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的师德环境
发布时间:2023-04-28 15:04:20浏览次数:121构建良好的师德环境一、维护教师行业社会声誉任何道德的形成都离不开客观环境因素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也不例外,也会受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在内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孕育高尚职业道德的孵化器,反之,则是滋生不良职业道德的温床。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尊师重教”风气的弱化,是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我国现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道德体系己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又未完全确立,因而出现社会失序、道德失范等现象。在社会生活中,近几年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有越演越烈之势。教师职业道德很容易受这些不良风气的侵蚀,加强社会环境整治势在必行。从事某个行业的个人,是否能够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与这个行业在整个社会的的声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声誉很低的行业,从业者就会不愿意工作,或者羞于从事这个职业,结果就会缺乏工作的积极性。社会声誉高的行业,就很容易让从业者获得满足感和荣誉感,有工作能力的人也会积极的涌入这个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教师逐渐失去了从业的优越感,“尊师重教”风气逐渐弱化,教师更变成“可有可无”、“无所谓”,这种被挫伤的职业情感影响了教师的从业热情,很多教师变得不再积极的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全社会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大环境,维护教师行业的社会声誉,关心和支持教师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二、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我国现有的学校教师证书制度一定程度上对学校教师的职业准入和解职做出了相应的控制,但是控制不严。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比较注重学历文凭,对申请人从业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缺乏由行业专家进行的具体而严格的考核与认定;学校教师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更容易取得从业证书,入职标准偏低;教师资格证书“一朝拥有,享用终身”。这些特点导致部分道德水平较低的人员混入到教师队伍中来,降低了整个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
要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考核教师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和培养,确保对教师准入和监控的严格性。首先,成立权威资格认定机构,负责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其次,推行严格的教师资格考试考查制度。凡申请人员,无论是否是师范毕业生,都要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并接受具体而细致的考核。考核内容除了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能力,还包括教育效果自我评估及与其他教师协作能力等方面;再次,对师资培养培训机构的资质进行定期认证。只有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合格的学校或机构才能从事师资培养或培训工作,国家才承认其毕业生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认可的学历。国家还应建立分级别教师资格证书,提升教师资格证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教师职业本身的复杂多变性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以提高其专业水准。因此,需要打破教师资格证书认证等级单一化,实行多级制教师资格证书。根据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和水平,按有效期长短,可颁发由低到高的多级资格证书,如:试用期证书或初任教师证书、合格教师资格证书、终身专业教师资格证书等。另外,如由于地区师资短缺等特殊情况下,可颁发临时教师资格证书,作为应急手段。获得临时证书者,须在规定时间期限内,通过考试认证,获得合格的教师资格证书。各级教师资格证书有效期不同,获得更高等级的教师资格证书者必须通过相应的考核、培训等活动。对于未通过考核或不参加培训等活动的人员,给予一定试用期,再考核仍不合格,停发教师资格证书,不予录用。三、加强社会道德环境整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单一化社会走向多元化社会,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抬头,少数教师的奉献意识开始淡化,教师的道德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全社会道德环境的整治,可以从源头上防止社会不良倾向侵蚀校园,制止教师职业道德下滑;可以平衡教师职业心理,净化教师职业心灵,从外部环境的改善来促进师德建设。可以预期,全社会道德环境改善之日,便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准提升之时,与此同时,教师道德教育积极性的提高又会促进社会道德环境的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