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经济学》[0576] 大作业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0 16:07:41浏览次数:43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课程名称【编号】: 《投资经济学》 [0576]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答题不需复制题目,写明题目编号,按题目顺序答题一、大作业题目: (一)名词解释(4×5 分=20 分)1.投资体制:一般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年度投资规模: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自然年度内,社会实际或预计用于投资的资金总量,或者说是一年内所有在建项目(在建项目是指在计划年度内进行了投资或建设的项目)当年完成的投资额,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之中用于实业投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数量。3.间接投资: 间接投资又称金融投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投资者通过各种方式的贷款、购买股票、发行债券、期货(期权)交易等行为进行的对外投资活动。4.国际贷款:国际信贷是一国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政府、公司企业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另一国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政府、公司企业以及国际机构提供的贷款。国际贷款一般包括政府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出口信贷。(二)简述题 (4×8 分=32 分)1.中西方投资理论的主要区别?答: 中方投资理论依据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积累和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有关理论论述为背景和指导 。西方投资理论主要研究自由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投资问题,有比较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2.投资环境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答:(一) 系统性原则由于投资环境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构成投资化境的要素既有宏观要素也有微观要素;既有自然地理、基础设施等硬件要素,也有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社会文化等软件因素。因此必须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避免导致主观性和片面性。(二) 客观性原则评价要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既要看到区域投资环境现状,又要看到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三) 比较性原则 投资环境的优劣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和固定不变的标准。评价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的优劣,总是以其他地区、国家的投资环境作为参照物,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环境是相对较好还是一般或较差。(四) 时效性原则 投资环境具有动态性,即构成投资环境的各个因素以及评价投资环境的标准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一定时期的积极因素,可能变成另一时期的消极因素。(五) 目的性原则各个投资主体的投资动机多种多样,对投资环境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评价的目的不同,则投资环境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也不同。评价投资环境时应针对评估目的,确定哪些因素是主要因素,哪些因素是次要因素,分别确定不同的权数。3.我国投资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答:相对于西方投资理论研究而言,中国投资理论过去长期存在重视实物投资、轻视金融投资;重视政府投资主体,轻视其他投资主体;重视投资增长比例,轻视投资质量与效益;重视生产性投资,轻视非生产性投资;重视物质资本投资,轻视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的偏差与不同。4. 投资项目的特征。答:1、一次性。每个投资项目都是一次性相对独立完整的特定系统,这个系统不同于常规性投资活动,有自己的特定内容和使命,不会有完全重复的另一个系统存在。2、目标性。每个项目都是为明确目标而设计的。项目的目标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目标。投资项目作为特定的一次性任务,本身并不一定能够直接实现投资效益,更多的情况是通过其运营使用来实现效益,以其任务的有效完成为目标。3、周期性。项目的周期性是指项目活动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而且过程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征4、限定性。任何项目都应该有明确的限定条件,项目目标应该在约束条件内实现,其中包括时间限定、投入资源的不足、质量标准的限定等。5、投资过程周期长、投入大、风险较大。这是针对一般的投资活动而言,要求对投资项目管理进行“精兵”运作,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和条例,有周密的论证规划。(三)论述题(3×16 分=48 分)1.中国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答:(1)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2)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资源约束矛盾仍很突出。(3)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大。(4)投资需求膨胀压力仍然较大,在建项目和新建项目过多,投资扩张的冲动还很强烈。2. 投资结构调控目标及对策。- 1 - 答:调控目标:1)以协调产业结构为目的,即在现存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维持现有产业的平衡发展。2)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目的,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为主,再向第三产业为主转换。3)以产业升级为目的,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调控投资结构,促使各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提高产业竞争力。对策:(1)建立健全市场约束机制。(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3)完善经济金融手段为主的调控手段3. 我国投资环境优化的主要方向。答:(一)引进国际上投资促进新理念,按照国际惯例改善投资环境中国应该根据国际惯例不断更新吸引投资理念。随着大型跨国公司投资日益增多,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要求从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上转移到更注重健全的法制环境,稳定、透明和可预见的政策环境等方面。(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按照国际惯例,我国需要解决国内经济管理体制和市场组织体系与国际环境中市场机制之间的衔接问题,建立现代市场体系需要满足四个条件:统一、开放、竞争和有序。统一是指一个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同时发育的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开放是指强调市场不仅对外开放,而且对内开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允许进入一些法律不禁止的基础性产业;竞争是指打破垄断、尽可能减少规范政府对市场活动的干预,保证微观主体的自由进入权;有序是指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市场经济对个体的最大化利益的保护,从制度的安排和构建,道德的建设两方面改变市场无序竞争。(三)完善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司法体制建设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政府应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对外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吸收外商投资法律体系,加快新法规的制定,维护外商投资法规在全国的统一性一致性,提高政策法规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简化司法和仲裁的程序,降低行政部门对司法制度的干扰。(四)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政府行政效率包括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政府行政管理确保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效能服务;二是政府处理日常事务或突发事件时的速度。- 2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