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

发布时间:2023-05-22 09:05:19浏览次数:32
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摘要:现代管理会计发展到六十年代,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开始引进,并应用到管理会计中来,使管理会计中短期经营决策经济效益分析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把微观经济学中边际的概念和边际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管理会计中,使管理会计的数量分析工具更具有精密性和适用性,更能适应现代化经济管理中复杂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就是针对边际分析的原理中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这一原则展开分析和探讨。关键词: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边际分析 思考一、相关理论简介(一)概念辨析边际收益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大体可以这样理解,即一个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一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要有一个差,这个差就是边际收益。如果这个边际效益呈现增长的趋势,那么,投资获得的效益一次比一次大,投资是成功的。但是,每个经济实体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的,这样追求最大利润就只能靠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来获得,而当劳动力超过生产设备的需要时,一些人的工作就是处于无效率的状态,这时的边际效益就不会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而是在达到一个均衡点后开始回落递减。由此得出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一个企业为获得最大利润不能仅仅依靠增加劳动力来实现,还需要引进先进设备和提高管理水平。边际成本是指增加单位产量时,所需要追加的成本,假如用 MR 表示边际收益,则 MR=总收益的变化量÷销售量的变化量。用 MC 表示边际成本,则 MC=总成本的变化量÷销售量(产量)的变化量。(二)利润最大化原则推导  对 MR=MC 这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可用数学推导加以证明:   设 π 为利润,Q 为厂商产量,TR 为厂商总收益,TC 为厂商总成本,则 π(Q) = TR(Q) − TC(Q)  利润极大化的必要条件是 π 对 Q 的一阶导数为零。而 TR 对 Q 的一阶导数 就是边际收益 MR,同样, 就是边际成本 MC。所以,当 MR=M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极大。   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还要求 π 的二阶导数为负数,即 它表示,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成本函数的斜率要大于边际收益函数的斜率。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边际成本函数的斜率为正值,而边际收益函数的斜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为零,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为负值。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对企业经营决策指导利润是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就会有剩余,这个剩余就是利润。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包括在总成本中,这里讲的利润是指超额利润。如果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厂商不亏不赚 ,只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总收益小于总成本,厂商便要发生亏损。 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这个利润包括当前和将来的利润,也就是未来企业的全部利润的价值最大。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MR=MC”,即厂商生产的最后 1 个单位的商品所带来的收益与所花费的成本相等。如果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意味着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品用于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因多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厂商仍有利可图,因而会增加产量。  如果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意味着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品用于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小于因多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厂商会亏损,因而会减少产量。  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还是小于边际成本,厂商都会改变产量,以使利润增加,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 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就意味着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利润,于是厂商会继续增加产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就意味着增加产量不仅不能增加利润,反而会发生亏损,这时厂商为了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就不会增加产量而会减少产量。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总利润才能达到极大值。所以 MR=MC 成为利润极大化的条件,这一利润极大化条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市场结构。我们还应注意到,在 MR=MC 的均衡点上,厂商可能是盈利的,也可能是亏损的。如果厂商 是盈利的,那么这时的产量所带来的利润一定是最大利润;如果厂商是亏损的,那么这时的产量所带来的亏损一定是最小的亏损。总而言之,这是一定达到了厂商所能达到的最好状态,不可能彼此状态更好了。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分析的意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分析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经济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现代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一)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标志现代主流经济学即西方经济学中都延续马歇尔 1890 年初版的《经济学原理》中的边际分析的方法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为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而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却没有这部分理论。这主要源于二者理论假设的不同。西方经济学是以人性作为其立论假设,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商品作为其理论的发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基于人性基础上的对消费者行为属性的一种客观描述。(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现代主流经济学供求理论形成的基础西方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是供求均衡理论,即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理论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理论。其理论内核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均衡价格理论。需求是价格形成系统中重要的一方,和消费者的行为相关。而描述消费者行为的需求曲线的形状就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密切的联系。根据这一规律,当消费者购买某消费品更多数量时,该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会下降,因此,只有价格下降,消费者才会购买更多。当购买数量较少时,消费品的边际效用较高,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这样说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只有边际效用递减,才可能形成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这条线才可能和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有交点,消费者均衡的形成才有可能。这样消费者行为理论才能得以构建,基于此的需求理论和相关的价格理论才能形成。(三)边际分析方法对于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意义边际分析法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它开创 了经济学的数量化时代,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 ,采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学的表达更为精炼准确,这对于经济学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边际分析方法也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边际效用价值论就是和它相伴而生,这是供求理论的基石。而且目前居于经济学前沿的超边际分析方法也是在其基础上产生。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胡寄窗.西方经济学说史[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3〕李青.西方经济学原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文档格式: doc,价格: 3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