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传热模拟题及答案3

发布时间:2023-08-04 00:08:10浏览次数:38
传热学模拟试题三一。选择恰当的答案填入空格中(每题 2 分,共 30 分)1. 截面为正方形的管道,其中流水的水位分别为管道高度的四分之三、二分之一,两种情况下当量直径的关系是( )。① 一样大;②前者小于后者;③前者大于后者;④后者大于前者。2. 凝结液与凝结表面润湿良好,凝结后在凝结表面形成一层完整的液膜,称为( )。① 膜状凝结;②润湿凝结;③表面凝结;④珠状凝结。3. 一切温度高于( )的物体都有热运动,所以都向外发出辐射,同时也接收投射到它上面的热辐射,并把吸收的辐射能重新转变成热能。① 冰点;②绝对零度(0K);③环境温度;④地球最低温度。4. 热辐射的电磁波波长包括( )的范围。任何物体发射的热辐射的电磁波波长覆盖整个电磁波谱。① 从可见光到微波;②从紫外线到红外线;③从可见光到红外线;④从 0 到无穷大5. 物体表面接到的热辐射,无论哪个波段,都与可见光一样,被做了三种方式的处理。一种是( )Q,一种是( )Q,一种是( )Q。① 紫外化,可见化,红外化;②吸收,反射,穿透(透射);③反射,吸收,穿透6. 普朗克定律是维恩公式和瑞利-金斯公式插值导出的结果,是描述黑体光谱辐射力的公式,也是的( )开端。① 量子力学;②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③广义相对论;④狭义相对论。7. 相对于非凹表面,另一表面面积很大,以至于从非凹表面发出落到该表面的辐射经多次反射后,返回非凹表面的机会仍很小,同人工黑体腔类似,此时与非凹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可视为黑体。这类辐射换热问题称为( )。① 重辐射问题;②温室效应问题;③包壳问题;④耦合问题。8. 传热过程中,尤其是稳态传热过程中,可以通过任意一个传热环节来计算确定传热过程的热流量。但确定传热过程的热流量需要知道( ),而流体温度比壁面温度容易较为准确地测量,所以传热过程计算在工程上比单纯的导热、对流等计算更有实用价值。① 流速;②温度;③热流量;④热物性。9. 两壁面之间只有接触的地方才直接导热,在不接触处存在空隙,热量是通过充满空隙的流体的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的,因而存在传热阻力,称为( )。 ① 接触热阻;②流动热阻;③折合面积热阻;④辐射热阻。10. 导热微分方程式的建立依据是( )。① 微积分原理和牛顿运动定律;②能量守恒定律和傅立叶定律;③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④纳维-斯托克斯定律和傅立叶定律。11. 肋效率沿肋高(肋的伸展)方向逐渐( )。① 先升高后降低;②先降低后升高;③不变;④减少。12. 集总参数法使用条件是( )。① 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远远小于传热过程总传热热阻;②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远远大于传热过程总传热热阻;③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内热阻)远远小于物体表面同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热阻(外热阻);④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内热阻)远远小于物体表面同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热阻(外热阻),即 Bi 很小(<0.1)。13. 一般认为,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是为了使用( )求解导热问题而提出的。① 算盘;②算筹;③手摇计算机;④电子计算机。14. 对流换热过程是热对流与导热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说法是( )。① 错误的;②正确的;③不完善的;④否正确,视实际情况而定。15. 通常规定 θ=tw-t=x(tw-tf)处作为热边界层的界限,其厚度用 δt表示。其中 x=()。①0.5;② 0.75;③ 0.95;④ 0.99。16. 相似理论是用来解决对流换热实验研究所存在诸多困难的。相似理论指导下的实验可以达到使( )能够反映实物真实物理过程的目的。① 无量纲特征数;②模型实验或模拟实验;③工业实验;④实物实验。二。回答下列问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1. 写出导温系数(热扩散率)的定义式并简述其物理意义。2. 试简述充分发展的管内流动与换热这一概念的含义。3. 何谓漫–灰表面?将实际表面视为漫–灰表面有何实际意义?4. 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情况可能使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三。计算题(共 50 分)1. 一根外径为 100mm 的钢管横穿过室温为 27℃的大房间,管外壁温度为 100℃,表面黑度为 0.85。试确定单位管长上的热损失。管外壁与环境之间的自然对流换热可采用公式 Nu=0.53(GrPr)1/4计算。(20 分)空气物性参数表t, ℃, kg/m3cp,kJ/(kgK)102,W/(m℃)106,kg/(ms)106,m2/sPr 60 1.060 1.005 2.90 20.1 18.97 0.69670 1.029 1.009 2.96 20.6 20.02 0.6942. 外径为 6mm,电阻为 2.2810-4/m 的输电线(通常是绞合线,认为近似于圆形面的单股线),流过 200A 的电流。现有温度为 20℃,速度为 10m/s 的风垂直电线吹过的情况下,求电线的表面温度?空气的物性参数取为:=0.15610-4m2/s, =0.026W/(m℃),横掠单管的准则方程式中,c 取 0.174,n 取 0.618。空气的 Pr 数为 0.703。(15 分)3. 一温度为 20℃的圆钢,长 0.3m,直径为 0.06m,导热系数为 35 W/(mK),密度为 7800kg/m3,比热为 460J/(kgK)。通过长 6m,温度为 1250℃的加热炉时,表面传热系数为 100 W/(m2K),如欲将圆钢加热到 850℃,试求圆钢通过加热炉的速度。(15 分) 传热学模拟试题三答案一。选择恰当的答案填入空格中(每题 2 分,共 30 分)17. 截面为正方形的管道,其中流水的水位分别为管道高度的四分之三、二分之一,两种情况下当量直径的关系是( )。① 一样大;②前者小于后者;③前者大于后者;④后者大于前者。18. 凝结液与凝结表面润湿良好,凝结后在凝结表面形成一层完整的液膜,称为( )。① 膜状凝结;②润湿凝结;③表面凝结;④珠状凝结。19. 一切温度高于( )的物体都有热运动,所以都向外发出辐射,同时也接收投射到它上面的热辐射,并把吸收的辐射能重新转变成热能。① 冰点;②绝对零度(0K);③环境温度;④地球最低温度。20. 热辐射的电磁波波长包括( )的范围。任何物体发射的热辐射的电磁波波长覆盖整个电磁波谱。① 从可见光到微波;②从紫外线到红外线;③从可见光到红外线;④从 0 到无穷大21. 物体表面接到的热辐射,无论哪个波段,都与可见光一样,被做了三种方式的处理。一种是( )Q,一种是( )Q,一种是( )Q。① 紫外化,可见化,红外化;②吸收,反射,穿透(透射);③反射,吸收,穿透22. 普朗克定律是维恩公式和瑞利-金斯公式插值导出的结果,是描述黑体光谱辐射力的公式,也是的( )开端。① 量子力学;②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③广义相对论;④狭义相对论。23. 相对于非凹表面,另一表面面积很大,以至于从非凹表面发出落到该表面的辐射经多次反射后,返回非凹表面的机会仍很小,同人工黑体腔类似,此时与非凹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可视为黑体。这类辐射换热问题称为( )。① 重辐射问题;②温室效应问题;③包壳问题;④耦合问题。24. 传热过程中,尤其是稳态传热过程中,可以通过任意一个传热环节来计算确定传热过程的热流量。但确定传热过程的热流量需要知道( ),而流体温度比壁面温度容易较为准确地测量,所以传热过程计算在工程上比单纯的导热、对流等计算更有实用价值。① 流速;②温度;③热流量;④热物性。 25. 两壁面之间只有接触的地方才直接导热,在不接触处存在空隙,热量是通过充满空隙的流体的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的,因而存在传热阻力,称为( )。① 接触热阻;②流动热阻;③折合面积热阻;④辐射热阻。26. 导热微分方程式的建立依据是( )。① 微积分原理和牛顿运动定律;②能量守恒定律和傅立叶定律;③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④纳维-斯托克斯定律和傅立叶定律。27. 肋效率沿肋高(肋的伸展)方向逐渐( )。① 先升高后降低;②先降低后升高;③不变;④减少。28. 集总参数法使用条件是( )。① 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远远小于传热过程总传热热阻;②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远远大于传热过程总传热热阻;③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内热阻)远远小于物体表面同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热阻(外热阻);④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内热阻)远远小于物体表面同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热阻(外热阻),即 Bi 很小(<0.1)。29. 一般认为,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是为了使用( )求解导热问题而提出的。① 算盘;②算筹;③手摇计算机;④电子计算机。30. 对流换热过程是热对流与导热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说法是( )。① 错误的;②正确的;③不完善的;④否正确,视实际情况而定。31. 通常规定 θ=tw-t=x(tw-tf)处作为热边界层的界限,其厚度用 δt表示。其中 x=()。①0.5;② 0.75;③ 0.95;④ 0.99。32. 相似理论是用来解决对流换热实验研究所存在诸多困难的。相似理论指导下的实验可以达到使( )能够反映实物真实物理过程的目的。① 无量纲特征数;②模型实验或模拟实验;③工业实验;④实物实验。二。回答下列问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5. 写出导温系数(热扩散率)的定义式并简述其物理意义。答:导温系数(热扩散率)的定义式: 。导温系数属于组合的物性参数,它表征物体传递温度变化的能力,亦称热扩散率。导温系数取决于 和c 的综合影响。例如,在 20℃时,尽管水的导热系数约为空气的 23 倍,但(c)空气=1211 J/(kgK) <<(c)水≈4.2×106J/(kgK),因此,在不考虑对流时,在非稳态导热状态下,同样厚度的水层和空气层要达到相同的温度场,空气层要比水层快 160 倍。一般说来,稳态导热的温度分布取决于物体的导热系数,但非稳态导热的温度分布则不仅取决于导热系数,还取决于导温系数。 6. 试简述充分发展的管内流动与换热这一概念的含义。答:由于流体由大空间进入管内时,管内形成的边界层由零开始发展直到管子的中心线位置,这种影响才不发生变化,同样在此时表面传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才不受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7. 何谓漫–灰表面?将实际表面视为漫–灰表面有何实际意义?答:漫射表面指服从兰贝特定律(定向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的规律)的表面。灰体表面指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表面。漫–灰表面指具有漫辐射性质的灰体表面。–漫 灰表面是一种理想表面,对其可直接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兰贝特定律(E=L)和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Eb=T4)等基本定律和角系数的概念进行辐射换热计算。大多数工程材料的表面可近似作为漫-灰表面处理,这种简化处理给辐射换热的分析与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8. 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情况可能使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例如:三块无限大平板叠加构成的平壁。例如通过圆筒壁,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不相等,可能造成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三。计算题(共 50 分)4. 一根外径为 100mm 的钢管横穿过室温为 27℃的大房间,管外壁温度为 100℃,表面黑度为 0.85。试确定单位管长上的热损失。管外壁与环境之间的自然对流换热可采用公式 Nu=0.53(GrPr)1/4计算。(20 分)空气物性参数表t, ℃, kg/m3cp,kJ/(kgK)102,W/(m℃)106,kg/(ms)106,m2/sPr60 1.060 1.005 2.90 20.1 18.97 0.69670 1.029 1.009 2.96 20.6 20.02 0.694解:散热损失由辐射散热和对流散热两部分组成。12=1A1 (Eb1–Eb2) =1dl(TW4-T4)=0.850.115.6710-8(3734-3004)=170.44Wtf = =63.5℃所 以 :=1.04915kg/m3, cp=1.0064kJ/(kgK) ,=2.92110-2W/(m℃) ,=19.337510-6m2/s,Pr=0.6953 Gr = =5691015∴ Nu=0.53(GrPr)1/4 =0.53(56910150.6953)1/4=23.638∴ h= =6.905W/(m2K)对流=hA(tw-t)= h dl(tw-t)=6.9050.11(100-27)=158.35W∴  =辐射+对流=170.44+158.35=328.79W5. 外径为 6mm,电阻为 2.2810-4/m 的输电线(通常是绞合线,认为近似于圆形面的单股线),流过 200A 的电流。现有温度为 20℃,速度为 10m/s 的风垂直电线吹过的情况下,求电线的表面温度?空气的物性参数取为:=0.15610-4m2/s, =0.026W/(m℃),横掠单管的准则方程式中,c 取 0.174,n 取 0.618。空气的 Pr 数为 0.703。(15 分)解:考虑单位长度电缆,则有发热量 =I2R=20022.2810-4=9.12W电线外表面积 A=dl=0.006雷诺数 Re= 横掠单管的准则方程式为 Nu=0.174Re0.618Pr1/3所以 Nu=0.174Re0.618Pr1/3 =0.1743846.150.6180.7031/3=25.41h= =110.13 W/(m2K)tw= =24.39℃6. 一温度为 20℃的圆钢,长 0.3m,直径为 0.06m,导热系数为 35 W/(mK),密度为 7800kg/m3,比热为 460J/(kgK)。通过长 6m,温度为 1250℃的加热炉时,表面传热系数为 100 W/(m2K),如欲将圆钢加热到 850℃,试求圆钢通过加热炉的速度。(15 分)解:BiV= =0.03896<0.1M=0.05可以使用集总参数法=0.3252根据 ,得: = =549.6s圆钢通过加热炉的速度=0.011m/s
文档格式: doc,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