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考试[0880]《兽医普通病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28 09:07:09浏览次数:43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 教 专业:动物医学 课程名称【编号】:兽医普通病学【0880】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论述题(请在下面 8 道题目中选择 5 道题目进行作答,20 分/题)1、试述家禽发生维生素 B2缺乏症的病因和主要临床症状。2、试述奶牛酮病的预防措施。3、试述动物有机磷中毒的毒理和临床症状。答:有机磷中毒的毒理:有机磷为脂溶性,易挥发,难溶于水,经胃肠、皮肤或呼吸道吸收 后,随血液和淋巴循环分布到各组织器官,与胆碱酯酶结合生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其丧失 水解 乙酰胆碱的能力, 致使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传递神经冲动的乙酰胆碱蓄积, 使副交感神经 的节前、 节后纤维和分布于腺体的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所支配的一些组织、 器官的功能异常, 呈现 心血管活动受抵制、平滑肌兴奋、骨骼肌先兴奋后抵制、腺体分泌亢进、瞳孔缩小、中枢神 经系统机能紊乱等变化。 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症状 动物中毒后, 很快出现大量流涎和出汗, 可视粘膜发绀, 瞳孔缩小, 眼球震颤,腹痛不安,肠音增强,连绵不断,不断腹泻,粪稀如水,呼吸困难。轻度中毒或 初期, 骨骼肌震颤甚至全身战栗;重度中毒或中毒后期,转为抵制,四肢无力,站立不稳,走路摇晃,容易跌倒。甚至倒地不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出现兴奋不安,抽搐,最后陷于昏 睡状态。4、何谓纤维素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如何治疗该病?答:治疗原则:抗菌消炎,控制继发感染,制止渗出,促进渗出物吸收。治疗方法:(1)应将病畜置于通风良好,清洁卫生的环境中,供给优质易消化的饲草料;(2)抗菌消炎:可选用土霉素或四环素。也可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降低机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控制炎症发展。在选用抗菌消炎药时,要特别慎重,最好先做药敏试验再选择抗菌药,并且不要轻易换药。如果大叶性肺炎并发脓毒血症时,可采用 10%磺胺嘧啶钠溶液 100-150ml、40%乌洛托品溶液 60ml、5%葡萄糖溶液500mL,混合后马、牛 1 次静脉注射(猪、羊酌减);(3)对症治疗:静注 10%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溶液以促进炎性产物吸收,使用安钠咖强心,用呋塞米利尿,咳嗽剧烈时应止咳,体温过高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氨基比林。5、试述家畜尿道结石的病因和治疗方法。6、试述奶牛腐蹄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答: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1、病因:- 1 -
主要是因饲养管理不当,如日粮配合不平衡(钙磷比例不当或供应不足,蛋白质或维生素缺乏)引起蹄角质发育不良;牛舍阴暗潮湿,粪尿未及时清扫,运动场泥泞使牛蹄长期浸泡其中;牛床、运动场不平整或煤渣、石子、砖瓦块等坚硬异物引起蹄伤,致使蹄受坏死杆菌、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结节状梭菌等病原菌的感染。2、临床症状:病初表现为一肢或多肢跛行,喜卧;强行站立时频频提举病肢,患蹄刨地或踢腹;患蹄系部和球节屈曲,免负体重,后蹄患病时蹄尖轻轻着地,前蹄患病时患蹄前伸;趾(指)间皮肤和蹄冠呈红色或暗紫色、发热、肿胀、敏感,皮肤裂开,有恶臭味;蹄底不平整,角质呈黑色。若病情进一步发展,炎性肿胀可蔓延至系部、球节或掌(趾)部当炎症波及腱、趾(指)间韧带、冠关节或蹄关节时表现为体温升高(有时达 41℃),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产奶量急剧下降,起卧困难,机体逐渐消瘦等。严重者蹄角质分离,甚至造成整个蹄匣脱落。3、预防:①.牛舍、运动场地面应平整,无坚硬异物,防止牛受伤;及时清理粪便,排除污水,经常消毒,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干燥。②.加强饲养管理,维持日粮平衡,加强运动,增强抵抗力。③.定期用 5%硫酸铜、0.1%高锰酸钾、0.1%新洁尔灭等药物浴蹄。药浴前必须将蹄清洗干净。④.每年春秋季节对成母牛修蹄,定期普查牛只蹄形,及时修整变形蹄。⑤.禁用有肢蹄遗传缺陷的公牛的冻精配种。4、治疗:①.扩创、清创。用 0.1%高锰酸钾或 0.1%新洁尔灭溶液洗净患蹄后将蹄底修平,然后沿创道修挖蹄底黑色角质或触之有弹性并有痛感的角质部,创口大小以充分暴露创腔为宜,彻底除尽坏死组织后用 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创腔。②.局部用药。用 10% 碘酒涂搽创腔后将高锰酸钾粉撒在创面上,然后用小块纱布浸松馏油填在创腔内,最后用绷带将患蹄包扎好。重症病牛可局部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方法是:用注射用水 4 毫升稀释 80 万单位青霉素后再抽取 2 毫升氢化可的松、2%普鲁卡因注射液 2 毫升作一次性注射。在患蹄的悬蹄与蹄踵间软组织处消毒皮肤,用 16 号针头刺入皮下后向蹄踵方向平行前进至针尖全部进入皮下,回抽无血时边注射边退针。用药后应加强护理,防止患蹄受粪尿等污物侵蚀。治疗一周未愈者再按上法治疗。如伴发关节化脓则治疗困难。全身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7、如何做好手术助产后母畜的护理工作? 答:(1)手术助产后应肌注或静注催产素,促进子宫的收缩和复旧,加快胎衣的排出,也可用来止血。大动物可注射 30-50IU,羊、猪 10-30IU,犬、猫 5-10IU。 (2)全身及生殖道用抗生素治疗。术后应于胎膜和子宫膜之间放入可溶性四环素胶囊,如有必要,也可以用广谱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 (3)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休克等并发症,如果出现症状则应立即治疗。 (4)助产后如有胎衣不下,则应及时用抗生素处理,以免发生子宫炎。 (5)将手术过的动物与其他动物分离,以免发生外伤。- 2 -
(6)注意有无其他产后疾病发生,如有则应尽快治疗。 (7)及时处理产道损伤。 (8)注意检查体温、呼吸、脉搏有无异常变化。 (9)在破伤风散发的地区,为防止术后感染,应于手术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8、试述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答:一、症状: 产后未见奶牛在正常时间内排出整个胎衣,恶露排出时间延长,内含腐败的胎衣碎片,拱背、频频努责,腐败产物吸收后出现全身中毒现象,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胃肠机能减退、反刍减少或子宫内膜发炎等。 二、病因分析: 1、产后子宫收缩无力: 1 长期使用单一或品质很差的饲料原料,如玉米面、豆饼粉、麦麸、被老百姓称为“老三样”的这几种物质会导致的日粮中矿物质、维生素缺乏与不足; 2 干乳期运动量不足,光照时间短; 3 奶牛营养不良、消瘦或过度饲喂精料使得机体过肥等均可导致产后子宫收缩无力;2、由子宫炎症所引起的胎衣粘连:如霉菌感染、病毒侵入、子宫内膜炎等等,所引起胎盘及子宫内膜发炎继而引起软组织增生导致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 三、预防: 1 、 加 大 对 干 乳 期 母 牛 的 运 动 量 及 光 照 时 间 的 控 制 , 同 时 进 行 补 充 亚硒酸钠 、VE、VD3,肌注每隔 15 天一次,至产前一月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2、分娩当天可用颈部皮下注射初乳疗法来缓解本病的发生,一般一次性颈部皮下注射初乳 20ml; 四、治疗:分娩 10~12 小时未见胎衣排出即可处理,夏季可在分娩后 6~8 小时处理。治疗时应本着抑菌、消炎、促使胎衣排出的原则进行,具体疗法是: 1、20%葡萄糖酸钙与 25%葡萄糖液各 500ml 静脉注射,配合长效浓度为 70%~90%的土霉素溶液 20ml 肌注,每日一次,连用 3 天; 2、子宫内灌注 10%高渗盐水 1500ml 一次性灌注,促使胎盘绒毛脱水收缩,从而从宫阜中脱出,一般 4~6 小时即见胎衣排出; 3、手术剥离:此方法应慎重使用,防止损伤子宫粘膜或其它软组织,造成对母畜的二次伤害,剥离前后应配合子宫灌注抗生素进行消除炎症。-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