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中国政治制度史机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6 15:09:52浏览次数:32
类别:网教 专业: 历史学 课程名称【编号】: 中国政治制度史 【0414 】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本套试卷共 5 题,每题 25 分。请从中选择 4 题回答1. 试述明清科举制度演变的主要内容。答:明清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同时科举制度也走向僵化与衰亡。(1)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紧密结合。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 ,非由学校出身者则不能参加科举考试。(2)科举考试实行三级考试。乡试,第一名举人俗称“解元”。 会试,第一名俗称“会员”。殿试,排出进士的名次,分三甲,一甲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3)科举制度也走向僵化与衰亡。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考经义,规定在四书五经里出题,经义的解释,如“四书”,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考生只能“代圣贤立言”,考试答卷文体为“八股文”(制艺)。 科举考试内容陈腐,形式僵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淹没了人的个性,销蚀了人的创造能力。妨碍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的研究,对国计民生的关注,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到清末,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2. 试述晚清、民国文官选任制度的演变。答:(1)晚清的文官选任制度,一方面延续科举制,另一方面又有新的变革,即举办新式教育,新式教育的毕业考试,照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规定执行,成绩优异者任用官职。1905 年,停止科举。(2)北洋政府文官选任。北洋政府建立后,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文官考试分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两种。文官普通考试分中央和地方两种考试平均成绩合格者可被录取,取得任官资格。对未经文官考试任用的官吏,北洋政府于 1913 年 1 月公布《文官甄别法草案》,规定要实行甄别。甄别合格,可继续任官职。北洋政府的文官任用,共分特任、简任、荐任、委任等 4 级。(2)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选任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将考试权独立的政治理论付诸实施。文官考试制度。文官的考试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职候选人的考试;第二类是任命人员的考试;第三类是依法应领证书之专业职业或技术人员的考试。在任命人员、专门职业或技术人员考试中又分为高等、普通、特种三种考试。高等文官考试是国家最高一级考试,是选拔县长以上高级文官与干部任职资格的考试。普通考试由各省举办。特种考试是中央和地方举行的临时考试,主要是为了选拔临时或特需人才而举办。1931 年 7 月,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此后,高等文官考试和普通文官考试一般每年或间年举行。文官任用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积极筹划新的文官任用制度,统一了文官的任用权,结束了文官任用的无秩序状态,具备了现代文官制度的根本特征。首先,对现有官吏进行甄别审查。其次,制定并施行现代文官任用制度:将文官的任用从各级官吏手中转到考试院和内政部;制定并公布了一系列文官任用法规法令,对公务员的任用资格、- 1 - 程序作了详细规定;任用了一批素质较高的文官。3. 先秦时期贵族君主制的特点有哪些?答:第一个特征,是中国君主制度的基本特征,即君主世袭、被神化,这与古代西欧有些国家君主由诸侯选举产生确实大不相同。第二个特征,君权受到贵族,主要是宗法贵族的限制。这种限制又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君权受到来自贵族长老的制约。第二个层面,是分封制对君权的分割。4. 唐代监察制度有哪些创制?答:唐朝监察组织,仍然可以区分为行政组织内部与外部的监察两大系统。行政组织内部的监察,主要由尚书丞负责。行政组织外部的监察由御史系统和谏官系统构成。唐代监察制度的创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御史台组织体系规范。经过多次调整,最终形成了三院分职的组织系统。(2)谏官制度发展成熟,形成与御史台并立的格局。标志着封建监察制度的成熟。(3)重新建立并健全地方监察体制。贞观初年将全国分为十道,临时派遣巡察、黜陟等使,分道监察地方官。天授二年以后,十道巡察成为定制。开元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置采访处置使,常驻地方,有治所,地方监察制度最终完备。5. 中国古代国体经历了哪些演化阶段?答:(1)夏商:奴隶制国家阶段;(2)西周东周:封建领主制阶段;(3)秦汉明清:地主封建制阶段:其中秦汉魏晋南北朝是其发展阶段;隋唐宋元是成熟阶段;明清是最后阶段。- 2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