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网上作业
发布时间:2023-11-01 09:11:06浏览次数:13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大学语文试题 1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 2. B 3. C 4. A 5.D6.B 7. C 8. B 9. B 10.C二、填空题:1. 《诗经》 2. 《山海经》 3.纪传体 4. 水田园诗 5.循环论三、判断题:1. √ 2. √ 3. X 4. √ 5.√ 四、赏析题:分析《卫风•氓》中氓的形象。(1)勤劳,任劳任怨,未弃前弃妇渴望爱情,忠于婚姻。(2)被弃后,没有苦苦哀求,而是果断决绝,显示性格刚强的一面。(3)诗中弃妇严厉地谴责男子的负心,对男子的虐待予以斥责,表现出对不公平的婚姻制度的反抗。五、简述题:简述《三国演义》中曹操、孙权、刘备的用人之道 观念的较量:人才不仅是大政方针的执行者操作者,也是大政方针的设计者决策者政策的较量:为人才提供足够开阔的舞台,为其纵横驰骋排除人为的屏障 个人魅力的较量: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用人者的风神气度直接作用于人才走势大学语文试题 2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 2. C 3. C 4.D 5.B6. C 7. C 8. B 9. C 10.C
(2) 劳动生活的反映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是最为可贵的部分。士大夫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归园田居》其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个从仕途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3)贫困农村的描绘他还有些田园诗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又如《归园田居》其四:“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通过这些诗可以感受到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村的面貌。大学语文试题 10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 2. C 3. A 4. A 5.B6. D 7. A 8. C 9. B 10.C二、判断题:1. √ 2. X 3. √ 4. X 5.√ 三、填空题:1. 盘古开天 2. 山不厌高 3.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4. 《登高》 5.《南柯梦》四、赏析题:参考答案:1.这句诗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将其思想性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2.结合身边的实例展开议论。五、简述题:
1.道家的“循环论”思想贾府的兴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悲生”,“树倒猢狲散”2.鄙视功名利禄:“好了歌”、凤姐的结局、贾雨村的钻营3.自然为上: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对“稻香村”的评价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大学语文试题 1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 )中。A.《淮南子 》 B.《楚辞》 C.《山海经》 D.《庄子》2.盘古开天的神话属于( )。A.始祖神话 B. 创世神话 C. 英雄神话 D.战争神话3.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陆游4.家喻户晓的励志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出自屈原的( )。A.《离骚》 B.《九歌》 C.《天问》 D.《招魂》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自李白的()A.《蜀道难》 B.《将进酒》 C.《梁甫吟》 D.《峨眉山月歌》6.下面诗歌属于李白绝句的是()A.《蜀道难》 B.《静夜思》 C.《梦游天姥吟留别》 D.《丁都护歌》7.下面哪一句不是陶渊明的诗?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苏轼( )的心态。A.失意落寞 B. 旷达超脱 C. 无所适从 D.渴求汲引 9.贾府“四春”中,哪位小姐被下人戏称为“二木头”?( )A.探春 B.迎春 C.惜春 D.元春10.刘备三顾茅庐,求取贤相( )。A.贾诩 B.鲁肃 C.诸葛亮 D.徐庶二、判断题:(15 分,每题 3 分)1.《诗经》中的燕飨诗所描述的燕飨并不都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要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 )2.《九歌》、《天问》都是屈原的作品。( ) 3.诗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出自高适《少年行》。( )4.《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伏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 (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三、填空题:(15 分,每题 3 分)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具神话学价值的一部文献.3.《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通史。4.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 。5.宝玉 19 年的人生经历与归宿:石—人—石,体现了道家的____________思想。四、赏析题:分析《卫风•氓》中氓的形象。(20 分)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五、简述《三国演义》中曹操、孙权、刘备的用人之道 (20 分)大学语文试题 2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1.盘古开天的神话属于( )。A.始祖神话 B. 创世神话 C. 英雄神话 D.战争神话2.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的由来与诗人( )有关。 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陆游3.下面哪一句不是陶渊明的诗?( )A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C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下面哪一项不是苏轼词的特色?( )A. 以诗为词 B. 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C. 改变了以红粉佳人、绮筵公子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D. 强化词体对音乐的依附性5.《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 )A.乐府 B.歌行 C.五绝 D.七绝6. 王维是盛唐( )的代表作家。A.山水诗 B.田园诗 C.山水田园诗 D.边塞诗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 )最有神话学价值。A.《淮南子》 B.《吕氏春秋》 C. 《山海经》 D.《楚辞》
8.一些《红楼梦》的抄本富有脂砚斋的评语,被称为( ).A.程高本 B.脂评本 C.原初本 D.早期本9.刘备三顾茅庐,求取贤相( )。A.贾诩 B.鲁肃 C.诸葛亮 D.徐庶10.《红楼梦》开篇借用了我国古代神话( )A.盘古开天 B.夸父逐日 C.女娲补天 D.始祖伏羲 二、判断题:(15 分,每题 3 分)1.《诗经》中的祭祖颂歌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 )2.《九歌》、《天问》都是屈原的作品。( ) 3. 在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中,《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 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4.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后人对王维的评价。( )5.《三国演义》中曹操“慧眼识关羽”,体现了曹操用人不论资考的特点。( )三、填空题:(15 分,每题 3 分)1.《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的__________。2. 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3.柳永是北宋时代一位著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流传甚广,宋人笔记所称__________是柳永词作受欢迎程度的证明。4. __________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5.《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 。四、赏析题:赏析《秦风•蒹葭》 (20 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五、简述题:你怎样理解《红楼梦》在结构方面的深化框架中的现实世界?(20 分)
大学语文试题 3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1.盘古开天的神话属于( )。A.始祖神话 B. 创世神话 C. 英雄神话 D.战争神话2.屈原《离骚》中家喻户晓的励志名句是( )。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C.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D.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通史。A.国别体 B.纪事本末体 C.编年体 D.纪传体4.( )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题材。A. 田园诗 B. 咏史诗 C. 赠答诗 D. 咏怀诗5. 李白的少年时代,受到( )的深刻影响A.道教 B.佛教 C.儒家 D.法家6.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 )对李白的评价。A.王国维 B.白居易 C.苏轼 D.杜甫7.苏东坡个性丰富,以下哪种不属其特性?( )A.乐观豁达 B.豪放洒脱 C.仁爱宽厚 D.处事圆滑8. 《三国演义》第 14 回,身边“文有谋臣,武有猛将,翼卫左右,共图进取”的人物是( )。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孙坚9.孙策临终前嘱咐孙权,外事不决问( )。A.张昭 B.鲁肃 C.周瑜 D.诸葛瑾1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 )。A.《短歌行》 B.《九歌》 C.《天问》 D.《陌上桑》
二、判断题:(15 分,每题 3 分)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语出自《论语》。( )2.《左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柳永最喜欢用的一个古人的名字是宋玉。(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红楼梦》第十三回,尤二姐临死托梦,念念不忘家业兴衰。( )三、填空题:(15 分,每题 3 分)1.《诗经》风雅颂的划分主要是按 的不同,也考虑到地区。2.柳永的词可以分为雅词和 两类。3.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__________,不遣柳条青。4.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 __________,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5.《三国演义》中,庞统庞士元又被称为 。四、赏析题:(20 分)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结合这一评论,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五、简述题: 简述《诗经》艺术成就 (20 分)大学语文试题 4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1.以下篇目中,出自《诗经》且属于怨刺诗的是( )A.《氓》 B.《七月》 C. 《鹿鸣》 D. 《硕鼠》2.《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3.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通史。 A.国别体 B.纪事本末体 C.编年体 D.纪传体4.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的由来与诗人( )有关。 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陆游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苏轼( )的心态。A. 失意落寞 B. 旷达超脱 C. 无所适从 D. 渴求汲引6.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为“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水不厌深 B.江不厌深 C.海不厌深 D.海不辞深7.下面这首诗是陶渊明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 《饮酒》其二 B. 《归园田居》其一C. 《饮酒》其五 D. 《归园田居》其二 8.下面诗歌属于李白绝句的是( )A.《蜀道难》 B.《静夜思》 C.《梦游天姥吟留别》 D.《丁都护歌》9.孙策临终前嘱咐孙权,外事不决问( )。A.张昭 B.鲁肃 C.周瑜 D.诸葛瑾10.《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李纨道:“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她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这丫头指的是谁?( )A.小红 B.司棋 C.平儿 D.袭人二、判断题:(15 分,每题 3 分)1.《诗经》中的燕飨诗所描述的燕飨并不都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要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 )2.屈原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
3.柳永既是词人,又是当时著名政治家。( )4.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长于七绝,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三、填空题:(15 分,每题 3 分)1. 是一首唱给新娘的赞歌。诗中以桃花起兴,描写了新娘貌美如桃花和婚嫁场面的热闹欢快。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 。3.安贫乐道 与 ,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苏轼5.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是__________。四、赏析题:(20 分)1. 李白《将进酒》赏析。将 进 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简述题:(20 分)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大学语文试题 5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1.《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2.在《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本纪”这种体例是( ) A.记述王侯各国的兴衰始末 B.记述古今著名人物的事迹 C.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更替 D.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变迁3.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 )最有神话学价值。A.《淮南子》 B.《吕氏春秋》 C. 《山海经》 D.《楚辞》4.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通史。A.国别体 B.纪事本末体 C.编年体 D.纪传体5. 陶渊明的辞赋( )是其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A. 《归园田居》B. 《归去来兮辞》 C. 《桃花源记》 D.《五柳先生传》6.下面哪一个是柳永的词?( )A.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7.“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自李白的( )A.《蜀道难》 B.《将进酒》 C.《梁甫吟》 D.《峨眉山月歌》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A.《望岳》 B.《春望》 C.《羌村三首》 D.《北征》9.《红楼梦》开篇借用了我国古代神话( ).A.盘古开天 B.夸父逐日 C.女娲补天 D.始祖伏羲 10.刘备三顾茅庐,求取贤相( )。A.贾诩 B.鲁肃 C.诸葛亮 D.徐庶
二、判断题:1. X 2. √ 3. √ 4. √ 5.√ 三、填空题:1. 现实主义精神 2. 《离骚》 3.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4. 长风破浪会有时 5.赵云四、赏析题: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此诗共三章,每章八句,上四句写景,下四句述事抒情。诗中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描写,渲染出清秋的凄清气氛,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了人物凄婉惆怅的情感。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浑然一体,构成了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此诗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尽其意。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之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五、简述题:重点:结合《红楼梦》文本,拿出具体细节神话开篇、神话收结写实细致入微神话与写实自由出入大学语文试题 3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 2. A 3. D 4. A 5.A6. D 7.D 8.C 9.C 10.A二、判断题:1. √ 2. X 3. √ 4. √ 5.X三、填空题:1. 音乐 2. 俗词 3. 春风知别苦 4.建安风骨 5.凤雏
二、判断题:(15 分,每题 3 分)1.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女娲补天》故事最为著名。( )2.屈原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3.在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中,《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 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4.以律诗写组诗,极大地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这是杜甫在律诗发展史上的贡献。( )5.《三国演义》中的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是指:荆州之战,猇亭之战,赤壁之战。( )三、填空题:(15 分,每题 3 分)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 关雎》 2.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具神话学价值的一部文献。 3. 被鲁迅高度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4.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5.《红楼梦》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 、_____________的思想。四、赏析题:杜甫《登高》赏析 (20 分)《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五、简述题: 上古神话的文化精神。 (20 分)
大学语文试题 6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1.《诗经》风、雅、颂的划分是根据( )的不同。A.地域 B.思想内容 C.音乐 D.功用2.《诗经》中的爱情诗大都出自( )。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3.( )的《文心雕龙》中称屈原“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A.屈原 B.刘勰 C.苏轼 D.陆游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出自( )A.《报任安书》 B.《尚书》 C.《左传》 D.《国语》5.建安文学的领袖是( )。 A. 曹植 B. 曹丕 C. 曹操 D. 嵇康6.曹操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 )。A.《蒿里行》 B.《九歌》 C.《天问》D.《陌上桑》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 )对李白的评价。A.王国维 B.白居易 C.苏轼 D.杜甫8.汉代传《诗经》者共四家,现在流传的是( )。 A.《齐诗》 B.《鲁诗》 C.《韩诗》 D.《毛诗》9.辞去( ),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A. 尚书令 B. 江州刺史 C. 彭泽县令 D. 太守10.贾府“四春”中,哪位小姐被下人戏称为“二木头”?( )A.探春 B.迎春 C.惜春 D.元春二、判断题:(15 分,每题 3 分)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语出自《论语》。( )2.《九歌》、《天问》都是屈原的作品。( )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柳永既是词人,又是当时著名政治家。( )
5.《三国演义》中的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是指:荆州之战,猇亭之战,赤壁之战。( )三、填空题:(15 分,每题 3 分)1. 是一首唱给新娘的赞歌。诗中以桃花起兴,描写了新娘貌美如桃花和婚嫁场面的热闹欢快。2. 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3.__________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4.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5.《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贾母清虚观打醮,神前抽的戏头一本是《白蛇记》,第二本是《满床笏》,第三本是 。四、赏析题:(20 分)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卷七: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请结合这一评论,赏析柳永《八声甘州》。八声甘州 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五、简述题: 试论述《史记》的艺术成就。 (20 分)大学语文试题 7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尚书》 B.《诗经》 C.《论语》 D.《楚辞》2.《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3.以下篇目中,出自《诗经》且属于怨刺诗的是( )A.《氓》 B.《七月》 C. 《鹿鸣》 D. 《硕鼠》4.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 A.齐、鲁、韩、马 B.齐、鲁、韩、王 C.齐、鲁、韩、毛 D.齐、鲁、韩、郑5.家喻户晓的励志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出自屈原的( )。 A.《离骚》 B.《九歌》 C.《天问》 D.《招魂》6.曹操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 )。A.《蒿里行》 B.《九歌》 C.《天问》D.《陌上桑》7.王维是盛唐()的代表作家。A.山水诗 B.田园诗 C.山水田园诗 D.边塞诗8.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 )A. 幽婉深沉 B.平淡自然 C.缠绵悱恻 D.俊逸秀美9.下面哪一项不是苏轼词的特色?( )A. 以诗为词 B. 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C. 改变了以红粉佳人、绮筵公子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D. 强化词体对音乐的依附性10.陶渊明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 A.《归园田居》 B.《咏荆轲》 C.《饮酒》 D.《桃花源诗》 二、判断题:(15 分,每题 3 分)1.《诗经》风雅颂的划分是由于地域的不同。( )2.《史记》被鲁迅高度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咏怀诗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题材。( )4.以律诗写组诗,极大地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这是杜甫在律诗发展史上的贡献。( )5.《三国演义》中曹操“慧眼识关羽”,体现了曹操用人不论资考的特点。( )三、填空题:(15 分,每题 3 分)
1. 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 。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句出自苏轼( ),该诗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4.明人胡应麟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 ,__________。5.《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 。四、赏析题: 赏析《秦风•蒹葭》 (20 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五、简述题: 试论述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地位影响。(20 分)大学语文试题 8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1.春秋时代,贵族常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叫做( )A.赋诗言志 B.群籍引诗 C.经生注诗 D.臣风民意2.《史记·孔子世家》关于《诗经》编订所持的说法是( ) A. 采诗说 B.作诗说 C.删诗说 D.献诗说 3.(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短歌行》、《度关山》等。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曹操4.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尚书》 B.《史记》 C.《左传》 D.《楚春秋》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苏轼( )的心态。A. 失意落寞 B. 旷达超脱 C. 无所适从 D. 渴求汲引6.下面哪一句不是陶渊明的诗?( )
A.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C.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 )对李白的评价。A.王国维 B.白居易 C.苏轼 D.杜甫8.《登高》是杜甫晚年诗中的名篇,被后人评为( ) A.古今五律第一 B.古今七律第一 C.古今五绝第一 D.古今七绝第一 9.《红楼梦》开篇借用了我国古代神话( )A.盘古开天 B.夸父逐日 C.女娲补天 D.始祖伏羲 10.《红楼梦》第三十九回,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他”指的是谁?( )A.周姨娘 B.赖大家的 C.刘姥姥 D.李嬷嬷二、判断题:(15 分,每题 3 分)1.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角,大都神人同形,形态怪异。( )2.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3.苏轼,字子由,眉州眉山人。( )4.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佛的是杜甫。(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三、填空题:(15 分,每题 3 分)1.《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的 。2.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 ,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3.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 ,而不求人演唱,因此更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4.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5.“程甲本”在《红楼梦》小说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完成了抄本到_____________的转变.二是补上了后四十回,使小说成为一百二十回的完整面貌.四、赏析题:(20 分)
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卷七: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请结合这一评论,赏析柳永《八声甘州》。八声甘州 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五、简述题: 简述《三国演义》中曹操、孙权、刘备的用人之道 (20 分)大学语文试题 9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1.《诗经》风、雅、颂的划分是根据( )的不同。A.地域 B.思想内容 C.音乐 D.功用2..春秋时代,贵族常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叫做( )A.赋诗言志 B.群籍引诗 C.经生注诗 D.臣风民意3.家喻户晓的励志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出自屈原的( )。 A.《离骚》 B.《九歌》 C.《天问》 D.《招魂》4.钟惺《古诗归》中赞誉曹操的( ) 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A.《短歌行》 B.《蒿里行》 C.《陌上桑》 D.《对酒》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出自( )A.《报任安书》 B.《尚书》 C.《左传》 D.《国语》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 )对李白的评价。A.王国维 B.白居易 C.苏轼 D.杜甫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 )。
A.《望岳》 B.《春望》 C.《羌村三首》 D.《北征》8.陶渊明的辞赋( )是其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A. 《归园田居》B. 《归去来兮辞》 C. 《桃花源记》 D.《五柳先生传》9、下面哪一个是柳永的词?( )A.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10.“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何人之口?( )A.探春 B.秦可卿 C.小红 D.妙玉二、判断题:(15 分,每题 3 分)1.《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龟虽寿》。( )3.“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 )4.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的诗歌创作以描写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为主。( )5.《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凤姐出场时“人未到,声先闻”。( )三、填空题:(15 分,每题 3 分)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2. 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尤其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3.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__________。5.宝玉 19 年的人生经历与归宿:石—人—石,体现了道家的____________思想。四、赏析题:谈一谈你对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诗的理解。(20 分)五、简述题: 结合你熟悉的作品谈谈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20 分)大学语文试题 10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1.《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2..下列《诗经》作品属于史诗的是( ) A. 《伐檀》 B. 《采薇》 C. 《生民》 D.《七月》3.屈原《离骚》中家喻户晓的励志名句是( )。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C.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D.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 )。A.《短歌行》 B.《九歌》 C.《天问》 D.《陌上桑》5. 陶渊明的辞赋( )是其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A. 《归园田居》B. 《归去来兮辞》 C. 《桃花源记》 D.《五柳先生传》6.下面哪一个是柳永的词?( )A.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7. 王维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A.诗佛 B.诗仙 C.诗圣 D.诗鬼8. 杜甫描绘开元盛世繁荣景象的诗歌是( )。A.《三绝句》 B.《无家别》 C.《忆昔》 D.《北征》9.一些《红楼梦》的抄本富有脂砚斋的评语,被称为( ).A.程高本 B.脂评本 C.原初本 D.早期本10.苏轼词的特点是 ( )A.以文为词 B.以赋为词 C.以诗为词 D.以论为词 二、判断题:(15 分,每题 3 分)1. 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 )2.曹操的游仙诗有:《薤露行》、 《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 )3.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成为他的象征。( )4. 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的诗歌创作以描写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为主。( )5. 李白称自己的诗歌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三、填空题:(15 分,每题 3 分)1.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 故事最为著名
2.“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短歌行》。3. 柳永是北宋时代一位著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流传甚广,宋人笔记所称 是柳永词作受欢迎程度的证明。4. 被杨伦称为“杜集七律第一”的诗歌是__________。5.《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贾母清虚观打醮,神前抽的戏头一本是《白蛇记》,第二本是《满床笏》,第三本是 。四、赏析题:谈一谈你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诗的理解。(20 分)五、简述题: 简述《红楼梦》体现的道家思想(20 分)
四、赏析题:(1)词人对月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感到愤懑,于是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发问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困惑。(2)词人因人生短暂而希望“乘风归去”,但又意识到月宫并非毫无缺憾的乐土,而是一个“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凄凉所在,于是宁愿生活在人间,于是将情感的流程延伸到了下片,引出因兄弟长期分离造成的苦恼和人生不得圆满的怅然。(3)词人因人生短暂而希望与月同寿,又因月宫的寂寞而宁愿与人同在,在“此事古难全”的自我解脱后,真诚地希望“人长久”,一波三折地表达出了秋怀人的主题。五、简述题:(1)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诗经》的基本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即:立足生活实际,描写生活画面,抒发生活感受。《诗经》从各个方面描写了我国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通过对当时生产、劳动、战争、徭役、爱情、婚姻、家庭、祭祀等方面的描述,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达了民众的理想和愿望。正所谓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朱熹说“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铺陈直叙,直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景物的方法。“比”,朱熹说“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打比方。“兴”,朱熹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一个别的事物来开头,然后再转到正题。
(3)灵活多变的句式和复沓的章法句式特点。《诗经》的句式是以四言为主,整齐对称,具有典雅、庄重的美感,节奏感强。但 305 篇却并非一律四言,往往灵活地变换句型,使之错落有致,长短相宜。章法特点。《诗经》的篇章结构中,有不少是章与章之间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情感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这种章法叫重章叠句。(4)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特点《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采、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大学语文试题 4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 2. C 3. D 4. C 5.B6. C 7. C 8. B 9. C 10.C二、判断题:1. √ 2. √ 3. X 4. √ 5.√三、填空题:1. 《周南·桃夭》 2. 《龟虽寿》 3.崇尚自然1. 4. 回首向来萧瑟处 5.沉郁顿挫四、赏析题: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
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五、简述题: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大学语文试题 5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 2. C 3.C 4. D 5.B6. D 7. D 8. A 9. C 10.C二、判断题:1. X 2. √ 3. √ 4. √ 5.X三、填空题: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山海经》 3. 《史记》4. 只缘身在此山中 5.道四、赏析题: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五、简述题:(1)沉重的忧患意识忧患是人类一种自觉的痛苦。可以说人生处处有困境,对我们的祖先来说,自然环境尤其险恶。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三千多年以前,这里土地贫瘠,灌木丛生,有时洪水泛滥,有时大旱连年,毒蛇猛兽经常出没其中。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先民们
对自然界有一种警惧感和神秘感。在与自然灾难不断抗争中形成的痛苦体验给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阴影,从而使中国上古神话萌生出一种沉重的忧患意识。(2)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对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人们在痛惜生命苦短、人生无常的同时,也以满腔的热情去追求生命和赞美生命。但 “死”又是人类无法抗拒与躲避的,是人生旅途的必然过程。在远古时代,先民们所面临的来自自然的生命威胁和生存压力也比现在大得多,现实生活与死亡世界的距离近到“朝生暮死”,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战争、疾病、衰老,等等,可以说人生的旅途上遍布着死亡。于是先民就通过幻想来与死神抗争,试图超越现实,超越时空,于是各种体现先民生命意识的神话也就出现了。(3)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命运的抗争,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神话英雄。大学语文试题 6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 2. A 3. B 4. A 5.C6. A 7. D 8.D 9. C 10.B二、判断题:1. √ 2. √ 3. √ 4. X 5.X三、填空题:1. 《周南·桃夭》 2. 《离骚》 3. 安贫乐道 4. 不尽长江滚滚流 5.《南柯梦》四、赏析题:(1)上片写所望之景色,描绘出江野暮秋萧瑟寥廓、浑莽苍凉的景象,充斥着萧瑟、肃杀的悲秋情调。“苒苒物华休”比喻青春时光的短暂,只剩下“无语东流”的长江水,暗示词人的惆怅和悲愁无处诉说。 (2) 下片写登高远眺的感想,抒写了思乡怀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不忍登高”说明词人所处的位置,接下来说明了缘何“不忍”,一是“望故乡渺邈”,因而“归思难收”;二是“叹年来踪迹”,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想佳人”之思绪,此乃“不忍”之根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不知她会有多少回误认归舟?相思太苦。最后两句转到自己身上,“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怎会知道我身倚栏杆苦苦思念满怀忧愁? (3)在词人多篇写羁旅行役的长调中,本篇是最富于意境的典范之作。词的写景层次
清晰有序,抒情淋漓尽致,写尽了他乡游子的羁旅哀愁。全词语言通俗,将思乡怀人之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然感情真挚而强烈,跌宕起伏。词中“渐霜风”几句为千古登临名句,苏轼赞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五、简述题:第一,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第二,谋篇布局,匠心独运;第三,《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语言雄浑、朴拙有气势感和韵律感;第四,《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第五,强烈的抒情性。大学语文试题 7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 2. C 3. D 4. C 5.A6. A 7. C 8.B 9. D 10.B二、判断题:1. X 2. √ 3. X 4. √ 5.√三、填空题:1. 司马迁 2. 《龟虽寿》 3. 《和子由渑池怀旧》4. 篇篇神物 5.赵云四、赏析题:赏析《秦风•蒹葭》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此诗共三章,每章八句,上四句写景,下四句述事抒情。诗中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描写,渲染出清秋的凄清气氛,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了人物凄婉惆怅的情感。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浑然一体,构成了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此诗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尽其意。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之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五、简述题:第一,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
以慷慨悲凉的诗歌情调为其特色。第二,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第三,曹操对建安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建设性作用,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曹操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大学语文试题 8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 2. C 3. D 4. B 5.B6. C 7. D 8. B 9. C 10.C二、判断题:1. X 2. √ 3. X 4. X 5. √ 三、填空题:1. 现实主义精神 2. 建安风骨 3. 阅读4. 家书抵万金。 5.印本四、赏析题:参考答案:(1)上片写所望之景色,描绘出江野暮秋萧瑟寥廓、浑莽苍凉的景象,充斥着萧瑟、肃杀的悲秋情调。“苒苒物华休”比喻青春时光的短暂,只剩下“无语东流”的长江水,暗示词人的惆怅和悲愁无处诉说。 (2) 下片写登高远眺的感想,抒写了思乡怀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不忍登高”说明词人所处的位置,接下来说明了缘何“不忍”,一是“望故乡渺邈”,因而“归思难收”;二是“叹年来踪迹”,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想佳人”之思绪,此乃“不忍”之根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不知她会有多少回误认归舟?相思太苦。最后两句转到自己身上,“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怎会知道我身倚栏杆苦苦思念满怀忧愁? (3)在词人多篇写羁旅行役的长调中,本篇是最富于意境的典范之作。词的写景层次清晰有序,抒情淋漓尽致,写尽了他乡游子的羁旅哀愁。全词语言通俗,将思乡怀人之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然感情真挚而强烈,跌宕起伏。词中“渐霜风”几句为千古登临名句,苏轼赞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五、简述题:从以下三方面谈:观念的较量:人才不仅是大政方针的执行者操作者,也是大政方针的设计者决策者政策的较量:为人才提供足够开阔的舞台,为其纵横驰骋排除人为的屏障 个人魅力的较量: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用人者的风神气度直接作用于人才走势大学语文试题 9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 2. A 3. A 4. B 5.A6. D 7. A 8. B 9. D 10.B二、判断题:1. √ 2. √ 3. X 4. X 5.√三、填空题:1. 杨柳依依 2. 慷慨悲凉 3. 不为五斗米折腰 4. 《使至塞上》 5.循环论四、赏析题:这句诗集中表达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要求结合现实。五、简述题: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可以概括为:(1) 高远的理想与志趣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刘宋初年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与志趣。这使他与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他的诗中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宁静淳朴田园生活的热。如《归园田居》其一,写官场用 “尘网”“樊笼”“误落”表示否定、厌恶的词汇,而写田园用“思”“恋”“返”这样表示强烈依恋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