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园艺作物无公害生产》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6 10:07:25浏览次数:21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 园艺技术 课程名称【编号】园艺作物无公害生产【0807 】 A 卷 大作业 满分:100 分 一、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计 40 分)1.请论述生态农业的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技术答:生态农业:是运用农业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即“整体、协调、循环、再生” 的原理,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的精华相结合而建立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体系。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其一它对农业结构的优化,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发挥生物种间的互利作用,亦利于提高外部投入的效率;其二,使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及各种促进与提高土壤肥力的生物学措施,提高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加强农业持续发展的内部机制,从而形成与常规农业不同的运行方式,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中国生态农业技术特色:当前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是:多样化种植与养殖,延长食物链,促进有机废弃物的充分利用技术,农村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优化农业结构和农业生物合理布局技术等。中国的生态农业和西方的生态农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把发展生产与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兼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强调有机无机相结合,既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又是区域综合发展的农业生态工程,是一套经济高效的农业实用技术体系。农业持续发展战略是生态农业技术的目标和行动准则,而生态农业技术则是实现持续发展战术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请论述无公害园艺生产的体系构建答:无公害园艺生产落实必须从组织管理上抓好八大体系建设,即:领导决策体系 建立主要行政领导主管决策机构,为无公害园艺生产提供组织保障,协调各部门共同开展工作。基地建设体系 基地是保证园艺产品安全的基础,要抓好示范园区基地的规范化建设,保证园艺作物生产环境合格,进而做好基地的无公害技术推广。技术推广体系 研究开发安全性较高的生产资料替代生产中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化肥、激素。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无公害生产技术能大规模应用。质量标准体系 结合地区特点,制定无公害园艺生产的环境标准、生产投入品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指导无公害园艺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质量认证体系 制定无公害园艺产品的认证管理办法和认证程序,制定无公害园艺产品标志,以利于对无公害园艺产品的识别与监督。监控检测体系 建立健全监测机构,完善检测设备,研究开发农产品快速检测设备和技术,实现对生产、市场的有效监控。市场管理体系 建立全方位的市场管理体系,加强市场管理力度,逐步推行市场准人制度。法律保障体系 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条例、办法等法制化进程,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从生产基地和流通两个环节入手,逐步实现对食用农产品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二、问答题(每题 20 分,共计60分)1.园艺作物生产基地应具备哪些条件?答:无污染的园艺产品(含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应在全面调查和对现有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测的基础上,根据以下三个方面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合格后方可确认,还须办理相关报批手续。(1)基地环境无污染 无公害园艺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均应达到 NY5010-2002 规定要求。(2)基地自然环境适合园艺作物生长 除大气、水质、土壤等农业生态环境未受污染外,其气候与农业生态环境包括大气、水质和土壤都应适合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最佳质量,并获得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产地的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规模化、规范化的无公害园艺生产基地,一般应远离繁华都市和城市近郊,远离工矿区和生活区。蔬菜基地应以中远郊农区乡镇为主体,既要避免交通要道,又应考虑交通便捷,确保产品及时销售。2.什么是土壤污染答:所谓土壤污染,是指人类各种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其污染物是指各种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的物质,包括化学农药、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病原菌、寄生虫等。但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 1 - 具有明显的不同点,在于某些污染物侵染土壤后,对农作物的影响并不会很快反映出来,而是要在土壤介质中,经过一段迁移、富集过程,即通过土体对其物理化学吸附、过滤阻留、化学沉淀、生物吸收等过程,不断在土壤中累积,最后当其在土壤中的富集含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会导致对土壤的污染,引起上壤功能的恶化。其明显的标志就是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某些有毒物质又通过生物链,最后危及到人体的健康。3.番茄无公害生产中如何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答:主要措施如下:1.选用抗病品种。针对本地区发生的主要病虫害,选用高抗与多抗的番茄品种。如病毒病普遍发生,应选苏抗系统系列品种,在叶霉病重发地区,应选中杂 9 号、佳粉15、17 等高抗叶霉病、抗病毒病的品种。2.实行科学的耕作制度。与非茄科作物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或水旱轮作等。3.环境调控与管理。培育壮苗,提高幼苗本身抗性;科学的温、光、水、气、肥的控制与管理,如大棚通风降湿,闷棚消毒等,营建适合番茄生长发育,不利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深沟高畦,严防积水,中耕除草,清理田园等。4.防病虫设施的利用。不同有色薄膜的应用,防虫网、遮阳网的应用。5.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田间设置黄板可以诱杀蚜虫;银灰色地膜覆盖栽培,可减少蚜虫发生,减少蚜传病毒,病毒病发生少;番茄架上挂银灰条,棚内挂银灰膜均可驱避蚜虫减少大害;覆盖黑色地膜,可以保水保肥,灭草效果好;还可以利用矛虫灯具诱杀棉铃虫成虫。6.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保护并释放大敌防治病虫害,如采用赤眼蜂,可有效防治棉铃虫,防治烟青虫等;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利用病毒、线虫等防治害虫,利用植物源农药如烟碱,生物源农药等防治病虫害。7.科学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允许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准则,选用与配制农药,严格掌握防治适期、使用浓度、使用次数、使用方法和施用量,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 2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