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概述

发布时间:2023-05-06 15:05:19浏览次数:76
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memory)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记忆与感知觉不同,感知觉是人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知,相当于信息的输入,而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例如,分别多年的老朋友,不在我们眼前时,我们仍能想起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当再见到他时还能认得出来。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人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能主动地进行编码,使其成为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能记住。例如,学生阅读、做习题、操作实验都有编码的过程。同时,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接受是有选择的,只有那些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意义的事物,才会有意识地进行记忆。再有,记忆还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只有当输入的信息以不同形式,汇入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时,新的信息才能在头脑中巩固下来。例如,我们要记住一个外文单词,必须将它与过去学过的单词组成词组或句子时才容易记住。信息的提取与编码的程度、信息储存的组织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编码较完善,组织得较好,提取就较容易,否则就较困难。 记忆是保存个体经验的形式之一。个体经验保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书籍、雕塑、图画、建筑物等社会文化形式,都可以保存个体经验。但是,只有在人脑中保存个体经验的过程才叫记忆。 记忆是一个过程,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展开的,可以区分为前后联系的一些阶段。编码、储存和提取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任何外界信息只有经过这些过程,才能成为个体可以保持和利用的经验。 信息编码(encoding)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在整个记忆系统中,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而且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的。信息编码又是一个开展的过程,它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新的信息必须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并汇入旧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获得和巩固。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当事物与人们的需要、兴趣、情感密切联系时,尽管只有一次经历,人们也能牢固地记住它。例如,学生接到高校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往往是终生难忘的。 存储(storage)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知识的存储有时也叫知识的表征(representaon),它可以是事物的图像,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concept)或命题(proposlon)。存储是信息编码和提取的中间环节,它在记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信息的存储就没有记忆。 提取(retrieval)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再认(recognion)和回忆(recall)是提取的基本形式。记忆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 二、记忆的分类 记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sensorymemory)或感觉登记(sensory register)。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感觉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 秒~2 秒。例如,当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虽然呈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幅幅静止的图像,但是我们却可以将这些图像看成是在运动的,这就是由于感觉记忆存在的结果。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 5 秒到 2 分钟。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成分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 7±2 个单位。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另一个成 分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由于与长时记忆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发生了意义上的联系,编码后的信息进入了长时记忆。必要时还能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它的保存时间长,从 1 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上,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获得的。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分只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才可能转入长时记忆,没有感觉记忆的登记和短时记忆的加工,信息就不可能长时间储存在头脑中。 (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Tulving,1972)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与个人亲身的经历分不开的,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定,也不够确定。 语义记忆(semanc memory)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化学公式、乘法规则、一年有四季等。对“猫”的词义的记忆,对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个事实的记忆也都是语义记忆。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比较稳定。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近二十年来记忆研究中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分离开来。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与此相对,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例如,很久以前你学习过俄语,现在要你写出俄语单词,你却一个也写不出来了, 换句话说,你不能有意识地回忆它们。但是用别的方法可以证明,你现在对那些单词仍然是有记忆的(朱滢,1993)。我们不能用通常的测量外显记忆的方法进行测量,而需要用另一些方法把内隐记忆从外显记忆中分离出来。 (四)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还有研究者(Anderson,1980)将记忆划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declarave memory)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例如,在学习游泳之前,我们可能读过有关的一些书籍,记住了某些动作要领,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以后我们经过不断练习,把知识变成了运动技能,真正学会了在水中游泳,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了。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1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