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0788]《土地制度与政策》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09 13:10:54浏览次数:50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国土资源管理 课程名称【编号】: 0788 【土地制度与政策】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请从以下题目中选择 2 个进行详细解答。(每题 50 分)1、什么是土地储备制度,联系实际,请阐述当地土地储备制度的优缺点。(答题要求给出概念,并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2、什么是土地流转,请联系实际阐述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答题要求给出概念,并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3、如何理解我国土地制度,并请概述其特点。(答题要求分析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并详细分析)4、对于制度的功能,很多学者在研究中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请概括其作用。(答题要求较深入地逐个分析制度的作用)5、请详细分析土地政策与土地法律的区别。(答题要求较为详细的分析)6、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思路和对策?(答题要求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1.政府从农村集体、国有企业、闲置开发地块通过征收、征购、收回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纳入政府的固定机构,通过土地的一级开发,然后供地的一种制度。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受政府委托,依据规定,将需盘活的土地通过收回予以储存,并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盘活存量土地资产,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的行为。  折叠编辑本段意义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创新,其基本思路是由城市政府- 1 - 的委托机构,如土地储备中心,通过征用、收购、置换等方式,将土地使用者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土地整理和开发,在完成一系列前期开发整理工作后,变成可建设的"熟地",根据城市土地年度计划,通过招标、拍卖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一种经营管理制度。它类似于欧美的"土地银行"制度。  折叠编辑本段目的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存量土地供应不能垄断,造成城市土地供应总量失控,土地招标、拍卖制度难以推行,土地资产流失屡禁不止的状况。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城市存量土地几乎都掌握在土地使用者手中,无偿划拨以及规划、计划没有控制好,土地供应量过大,结构不合理,导致城市土地闲置或低效利用,以往推行过"退二进三",鼓励困难企业自行盘活自己使用的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在现行法律制度下,这些土地使用者可通过补办土地出让手续转让土地,成为土地供应者,形成存量土地多头供应的局面。 1999 年新的《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加大了保护耕地的力度,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数量受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数量受到严格控制,用途管制、占补平衡和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央分成的措施不仅使新增建设用地的数量大为减少而且占用耕地的成本有了较大提高,使城市存量土地的利用价值更加突出。同时新土地法将利用存量土地的权利和收益放在地方,这使得利用存量土地成为城市政府增加建设用地供给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由于城市发展,城市区域的向外扩张,使一些原来地处城市边缘的工业、仓储用地逐渐进入城市的内部,占据了中心市区大量区位条件优越的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给居民生活及城市环境等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从城市更新还是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看,对存量土地的投资需求越来越强。此外,通过土地的收购、储备、供应的运营,政府财政支出在投资乘数效用下,有效地刺激了- 2 - 当地经济发展。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在杭州、上海、深圳、青岛等城市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发展的初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2.流转指土使用权流转土使用权流转含义指拥土承包经营权农户土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有五种:一是转包。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土地承包义务仍由原承包户承担。此类流转 118.1 万亩占流转面积的 26.5%。二是转让。承包方有稳定的职业或收入来源,经承包方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终止。此类流转面积 20.83 万亩,占流转面积的 0.05%。三是互换。由于土地不集中,分散经营,不便管理,承包户根据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自愿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此类流转面积 19.25 万亩,占流转面积的 0.04%。四是入股。经济组织、村、组、承包方之间相互联合入股、投资投劳、投土地(将入股土地按面积折算成股金),共同参 与 管 理 , 风 险 共 担 , 收 益 按 投 资 比 例 分 配 。 此 类 流 转 41.7 万 亩 占 流 转 面 积 的0.09%。五是出租。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出租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受让方履行土地租赁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此类流转 227.29 亩占流转面积的 51%。出租和转包是我市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两者所占比例是整个土地流转的77.5%土地既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又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土地流转- 3 - 机制、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合土地流转有序进行。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土地流转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农户充分认识土地流转不会改变和动摇家庭承包经营,引导农民改变宁肯撂荒也不向外流转的传统思想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二是要加大投入。一方面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一是要出台一系列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激励土地流转,二是从银行贷款、财政支持、项目支持、税收优惠、工商登记等方面支持土地流转,扶持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另外有好的产业项目要优先立项,并在技术上给以支持,提高规模化经营管理水平,使产品上档次、创品牌、出效益。要根据湘南地区多丘陵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小而精的特色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把土地流转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的的正常运转。 三是完善机制。要加快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土地流转进程的不断推进 ,失地农民将会越来越多,失地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劳动技能掌握较少,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建全,生活和就业问题就难以得到保障。因此要加强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失地农民不失业、不失保,对参加农业保险的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给予保费补贴或免费投保,以降低农业企业的风险度。另外,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产生了新一代职业农民,促成了传统农民生活、生产、思维方式向现代农民生活、生产、思维方式的转变。因此建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稳定转移机制。四是建立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业务指导、流转服务、合同管理、纠纷仲裁、监督执行等方面。发展土地流转社会服务组织,- 4 - 探索开展土地信托、价值评估、抵押融资等社会化服务。建立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办理申请、登记、备案等相关手续,落实专人负责土地流转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工作。- 5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