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0013]计算机组成原理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2 14:09:28浏览次数:57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课程名称【编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0013】 B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一、大作业题目1.什么是定点数?什么是浮点数?求十进制数-113 的原码表示,反码表示,补码表示和移码表示(用 8 位二进制表示,并设最高位为符号位,真值为 7 位)。答:一个数的小数点隐含地位于预定的位置上,将这种表示的数称为定点数。若小数点在数中的位置不固定,或者说是浮动的,称这种用浮点表示的数称为浮点数。十进制数-113 的原码表示,反码表示,补码表示和移码表示如下:原码 11110001反码 10001110补码 10001111移码 000011112.一个较完善的指令系统应包含哪些常见指令?设机器字长 16 位,主存容量 128K字节,指令字长度 16 位或 32 位,共 78 条指令,设计计算机指令格式,要求有直接,立即数,相对,基值四种寻址方式。3.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含义是什么?设存储器容量为 32 字,字长 64 位,模块数 m=4,用顺序方式进行组织。存储周期 T=200ns,数据总线宽度为 64 位,总线传送周期 τ=500ns。问顺序存储器的带宽是多少?解: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存储器带宽。存储容量:一个存储器中可以容纳的存储单元总数。 存取时间:又称存储器访问时间,是指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 所经历的时间。 存储周期:是指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操作(如连续两次读操作)所需间 隔的最小时间。 存储器带宽:在单位时间中主存传输数据的速率。顺序存储器连续读出 m=4 个字的信息总量是q = 64b×4 = 256b顺序存储器连续读出 4 个字所需的时间是t2 = mT = 4 × 200 ns = 800 ns = 8×10-7 s顺序存储器的带宽是:w2 = q/t2 = 256b ÷(8×10-7)s = 320 Mb/s 4.分析说明下图所示某 CPU 总线周期时序图。- 1 -
解:该总线系统采用同步定时协议。总线周期是在时钟信号 CLK 和 CLK2 定时下完成的并与所有的机器周期保持时间上的同步。一个机器周期由 2 个 CLK 时钟周期组成(T1,T2 节拍)。机器周期 1 为读指令周期(W/R=0,D/C=0, M/I0=1) 。在 T1 时间主方 CPU 送出 ADS=0 信号,表式 总线上的地址及控制信号有效,在 T2 时间末尾,从方存储器读出指令并 送到数据线 DO- _D31 上,同时产生 READY=0 信号, 通知 CPU 本次“读出” 操作已完成。机器周期 2 为读数据周期,除了 D/C=1 外,其余与机器周期 1相同。机器周期 3 为写数据周期,W/R=1, 写入的数据由 CPU 输出到数据线 D0- D31 上。假如在一个机器周期内能完成写入操作,则在 T2 末尾由存储器 产生 READY=0 信号,。假如 T2 末尾尚未完成写入操作,则 READY=1, 并 将 T2 延长-一个时钟周期。CPU 在后 - 一 个 T2 末 尾 检 测 READY=0, 于 是 结 束 写 入 周 期 。 T2 可 以 多 次 延 长 , 直 到READY=0 为止。读出周期也可按此方 法处理。图中还示出总线的空闲状态,空闲状态仅有一个 Ti 节拍,只要总线空闲, 可以连续出现多个 Ti 节拍。5.集中式仲裁有几种方式?画出独立请求方式的逻辑图,说明其工作原理。解 :有三种方式:链式查询方式、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独立请求方式。独立请求方式结构图如图 5: 图 5二、大作业要求 大作业共需要完成三道题: 第 1-2 题选作一题,满分 35 分; 第 3 题必做,满分 35 分; 第 4-5 题选作一题,满分 30 分。-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