和把握学困生的症结到底属于哪一类或哪几类。针对个人需求层次较低的要着重做好需求提升引导,针对成长发展目标不明的要着重做好生涯规划引导,针对专业兴趣缺乏的则要着重做好专业思想引导。总之,要激发学困生个人的发展需要,并综合利用取得成就、获得奖励、被认可等各种外部诱因强化其内在需要,使其“思维觉醒”“隐性天赋面纱揭开”,从而有效激发其学习动力。-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