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基础

发布时间:2025-04-20 09:04:42浏览次数:11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基础一、A11、情绪是人根据什么而产生的态度体验A、生理B、心理C、态度D、愿望E、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2、一种比较持久微弱、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是A、心境B、激情C、心情D、热情E、应激3、情绪是与何种需要相联系的A、生理需要B、交际需要C、认知需要D、安全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4、与情绪形成有关的三个要素是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E、环境刺激、认知过程、生理变化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情绪状态是A、心境B、激情C、应激D、美感E、悲哀6、相对于情绪,情感具有的特点是A、稳定而深刻B、其发生与认知变化有关C、伴有明显的行为变化D、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E、带有明显的情境性7、激情的特点是A、持久且强烈B、持久且微弱C、积极且短暂D、短暂且爆发E、积极且稳定8、“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说明的是A、感觉过敏B、感觉适应C、感觉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动机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部条件,即需要的存在,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需要并不等于动机;另一个是外部的刺激或诱因,它进一步加强这种紧张或焦虑,并使动机的产生和进一步的行动成为可能。【该题针对“需要与动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70,点击提问】2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的需要(空气、食物、水、性等)、安全的需要(回避危险和恐惧等)、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归属、爱等)、尊重的需要(成就、权利、名誉等)、自我实现的需要(理想、抱负等)。【该题针对“需要与动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74,点击提问】23、【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表现为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于有机体内部,也可能来自于周围的环境。【该题针对“需要与动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75,点击提问】24、【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像需要一样,动机也可以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两大类。生物性动机也可称为原始性动机或生理性动机,与解决基本的生物学需求有关。这些动机常常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社会性动机也可称为继发性动机或心理性动机,与心理和社会需求有关。这些动机是经过学习获得的。【该题针对“需要与动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76,点击提问】2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C 型行为的特征为:过度的性格压抑、过分合作、谨慎,社会化程度高、情绪表达障碍。研究认为 C 型行为可使体内的免疫功能抑制,导致肿瘤发生。本题中 E 选项叙述的最全面,所以本题选择 E。【该题针对“人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77,点击提问】26、【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A 型行为由弗雷德曼和罗森曼提出,特征为:竞争性强、时间紧迫感、办事急躁、具有敌意等。待人随和、谦逊属于 B 型性格。【该题针对“人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78,点击提问】27、【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力比多首先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欲望就是性欲,神经症就是性的满足的代替。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被称为:"力比多"(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的性生活。"性倒错"者有两类:(一)其性的对象已变,与同性恋者相同,他们都不要生殖器的结合,而以对方的其他器官或部位为替代;(二)型的目标已变,他们的性欲的目标仅为常人所讲的性的预备动作。这两类性倒错者又各分为两种:第一种求得性欲实际的满足,第二种仅在想象中求得满足。性生活不等于生殖,"力比多"是性生活的真正动力。"力 比多"是一种力量、本能,有时表现为性本能,饥饿时则为营养本能。比如,婴儿的性生活就是从吸乳开始的,以后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儿童以父母为对象的选择倾向称为:"俄狄浦斯情结",具体表现是女孩依恋父亲、男孩依恋母亲。到了青春期,"力比多"就导致孩子摆脱父母,去寻找新的性对象。弗洛伊德认为,治疗精神病的工作在于解放"力比多",使其摆脱对先前的迷恋,而以自我为中心,从而消除不良症状。【该题针对“人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79,点击提问】28、【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人格特质是人格构成的基本单位。有关人格结构研究的早期工作主要是试图确定和标明一些持久而稳定的特点,以用来描述个体行为.常见的特点包括害羞,进取,顺从,懒惰,雄心,忠诚以及畏缩等.当一个人在各种情境下都表现出这些特点时,我们称其为人格特质.这些特质越是稳定,在不同情况下出现的频率越高,那么在描述个体行为时就显得越重要。【该题针对“人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80,点击提问】29、【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性格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倾向性,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方面,如对人有善良、怜悯、傲慢等;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方面,如有责任心、有条不紊或漫不经心;对自己的态度方面, 如有自信、谦虚或自以为是等。在对行为的调节控制方面,表现为性格的意志特征,如有人始终如一、坚定不移;也有人半途而废、见异思迁。在对情绪的控制方面,表现为性格的情绪特征,如开朗、郁闷。在认知活动的特点与风格方面,表现为性格的理智特征,如有人善于思考、创新,人则因循守旧。【该题针对“人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81,点击提问】30、【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人格包括两部分,即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好像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是热爱劳动的人,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糙一些,这可能是胆汁质的人;有的人很细致,但动作缓慢,可能是黏液质的人。气质和性格这样构成了人格。【该题针对“人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82,点击提问】3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人格心理特征形成之后就具有相对稳定性。【该题针对“人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83,点击提问】3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气质是与生俱来的特征性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希波克拉底按体液的多寡把人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巴甫洛夫按神经过程的基本类型组合把气质分为活泼型、安静型、兴奋型、抑制型,且两种分类是一一对应的。【该题针对“人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87,点击提问】3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受人的意识倾向性的制约,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现了人格的社会性内涵,受社会规范的制约。【该题针对“人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88,点击提问】34、【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对心理实质正确全面的理解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该题针对“心理学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89,点击提问】35、【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心理过程指人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该题针对“心理学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90,点击提问】36、【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人脑不仅反映当前所看到、听到的事物,还能反映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和想象出来从未见到过的事物本身就是主观能动性的解释。【该题针对“心理学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91,点击提问】37、【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本题应选答案 C。想象是指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但想象的表象与记忆的表象不同。艺术创作不能离开想象,艺术鉴赏离开了想象也同样无法进行。想象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两种类型。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则把想象看作形象思维的中心,他们都十分强调想象在审美和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想象的突出作用就在于创造,鉴赏者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真正进入欣赏,也只有依靠想象才能充实艺术形象,完全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鉴赏。当然,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想象与艺术创作活动中的想象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想象,二者都是飞跃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来倏忽,变化无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前者又必须在后者的基础上进行。鉴赏主体的想象必须以艺术作品为依据,只能在作品规定的范围和情境中驰骋想象,艺术作品对鉴赏活动的想象起着规定、引导和制约的作用。艺术鉴赏活动以再造想象为主,同时也包含有一定的创造想象。【该题针对“心理学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92,点击提问】38、【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个统一不可分割的部分。【该题针对“心理学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93,点击提问】39、【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心理实质的内容包括:(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1.遗传为心理的发展提供可能性;2.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二)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功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三)心理与脑科学的研究。【该题针对“心理学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94,点击提问】 40、【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认知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的意志活动受目的的支配,这种目的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意志过程与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是反映外界客观事实的,是人的认知活动的结果。意志过程受到情绪过程的影响。情绪渗透于人的意志行动的全过程。人总是在对事物持有一定的态度、抱有某种倾向的情况下进行意志行动的。【该题针对“意志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613,点击提问】4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人的认识活动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目的的。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活动,但活动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毅力和决心去克服困难,坚强不屈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该题针对“意志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614,点击提问】4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题干中所述为独断的表现,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为自觉性。意志的其他品质为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该题针对“意志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620,点击提问】二、A2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有明确的行动目的,能主动的支配自己的行为,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具体表现在意志行动过程中确定目的的自觉性、行动过程中客服困难的自觉性、行动结果时自我评价的自觉性。意志自觉性的品质,贯穿于意志行动过程中的全过程。【该题针对“意志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619,点击提问】三、B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双避冲突指两种目标都是个体力图避免的,但是个体回避一个威胁性目标的同时,必然面临另一个威胁性目标时表现出的心理冲突。所谓“后有追兵,前遇大河”正是说明这种处境。【该题针对“需要与动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72,点击提问】【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双趋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而由于条件限制,个体无法同时采取两种行动所表现出的心理冲突。“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但又难以取舍。当两种目标的吸引力非常接近,解决冲突就比较困难。【该题针对“需要与动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73,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人格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该题针对“人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85,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该题针对“人格★”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86,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执拗和一意孤行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坚韧性。坚韧性是指一个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克服一切去执行决定。在任务困难面前或威胁利诱面前都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既定目标。与之坚韧性相反的是意志品质是畏惧和懈怠、顽固和执拗。害怕困难,不肯付出辛勤的努力,知难而退,虎头蛇尾。而顽固和执拗的人,不灵活,违背客观规律,一意孤行,一味坚持,固执己见。【该题针对“意志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616,点击提问】【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1.独立性:人不屈服于周围人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能[1]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它与武断和受暗示性的差别在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自信2.果断性: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实现这些决定与武断的差别只在于结果,于优柔寡断相反3.坚韧性:也叫顽强性。长时间坚持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有明确的行动方向,和执拗的差别只在于结果4.自制力: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也表现为对情绪状态的调节决策时的独立性和果断性+执行时的坚定性=自制力【该题针对“意志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617,点击提问】【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意志的自制力品质是指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能力。【该题针对“意志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618,点击提问】 D、感觉减退E、感受性补偿9、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A、个别属性的反映B、整体属性的反映C、本质属性的反映D、特殊属性的反映E、发展属性的反映10、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A、理解性B、对比性C、整体性D、组织性E、恒常性11、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A、回忆B、再认C、追忆D、识记E、保持12、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识别出来,这是A、回忆B、识记C、遗忘D、再认E、保持13、思维的重要特征是A、抽象性和创造性B、深刻性和观念性C、上升性和决策性D、分析性和综合性E、间接性和概括性14、当我们思考“什么是道德”等理论问题时,属于A、抽象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聚合思维D、发散思维E、创造性思维15、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不包括哪个阶段A、准备阶段B、酝酿阶段C、豁朗阶段D、验证阶段E、验算阶段16、既想参赛锻炼自己,又怕成绩不好被人讥笑,此时的动机冲突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E、双重避趋冲突17、患者的心理需要中最为突出的是A、安全感的需要B、信息的需要C、早日康复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理解的需要18、医务人员称呼病人的姓名,而避免叫床号,这是为了满足病人的A、被认识接纳的需要B、被关心尊重的需要C、获取信息的需要D、安全需要E、早日康复需要19、动机受干扰阻滞。被迫放弃而导致需要不能满足的负性情绪状态,叫做A、动机冲突B、挫折C、抑郁D、应激E、心境20、按照需要起源,可把需要分为A、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C、自然需要和精神需要D、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E、物质需要和心理需要21、动机产生的两个条件是A、需要和目的B、需求和目标C、诱因和目的D、需要和诱因E、意志和目的22、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高层次为A、归属与爱B、自我实现C、尊重D、安全E、生理23、需要是指A、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B、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环境条件的欲求C、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外环境条件的欲求D、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E、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环境的欲求24、根据不同的需要为基础,动机可划分为A、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C、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D、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E、社会性动机和个人动机25、C 型性格其特征是A、压抑自己的情绪B、过分忍让C、回避矛盾D、怒而不发,好生闷气E、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怒而不发,好生闷气,内向26、一位中年男性患有冠心病 3 年。经心理医生检查,认为他具有 A 型行为特征,下列有哪一项与A 型行为特征不符A、有时间紧迫感B、待人随和、谦逊C、有较强的竞争性意识D、对工作很高的要求E、表示要为成就努力奋斗27、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靠力比多(libido)推动的,它属于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中的哪种理论A、潜意识理论B、人格理论C、性欲学说D、释梦学说E、心理防御机制学说28、卡特尔认为人格是由什么构成的A、人格因素B、人格特征C、根源特质D、表面特质E、人格特质29、不属于性格特征的是A、对现实的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应激特征E、智力特征30、人格包括A、人格特质和人格维度B、人格模式和人格倾向C、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D、人格特征和人格倾向E、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31、“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明人格具有A、整体性B、独特性C、功能性D、稳定性E、独立性32、按照希波克拉底对气质的分类,不属于气质类型的是 A、多血质B、黏液质C、胆汁质D、神经质E、抑郁质33、人格的核心是下列哪项A、能力B、性格C、情绪D、气质E、智力34、对心理实质正确全面的理解是A、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B、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C、心理是主观想象的反映D、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E、心理是想什么就反映什么35、心理过程包括哪三个过程A、气质、性格和能力B、动力、活动和评价C、认知、情感和意志D、认知、人格和活动E、动力、情绪和意志36、人脑不仅反映当前所看到、听到的事物,还能反映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和想象出来从未见到过的事物,这说明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具有的特点是A、客观真实性B、系统整体性C、抽象概括性D、间接创造性E、主观能动性37、想象的基本材料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语言E、记忆38、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哪两大部分A、认知与情感B、情感与意志C、意志与人格D、人格与心理过程E、认知与人格特征39、心理实质的内容不包括A、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B、心理的实质C、心理与脑科学的研究D、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E、遗传为心理的发展提供必然性 40、意志通过什么途径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A、影响自我暗示B、影响人的思维方式C、影响人的个性特征D、影响需要和动机强度E、影响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41、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是A、认识B、意志C、情感D、感知E、思维42、无论对错都盲目地拒绝他人的意见和劝告,坚持自己的决定,其意志活动缺乏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E、整体性二、A21、某医学生希望毕业后成为外科医生,在临床实习中主动向老师请教,积极为患者服务,并能结合临床案例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他的行为表现在意志品质中属于A、坚韧性B、果断性C、随意性D、自制力E、自觉性三、B1、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E.双趋双避冲突<1>、“前有狼,后有虎”,这种动机冲突是ABCDE<2>、“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种动机冲突是ABCDE2、.A.人格B.能力C.气质D.性格E.动机<1>、什么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ABCDE<2>、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BCDE3、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 D.自制性E.独立性<1>、执拗和一意孤行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ABCDE<2>、办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ABCDE<3>、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约束自己言行的心理品质是意志的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内心体验。【该题针对“情绪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05,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心境是指微弱、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心境的显著特点是其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性,即不针对任何特定事物,从而使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这一色彩。【该题针对“情绪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06,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情绪产与生理性需要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该题针对“情绪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07,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情绪的产生是环境刺激、认知过程和生理变化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过程起关键作用。【该题针对“情绪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08,点击提问】5、【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感时:即感伤国事。这句是说,因感伤国事,只悦目鲜花反而泪洒花枝。恨别:深恨与家人的离别。这句是说,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鸟鸣反而感到心惊。两句诗都是描述自己的心情,没有侧重周围的环境。【该题针对“情绪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09,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产生态度的内心体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①对需要的满足:情绪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②从进化上看:情绪代表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人与动物共有;情感是只有人才有的高级心理现象,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③从发生上看:情绪受情境影响大,不稳定;情感受情境影响小,较稳定;④从反应上看:情绪反应强烈,外部表现明显;情感反应较深沉,外部表现不明显。【该题针对“情绪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2145510,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该题针对“情绪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11,点击提问】8、【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我们在一间有气味的房间待久了就会习惯,逐渐感觉不到这种气味,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叫感觉的适应现象。这不是感觉的减退,因为隔一段时间再次嗅仍然会有此种感觉。【该题针对“认知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22,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从知觉的定义可知,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该题针对“认知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23,点击提问】10、【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的意义:客观对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我们的知觉也就需要具有相应的稳定性,以便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对象的自然属性、本来面貌。【该题针对“认知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24,点击提问】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再认:是对已经识记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再认要依靠与事物有关的线索进行提取,如事物的个别部分、特点、当时识记事物的情景等都可作为线索唤起对事物整体的记忆。再认与回忆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比回忆简单、容易。【该题针对“认知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25,点击提问】1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记忆的规律是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和遗忘。识记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组织并储存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是指对学习过的事物在脑中保留一定时间再认和回忆和对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形式。再认是指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识别出来。回忆是指已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仍然重新回想起来。【该题针对“认知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26,点击提问】13、【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概括性则是找出同一类食物的共同性,本质属性的联系。故答案选择 E。【该题针对“认知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27,点击提问】14、【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例如,当我们思考“什么是道德” 等理论问题时,是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成年人进行思维时, 通常不是单纯运用一种思维形式,往往是三种思维互相联系着来解决问题,但以某一种思维占优势。【该题针对“认知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28,点击提问】1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验证阶段。【该题针对“认知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29,点击提问】16、【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趋避冲突指某个目标对个体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个体对该目标既向往又拒绝的心理冲突。所谓“想吃鱼又怕腥”,既想又怕,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该题针对“需要与动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65,点击提问】17、【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在医疗工作中,患者的心理需要中最为突出的是安全感的需要。【该题针对“需要与动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66,点击提问】18、【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 1943 年其著作《动机论》中提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被别人尊重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希望获得实力、成就、独立和自己,渴望、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和高度评价(这些需要的满足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受挫则会产生自卑感等)。【该题针对“需要与动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67,点击提问】19、【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动机冲突: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心境:心境(mood)是一种带有某种倾向性的、微弱而持续的基础情绪状态。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指的就是心境。应激:应激(stress)是机体受到出乎意料的巨大精神或躯体压力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例如人们在遇到巨大自然灾害时的情绪状态。【该题针对“需要与动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68,点击提问】20、【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表现为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按需要的起源和发展,可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该题针对“需要与动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 102145569,点击提问】21、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