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7]《非营利组织会计》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9 10:07:59浏览次数:35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 会计学 课程名称【编号】: 非营利组织会计 【0777】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共有 7 个题目,可选择其中五个题目作答,每题 20 分,共 100 分。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析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准确、论证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语言通顺。一、简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组成体系与特征。二、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的应收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的主要账务处理是什么?三、政府决算报告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含义及其内容分别是什么?四、什么是应缴财政款?应缴财政款包括哪些内容?五、什么是行政单位财务报告与部门决算报告?各自包括哪些内容? 六、事业单位会计设置了哪些会计要素?其确认条件各是什么?七、简述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包括的内容与账务处理程序。答:一:一般,各国都把政府与非盈利组织分为政府会计和非盈利组织会计两部分。非盈利组织又分为公立非盈利组织和民间非盈利组织。政府会计又分为官厅会计、政府会计和预算会计,其中预算会计又有政府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其他相关部门会计。二:(一)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转贷给下级财政部门时。 借:债务转贷支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支出**基金债务转贷支出 贷:国库存款 (二)省级以下财政部门实际收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时。 借:国库存款 贷:债务转贷收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基金债务转贷收入 三、债权人 政府部门 企业经理人 编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其在经济决策中有用的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资料。一般说来,会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者。对投资者而言,通过对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可重点了解其投资的完整性和投资报酬,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未来的获利能力和利润分配政策等。 (2)债权人。对债权人而言,通过对会计报- 1 -
表的阅读和分析,可重点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了解其债权的保障和利息的获取,以及债务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按期偿付债务。 (3)政府及其机构。对政府及其机构而言,通过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可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社会资源的分配情况,以作为决定税收等经济政策和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的基础。 (4)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对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言,通过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可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经营活动的范围,为选择投资和贷款方向提供依据。四:应缴财政专户款:是事业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其中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和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根据《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88 号)有关要求,从 2011 年起,除教育收费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外,其他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此举意味着从 2011 年开始,预算外资金成为了历史,财政管理进入了全面综合预算管理的新阶段。也就是说此科目以后基本上不用了。应缴财政款:行政单位取得的按规定应上缴财政的款项,不含应交税费。应缴国库款: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取得的应上缴国家预算的各种款项,包括以下内容:1、事业单位代收的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2、行政性收费收入;3、罚没收入;4、无主财物变价收入;5、其他按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预算的款项,如固定资产处置净收益、固定资产出租收入等。五:行政单位财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解决过的总结性文件。行政单位应定期向产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报告预算执行情况。而部门决算是财政总决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财政总决算中有关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内容,全面反映了作为财政支出对象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是对财政总决算报表中有关预算支出执行结果的明细反映。部门决算是财政总决算的重要编制基础和依据,是形成财政总决算报表相关数据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的填报、收集、审核和汇总,为各级财政部门编制财政总决算报表提供基础数据。部门决算报表与财政总决算报表所涉及的相关指标口径是一致的,其相关数据也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部门决算与财政总决算又存在区别:1)从编制主体看,财政总决算的编制主体是各级财政部门,也就是财政资金的安排和拨出部门;而部门决算的编制主体则是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和有财政拨款的其他单位,也就是财政资金的使用单位。2)从反映内容看,财政总决算反映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和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而部门决算报表则是对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最终使用情况和支出效益情况的反映。3)从核算的会计制度依据看,财政总决算是以总预算会计制度为编制依据,而部门决算主要是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为编制依据。六:会计要素:一、资产- 2 -
(一)货币资金;(二)应收及预付款项。1、应收票据;2、应收账款;3、其他应收款;4、预付账款;(三)存货;(四)对外投资;(五)固定资产;(六)无形资产。二、负债(一)应缴款项;(二)应付及预收款项;1、应付票据 2、应付账款 3、其他应付款;4、预收账款;(三)应付工资和津贴补贴;(四)应交税金;(五)借入款项。三、净资产(一)固定基金;(二)事业基金;(三)专用基金;(四)事业结余;(五)经营结余。四、收入(一)行政单位收入 1、拨入经费;2、拨入专款;3、预算外资金收入;4、其他收入。(二)事业单位收入 1、财政补助收入;2、上级补助收入;3、事业收入;4、经营收入;5、附属单位缴款;6、其他收入。五、支出(一)经费支出;(二)事业支出;(三)经营支出;(四)销售税金;(五)成本费用;(六)上缴上级支出;(七)对附属单位补助;(八)拨出经费;(九)专款支出;(十)拨出专款。七:“财政拨款结转”科目用于核算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财政拨款结余”用于核算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财政拨款结转”会计科目下设置“当年财政拨款结转”和“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两个一级明细科目,“财政拨款结余”会计科目下设置“当年财政拨款结余”和“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两个一级明细科目。“当年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余”和“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四个一级明细科目下均按照具体项目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调整“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科目的明细设置。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原“基本支出”明细科目下设置“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二级明细科目;原“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分别进行明细核算。在“事业支出”总账科目下设置“财政拨款支出”和“其他事业支出”两个一级明细科目,分别核算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拨款和其他资金支付的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一级明细科目下设置“当年财政拨款支出”、“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支出”和“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支出”三个二级明细科目,分别核算事业单位使用当年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支付的事业支出。“当年财政拨款支出”、“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支出”和“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支出”三个二级明细科目下均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三级明细科目;其中,“基本支出”三级明细科目下设置“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两个四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项目支出”三级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四级明细核算。调整“事业结余”科目核算内容。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不再作为事业结余而是分为“当年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余”和“累计财政拨款结转”、“累计财政拨款结余”单独反映,并按财预〔2010〕7 号文件规定,对“财政拨款结转资金”和“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分别进行管理。-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