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4《唐诗宋词研究》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6 11:11:04浏览次数:10004《唐诗宋词选读》2018 年 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唐诗宋词研究》以唐宋两代的诗词为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对作品艺术特点、思想倾向、主题内涵等的鉴赏与分析,并且对唐宋重要的作家和流派也作了整体的介绍。通过学习学生将对我国唐诗宋词的整体风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该课程的考试题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题型二:简答题 (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题型三:分析论述题(每题所答不少于 400 字,每题 30 分,共 60 分)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二、知识点第一节 唐诗的成就和分期**了解唐诗成就的表现,掌握唐诗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了解在文学史上唐诗的几个分期。第二节 初唐诗**了解“初唐四杰”对扭转唐代诗风的主要贡献。**了解陈子昂诗歌理论主张和陈子昂诗歌创作实践。第三节至第四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掌握山水田园诗的概念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著名的诗歌流派;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作品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多具有优美自然的艺术风格。**了解这一流派的代表性作家王维及其代表性作品、艺术风格。**了解孟浩然和其他山水田园诗人。第五节至第六节 盛唐边塞诗派**了解唐代边塞诗繁荣的表现。**了解岑参的诗歌创作情况,阅读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诗作。**掌握岑参边塞诗艺术特色:岑参边塞诗以壮丽恣肆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因而以形式自由、句式参差的歌行体,尤其是善于表达更丰富思想感情的七言歌行体最为擅长。第七节至第九节 李白**掌握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一.以饱满丰富、激昂强烈和充满主观色彩的感情来写诗,是李白浪漫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1)通过富于主观色彩的抒情加以表现;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在他的诗中处处有“我”在。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曲,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长安,
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当然,这种主观色彩,并不限于有“我”字的诗句和诗篇,例如在很多诗篇里,鲁仲连、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当作第一人称的代用语,让古人完全成为他的化身。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这种动感,见诸于字句音节时,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2)通过拟人的手法加以表现,使感情更加亲切。与描写的对象融为一体,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感受到与自然相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了。诗人将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信口说出,仿佛毫不费力,但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我似乎是山,山似乎是我,用拟人的手法表现(3)通过大胆生动的夸张来加以表现,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在一些抒情诗里,可以感觉到这种特点,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销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又如《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其他如《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箜篌谣》:“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又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大家都很熟悉,但这首诗结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没有黄河可塞这样惊人的比喻,我们也就不会懂得阵亡士卒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大胆的夸张,永远离不开惊人的想像。这种夸张不但体现在写景中,也体现在抒情中。(4)通过跳跃性的手法加以表现,有一种流水奔放的特点。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 ,瞬息万变的特色。《行路难》第一首、《宣州谢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篇,已经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名作《将进酒》也是这方面非常突出的例子。在诗里,他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像他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他那象黄河一样奔腾跳动的感情是这样变化莫测,他突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他的《梁园吟》也有这种类似的情况,诗的前段尽情地描绘痛饮狂欢,甚至沉吟流泪地感慨功名富贵的无常,但是临到结尾,他突然又说:“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诗人的感情在转瞬之间竟判若两人。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在诗史上只有极少数的诗人达到这个水平。二.以丰富、奇特、瑰丽的想像来写诗,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又一重要特征如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他未到过天山,却写出了天山奇特的景色,完全靠想像来展开。他的《望庐山瀑布》二首、《庐山谣》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后一诗中写他在庐山顶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像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白居易《登香炉峰顶》诗:“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完全出于写实。把两诗互相比较,艺术价值的高下,不言而自明。第十节至第十三节 杜甫**掌握杜甫“沉郁顿挫”的抒情风格
杜诗的风格,多种多样。有沉郁顿挫,也有萧散自然;但最具有特征性为杜甫所自道且为历来所公认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 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沉郁顿挫的形成原因: (1)与经历、思想的关系:安史之乱之前,杜甫有一种崇高的理想和磅礴的气势,但入世不久,看到的是朝廷的腐败,他这时一方面又一种斗志的精神,另一方面又感到压抑。安史之乱之后,忧愤的情怀更进一层。这时,他的诗歌的立意上必然导致它的“沉郁”。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而同时这种情感又受到理性的节制。他的思虑常常很复杂、心情常常很矛盾,所以他需要找到恰当和适度的表达方法。这样,使得诗中的情感之流成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动。(2)与美学观的关系:追求一种雄壮之美。在政治上受到压抑之后,自然也便形成一种“沉郁顿挫”之美。第十四节至第十五节 中唐诗歌**熟悉孟郊、贾岛创作特点和代表作。 中唐诗人孟郊字东野,以苦吟著称,他与贾岛的诗歌特色曾被苏轼总结为四个字“郊寒岛瘦”。**熟读刘禹锡的代表作。 刘禹锡诗文的内容比较丰富,尤以下列几类著称:(1)抒情言志。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怀古。如《乌衣巷》;(3)民歌。如《竹枝词》。第十六节至第十八节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了解白居易以外的新乐府诗人还有元结、顾况、李绅、元稹、张籍、王建等。**掌握白居易的主要代表性作品,尤其是闲适诗和杂律诗的典型作品。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主要内容: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难,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集中讽刺了豪门贵族奢侈腐化、荒淫无度的生活,发表了对妇女问题的见解,体现了他对妇女一贯同情的主张和对爱情较进步的思想,表现了反战爱国思想**了解白居易的感伤诗,尤其是代表性作品《长恨歌》与《琵琶行》。第十九节 李商隐**了解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1)政治诗。(2)咏史是李商隐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借古讽今。(3)咏怀诗。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4)爱情诗。**结合具体作品理解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1)构思缜密,情致深蕴。(2)长于用典、精工贴切。(3)锤炼字词,工于造语,语言凝炼而丰富,流畅而华美,富有装饰性。第二十节 杜牧和其他晚唐诗人**阅读杜牧的主要作品,了解杜牧诗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大概了解晚唐其他代表性诗人及作品。第二十一节 词的起源及词学基本常识**了解关于词的起源的两种观点:音乐起源说和声诗起源说,了解词学基本常识。掌握词的分类,根据篇幅的长短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 **掌握文人词创作的创作的两个流派花间词:是唐五代著名的词派;文人词的代表;温韦为主要作家;风格以婉约为主。代表
作家温庭筠、韦庄,前者的词色泽艳丽,搂金错彩,以“浓艳”著称,后者的词相对清新疏郎,浅约简明,感情真率。南唐词:代表作家李煜、冯延巳。前期内容也是相对狭窄,多写男女之情,但是到了李煜后期,正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第二十二节 宋词概说 **了解宋词繁荣的原因,繁荣的表现, **了解宋词的分期。第二十三节 柳永 **了解柳永的生平。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福建崇安县人。年青时连续几次科考,都未及第,便“日与狷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同歌妓关系益发密切,“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这又反过来促进了柳词的市民化。后来他离京,到湖湘、苏州、扬州、杭州一带漫游。仁宗景祐元年(1034),更名柳永,终于科考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有《乐章集》传世。**了解柳永对词的贡献。(1)继承民间的传统:更多继承唐五代民间传统,以俗为美,雅俗结合。(2)内容题材的开拓。(3)艺术手法的贡献:大力发展慢词,增加词的容量,扩大的表现力。善于将叙事、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表达。善于进行细节描写,不管对景物、心理、动作,都善于作具体细腻的描述。**重点掌握作品《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诗文解析:本诗采取铺叙的手法,反映了北宋繁华的都市景象。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
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喧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笑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第二十四节 晏殊、晏几道、欧阳修 **了解晏殊词的思想内容。 **熟悉晏殊、晏几道、欧阳修各自的代表作。 **了解晏殊、晏几道、欧阳修各自的创作特色。第二十五至第二十八节 苏轼**了解苏轼的两首《江城子》。掌握其写作背景,思想感情与艺术面貌。第二十九节 黄庭坚、秦观、贺铸**了解秦观生平和他的词的艺术成就,熟悉其代表作。(1)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秦观以词名,在词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有人奉他为婉约的正宗代表。秦观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情辞相称,意韵兼胜。“义蕴言中,韵流弦外”。(2)熟读并理解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鹊桥仙》(纤云弄巧)、《满庭芳》(山抹微云)等代表性词作。 第三十节 周邦彦**了解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阅读周邦彦《兰陵王》等代表作。清人周济评价说:“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其中,“美成”是指周邦彦,他因词作富艳精工、浑厚和雅而被视为婉约派之集大成者。第三十一节至第三十二节 南宋词人概说和李清照的词**熟悉李清照的生平、词学论著以及她在词史上的地位。**了解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第三十三节至第三十五节 辛弃疾**重点把握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阅读并深入理解其代表作,能够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第一类是爱国词:(1)包括以自我为中心,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记录自己“少年横槊、气凭陵”(《念奴娇》)的战斗生活的词,或借助追念这种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表现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表现苦闷时依然充满昂扬奋进、不甘屈服的精神,还包括以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为中心内容的词:不满于偏安江左的局面,日夜思念沦陷区的大好河山和父老兄弟,大力讴歌北伐恢复;(2)对只图个人利
益、不顾国家安危,只会清谈、实则误国的投降派,他常常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与谴责;(3)此外还包括三种经常使用并善于使用的题材:酬唱词、登临词、咏古词。第二类是农村词、闲适词、情词。**重点掌握辛弃疾的《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与《青玉案·元夕》。把握这两首词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异同。《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这首词,通过写实,塑造了怀才不遇的英雄形象,是辛弃疾报国无门的形象写照。这首词的上片写的就是上述作者这段出色的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下句写擒获张安国带义军南下。“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革录” ,夜里提着兵器追赶。娖,通“捉” ;胡革录,箭袋。一说,枕着银胡革录而细听之意。“汉箭”句,指义军用箭回射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下片,“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通过象征的手法,塑造了高洁不同流俗的美人形象。同样也是辛弃疾报国无门的形象写照。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上元的晚上称元夕、元宵或元夜,也就是灯节。花千树:形容花灯灿烂像千树花开。这是以花比灯。星如雨:形容燃放烟火,冲上云霄,自空而落有如星雨。宝马雕车:指装饰华丽的车马。这句是写街道上人来车往观看灯火的情景。凤萧:即排萧,古代乐器。玉壶光转:指月亮慢慢落下。玉壶比喻月亮。一说是玉雕的灯。鱼龙:鱼形、龙形的灯。鱼龙舞,指在街上舞动那些鱼形、龙形的灯。 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元夕观灯妇女头上戴的装饰品,用彩绸或彩纸制成。这里形容观灯妇女的盛妆。盈盈:形容女子仪态美好的样子。暗香:这里借喻美人。古时妇女常佩香囊等物。 这是诗人落职后在上饶闲居时所作。词中大力渲染元宵住节满城灯火。满街游人,通宵欢乐的热
闹景象和夜市风光。结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几句,突然表现了“那人”与众不同的形象,借以表白自己政治上愿投闲置散,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全篇采用反衬手法,别具一格。王国维曾经说人生有三个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其中之一。第三十六节 陆游及辛派词人**了解陆游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了解陆游的《卜算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了解辛派词人陈亮、刘过等的创作情况。第三十七节 姜夔**熟读并理解姜夔《点绛唇》等代表性词作。第三十八节 吴文英**熟读并理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高阳台》(修竹凝妆)等代表性词作。**与姜夔词比较,理解吴文英词的艺术特色。理解后人对吴文英词的评价。三、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新乐府运动2.元白诗派3.山水田园诗派(二)简答题1.辛弃疾《水龙吟》云“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请指出此二句所用的两个典故,并简述这两个典故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出下面两首杜甫诗歌的不同风格特点,结合作品简析杜甫诗歌的主体艺术风格。《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3.苏轼《江城子》中“左牵黄,右擎苍”中的“黄”与“苍”各指什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苏轼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分析论述题1.试举一两首代表作,论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2.请指出苏轼以下两首《江城子》的写作背景,并分别论述它们的思想感情与艺术面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练习题答案和答题技巧(答案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新乐府运动是相对于乐府古题诗而言的,是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新乐府诗的首创者是杜甫,白居易在理论上和创作上大力倡导,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对诗歌开展一场改革运动,使唐诗创作出现新的高潮,就是新乐府运动。2. 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 ,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3.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著名的诗歌流派;王孟为代表;作品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多具有优美自然的艺术风格。答题指导:填空题考查的都是具体的细小知识点,人物、时间、代表作品、主要观点是填空题考查的几个大方面的内容,复习时对这些知识点要准确地进行记忆,才能更好地作答。(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典故:第一个是用晋人张翰的典故,第二个典故是用刘备的故事。 这两个典故反映出作者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要点须结合作品展开说明 2.答案要点:(1)不同风格特点: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两首诗的不同风格:前者是沉郁顿挫,后者是闲适自然的。(2)主体艺术风格:沉郁顿挫。需要结合杜甫主要作品,具体分析何谓“沉郁”,何谓“顿挫”。要点须结合作品展开说明3. 答案要点:“黄”指黄狗,“苍”指苍鹰,这些都是古人打猎时要用的。典故是汉文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对自己能委以重任的思想。答题技巧:简答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具体诗词的分析,涉及到诗词运用的典故、艺术特色等问题。在具体答题的时候,要冷静思考,给出的答案要观点明确、逻辑通顺、重点分明、条理清晰。(三)分析论述题1.答题要点:(1)饱满、充满主观色彩的感情:强烈的主观色彩;拟人化的手法;大胆的夸张;跳跃的章法。(2)丰富奇特瑰丽的想象。以上各点需要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详细展开论述。2.答题要点:(1)写作背景不同。(2)表达的思想不同。(3)艺术面貌却有所不同。以上各点需要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详细展开论述。
答题技巧:分析论述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重点作家的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感情、艺术特色的把握,深入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情感特征、创作特色是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在具体答题的时候,要冷静思考,从整体着手,给出的答案要观点明确、逻辑通顺、重点分明、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