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1《测量》试题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7 09:07:57浏览次数:28(0781)《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大地水准面可定义为( B )。A、 处处与重力方向相垂直的曲面;B、 通过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的曲面;C、 把水准面延伸包围整个地球的曲面;D、 地球大地的水准面。2、如果 A、B 两点的高差 hAB为正,则说明( B )。A、 A 点比 B 点高;B、 B 点比 A 点高;C、 hAB的符号不取决于 A、B 两点的高程,而取决首次假定。3、参考椭球面是( C )。A、 就是总地球椭球体面,与大地水准面十分接近;B、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为各国处理测量数据而提出的统一的地球椭球面;C、 各国为处理本国测量数据而采用与本国大地水准面十分接近的椭球体面。4、高斯投影,其平面直角坐标系( D )。A、 X 轴是赤道的投影,Y 轴是投影带的中央经线;B、 X 轴是测区的中央经线,Y 轴是垂直于 X 轴;C、 X 轴是投影带中央经线,Y 轴是赤道;D、 X 轴是投影带中央经线,Y 轴是赤道的投影。5、大地体指的是( C )。A、 由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B、 地球椭球体;C、 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6、所谓大比例尺,即( C )。A、 比例尺分母大,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大;
偏心距的方向无关。 (×)26、目标偏心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与测站至目标距离有关,距离愈短,影响愈大。标杆倾斜时瞄上部误差比瞄下部大。 ( √ )27、用经纬仪瞄准同一竖面内不同高度的两个点,在竖盘上的读数差就是竖直角。 (×)28、竖直角观测中,竖盘指标差对同一目标盘左、盘右两半测回竖直角影响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 √ )29、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间所夹的水平角,就是过该两方向线所作两竖直面间的两面角。 ( √ )30、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水平角观测,当方向数多于 3 个时,每半测回均应归零。 ( √ )31、 使用光学对中器或垂球进行对中时,均要求经纬仪竖轴必需竖直。 ( √ )32、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可以通过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33、望远镜视准轴与横轴不垂直的误差,主要是由于十字丝交点位置不正确所造成的。 ( √ )34、在测量过程中,存在偶然误差,此种误差可以采用一定的观测方法或计算改正数的方法加以消除。 (×)35、用同一钢尺在相同条件下丈量两条直线,丈量结果:一条长 100m,一条长 200m,其相对误差均为 1/3000,这说明该两条直线丈量精度相同。 ( √ )36、地 形 图 测 绘 时 , 如 果 要 求 基 本 等 高 距 为 5m , 则 内 插 描 绘 等 高 线 可 以 是10m、15m、20m、25m……等,也可以是 17m、22m、27m……等。 (×)37、地形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之一是在图纸上打方格网,对于各种不同的大比例尺测图,其方格边长采用不同的数值。 (×)38、 选择测图的等高距只与比例尺有关。 (×)39、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在于平面图在图上仅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地形图在图上仅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态。 (×)40、 地形图比例尺愈大,表示地形愈详细,其精度愈高。 ( √ )41、采用小平板仪和经纬仪联合测图法,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小平板在测站边。 ( √
)42、采用经纬仪测绘法进行碎部测图时,一般使用量角器绘图,经纬仪仅用盘左位置观测水平角,因而读数要准确,读至秒。 (×)43、 我国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均采用梯形分幅,并以 1:100 万为基础。 (×)44、我国 1:1 万~1:10 万地形图中,坐标格网(即公里网)的表示是不同的,1:1 万图上不画公里网,仅在图廓上标注。1:2.5 万图上公里方格边长为 4cm,1:5 万及 1:10 万图上公里网方格边长均采用 2cm。 (×)45、在某些 1:25000 比例尺地形图的外图廓四周上标注有公里网的坐标值,它们是表示同一带中相邻图幅公里网的坐标值。 ( √ )46、在 1:1 万~1:5 万的地形图上,外图廓四周中间标写的地形图编号表示相邻图幅的编号。(×)47、 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值为:y=20743km,其中 20 为纵行号。 (×)48、 坡度是高差与水平距之比,其比值大说明坡度缓。 (×)49、 在地形图上按一定方向绘制纵断面图时,其高程比例尺和水平距离比例尺一般应相同。 (×)50、 其编号为 H-48-81-(39)的地形图的比例尺是 1:10000。 ( √ )三、填空题1、在一个国家的合适地方选择一点 P,设想在该点把椭球体和大地体相切,切点 P'位于 P 点的铅垂线上,此时,过椭球面上 P'点的法线与该点对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线相重合,这样,椭球体与大地体的相关位置就确定了。这项工作称为 椭球定位,切点称为 大地原点 。2、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 铅垂线,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 大地水准面 ,它所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体,表示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相对一定的坐标系而言的。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等。4、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量 A、B 两点时,将仪器置于 A 点,量得仪器高为 1.45m,测得 B 点视距尺的尺间隔为 0.850m, 中丝读数为 1.650m,竖直角为-30º, 则 A、B 两点的水平距离为 63.750m,高差为 -37.006 m。
5、已知北京某点的大地经度为 116o20′,则该点所在 6o带的带号为 18 ,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10 5° 。6 、 从 图 上 量 得 点 M 的 坐 标 XM=14.23m, YM=86.71m ; 点 A 的 坐 标 为 XA=65.53m,YA=35.41m。则 M、A 两点的水平距离为 72.55m,MA 的坐标方位角为 31 5° 。7、光电测距仪按照测量时间的方式可以分为 相位式 测距仪和脉冲式测距仪。8、为了便于识图、用图和满足某些工程的需要,地形图上主要采用了 首曲线 、计曲线 、间曲线和助曲线四种等高线来表示地貌的特征。9、如果位于测量坐标系第三象限内某直线的方位角为 α,象限角为 A,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α=18 0°+A 。10、在对一全长为 330.01m 的附合导线进行内业处理时,计算得到该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为+0.01m 和-0.05m,则该导线的全长闭合差为 m,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合差为 1 /6472 。11、经纬仪满足三轴相互垂直条件时,望远镜围绕横轴旋转,扫出的面应该是竖直面 。12、1:2000 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 0.2 m。13、某地的地理坐标为 L东经=106°25′,φ北纬=29°48′,按高斯投影 6°和 3°投影带划分,则分别在第 18 和第 35 投影带内,此 6°和 3°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 105° 和105°。13、1:10 万国家基本地形图的经度差为 3′ 4 5″ ,纬度差是 2′ 3 0″ 。图号为 H-48-5-(38)的地形图的比例尺是 1 : 10000 ,与 H-48-144-(32)南边相接的地形图的编号为 H-48-144- ( 32 ) 。14、经纬仪在构造上应满足的四个几何条件为 照准部水准管轴应垂直于仪器轴、望远镜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横轴应垂直于仪器的竖轴、十字丝的纵丝应垂直于横轴。
15、某钢尺的名义长度为 30m,经检验其实长为 29.997m,检定时的温度t=20℃,用该钢尺在相同拉力情况下丈量某直线距离为 20m,丈量时的温度t=26℃,两点间的高差为0.45m,则求该段直线的尺长改正数为-0.002m,温度改正数为 +0.002 m,高差改正数为-0.005m,该段距离改正后的水平距离为 19.995m。16、某一 DJ6 级经纬仪测量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α左=L−90∘,α右=270∘−R。该经纬仪观测某一竖直角的盘左读数为 L=78°18′18″,R=281°42′00″,此竖直角为-11°41′51″,该经纬仪的竖盘指标差 x 为+ 9″ 。在消除该仪器竖盘指标差的条件下,试计算该仪器用盘左照准一高度的盘左读数 L′=91°32′48″时的竖直角 α= +1°32′39″。17、大地坐标系是以大地经度 L、大地纬度 B 和大地高 H 表示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大地坐标系是以 法线 为基准线,以 参考椭球面 为基准面。18、测量工作在程序上应遵循由 先控制后碎部 的基本原则;在精度上应遵循 由 高级到低级 的基本原则;对具体工作而言应“步步有检核”。19、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三大测量基本工作是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 和高程测量。20、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 磁子午线 和磁子午线方向。21、地形图符号按照比例尺可分为比例符号、 半依比例符号 和不依依比例符号。22、经纬仪十字丝板上的上丝和下丝主要是在测量 距离 时使用。23、水准测量中,为了进行测站检核,在一个测站要测量两个高差值进行比较,通常采用的测量检核方法是 双面尺法 和变更仪器高法。24、当用视距测量方法进行倾斜距离测量时需要读取上下丝读数和 竖盘读数 。25、为了便于测量工作的计算和分析,对大地水准面采用一个规则的数学曲面进行表示,这个数学曲面称为 参考椭球面 。26、已知某直线的象限角为北西 30°,则其坐标方位角为 33 0° 。
27、地图比例尺常用的两种表示方法有 数字比例尺 和图示比例尺。28、地面点的位置通常用_ 平面坐标 和高程表示。29、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 等高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
βAOB的水平距离称为 等高线平距 。30、比例尺精度是指 图上 0.1mm 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 。31、直接为了测图服务而进行的控制测量称为 图根控制测量 。四、填表计算:1、完成下列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1)点号测站数(n)高差(m)高程(m) 备注观测值 改正数 改正后值BM15 +0.909-0.005+0.90444.313fh容=±8 mm√n=± 32 mm1 45.2174-0..360 -0.004 -0.3642 44.8534 +0.118-0.004+0.1143 44.9673-0.455 -0.003 -0.458BM244.509N=16 +0.212-0.016+0.196∑(2)点号距离(km)高差(m)高程 备注观测值 改正数 改正后值BM10.72 +8.234 +0.009 +8.24384.744fh容=±30 mm√L¿±30mm√2 .7=±49 mm1 92.9870.52-3.491+0.006-3.4852 89.5020.82-7.742+0.010-7.7323 81.7700.64 +2.966 +0.008 +2.974BM184.7442.70-0.033+0.033 0.000∑2、 完成下列水平角测量的记录计算(1) 采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β,上下半测回读数如图标注,请完成下表。测站目标盘左观测 盘右观测半测回差″一测回平均值° ′ ″读数° ′ ″角值° ′ ″读数° ′ ″角值° ′ ″OA 324 0054159 4218144 0106 159 415424 159 42 06B 123 4312303 4300
S盘左: 225°28′30″盘右: 45°28′10″盘左: 45°23′50″盘右: 225°23′20″POβ(2)采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β,上下半测回读数如图标注,请完成下表。 测站目标盘左观测 盘右观测半测回差″一测回平均值° ′ ″读数° ′ ″角值° ′ ″读数° ′ ″角值° ′ ″OS 45 23 50180 04 40225 23 20180 04 50 10 180 04 45P 225 28 30 45 28 10(3)完成下列方向观测法记录手簿的计算测站 目标水平度盘读数2C″平均读数° ′ ″归零方向值° ′ ″盘左读数° ′ ″盘右读数° ′ ″OA0 02 48180 03 12 -24(0 03 03)0 03 000 00 00B 55 36 12 235 36 54 -42 55 36 33 55 33 30C 120 26 06 300 27 00 -54 120 26 33 120 23 30D 201 46 18 21 47 00 -42 201 46 39 201 43 36A 0 02 42 180 03 30 -48 0 03 06 0 00 003、完成下列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1)点号内角观测值°′″左转折角改正后角值°′″左转折角坐标方位角°′″边长(m)纵坐标增量(m)X△横坐标增量(m)Y△改正后坐标增量 坐标X△(m)Y△(m)X(m)Y(m)B12720 30A-6231 02 2823102 22 509.580 675.890178 22 52 40.510+0.007-40.494+0.007+1.144-40.487 +1.1511-664 52 0064 51 54 469.093 677.04163 1 4 46 79.040+0.014+35.581+0.015+70.579+35.595 +70.5942-6182 29 02182 28 56 504.688 747.63565 43 42 59.120+0.010+24.302+0.011+53.894+24.312 +53.905C-6148 42 24148 42 18 529.000 801.54034 26 00Dfβ=+24" ∑D= 178.670 fx=-0.031 fD=√fx2+fy2=±0.045fβ 允许=±40"√4=±80" fy=-0.033 K=1∑DfD=13970(2)点 内角 改正后 坐标 边长 纵坐标 横坐标 改正后坐标增量 坐标
号观测值°′″左转折角角值°′″左转折角方位角°′″(m)增量(m)X△增量(m)Y△X△(m)Y△(m)X(m)Y(m)1148 35 002-10107 19 10107 19 00 500.000 500.00075 54 00 89.960-13+21.916-24+87.250+21.903 +87.2263-1087 30 0087 29 50 521.903 587.226343 23 50 89.690 -13+85.951 -24-25.628+85.938 -25.6524-1089 14 2089 14 10 607.841 561.574252 38 00 112.052-17-33.446-29-106.944-33.463 -106.9731-1075 57 1075 57 00 574.378 454.601148 35 00 87.140-13-74.365-23+45.422-74.378 +45.3992 500.000 500.000fβ= +40" ∑D=378.842 fx= +0.056 fD=√fx2+fy2=±0.115fβ 允许=±40"√4=±80" fy= +0.100 K=1∑DfD=13294(3)导线点角 值方位角边长坐 标 增 量 平面坐标观 测 值左转折角改正值改正后的角值左转折角初 算 值 改 正 值 改正后值X YΔxˊ ΔyˊvxvyΔx Δyº ′″ ″ º ′″ º ′ ″m m m mm mm m m m mD124 59 43500..000 500.000A107 48 30+12 107 48 4252 48 25 80.18 +48.469 +63.872 -18 +15 +48.451 +63..887B73 00 20+12 73 00 32 548.451 563.887305 48 57 129.34 +75.687-104.882-29+24+75.658 -104.858C89 33 50+12 89 34 02 624.109 459.029215 22 59 78.16 -63.724 -45.258 -17 +14 -63.741 -45.244D89 36 32+12 89 36 44 560.368 413.78512459 43105..22-60..345 +86.196 -23 +19 -60.368 +86.215A500.000 500.000fβ=−4 8'' ∑D=392.90 ∑Δxˊ= +87㎜ ∑Δyˊ= -72㎜ ∑ vx =-87㎜ ∑ vy =+72㎜fβ容=±4 0''√n=±80″ fx =+87㎜ fy =-72㎜ ∑Δx=0 ∑Δy = 0f =±√fx2+fy2=±113㎜ K=|f|∑D=13477已知:αDA=124 ° 5 9'4 3' '(4)
βγαδABCDABCD点号内角观测值°′″(右角)改正后角值°′″(右角)坐标方位角°′″边长(m)纵坐标增量(m)X△横坐标增量(m)Y△改正后坐标增量 坐标X△(m)Y△(m)X(m)Y(m)130 15 3 0 90.321-0.026+78.016-0.013+45.513+77.990 +45.500500.000 500.0002+892 40 3092 40 38 577.990 545.500117 34 52 47.043-0.014-21.781-0.007+41.697-21.795 +41.6903+887 23 0987 23 17 556.195 587.190210 11 35 144.248 -0.041-124.679 -0.020-72.545-124.720 -72.5654+742 13 3942 13 46 431.475 514.625347 57 49 70.086-0.020+68.545-0.010-14.615+68.525 -14.6251+7137 42 12137 42 19500.000 500.00030 15 002∑ 359 59 30 360 00 00 351.698fβ=-30″ ∑D= 351.698 fx= +0.101 fD=√fx2+fy2=±0.113fβ 允许=±40"√4=±80" fy=+0.050 K=1∑DfD=1/3112五、计算题1 、 如 下 图 所 示 , 已 知 AB 的 方 位 角 αAB=357°32′48″ , 观 测 水 平 角α=41°54′38″,β=97°28′55″,γ=54°33′16″,δ=104°55′47″。求方位角 αAC、αBC。(10分)解αAC=αBA+[360−(β−α)]±180∘=357∘3 2'4 8' '+360∘−97∘2 8'5 5''+41∘5 4'3 8''−180∘=301∘5 8'3 1'' αBC=αAB+(δ−γ)±180∘=357∘3 2'4 8' '+(104∘5 5'4 7''−54∘33'1 6' '−180∘=227∘5 5'1 9''2 、 如 下 图 所 示 , 已 知 CA 坐 标 方 位 角 CA= 274o45'16'' , 观 测 水 平 角 = 36o28'56'' , =68o47'21'',求 AB 的坐标方位角AB(8 分)。
3、 我国某地的经度 λ=106°25′34″、纬度 φ=29°48′30″,试求出该地 1:10000 国家基本地形图的国际分幅编号。(10 分)解(1)该地在 1:100 万地形图的纵行号及横列号为: 纵行号=106∘25'3 4' '6∘(取整)+31=48 横列号=29∘4 8'30' '4∘(取整)+1=8 该地 1:100 万的地形图编号为:H-48。(2)将 H-48 所包含的范围分成按下图方法分成 144 幅 1:10 万的地形图。 根据该地的经度、纬度,由下图得出该地 1;10 万地形图的编号为:H-48-81。H-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243648607280 81 82 83 8496108120132144 102° 108° (3)将 H-48-81 所包含的范围分成按下图方法分成 64 幅 1:1:10000 的地形图。 根据该地的经度、纬度,由下图得出该地 1;10000 万地形图的编号为:H-48-81-(39)。H-48-81(1) (2) (3) (4) (5) (6) (7) (8)(9) (10) (16)(24)(32)(39) (40)(48)(56)(64)4、某地形图的国际梯形分幅的图号为 H-48-81-(39),求该图幅的内图廓线西南角点的经度 ,纬度 j。解(1) 1:100 万地形图 H-48 的西南角经度 λ 及纬度 φ 为:λ=(48-31)×6°=102° φ=(8-1)×4°=28°则 1:100 万 H-48 的四南角经、纬度如下图示28°32°106°30′106°29°40′30°00′29°50′00″106°106°30′29°40′30°00′106°26′15″106°22′15″29°47′30″
B、 比例尺分母小,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小;C、 比例尺分母小,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大。7、斜坡上丈量距离要加倾斜改正,其改正数符号( A )。A、 恒为负;B、 恒为正;C、 上坡为正,下坡为负;D、 根据高差符号来决定。8、由于直线定线不准确,造成丈量偏离直线方向,其结果使距离( A)。A、 偏大; B、 偏小;C、 无一定的规律;D、 忽大忽小相互抵消结果无影响。9、相位式光电测距仪的测距公式中的所谓“光尺”是指 ( D )。A、 f;B、 f/2;C、 ;D、 /2。10、某钢尺名义长 30m,经检定实际长度为 29.995m,用此钢尺丈量 10 段,其结果是( A )A、 使距离长了 0.05m;B、 使距离短了 0.05m;C、 使距离长了 0.5m; D、 使距离短了 0.5m。11、子午线收敛角的定义为( C )。A、 过地面点真子午线方向与磁子午线方向之夹角;B、 过地面点磁子午线方向与坐标纵轴方向之夹角;C、 过地面点真子午线方向与坐标纵轴方向之夹角。12、水准测量时,如用双面水准尺,观测程序采用“后、前、前、后”,其目的主要是消除( A )。A、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B、 视准轴不平等于水准管轴误差的影响;C、水准尺下沉误差的影响; D、水准尺刻划误差的影响。13、在一条水准路线上采用往返观测,可以消除( C )。A、 水准尺未竖直的误差; B、仪器升沉的误差;C、 水准尺升沉的误差; D、两根水准尺零点不准确的误差。14、水准仪安置在与前后水准尺大约等距之处观测,其目的是 ( D )。A、 消除望远镜调焦引起误差; B、 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的误差;
H-48102°108°28°32°(2)将 H-48 所包含的范围分成按下图方法分成 144 幅 1:10 万的地形图H-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243648607280 81 82 83 8496108120132144 102° 108°由此可见 1:10 万地形图 H-48-81 西南角经、纬度为:λ=106°,φ=29°40′(3)将 H-48-81 所包含的范围分成按下图方法分成 64 幅 1:1:10000 的地形图。H-48-81(1) (2) (3) (4) (5) (6) (7) (8)(9) (10) (16)(24)(32)(39) (40)(48)(56)(64)由此可见 1:10000 地形图 H-48-81-(39)西南角经、纬度为:28°32°106°30′106°29°40′30°00′29°50′00″106°106°30′29°40′30°00′106°26′15″106°22′15″29°47′30″
( 3 , 5 )( 4 , 8 )( 6 , 7 )( 8 , 10 )( 10 , 6 )( 7 , 4 )XYOβABPλ0=106°22′15″,φ0=29°47′30″。5、在地形图上有一地块如下图所示,地块边界各转折点的坐标标注在图上,试计算该地块的面积。(单位为米)。解 A=3×8+4×7+6×10+8×6+10×4+7×5=235B=5×4+8×6+7×8+10×10+6×7+4×3=288S=12×|A−B|=12×|235−288|=21. 56 、 一 个 五 边 形 地 块 , 其 角 点 顺 时 方 向 的 编 号 和 坐 标 分 别 为 A ( 426,873 ) 、 B(640,1068)、C(843, 1264)、D(793, 1399)和 E(389, 1307),试计算该五边形地块的面积。(坐标单位为米)(10 分)解 A=426×1068+640×1264+843×1399+793×1307+389×873=3819333B=873×640+1068×843+1264×793+1399×389+1307×426=3562389S=12×|A−B|=12×|3819333− 3562389|=128472 m27、如图,为了测定一地面点 P 的坐标及高程,在 A 点按照经纬仪,对中整平后,量得仪器高 I=1.32m。后视 B 点,再瞄准地面点 P,测得水平角 β=75°,竖直角 αAP=+45°,视距间隔 S=kl=36.8m,中丝读数 V=1.25m。已知A、B 两点的坐标为:{xA=500 . 000 m¿{yA=507.000 m¿¿¿ ¿、{xB=525.000 m¿{yB=532.000 m¿¿¿¿试计算地面点 P 的平面坐标xP、 yP及高程 HP。解: αBA=tan−1(507 . 000−532 . 000500 . 000−525 . 000)+180∘=225∘ DAP=36.8×(cos 45∘)2=18. 4 α=225∘+75∘−180∘=120∘ xp=500. 000+18 . 4×cos120∘=490.800 m
ABCXBAabdceBA1200140016001800Yyp=507 . 000+18. 4×sin120∘=522 . 935m HP=245. 258+18 . 4×tan 45∘+1 .32−1.25=263. 728 m8 、 如 右 图 所 示 , 已 知 AB 边 的 方 位 角 为 120°10′ , BC 边 的 长 度 为 82.000m , ∠ ABC =119°50′,XB=460.000m, YB=320.000m,请计算 CB 边的方位角和 C 点的坐标。解:BC 边的方位角为 αBC = 120°10′+180° + 119°50′—360°= 60° 则 CB 边的方位角为 αCB:=αBC+180°=240° XC = XB + DBC * cosαBC = 501.000m YC = YB + DBC * sinαBC = 391.014m 9、在 1:2000 图幅坐标方格网上(见右下图),量测出 ab = 2.0cm, ac = 3.4cm, ad = 3.8cm, ae =5.2cm。试计算 A、B 两点的坐标,长度 DAB及其坐标方位角 αAB。解:(1)XA=1600+ad/100×2000=1676m YA=1200+ae/100×2000=1304mXB=1600+ab/100×2000=1640m YB=1200+ac/100×2000=1268m故 A、B 点点坐标分别为:A(1676,1304) B(1640,1268) (2) bd = ad – ab = 1.8cm, 因此△X = -36m;ce = ae – ac = 3.6cm, 因此△Y = -36m; (或由图根据比例尺和距离计算 A、B 两点的坐标)因此距离为:50.912m 方位角 αAB 为:225°00′00″
C、 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 D、 包含 B、 与 C、 两项的内容。15、双面水准尺的黑面是从零开始注记,而红面起始刻划( C )。A、两根都是从 4687 开始;B、两根都是从 4787 开始;C、一根从 4687 开始,另一根从 4787 开始;D、 一根从 4677 开始,另一根从 4787 开始。16、 水准测量时,长水准管气泡居中是说明( C )。A、 视准轴水平,并且与仪器竖轴垂直;B、 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平行;C、 视准轴水平;D、视准轴与圆水准器轴垂直。17、水准测量记录表中,如果h=a-b,则说明下列一项是正确的。 ( B )。A、 记录; B、计算; C、观测。18、水准测量中的转点指是( C )。A、水准仪所安置的位置; B、水准尺的立尺点;C、为传递高程所选的立尺点; D、水准路线的转变点。19、经纬仪视准轴检校的目的是( A )。A、 使视准轴垂直横轴; B、使十字丝纵丝垂直横轴;C、 使视准轴垂直仪器竖轴; D、使视准轴平等于水准管轴。20、经纬仪望远镜、竖盘和竖盘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 B )。A、望远镜转动,指标也跟着动,竖盘不动;B、望远镜转动,竖盘跟着动,指标不动;C、望远镜转动,竖盘与指标都跟着动;D、望远镜转动,竖盘与指标都不动。21、用经纬仪正倒镜观测水平方向某一目标所得的读数差,理论上应为 180º,如果每次读数差不为 180º,并且为常数,其原因主要是( D )。A、横轴误差大 B、视准轴误差大;C、度盘带动误差; D、竖盘指标差大。
23、水平角观测时,为了克服微动紧旋弹簧疲劳迟带现象,观测时应采用( B )。A、 照准部始终向一个方向旋转; B、微动螺旋使用中间部分;C、 每次转动微动螺旋最后以旋进结束; D、照准部要匀速旋转。24、存在横轴误差时,对水平角测量的影响是( C )。A、当视线水平时,对测水平角影响最大;B、随目标竖角的增大,横轴误差影响逐渐减小;C 随目标竖角增大,横轴误差影响逐渐增大。25、 经纬仪在测站上安置是先对中后整平,通过对中达到( A )。A、水平度盘中心与测站在同一铅垂线上;B、仪器中心螺旋的中心与测站在同一铅垂线上;C、仪器基座中心线与测站在同一铅垂线上。26、水平角观测时,各测回间要求变换度盘位置,其目的是( D )。A、改变起始方向的度盘度数; B、减小度盘偏心差的影响;C、便于检查观测的粗差; D、减弱度盘刻划误差的影响。27、观测水平角时,采用盘左、盘右取中的观测方法,不能消除( C )。A、横轴误差对测角的影响;B、视准轴误差对测角的影响;C、竖轴倾斜对测角的影响。28、导线边往返高差的平均值时,应按下法计算:( A )。A、往测高差减返测高差除以 2;B、往返测高差绝对值取平均;C、往返测高差绝对值取平均,附以返测同差的符号;D、往返高差之和取平均。29、辨认等高线是山脊还是山谷,其方法是( C )。A、山脊等高线向外突,山谷等高线向里突;B、根据示坡线的方向去辩认;
C、山脊等高线突向低处,山谷等高线突向高处;D、山脊等高线较宽,山谷等高线较窄。30、在地形测图中,为了测定山顶某一古塔的位置,当不便量距时,可采用:( A )。A、前方交会法; B、侧方交会法; C、后方交会法; D、极坐标法。31、碎部测量时,对地物应测定其轮廓的转折点,地物凹凸部分在图上小于下列数值可按直线处理:( A )。A、0.4mm; B、0.5mm; C、0.6mm; D、0.7mm。32、测绘 1:1000 比例尺地形图时,经纬仪对中误差不得大于下列数值:( B )。A、 5mm;B、50mm;C、10mm;D、20mm。33、 地形图公里方格网的纵线是平行于( A )。A、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B、首于午线;C、投影带的边缘子午线;D、内图框南北方向线。34、不同纬度处,经度 1°所表示的地面距离是不同的,在纬度 0、90 分别为下列数( A )。A、111.2km,0km; B、0km,111.2km;C、110.6km,111.7km; D、78.8km,0km。35、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B)。A、法线; B、铅垂线; C、经线; D、任意直线。36、经纬仪测量竖直角时,盘左、盘右瞄准同一高度所读的竖盘读数值理论上的关系应为(D)。A 、两个值之差为 180°; B、两个值之差为 90°; C 、两个值之和 180°; D、两个值之和为 360°。37、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盘左、盘右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度盘读数值理论上的关系应为(A)。
A 、两个值之差为 180°; B、两个值之差为 90°; C 、两个值之和 180°; D、两个值之和为 360°。38、测量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C)。A、高差测量; B、距离测量; C、测定地面点的位置 ; D、角度测量。39、如果 A 点位于中央子午线 123º 的 6º 投影带内,该点离赤道的距离为 2842km,离本带中央子午线以西 150km,则 A 点的我国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通用值为( )。A、XA=-150km YA=2842km ; B、XA=2842km YA=-150km;C、XA=2842km YA=21350km ; D、XA=2842km YA=350km。40、已知某直线的象限角为南东 40°,则其方位角为(A)。A、140°; B、220°; C、40°; D、320°。41、闭合导线左转折角角度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A)。A、反号平均分配 ; B、按角度大小成比例反号分配; C、任意分配 ; D、分配给最大角。42、相对高程是地面点到(C)的铅垂距离。A 坐标原点 ; B 大地水准面 ; C 任意水准面 ; D 赤道面。43、用经纬仪在山顶上观测山下一小屋时,盘左竖盘读数为 86º45ˊ25″,则该台仪器的竖直角 α 计算公式为(A)。A、α左=L-90º α右=270º-R ; B、α左= 90º-L α右=270º-R;C、α左=L α右=R ; D、α左= 90º-L α右=R- 270º。44、已知 A 点坐标为(12345.7,437.8),B 点坐标为(12322.2,461.3),则 AB 边的坐标方位角αAB为(D)。A、45;° B、315°; C、225°; D、135°。45、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要求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D)。A、消除或减弱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旋转轴误差影响;B、消除或减弱仪器升沉误差的影响;
ANM373635100°30130°30100°30DCBAC、消除或减弱标尺分划误差的影响;D、消除或减弱仪器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的误差影响。 46、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三条等高线所表示的高程如图所视,A 点位于 MN 的连线上,点 A 到点 M 和点 N 的图上水平距离为 MA=3mm,NA=2mm,则 A 点高程为(A)。A、36.4m ;B、36.6m ; C、37.4m ;D、37.6m。4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C)。A、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B、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C、利用微倾式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D、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48、经纬仪测回法进行水平角测量时能够消除的误差是(B)。A、对中误差; B、 横轴倾斜误差;C、竖轴倾斜误差 ; D、 读数误差。49、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A、所有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条等高线上;B、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C、等高线一般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D、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50、如图支导线,AB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αAB=125∘30' 30 '',转折角如图,则 CD 边的坐标方位角αCD为(B)。A、75∘30 ' 30'' B、15∘30 ' 30'' C、45∘30' 30 '' D、25∘29' 30 ''
51、任意两点之间的高差与起算水准面的关系是(A)。A、不随起算面而变化; B、随起算面变化; C、总等于绝对高程; D、无法确定。52、用水准测量法测定 A、B 两点的高差,从 A 到 B 共设了两个测站,第一测站后尺中丝读数为 1.234,前尺中丝读数 1.470,第二测站后尺中丝读数 1.430,前尺中丝读数 0.728,则高差hAB为(C)。A、-0.938m B、-0.466m C、0.466m D、0.938m 53、用一台顺时针方向递增注记竖盘的 J6 光学经纬仪测某一目标的竖直角,其盘左读数为81º12´18",盘右读数为 278º45´54"。则该仪器的指标差为(B)。A、54" B、-54" C、6" D、-6"54、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D)。A、比例符号 B、半依比例符号 C、地貌符号 D、非比例符号55、距离测量中的相对误差通过用(B)来计算。A、往返测距离的平均值; B、往返测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与平均值之比值;C、往返测距离的比值; D、往返测距离之差。二、是非判断题1、测量成果的处理,距离与角度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高程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 √ )2、在 10km 为半径的圆范围内,平面图测量工作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 √ )。3、在小区域进行测量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测量的影响较大,故应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4、在小地区进行测量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程影响很小,地球曲率影响可以匆忽略。(×)5、 地面上 AB 两点间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相同的。 ( √ )6、在测量工作中采用的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南北方向为 X 轴,东西方向为 Y 轴,象限按反时针方向编号。 (×)7、 高斯投影中,偏离中央子午线愈远变形愈大。 ( √ )
8、 六度带的中央子午线和边缘子午线均是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 ( √ ) 9、 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愈低,表示地物、地貌愈简略。 ( √ )1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其数值愈小,表示地物、地貌愈简略。 ( √ )11、某钢尺经检定,其实际长度比名义长度长 0.01m,现用此钢尺丈量 10 个尺段距离,如不考虑其他因素,丈量结果将必比实际距离长了 0.1m。 (×) 12、脉冲式光电测距仪与相位式光电测距仪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直接测定光脉冲在测线上往返传播的时间来求得距离,而后者是通过测量调制光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移来求出距离,前者精度要低于后者。 ( √ )13、视距测量作业要求检验视距常数 K,如果 K 不等于 100,其较差超过 1/1000,则需对测量成果加改正或按检定后的实际 K 值进行计算。 (×)14、一条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永远相差 180º,这是因为作为坐标方位角的标准方向线是始终平行的。 ( √ )15、如果考虑到磁偏角的影响,正反方位角之差不等于 180º。 ( √ )16、磁方位角等于真方位角加磁偏角。 (×)17、水准仪的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是水准仪各轴线间应满足的主条件。 ( √ )18、通过圆水准器的零点,作内表面圆弧的纵切线称圆水准器轴线。 (×)19、望远镜对光透镜的调焦的目的是使目标能成像在十字丝平面上。 ( √ )20、通过水准管零点所作圆弧纵切线称水准管轴。 ( √ )21、水准测量中观测误差可通过前、后视距离等远来消除。 (×)22、在一个测站水准测量过程中,如果读完后视水准尺后,转到前视水准尺时,发现圆气泡不居中,此时可以稍为调节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接着再调微倾螺旋,使水准管器泡符合 ,最后读取前视读数。 (×)23、 水准管圆弧半径 R 愈大,则水准管分划值愈大,整平精度愈低。 (×)24、当经纬仪各轴间具有正确的几何关系时,观测同一方向内不同高度目标时,水平度盘的读数是一样的。 ( √ )25、经纬仪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与测站至目标的距离有关,距离愈大,影响愈小,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