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专业素养

发布时间:2023-04-28 14:04:29浏览次数:111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从事专业活动必须具备的专业品质。教师的专业素养等同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它包括道德修养、知识素养、教育专业素养、心理素养。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简单说,它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其中,道德要求的高层次性、职业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情感的丰富性、道德影响的深远性是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明显区别。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一、在事业上,正所谓“做一行,爱一行”,教师要爱岗敬业,包括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以分数作为唯一衡量学生的标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注意教学活动的教育性,注意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上。教师爱岗敬业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要培养学生形成做事、做人应具备的良好品德。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础的专业素养。 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是教师爱岗敬业的直接体现。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强调“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容不得半点疏忽。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容不得丝毫大意 。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的要有“认真”的职业态度。爱岗敬业,一般分为乐业、敬业、勤业,精业等不同状态。 1、乐业。乐业是建立在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积极态度、浓厚兴趣和深深热爱的情感基础上的。乐业的教师对教育工作、对学生由衷的喜爱,不计较待遇多少、地位高低,工作再苦再累是享受。他们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兴奋,这属于情感型的爱岗者。 2、敬业。敬业是教师对其职业的理智思考基础上形成的积极态度。敬业型的教师出于对教师职业的性质、社会意义以及个人发展意义的认识,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认真、一丝不苟、作风严谨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这属于理智型的爱岗者。 3、勤业。勤业体现了教师对工作的根本态度和履职程度,勤业的教师总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属于态度型的爱岗者。 4、精业。精业是要有扎实的教学教育基本功,并不断钻研。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属于创造型爱岗者。 二、在学生上,教师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注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好的教育不是顺从、遵守,而是发自内心地为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爱,也就是“师爱”。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1、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而且要坚持一视同仁,将师爱均匀的洒向每个学生。享受教师的爱,是每个学生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的权利,这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2、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人。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具体表现。 3、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爱的情”和“奉献”还远远不够,师爱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这才是师爱的正确方向。 4、注重双向交流,动情效应。爱生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也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这种动情效应会产生良好的结果。首先,学生会表现出“亲其师”,即自觉尊重教师的行动,能与教师进行良好的合作与配合。其次,学生表现出“信其道”,即教师的要求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最后,双向交流更重要的效应还存在于它能使教师人格的升华,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潜能,这是教师从事教师 职业的强大动力和源泉。 三、在集体上,教师要有集体精神、团队精神。懂得同事间的互相支持、配合,要有团队协作精神。集体的共同发展将会把发展推向更广阔的空间,为自身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工作环境和心境,这不仅利于集体,更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团队精神自古就有: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他们最终相继灭亡。“将相和”的故事里,蔺相如顾全大局,从国家利益出发,是国家强大,使外敌畏惧。所以也有人说:“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团队,学校工作更需要团队精神,教师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表现在:第一,教师要对学 校有强烈的归属感,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自己的前途与学校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愿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第二,教师之间要相互协作,相互宽容,彼此信任,在生活上彼此关怀,和谐相处,追求团体的整体绩效。第三,教师对学校事务要全身心的投入。 当代的教育已不是教师个人的英雄主义时代,更多的要谋求协作和合作。每一位教师必须与他人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共同发展。 四、在自我方面,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应及时监督自我,发挥榜样的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方向和影响。此外,教师要不断学习,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更新知识库,避免职业倦怠。二、教师专业知识素养教师承担着“教”的工作,是知识的传承者,因此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专业品质。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描述,其中,林崇德、申继亮教授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描述具有较高的概括性。他们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本体性知识:即任教学科专业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物理知识等,是教师胜任岗位的基本保证,涉及“教什么”的问题。教师要创造性地、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首要条件就是他所教学科的知识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所教学科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即与学科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学科专业主体知识,如规律性知识,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维特点和研究方法,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等。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传授的内容是教师所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本体性知识有效传授的。教学的最终绩效大都是用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的质量来衡量的。在一定限度内,教学的有效性是与教师所掌握的本体性知识呈递增关系的。但有关研究表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教学科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准后,其水平与教学效果之间并非是线性相关。学科知识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后,它与学生成绩之间将不再呈现统计上的相关性。因此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仅仅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二)条件性知识:即从事教育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是教师正确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重要保证,涉及“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在教与学的领域中,教学过程被看作是教师将其具有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使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来思考学科知识,即对具体的学科知识做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解决,例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课堂中如何组织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和实施测验等等。因此,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被有些专家称为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科学性与艺术的高度结合。仅仅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的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能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学法等理论来武装自己,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育人的规律办事,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更具有自觉性,避免盲目性。(三)实践性知识:涉及“具体怎么教”的问题。是指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教学知识。它是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并掌握的经验,也是教师个人品质与教育认知、经验、教育情感、态度和教育行动相互融合产生的。这种实践性知识是灵活多样的,具有鲜明的指导功能,不像理论性知识那样有严谨的逻辑。如教学中总结出的经验体会,构建的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这种实践性知识适应于特定的课堂、教材、学生,体现了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价值取向,不追求理论领域的普遍性。这种实践性知识是以教学水平提高与否评价的。(四)文化知识: 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教师的文化知识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学有识,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从而成为具有高尚精神境界和健康人格特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1、科学知识日益融合和渗透的要求2、青少年多方面要求教师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做事,要做到这些,没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和宽厚的文化底蕴是不行的。在学校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由于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尽力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擅长创作的教师,可以用创作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爱好诗词的教师,可以用诗词的魅力来启发学生;有音体美特长的教师,可以借一技之长发展学生的才艺。三、教师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目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两方面:(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 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这里介绍主要的几个先进教育理念:1、以人为本的理念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也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没有积极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会造成教育脱轨,教育教法不当,育人能力不强等。因此教师要树立先进、有正能量的教育观念,并且能积极的在实践中体现出来。2、全面发展的理念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多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3、素质教育的理念现代教育从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转化为知识实践与内化,素质教育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4、创造性理念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5、个性化理念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它需要大批具有丰富而鲜明个性的个性化人才来支撑,因此它催生出个性化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它把培养完善个性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与环节之中,从而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别是人格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个性化理念在教育实践中首先要求创设和营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搭筑个性化教育大平台;其次在教育观念上它提倡平等观点、宽容精神与师生互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鼓励学习者各显神通;再次在教育方法上,注意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施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6、开放性理念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它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等等。(二)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教育专业能力是个体在教育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制约教育工作效能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1、基本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是构成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础。只有掌握这些基本能力,才能正确理解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将所教的内容高质量地传授给学生。2、一定的研究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停留于照本宣科,更强调教师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注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此外,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教师要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3、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要具备研究本专业、学科的最新理论和发展动向的能力,教师只有接纳最新的动向和理论,才能顺应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不同的行为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采取有效教育措施,帮助学生成长;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4、自我反思和调控能力。这是教师获得高级发展的能力,只有经历过反复的反思和深入探索,掌握灵活 调控并适应教学中各种变化的能力,教师才能突破职业的高原期,最终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学能手。教育理念是基础,专业能力是保障,在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而是否能够正确地实施教育决策需要专业能力做保障,使之既能顺利开展教学,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四、教师职业心理素养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的内涵广泛,包括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在过去,我们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忽视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受到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的影响,导致当今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不仅不利于教师的生理健康,还会降低教师的工作效率,此外,教师的心理素养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1、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心理素质较好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 ,不断进步,不断创 造;能够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 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主动学习,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主动克服困难,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来讲,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教师在人际关系、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方面的榜样作用所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师的表现最 终会通过教师的表情、态度、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3、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学校所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其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之间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素质较好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赞美、欣赏等正面态度多于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对学生以诚相待、关 爱有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4、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情绪对人的心理素质起着核心作用。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 。学生拥有乐观、 稳定的情绪是与教师分不开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5、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名教师应懂得,独立、健全的人格是人一生各阶段均应有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必须要尊重的。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1、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与她们的教学效果之间密切相关,这种主观判断定义为有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作为教师要有坚强的意志、积极的进取精神,用这样积极的状态投入教育工作。这不仅能够使教师自己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更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2、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教师应注意到,情绪是互相传递的,如果情绪波动大,必然直接影响到学生,产生师生的距离感。因此,教师应当学会自我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状态,这样会让学生感觉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小,学生愿意主动与老师吐露心声,沟通情感,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快、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的情感动向,集中需求,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是教育工作顺利进行。3、心胸豁达,兼容并包。人离不开社会中的人,无时不刻不与人接触,教师也是如此,要与人合作,首先要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兼容并包,是教师要接受新观点、新思想,从多种渠道获得收益和启发。这也体现了树立专业发展意识的内容,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教师建立健康、积极、进取、豁达的心理,为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情感保障,让教师顺利且幸福的进行教学,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自我身心的完善。任何一名教师都要在教育工作中,寻找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动力,避免职业倦怠。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1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