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规范化的探讨 论证报告+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30 09:08:14浏览次数:60肇庆学院文学院成人教育论文选题论证报告姓 名 学科 方向 语言学论文类别 毕业论文论文选题 网络语言规范化的探讨一、你为什么选做这个课题?这项研究有什么价值和意义?20 世纪末,网络是改变人类生存状态的最重要的发明,而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网络将越来越密切相关。网络现在是人类最前卫和重要的信息载体, 网络上的瞬息万变折射出人类最新发展的面貌,一种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明集结和全然不同于以往任何方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正悄然改变着人类信息交流和生活的方式。在此背景下,一种崭新的交际用语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于社会。网络上产生的新词语、新语言现象,最直接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由于这个原因,2l 世纪人类的新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网络语言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新世纪的最先锋的生活和记录新生活的语言活力, 网络语言在演变自己中必然会影响社会。大量的新生词语来自网络,如“丁克族、动漫、抢摊、销品茂、在线、有约、娱记、CCTV、CNA、IT、CEO、SOHO、DIY、SPA” 等等,都先见于网络的传播。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大量的专业术语等, 如“版主、主页、链接、下载、上传、优盘、内存、宽带、源代码、浏览器” 等,更早已步入纸质媒体。在网络语体中,病句、汉字、符号、汉语拼音、英文字母杂糅是网络语言的基本组成方式,这就造成,一方面,网络语言形象生动、简洁风趣、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而另一方面,一些格调不高、不合语言规范的网络词语也批量出现并广泛流行,造成了语言污染,引起学者和民众的担忧。因此,为了规范网络语言,全社会,特别是语言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网络语言运用的现状并预测其今后的发展走向。我们既不能完全听其自然、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分强调,甚至用传统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规范来约束网络语言的发展,应该充分尊重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要认真探索网络语言的规律,对网络语言的发展进行客观的指导,倡导正确的语言观,促使网络语言健康发展。通过研究网络语言的特点,可以透视和洞察现代人的意识特征,以及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网络语言的特征也是我们探询网络语言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让我们辨别网络语言中的精华与糟粕,真正做到能用,会用,用好网络语言。另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引导网络语言的传播,规范和指导其发展。
网络词汇包括旧词新义、谐音词语、新造词语等。其中,旧词新义指网民对已有词汇加工新译,使之诙谐幽默、调侃味十足,如“国足”、“山寨”、“脑残”等已有词语在网络用语中被分别赋予了新的意思“没有能力”、“盗版或质量差的”、“思维意识混乱”;谐音词语指利用别字谐音、音译借词的谐音新词表达原词语的意思,许多网民用其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例如:酱紫(这样子),共眠(共勉),斑竹(版主),竹叶(主页).偶(我)等等。新造词语则是利用象形字词则将网民的注意力放在生僻字的开发上,以形象的寓意表达心情,如囧、槑等。(二)表情、数字流行表情符号、数字符号等形式在网络用语上备受大家宠爱。表情符号则指把几个标点符号等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表情意味和形象色彩的符号,似一种象形文字,如“ ^_^ ”(可爱的笑)。网络语言中还经常用一些数字来表达特定意义,有数字谐音、数字表意两种,如“8147”(不要生气)、“3l66”表示“撒优那拉”日语再见的意思等。还有一种数字密码,即通过阿拉伯数字的特别组合
来表示某种寓意,如“286”,是说某人“脑子转得慢,像台 286 电脑一样”;又如“007”是指“我有秘密”等等。总之,凡是能用键盘敲打出来的各类字符如希腊字母、俄文字母、注音符号、拼音符号、日文片假名、日文平假名、标点符号、数学符号、数字序号、制表符、特殊符号等都成了表情达意的语言。(三)汉字字母混杂我们并不完全反对像“加入 WTO”、“发现 UFO”这样的用法,但使用必须规范。网络上许多汉字和字母的混合体,英文不是完全正宗的英文,也不是英文字母的缩写,而是用那些与词语发音相同的字母替代的现象。一类是使用汉语拼音字母,如:TMD(“他妈的”三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BT(“变态”两字的第一个字母),WBD(“王八蛋”三字的第一个字母),NQSB(“你去死吧”四字的第一个字母),PPMM(漂亮美眉或婆婆妈妈),PMP(拍马屁),GX(恭喜)。另一类是用英文字母,起同音代替作用,如:I 服了 U,/CU(see you)表示再见,用 I C(I see)表示我明白了,UR(your)的意思是你的,3Q(thank you,谢谢)。一种是英文字头的简写,如 BF(Boy friend,男朋友)、FT(faint,晕)。
(四)语法超越常规,随意搭配有些网民为了强调某个句子成分,随意将某些字词前置,出现与现代汉语不符的语序,如“漂在海外”;有些刻意省略某些词语,扰乱了汉语语法的规范性,如“楼主,说你也太吧”;由汉字中的古体字、生僻字、异体字、繁体字以及英文字母、各类符号组成的“火星文”,更是奇异难懂,如“涐佷偲淰伱,早嚸徊莱紦。”意为“我很思念你,早点回来吧。”还有些随意夹杂方言词和语气词,如“你组搞么司撒”(武汉话,你在做什么?),“额。。。。我生气闹”“表生气鸟”等,令方言的规范也遭遇尴尬。(五)随心所欲,语言较为粗俗网民的隐蔽身份使其可以扮演任意角色,部分人为了发泄不满情绪,只图自己心里舒服,或为了满足自己的低级趣味,一些格调不高、甚至相当粗俗的词语在网络上也时有出现。有些人在网上相互谩骂或进行人身攻击,还有一些人在网上传播一些粗俗、下流的语言,造成了社会精神污染。在百度输入“TMD”搜索,相关搜索结果高达 57600000 个之多。“TMD”是弹道导弹防
御系统,它刚好“他妈的”三个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相同,于是一时问“TMD”就成了网上使用最为频繁的脏话了。又如我们前面所举的字母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在骂人方面。另外,一部分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人格表现不完全一样,对此,北京大学在师德条例和学生守则中,加人“不在网上谩骂造谣”等规定,以规范师生言行,也是对目前网络语言恶俗化倾向的一种抵制。三、网络语言的不规范现象的成因(一)技术因素从技术层面讲,在日益普及的网络虚拟空间里,网民们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常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将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或镶嵌,由此出现了一些错字、别字和生造词汇。同时,因为一些输入法软件中的字词或不是按照网络使用频率排列或根本没有某个词,所以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上,网民没有耐心保证打字的准确,大量使用同音字词代替,形成公认的“新”词汇。据考证,“火星文”最先源起于台湾,因仓颉、注音等繁体输入法出现,
网友在打字时会频繁出现一些错别字,久而久之,大家都能明白常见错别字的意思,就默认使用了。例如,“版主”没有,就用“斑竹”代替;“主页”没有,就用“竹叶”代替;“点心局”先出来,就代替“电信局”;“你才”先出来,就用来代替“你猜”。这种网络语言的形成,是人们为技术上的失误或者说为追求速度而做出的文化牺牲。(二)心理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网络的出现正好释放了人们改造汉语的冲动,在网上,网民们是以隐匿的身份加入聊天室或 BBS 的,自然就有了充分的话语权,于是他们便利用这个空间,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自由创作,形成了风味独特的网络语言。他们的话语向网上一发,就完成了“出版”工作,没有任何人、任何单位对网上作品负责任,这也难免导致目前网络语言的良莠不一。另外,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没有个性就等于没有你自己,如何在数以万计的聊天人群中脱颖而出,吸引别人的注意,这也是出现另类网络语言的原因。因此,网民群落比较愿意以故意显得另类来张扬自己的个性,热衷于用一种图案或符号来表
示自己的一种感受和心得,于是火星语成为时尚,完全忽略了传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三)文化因素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若认为:“当在社会的某一群体中形成一种既包括一些主体文化的特征,也包括某些独特的文化要素时,这种群体文化就叫做亚文化。”新潮的网络语言就是这种亚文化的突出表现。在世界逐渐进入网络时代,各行各业逐渐上网的主体潮流下,新潮的网络语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与强劲的冲击力,它们已突破专业用语的范围,泛化到其他语用领域缩略语、表情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普通信件之中,网络术语也越来越多地移用到其他场合,日常的现实交际中常常有网络语言出现。(四)其他因素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个人电脑技术普遍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信息处理和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对于人类社会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决不亚于当年印刷术的
诞生为人类文明进程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包括语言在内的人的一切生活,都避不开数字化时代的冲击。而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形态日趋多样化,语言不是超脱的、静止的,它同样也受到社会的影响,不可能做到单纯划一。网络语言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它挑战着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围绕书写文字的社会文化轴心体系。四、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对策(一)加强规范化研究,限定使用范围语言教育是其他各种教育的基础,没有规范的语言教育就没有现代基础教育。我们虽然反对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及网络上的粗话、脏话、废话,但能生动形象地体现网民“个性”的习惯用语只要无妨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妨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我们就应接受它并像规范网络一样加以引导,使其逐渐走向规范。提高汉语规范化程度,对提高全民的语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大力推广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现在,俄国、法国等国家都在为维护母语的纯洁而努力,我们国家也有必要在这些方面逐步采取一系列
措施,加强法治,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引导,特别是对大中小学的学生,要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尽可能地规范我们的网络语言。”另外要组织语文学家,加强汉语规范化的研究,对当前语文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科学的回答。(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语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表现形式,语言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当前,我们提倡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但是无论哪种道德建设,都应当以语言文明为前提。加强青少年网络语言道德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青少年正处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发展阶段,他律的道德规范与自律的道德原则,都需通过各种方式传输给青少年。而许多父母对网络知之不多,没有承担起对青少年指导与监督的责任。同时,学校的传统德育显得滞后与低效,基本没有或很少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需要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我们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
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上公民。(三)引导人们正确使用网络语言我们要以引导为主,使人们认识到语言不是个人现象,而是社会现象,不能随随便便地使用语言。对于网络语言使用中的一些不健康、不正常的现象与心理,如放纵心理、猎奇心理等,有关人员必须要适时加以引导。尤其对青少年的网络语言的运用,基础教育领域应该在正确的语言理念下,承担起应该承担的引导责任。对待网络语言,我们的态度也应该是宽容理解的。所谓宽容理解,就是对于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网上的语言,不必大惊小怪,横加指责。因为交际决定一切,不规范的语言达不到交际目的,自然会被慢慢淘汰。(四)汉字录入技术控制现在,网络聊天是年轻人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网络聊天中打字又多是通过拼音输入法完成,为了更快、更及时地回复他人信息,很多人则在汉字输人时往往只求音相似或相同,并不在乎汉字是否正确。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监管、检查和纠错,建设绿色网站和文明网页,改
进并运用网络不良语言信息监控系统,积极组织研发相关监控程序,对网络语言的输入进行一定限定。积极研发更快更适宜的汉字录人软件,提高输入速度,并完善规范的字库、词库,杜绝有诱导性的不规范网络语言输入法,使现代汉语通过输入软件的更新被更加规范地使用。结束语 总之,网络语言的利弊需要全面分析,它很可能给现代汉语带来革命性影响,如网络语言中有许多形象生动、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词语会丰富汉语词汇,但这也会同时给民族共同语带来巨大的污染。因此,我们认为作为社会方言的网络语言尽管可以存在,但它的应用范围就是在特定的网络空间。要进入大众语言环境,应持谨慎态度。我们相信,随着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整个网络文化体系的完善,以及汉语语言文字应用和规范的法制化,那些过于牵强附会、只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与不健康情调的网语词汇必然会被淘汰。我们相信,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同样遵循着自然界“适者生存的法则”。公众对语言的选择和规约才最终决定了网络时代汉语言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二、这个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怎样?你的研究重点是什么?互联网的飞速迅速,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特定语言一一网络语言,也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使用并日益显现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语言学家们也敏锐地意识到网络语言己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媒介,更有专家大胆预测一门新兴的学科,即“网络语言学”(“Web Linguistics”)将应运而生。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领域所作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也有人对于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表示忧虑。戴耀晶在《怎样看待新的网络语言》一文中认为,网络词语很可能会与现有的规范和观念产生摩擦和冲突后形成新的规范,至于这些词语能否被全民接受,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检验;陈榴在《网络语言: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一文中也认为,网络语言目前尚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其语言形式也正处于约定俗成的阶段,要人为地规范它,不仅时机尚未成熟,而且很难操作。近十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还有:陈光明《对网络语言中“新兴音译”的后现代解读兼谈网络语言的规范》、何洪峰《从符号系统的角度看“网络语言”》、李金媚《关于网络语言的几个问题》、李清福、冯智勇《浅谈网络语言规范问题》、车讯《对网络语言创新和规范的思考》等。另一种意见是对语言规范问题持肯定态度,这是主流观点。他们认为语言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对待网络语言的正确态度是宽容理解,积极引导。通过整理,我们发现,关于网络语言规范问题研究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研究网络语言规范问题的态度;研究网络语言规范的角度;研究网络语言规范的原则;研究网络语言规范的方法。本文拟从网络语言的概念和发展入手,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的成因,着重研究网络语言规范化的方法。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冯天瑜.网络语言与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3] 欧红秋.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语言的挑战[J].语言研究,2002.[4] 王琦.网络语言的规范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5] 黄进.网络语言符号略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6] 高丽娟.网络语言论略[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7] 吴吴雯.网络语言浅析[J].语言研究,2002.[8] 周洪波.网络语言的位置[J].光明日报,2001.
三、你主要思路和观点是什么?对论文的总论点有何考虑?本文拟从网络语言的概念和发展入手,深入分析和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了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的成因,最后提出了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几点对策。论文总论点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对策中应根据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产生的技术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原因有针对性提出。四、你已经阅读了哪些资料?拥有、查询和搜索了哪些资料?通过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国内期刊网和网络上下载了一些国内语言学者对网络语言相关领域的论文。大致如下:[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冯天瑜.网络语言与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3] 欧红秋.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语言的挑战[J].语言研究,2002.[4] 王琦.网络语言的规范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5] 黄进.网络语言符号略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6] 高丽娟.网络语言论略[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7] 吴吴雯.网络语言浅析[J].语言研究,2002.[8] 周洪波.网络语言的位置[J].光明日报,2001.
五、你想运用何种研究方法?能否拟出论文写作的初步提纲?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网络语言特点的归纳和概括,分析其不规范的原因,最后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论文大致提纲如下:一、网络语言的概念和发展(一)网络语言的概念(二)网络语言的发展二、网络语言的特点(一)词汇多元,词义创新(二)表情、数字流行(三)汉字字母混杂(四)语法超越常规,随意搭配(五)随心所欲,语言较为粗俗三、网络语言的不规范现象的成因(一)技术因素(二)心理因素(三)文化因素(四)其他因素四、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对策(一)加强规范化研究,限定使用范围(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三)引导人们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四)汉字录入技术控制结束语 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意见
年 月 日
网络语言规范化的探讨作者:×××汉语言文专业函授本科××级 学号:×××摘要: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社会的变迁总会催生一些新的词汇,形成一些新的语言习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新生网络语言不可避免对现代汉语产生冲击,语言学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应当重视它,研究它。本文从网络语言的概念和发展入手,深入分析和探讨了网络语言的词汇多远,词义创新,表情、数字夹杂,超越语法常规等特点,进一步分析了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形成的技术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网络语言规范化研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正确引导人们使用网络语言等促进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几点对策,以期能为我国网络语言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规范化,对策当互联网以无孔不入之势蔓延至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时,在带来日常交流、教育和学习方式重大变革的同时,伴生的网络语言以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充斥、流行于普通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语言交流中,甚至作为书面语言使用。在网络语体中,病句、汉字、符号、汉语拼音、英文字母杂糅是网络语言的基本组成方式,这就造成,一方面,网络语言形象生动、简洁风趣、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而另一方面,一些格调不高、不合语言规范的网络词语也批量出现并广泛流行,
造成了语言污染,引起学者和民众的担忧。因此,为了规范网络语言,全社会特别是语言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网络语言运用的现状并预测其今后的发展走向。我们既不能完全听其自然、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分强调,甚至用传统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规范来约束网络语言的发展,应该充分尊重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要认真探索网络语言的规律,对网络语言的发展进行客观的指导,倡导正确的语言观,促使网络语言健康发展。一、网络语言的概念和发展(一)网络语言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网络人际互动时使用的交往语言,或称网络交际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网络时代的产物[1]。从技术上说,它是网络特殊环境的产物,与网络交往的技术语境密不可分。虽然形式上它是文字语言,而实际上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之上的对日常交流语言的一种重塑。更多的研究者和研究文章都将网络语言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广
义上讲,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 BBS 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就指第三类,它是使用率、关注度极高的一类。网络语言这一言语形式(尤其指狭义的网络语言)只存在于网络中,很多情况下它离开了网络环境就失去了生命力和使用场景[2]。所以,研究网络语言,我们不能将它从网络传播环境中剥离,只在语言学的学科体系内进行研究,而应将其置于网络交往中进行考察。本文所说的网络语言仅指后者。即以中文为主体,以汉语拼音、英文、符号、数字、图标为辅助手段的在互联网上聊天、通信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有其自身的为汉民族共同语所无法替代的诸多特点与长处。这也正是它得以生存并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二)网络语言的发展最初的网络语言非常简单,不过是因为想节省时间或粗心、或在拼音单词库里没找着某个词而造成的一种打字错误,久而久之,大家在网络交流中也都
心照不宣,明白其意。如斑竹、菌男、霉女等;略去标点符号再加上一些方言构成的句子“吃完忌惮就来和我单条魔兽哈”,意为“我要求你在吃完鸡蛋之后立刻和我在上进行魔兽争霸的对战”。后来,又在网上交流中引用外来语的音译或者使用夸张的相声型方言以取得较好的美感和吸引力,出现了以英文缩写为主的字母式的词语,如“BB”表示宝贝、情人、孩子;以数字、拼音及符号散乱组合的数字式的词语(886:再见)、符号式的网络用语(^_^)等,并逐渐引用表情符号和一些标点符号加文字元素的行列,体现自己的心情,如“笑”(谢谢)、“O(∩_∩)O 哈哈~”等。通过对汉字词汇进行重构、变形或意义重赋,使一些如“美眉”、“杯具”、 偶稀饭泥”(我喜欢你)等词汇在人们非网络状态的日常交流中也被津津乐道。从 2008 年开始,网络上还开始风靡象形字或词,囧(jiong,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等)。也就是说,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将网络语言偏安网络一隅,正在向现实生活蔓延、渗透。二、网络语言的特点(一)词汇多元,词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